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接收器》目錄

第338章 那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第338章 那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衛東林很清楚,能夠設計出來國內領先水平的數控機床,劉士卿至少在機床設計方面,以及比包括水木大學諸多教授在內的專家學者,強得多得多。這樣的人,在水木大學當教授,都綽綽有餘呀。要是錯過了把劉士卿拉到水木大學的機會,那是要遭天打雷劈的,他一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
「士卿,蓉蓉,快看這是誰來了?」杜詩嬌先推開門,在她身後,是被郭權舟推著進了辦公室的衛東林、何天豪兩個人。
何天豪心中一動,拔腿就走到了劉士卿的辦公桌旁,「老衛,你在幹什麼呢?」
衛東林呵呵一笑,「老郭,嫂子,這就是你們的寶貝女兒吧?我可是聞名久矣,小小年紀就取得了碩士學位,了不起呀,比我那個不爭氣的兒子強多了。」
自從劉士卿高考結束之後,郭倩蓉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陪著他,第一實驗室的工作現在已經結束,徐文君他們幾個軍方的科研人員正在進行最後的掃尾工作,就在這幾天,便會撤離銀河實業。郭倩蓉按照劉士卿的意思,開始攻關薄膜的製造工藝,只是這種生物薄膜的製造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否則的話,也不需要年年花費大筆的資金,從美歐日等地區進口了。郭倩蓉即便是再有研究天賦,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進展。劉士卿為了讓郭倩蓉省點力氣,利用信號接收器,在未來世界的互聯網搜索到了一些資料,交給郭倩蓉,讓她參考。郭倩蓉這些天一直在劉士卿的辦公室,研究這些資料,至於資料的來路,郭倩蓉沒有去問,這就是她體貼人的地方,蕙心蘭質的她比誰都能夠理解和包容劉士卿。
衛東林讓劉士卿拿設計方案出來,就是想看看劉士卿是否真的從頭到尾將設計理了一遍,另外一個目的,就是看看劉士卿是不是存在篡改數據的行為,這兩點是最能體現一個科研人員是否嚴謹的方面了。
衛東林在看到劉士卿擺放在辦公桌上的這麼多專業資料,心中的怒火就消失了不少,他搞科研出身,半路出家,開始搞行政工作,骨子裡對能夠專註做科研的人有那麼一份親近,劉士卿小小年紀,能夠利用這些專業資料搞設計,這是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都不一定能夠做到的事情。
看著這份手稿,衛東林對劉士卿可是刮目相看,對劉士卿的評價在眨眼的工夫,就飆升了一大截。說句毫不誇張的話,就算是水木大學的研究生,也都甭想搞出來這麼一份設計方案來。劉士卿不但想到了,更是在著手將之變成現實。銀河實業旗下有個機床公司,衛東林從郭權舟那裡知道了,無疑這份設計方案,劉士卿不是閑的沒事幹,胡亂設計的玩的,而是要將之變成實實在在的東西。衛東林能夠想象得到,一旦這份設計方案變成現實,將會對國內外的數控機床市場造成什麼樣的衝擊。
劉士卿點了點頭,「是我做的呀?有什麼好奇怪的嗎?」
劉士卿這會兒正沉浸在設計之中,根本就沒有注意到辦公室裏面已經來人了,他的設計已經到了關鍵的環節,整個身心都投入到了裏面。其實劉士卿完全可以照葫蘆畫瓢,從他的信號接收器的內置硬碟中調集出來資料,傳輸到他面前的電腦中,省事又省力。不過劉士卿卻沒有完全這麼做,他確實是在做抄襲的工作,但是在抄襲的時候,劉士卿總是會對照一下自己在機床公司所學習到的知識,是在搞不通,就查資料。兩項印證之下,劉士卿在抄襲的同時,算是把設計的思路和精髓慢慢的轉化成了自己的東西。
「哦,我在設計一款數控機床。」劉士卿也沒有打算隱瞞什麼。數控機床設計是一項異常龐雜的工作,圖紙之複雜,不是看幾眼就能夠記住的。
做機床設計,需要事先把一切需要設計的數據全都計算清楚,有時候,只要一個數字出現錯誤,哪怕是只有0.01的差距,整個設計方案都需要推倒重來。很多大學生再搞畢業設計的時候,就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為了偷懶,他們不會把方案推倒重來,而是通過篡改數據的方式,搞一個似是而非的方案出來,只要糊弄過畢業答辯,也就算了,反正也不會真的有人按照他們的設計方案,製造機械設備出來。
「你是劉士卿劉總吧?我是衛東林,水木大學的。你能告訴我,你在設計什麼嗎?」
衛東林並沒有對劉士卿的設計抱有什麼信心,在他看來,劉士卿的設計就是個玩笑,一個高中生,除非是從娘胎裏面就開始學習這方面的學識,否則的話,是不可能在數控機床設計上,取得什麼突破的,甚至誇張點說,設計出來的數控機床是否能夠製造的出來,都是個懸之又懸的問題。
郭倩蓉淡淡地道:「何叔叔,我現在已經不是學生了,我每天都需要按時到公司報到上班,不像竹姐姐還有大把的休息時間。她要是想我了,就讓她到武靈市來看我,不能總是讓我去燕京看她吧。」
衛東林趁著何天豪和郭倩蓉說話的工夫,目光在劉士卿的辦公室內掃了一圈。辦公室內樸實的裝修風格讓衛東林暗自點頭,國內的企業老總都把辦公室當成非常重要的門面,無不在辦公室的裝修上花費大力氣,投入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資金進行裝修,都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劉士卿的辦公室的裝修最多也就是十幾萬的事,沒有什麼名貴的傢具,名人的字畫等物件,唯一顯眼的東西,就是一號首長給劉士卿寫的那副祝壽橫幅了。這條祝壽橫幅經過名家裝裱之後,懸挂在了劉士卿身後的牆上。
劉士卿點了點頭,站了起來,把座位讓給了衛東林。衛東林也沒有客氣,再說他也不會放棄這種多了解劉士卿的機會,他坐在了劉士卿的老闆椅上,滾動了一下滑鼠的滾輪,把圖紙縮小,粗略地看了起來。
心存懷疑的衛東林提出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好,既然你說這個設計是你做的?那麼你應該有理論基礎。你把你的設計手冊,也就是設計說明書的手稿,電子版也行,給我看看。」
何天豪可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他從上大學開始,就和衛東林標著干,對衛東林慣常使用的套路實在是熟悉不過了。他一伸手,就把衛東林手抓的那份手稿給搶了過來,衛東林跟他搶,眼看著兩個人就要爆發一場肢體大戰,劉士卿連忙道:「我說兩位,你們小心一點,手稿我就這麼一份,以後核對的時候,還用得著呢。」
衛東林好不容易讓自己的心情平復了一下,繼續觀察劉士卿辦公室內的陳設。很快,他的目光就落在了劉士卿辦公桌上那一摞摞小山一般的專業書籍上了,大多都是機械設計、機床設計、材料學方面的資料,幾本厚厚的能夠當磚頭砸人的設計手冊,衛東林再熟悉不過了,他在調職做行政工作之前,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大學教師和科研人員,這些設計手冊是他常用的工具書之一了。
何天豪的女兒叫做何竹蘭,今年剛剛參加完高考,成績在燕京市全市的高考考生中名列前茅,已經填報了燕京大學的,九月份就可以到燕京大學報到了。何竹蘭比郭倩蓉大一個多月,兩個人從小的關係就很不錯,雖然說不上堪比手足之情,卻也差不了多少了。
這時候,何天豪和郭倩蓉也敘完了舊,約好了讓女兒到武靈市來看郭倩蓉。他這會兒也注意到了衛東林的動作,心中奇怪,衛東林為什麼會坐在劉士卿的老闆椅上,看著兩個人似乎在討論什麼東西。
何天豪也笑著和郭倩蓉點了點頭,「蓉蓉,你竹姐姐可是想你的緊呢,已經向我抱怨好幾天了,說放暑假了,你也過去看看她。」
看到這條祝壽橫幅,衛東林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國內能夠讓一號首長寫祝壽橫幅的人,屈指可數,看來這個劉士卿真的很不簡單呀。
「這個設計是你做的?有沒有指點你?」衛東林還是不相信這個設計是劉士卿一個人做出來的。
不過這樣以來,衛東林和何天豪的銳氣不免就折損了不少,對於邀請劉士卿到他們學校讀書的事情,也多了一些忐忑和不確定。
連過兩道安檢關之後,兩位副校長氣憤之餘,也驀然發現只怕這次遊說不會像他們想象的那麼輕鬆,明知道他們倆是副校長,而且是在郭權舟、杜詩嬌夫妻倆的陪同下,依然要接受這樣的檢查,這分明就是沒有太把他們當回事。何天豪、衛東林都覺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如果劉士卿僅僅是個全國高考狀元,他們倆早就拂袖而去,任由劉士卿是生是死,他們只會站在一旁。冷漠以對,可是劉士卿畢竟不僅僅是全國高考狀元,他同時還是銀河實業的董事長,這個身份才是兩位副校長即便覺得自己尊嚴受到了冒犯,也不得不按捺著性子,走進劉士卿辦公室的原因。
衛東林嚇了一跳,連忙把手中的設計方案一合,順帶著把顯示器給關掉了,訕笑著站了起來,「沒什麼,我和劉總閑聊幾句。」
原本過來的時候。無論是何天豪還是衛東林,都是信心滿滿,都覺得自己一個堂堂全國頂級高校的副校長,親自出面,只要三言兩語,許下一些好處,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劉士卿弄到自己工作的學校。到時候,劉士卿失了地主之便,再和劉士卿進行談判協商的時候,就可以佔據一定的主動權。
衛東林頓時來了興趣,「能夠讓我看看嘛?」
衛東林走到劉士卿的辦公桌旁,先伸手拿起來一本設計手機,隨便翻了翻,發現這本新買不久的設計手冊。上面做了很多的記號、筆記。
劉士卿的辦公室裏面沒幾個人,就劉士卿和郭倩蓉兩個人,王馥佳去參加下午的招待會去了,鄭立回家了,楊諾婷在隔壁的秘書辦公室辦公,兩個辦公室之間有一道門,劉士卿只要一推門,就可以把楊諾婷叫過來,甚至要是連這幾步路都懶得走的話,還有電鈴,摁一下按鈕,就可以把楊諾婷叫過來。
郭倩蓉認識這兩位父親的老同學,老朋友,連忙站起身來,「衛叔叔,何叔叔,你們來了。」
衛東林簡單的翻了一下,看著半寸多厚的手稿以及手稿上面成千上萬的數據,他就知道這份手稿不是假的,一個人如果是不是有篡改數據的方式,看一下手稿上面的痕迹就能夠看出來。這份手稿上塗改之處不少,但是這種塗改是一種修改性質的塗改,而不是篡改性質的修改,這一點,衛東林還是能夠分辨出來的。
不過僅僅走馬觀花的看了幾眼,衛東林心中的驚訝就越來越大,他雖然做行政多年,但是以前搞科研的底子還在,對圖紙的正確性還是能夠做出一些判斷的。劉士卿的設計簡直就可以用驚才絕艷來形容,雖然僅僅只有一個雛形,但是從這些雛形之中,卻能夠看到一些嶄新的設計理念,遠超國內的同行,大概也就只有歐美日等國的機床設計理論,能夠與之相提並論。
衛東林的動作驚動了劉士卿,劉士卿抬頭一看,不認識,再一看,郭倩蓉一家子和另外一個陌生人正相談甚歡,就知道這兩個陌生人應該就是水木大學的老師了,不過郭叔叔不是說只有一個嗎?怎麼來了兩個?
劉士卿在機床公司呆了十個月,每天機床公司的總工程師都要給他上至少一個小時的課,劉士卿又怎麼可能不知道設計方案的重要性,他從抽屜裏面拿了兩份裝訂成冊的本子出來,第一份是顯得有點亂的手稿,另外一份則是列印稿,是劉士卿讓楊諾婷安排人列印的。楊諾婷深知這份手稿的重要性,不敢假手他手,是她一個人花了三天時間,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打出來的,之後還對著手稿核對了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