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接收器》目錄

第577章 你知道什麼是乾冰吧

第577章 你知道什麼是乾冰吧

華夏這些年來經濟發展的程度,大體上來講,還是不錯的,GDP總量年年攀升,持有的外債也越來越多。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成為了西方發達國家眼中的一塊兒肥肉,他們總是會想著如何從華夏的身上占些便宜,而且這些便宜還不能是小便宜,必須是大便宜才成。
劉士卿連忙和總理握了握手,「總理能夠在百忙之中,召見我,是我的榮幸。」
畢泉水倒也沒有繼續瞞著劉士卿的意思,在帶著劉士卿前往總理辦公室的路上,就把事情的原委跟劉士卿說了一遍。
劉士卿這才明白總理為什麼要把他叫過來,這事兒還真的有些麻煩,想著想著,他就沉默起來。
聯手逼迫華夏幣升值、逼迫華夏對外開放所有的市場、逼迫華夏承擔超過華夏能力的各種責任……很多時候,華夏都是勢單力孤,因為歷史的原因,華夏在國際上,並沒有多少真心相交的朋友,而能夠真心相交的,大部分都是非洲國家這樣的弱國,在國際上根本就沒有什麼發言權。
種樹種草,成活率是個問題,而且這種方法見效是非常非常慢的,更重要的是種樹種草需要水,而水資源對很多國家來講,也是一個非常欠缺的玩意兒。
華夏和西方發達國家在二氧化碳排放量這個問題上,一個非常大的分歧就是計算方式不一樣。以美國、歐盟、日本等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他們首先設定好二氧化碳的全球排放總量應該是多少,然後從這個配額往外分,強調二氧化碳排放量,要以國家為單位,到那個年度,那個國家就只能向大氣中排放多少二氧化碳。至於你這個國家有多少人口,是幾千萬,還是幾億,十幾億,人家根本就不管。
「大事,非常大的大事,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關係到我國在全球事務中說話分量的大事。你說這事情大不大?」畢泉水來了一長串的排比句,可是還是未說清楚究竟是什麼事情。
畢泉水該說的都說完了,見劉士卿不開口,他也不開口,只是帶著他往總理的辦公室走。到了辦公室,畢泉水先請劉士卿在外間坐下,然後跟總理的秘書打了一個招呼,由秘書給總理通報。
良久,劉士卿眉頭好歹舒展了一點,他嘆了口氣,說道:「總理,你知道什麼是乾冰吧?」
如今已經是2014年了,《京都議定書》早就過期兩年了,可是仍舊沒有一個獲得全世界大多數國家認可的、能夠約束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對待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協議。
經過一些國家的磋商,很多國家都同意在聯合國的框架內,在今年夏天的時候,再舉辦一次世界氣候大會,力爭能夠達成一個新的協議出來。華夏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無疑也是這次大會的一個重量級的與會者,按照以往的慣例來看。在這次大會上,西方發達國家百分之百的一定會再次發起對華夏的圍剿,逼迫華夏接受一個對華夏人民來說,極為不利的協議條款。這種事情,根本就不需要抱有任何的幻想,是一定會發生的。
為了填補《京都議定書》到期之後留下的空白。全世界很多國家包括華夏在內,都在進行著努力,早在2009年12月份的時候,在丹麥的哥本哈根,舉行了世界氣候大會。不過這次的大會上,充滿了陰謀,西方發達國家不願意為他們的歷史責任買單,又熱衷於陷害包括華夏在內的新興的發展中國家,拋出來的方案,明顯的對西方發達國家有利,以至於這次的大會,充滿了爭吵,充滿了指責,最後一個像樣的協議都沒有達成。
當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除了控制工業生產之外,減少礦物性燃料的使用,種樹種草,都算是辦法。不過這幾個辦法,有一個共同特點,治標不治本。
劉士卿撓了撓頭,皺著眉頭想了半天,總理也不逼他,只是陪著他坐著,等著他想出辦法來。坦白講,總理這次把劉士卿叫來,也是死馬當成活馬醫,二氧化碳減排是個全世界性的難題,就算是美國這個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總理呵呵一笑,「事情要是不難辦,我就不找你這個首席科技顧問了。你在二氧化碳減排這方面有沒有研究?有沒有更加先進的想法或者技術?儘管說出來,只要能夠行得通,國家一定全力支持。」
劉士卿沒等多長時間,總理就從辦公室的裡間走了出來,笑著朝劉士卿伸出了手,「小劉同志,讓你久等了。」
《京都議定書》是全球環保事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對全球的環境保護來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過《京都議定書》有兩個致命的缺點,一個是美國人不承認,不是該條約的簽約國,另外一個缺點,就是《京都議定書》是有時間限制的,在2012年的時候,就到期了。
原來總理叫劉士卿過來,還真的是為了一件大事,一件可以用「天大」來形容的大事。這事還得從《京都議定書》說起。《京都議定書》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補充條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參加國三次會議制定的。其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
即便是在亞洲,環顧四周,到處都是惡鄰,除了朝鮮和巴基斯坦之外,大概就沒有一個是真心盼著華夏強大的。俄羅斯現在和華夏交好,也不過是因為他現在失去了超級大國的身份,在國家上的處境,和華夏同病相憐,能夠找到共同語言。從俄羅斯的歷史表現來看,也不是什麼好鳥。
這種一刀切的方法,對華夏這個人口大國當然是非常不公平的,更何況,華夏正處在大力發展經濟的階段,二氧化碳的排放。根本就是沒有辦法避免的事情,就像美國、英國他們工業大發展的時候,也是煙囪密布,黑煙滾滾。只是現在,他們都不肯承認歷史舊賬罷了。
大自然是不會被各國的政治所左右的,該惡化還是會繼續惡化下去的。全世界五六十億人,就只有這麼一個破地球可以住。如果地球的環境真的惡化到了難以承受的底部的時候,倒霉的是全人類,不管你是發達國家的國民,還是發展中國家的公民,都無一例外的要面對著大自然的懲罰。
控制工業生產,必將到來經濟的倒退。工廠大量倒閉,失業人口劇增。
二氧化碳可以說是大氣成分中,一種最頑固的氣體了。它的狀態穩定,分子鍵牢固,除了發現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之外,人類至今都沒有發明出來一種能夠對二氧化碳進行經濟的、大規模處理的方法。如果有了這種方法,二氧化碳的減排就不再是一個需要全世界人民一起關注的問題了。
減少礦物性燃料的使用,也不是很現實,無論是煤,還是石油、天然氣,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佔據的比重是相當大的,人們需要煤和天然氣做飯、取暖、燒洗澡水,需要石油驅動汽車和飛機、潤滑機器,如果全面禁止使用礦物性燃料,改而採用生物性燃料,就更不現實了,先不說全世界的生物燃料產量,根本滿足不了全世界對燃料的需要,就算是能夠滿足,也必然導致糧食價格的飆升,給全世界帶來另外一個難以解決的頭疼問題。
劉士卿點了點頭,「說了。總理,這事有點難辦呀。」
劉士卿這時候也不著急了,反正就快要見到總理了,到時候究竟是什麼事情,就一清二楚了。
總理示意劉士卿坐下。他自己也坐在了劉士卿旁邊的單人沙發上,「小劉同志,畢泉水同志應該把我請你來的用意,跟你說了吧?」
畢泉水忙道:「劉總,你這會兒可別撂挑子不幹。你可別忘了,你是總理代表國務院聘請的首席科技顧問,二氧化碳排放和全球氣候變暖,這兩件相關聯的事情,歸根結底要獲得好的結果,光靠減排肯定是不行的,最終還是需要有先進的科技,才能夠圓滿解決。總理請你來的意思,就是看看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你不是科技大能嗎?看看你有沒有這方面的靈感?你要是有的話,那麼咱們在今年七月份,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辦的世界氣候大會上,就能夠掌握主動權了。」
聽了畢泉水的解釋。劉士卿嘆道:「畢秘書長,我知道咱們華夏在全世界不好過,可是這種事情,我一個做生意的,能有什麼辦法呀?總理找我來,似乎是找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