《士子風流》目錄

第四百章 慶生

第四百章 慶生

只怕這個時候最是哭笑不得的就是楊廷和,原以為自己能拉來張太後為盟友,裡應外合,誰曉得張太后對他是愈來愈冷淡,而嘉靖對張太后大獻殷勤,實在讓人心裏不舒服。
徐謙和楊一清一起站起來,互望一眼,楊一清看到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徐謙,徐謙也看到了老而彌堅的楊一清,都是露出一絲詭異笑容,接著跟隨嘉靖,朝寢殿方向走去。
倒是那些王公貴族卻是不少,徐昌父子也在其中,跟著嘉靖浩浩蕩蕩地至慈寧宮,慈寧宮裡已是加強了警戒,幾乎所有的太監似乎都涌到了這裏,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一方面是出於安全方面考量,另一方面,也是怕王公大臣們失儀。
可是眼下朝廷里有這個級別的只有這麼點人,掐著手指頭都能數得過來,派誰去好呢?
既然要派人,那麼首先級別一定不能低,這個人必定要是尚書、學士級別的人,一般的什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之類,顯然還不夠資格,當然,部堂里的侍郎加為尚書,兼總督一職也不是不可以。
嘉靖本來就有點騎虎難下,平時對李時也沒什麼太深的印象,他已經看出許多人不肯去了,好不容易來了個人選,倒也不以為意,至於李時的能力,嘉靖也不抱什麼希望,一個在翰林呆了二十年的書獃子能有什麼用?不過現在江南屢屢大捷,勝利在望,現在不過是走個形勢而已,嘉靖便應道:「既然如此,這件事就這麼定了,內閣速速擬旨,呈送宮中便是,就任李愛卿為南京兵部尚書,兼江南總督,即可赴任,節制江浙、福建。」
其實這宮中酒宴最是沒意思,皇帝端坐在那兒,誰也不敢笑,一個個小心翼翼的,嘉靖吃了三杯酒,便站起來,道:「朕要去見母后一趟,諸卿慢用。」接著又補充一句:「徐愛卿、楊愛卿隨朕去走走。」
蔣彪倒也無話,道了一句微臣萬死,便退到一邊。
南京的那些尚書,那是別想了,這些本來就是失敗品,提出來肯定會招致反對,而京師的這些安安分分地呆在京師舒服得很,誰願意去江南?都說平倭,都說倭寇即日就要滅亡,天知道要滅到什麼時候,若是人家倭寇老是原地滿血復活,你這餘生莫非都要耗在那上頭。
當然,假若大家都當作這件事沒有發生,嘉靖顯然對這江南總督沒多大興趣了,最後銷聲匿跡就好了,只要能有大捷就好。
當然他也曉得,在這重文輕武的時代,這實在是被人看作是腦殘之舉。
「陛下,臣有一事要奏。」站出來的,乃是福建科道御使。
他皺眉道:「微臣聽說,福建、浙江一帶,官軍屢屢大捷,倭寇聞風喪膽,可是前幾日,浙江巡撫又派了人來朝中催糧,說要定倭寇,非加糧餉十五萬,犒勞三軍,才可一鼓而定。微臣私以為,既是倭寇已是窮途末路,為何還要大面積的加餉,莫不是江南那邊有什麼變故?」
王鰲正要反對,卻聽楊廷和藉著道:「陛下,李學士代表朝廷節制各省、各部平倭最是恰當,他在翰林中已任職二十年,滿腹經綸,在平倭同時,還能教化一方百姓,微臣始終以為,倭寇要平,可是這教化也不能荒廢,況且現在各部的人手本就不足……」
嘉靖散了朝,其實外朝的官員受邀的並不多,也就是幾個歷經數朝的老臣而已,如王鰲,如楊廷和之類,這是國寶級的人物。
楊廷和道:「翰林侍讀學士李時,可以擔當大任。」
嘉靖今日顯得格外的精神,叫了百官平身,代張太后承了百官的情,隨即咳嗽一聲,道:「朕近來很高興,宮裡呢,是母后的生辰,朝廷呢,近來吏治又有了好轉,江南那邊將士用命,倭寇苟延殘喘,滅亡只在即日。如今國泰民安,已顯中興之兆,這皆賴的是祖宗保佑,眾卿奮命哪。今日雖是太後生辰,不過朝議不可廢,眾卿有何事要奏嗎?」
楊廷和趁機道:「既然倭寇彈指即滅,那麼陛下平倭大計之中設江南總督,總督平倭事宜之事,是否繼續進行?」
率著二十個校尉入宮,徐謙可謂牛氣哄哄。
慈寧宮已經分隔開來,男人們都在寶相閣,兩宮太后和一干貴婦自然都在張太后寢殿附近,井水不犯河水。
這又是個難題,現在江南的情況不錯,那麼設立總督府,都督平倭事的主意顯然就顯得有些雞肋了,這個江南總督,是設呢,還是不設呢?假若設立,現在看來是殺雞用牛刀,可要是不設,對嘉靖來說,這是他第一次親自擬定出來的大策,而且已經公布天下,顯得有點面子擱不下。
李時此時的心情怕是想死的心都有了,好幾次都有問鼎內閣的希望,結果次次都不順利,現在加了江南總督,不曉得什麼時候能夠回來,而且這大明朝也沒有總督入閣的先例,莫非這輩子是和閣臣無緣了?
嘉靖只得微笑道:「倭寇源源不斷,固然是有官軍威懾,可是他們依託海島,一時之間也難以剿滅,不徹除倭患,朕終究心中難安,只是總督一職,誰可擔當?」
楊廷和微微一笑,道:「老臣倒是有個人選。」
嘉靖已是不耐煩了,道:「張太後生辰,已在慈寧宮設宴款待王公,就此散了吧,若受了張太后相邀的文武大臣,可隨朕同去。」
酒菜已經上來,嘉靖獨坐一案,下頭男賓盡都分列兩邊二人一案跪坐于地,徐謙和徐昌坐在一起,徐昌低聲囑咐道:「待會兒有得忙的,現在趕緊填飽肚子,多吃一些,等下想吃都沒得吃了。」
大家都不吭聲了,尤其是那些夠了級別的,個個聳拉著頭,充耳不聞。
這位御使叫蔣彪,乃是楊廷和的門生。
此時此刻也容不得他說個不字,只得按捺住心裏的不甘道:「微臣定然幸不辱命,全力以赴。」
徐謙點點頭,先是用過了一些乾果,也不吃酒,隨意淺嘗了一下,又吃了一些菜填飽肚子。
先前嘉靖還說有了中興之兆,這個蔣彪竟是如此沒有眼色,直接懷疑江南那邊的捷報有問題,這等於是赤裸裸地打了嘉靖的臉。
可問題在於,楊廷和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嘉靖若是搖頭說個不字,似乎也欠妥當。
眾人一聽,都鬆了口氣,李時這傢伙?前些日子倒是據傳他有入閣的機會,畢竟是侍讀學士,品級不高,可是翰林院的侍讀學士出來便是尚書、侍郎的級別,運氣好的能直接入閣,去做個總督,資歷上是綽綽有餘的,更重要的是,大家都不想去,好不容易提出來個人選,你若是反對,別人肯定說,那就你去吧,這不是倒霉嗎?
總督這東西雖然早已有之,也不是常設,一般都是以尚書的身份下放到地方暫代總督,把事情解決之後,就召回京師來。江南總督職責重大,可不是開玩笑的,問題在於,派誰去才好?
到了午門,徐謙自是入宮,而陸炳等人也沒有讓他們卸下兵器,而是直接先安排到偏殿候著。
腦殘就腦殘,畢加索是腦殘,哥白尼也是腦殘,徐謙不在乎,況且他絕不會這樣悲劇,只要自己過得好,管別人這麼多做什麼?
嘉靖在崇文殿里舉行了朝議,百官不能進入後宮,所以只能在這裏慶祝張太後生辰。
後宮裡頭沒了內應,內閣之中又有王鰲掣肘,現在的楊廷和實在有那麼點兒悲劇。
嘉靖頓時打起精神,道:「愛卿但言無妨。」
嘉靖的臉色果然有些掛不住了,他看了王鰲一眼,又看楊廷和一眼,隨即冷笑道:「將士們辛苦,犒勞一下也是情有可原,況且雖然捷報不斷,可是浙江巡撫的奏書卻是說,倭寇退居海盜,以此為跳板,負隅頑抗,官軍要破敵,卻還需半年之功,這是情有可原的事,言官固然是風聞奏事,可是全憑想當然就大放厥詞,爾需慎之戒之。」
大家頓時明白,好戲要登場了,這個所謂的楊愛卿自然不是說楊廷和,而是楊一清,徐愛卿則是徐謙,此前坊間就有議論,現在看來,果然不假。
倒是李時和王鰲俱都呆了一下,毛紀垮台,李時是很有機會問鼎內閣的,李時什麼都不缺,現在人脈有了,資歷也夠了,陛下顯然也不太嫌棄他,現在跑去江南做總督,這分明是楊廷和的調虎離山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