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風》目錄

第5章 信物

第5章 信物

成了,他也能算是個人物了!若是不成,或許瞿振漢就把自己當滿清姦細拉出去砍了,因此他拍了拍自己肩上的筆記本包:「信物就在這裏,等會也讓瞿帥見識見識天王的本領!」
作為鄉下土豪,他也算是見多識廣,也深知許多神婆道士請大神的花招,對於柳暢的話可以說是半信半疑,但終究是見識有限,又有迷信心理,存著幾分僥倖心理:「若能籌到一月軍餉軍食,本帥願對檢點言聽計從!」
柳暢拍著胸膛說道:「瞿帥放心,我這次來浙東不是來拆台,而是願作虹軍陣前一小卒,此事若成,瞿帥給我派幾個親兵便是!」
他已經打定了主意,紅巾軍雖然是受了東王楊秀清的委任,但是太平天國隨隨便便派來一個檢點就想拿走,那純屬作夢,成大事者不擇手段,到時候只能對不起這位柳檢點。
在三十六檢點之下,又有七十二路指揮、一百將軍和九十五總制、一百監軍等名義,不過金佩銓在天京的時候,日常來往的至多是些旅帥、監軍之類的人物,哪料想天國居然派了這麼一位大人物過來。
他記得很清楚,在楊子家裡,筆記本電池已經充滿了電了,現在差不多還有七八個小時的電量,他必須用這六七個小時來發揮最大的效力。
此時的天京,東王楊秀清獨掌大權,而天王洪秀全反而是深居簡出,天國文武很少有機會見到洪秀全一面,甚至到了清朝官員上奏稱洪秀全純是了虛烏有之輩的程度,柳暢這個答案讓金佩銓挑不出毛病。
若是起了爭執,又應當以誰為主,誰為副?紅巾軍可不是工農紅軍,來個中央特派員就能抓住整個蘇區。
說畢柳暢雙手一合,又問了一句:「現下紅巾軍已入樂清,軍食軍餉是否無憂?」
他在天京城聽說過天父天兄下凡,稍加詢問便知洪秀全、楊秀清玩弄的把戲罷了,太平天國有無數好處,但拜上帝這一樁卻並非好事,而是類近白蓮邪教。
只是他與瞿振漢也始終不明白,柳暢雙手空空,只有肩上一個黑色肩包,他怎麼能變出紅巾軍數月軍餉軍食來,要知道紅巾軍不下一千五六百人,即使按一人一月需用四兩銀子計算,也得變出六千兩銀子來。
那邊柳暢已經正聲說道:「要請出聖物,首先要先請來樂清城內的父老鄉親來作個見證!」
柳暢點點頭,已經畢恭畢敬地拉開了拉鏈,瞧了一眼裡面的筆記本:「也好!我們找個僻靜之處,靜衣焚香,再恭請神物!」
王侯、國宗之下就是丞相,永安建制只有左右丞相,到了定都天京的時候,已經變為天地春夏春秋六官丞相,不及一年又從六官丞相中分出正、又正、副、又副四個等級,變成了二十四位丞相,但到咸豐四年時丞相仍算是非常份量的職銜,如曾天養、羅大綱等天國將領多半都是領丞相銜。
但是拿下樂清城並沒有讓紅巾軍在經濟上有任何好轉,他既然誇口過要行仁義之舉,秋毫無犯,那入城之後紅巾軍自然不能對居民搞什麼徵發,只能想辦法從姚副將、康縣令這些貪官污吏的家裡想辦法撈一筆。
檢點在天國可是至少領數千甚至上萬兵將的大人物,可是紅巾軍雖然入了樂清城,也不過是三個營頭,一千餘眾而已,天王派來了這位柳檢點,讓瞿振漢往哪裡擺?
他臉上十分鎮靜,心底卻是有著無盡波瀾,他清楚得知道自己能不能抓住一點勢力,或許就在能不能突破眼前這道關口了。
金佩銓怕在眾人面前露了丑,當即又問了一句:「能否讓在下與瞿帥先睹為快!」
瞿振漢那真是又驚又喜:「真有此事?」
他也不願意一位欽差大臣從天而降,凌駕於他這個大元帥之上,即便柳暢能拿出天王或是東王的信物,他也不介意好好敲打一番。
「我是藤縣人,金田團營時就隨著翼王,也算是老弟兄了。」柳暢答得很得體:「我常年居在天王府中,先生不知道我的名字,也是正常。」
起事之初,瞿振漢已經為了軍餉軍食而傷盡腦筋了,官逼民反,紅巾軍大半是樂清東鄉的饑民佃戶,甚至無力置辦一件自衛用的兵器,只能把農具拿出來充當兵器,從一開始就陷入了經濟上的極度困難,為此瞿振漢安撫他們,只要拿下樂清城,這一切都會好轉。
按照這一時期的天國官制,首先是各等王侯、國宗,但是這多半是虛爵,實際地位並不高,除非兼有軍師的頭銜,但是終天國一世,這個軍師之職可以說是最有價值的職銜,封王者前後達兩千七百位,可軍師前前後後不過十四位,其中還包括幼東王、幼西王、幼南王三位象徵的軍師。
金佩銓心中仍是充滿狐疑:「我在天京時,為何沒見過柳檢點啊?柳檢點可是廣西老弟兄?」
柳暢又拍了拍自己的筆記本包,笑道:「莫急,這件信物是天父下凡所請,有著驚天動地的能耐,怎麼能隨隨便便就請出來!」
至於檢點的位置,看金佩銓這一聲驚呼就知道份量了:「可是殿前三十六檢點之一?」
金佩銓臉色生變,而瞿振漢的臉也黑了下來:「天王派來了柳檢點來共襄義舉,真是一樁幸事,只是柳檢點可有天王或是東王的信物?」
只是印象主義是靠不住的,事實上李秀成供述中說是「官小」不是檢點,而是比檢點低一級的指揮之職,事實上這個指揮在天國的地位也不低,天京事變之後推選出來奠定大局的年輕名將如李世賢、李玉成其時都只是指揮之職。
當然丞相這個職銜以後是天國貶職最快的頭銜,天京事變以後為了穩定人心一口氣封了幾百號丞相,後期更為泛濫,為了加強領導力量,五百人設了十位丞相,平均五十人就有一位丞相。
因此他脫口而出:「柳檢點可有什麼辦法?」
造反是一件投入極大風險極高的事業,是李世民、楊堅這種高富帥的專屬事業,漢高祖、朱元璋這種崛起於草莽者絕對屬於異數。
至於他說自己參加了金田團營,是真正的廣西老弟兄,金佩銓雖然有懷疑,但是總不能趕到天京查證這柳檢點的來歷,只能詢問到關健點:「天王的信物何在?」
柳暢也知道自己這個檢點說得有些閃失了,殿前三十六檢點不象自己想象的是個小官而已,而是極有份量的人物。
但是他並沒有退讓,而是微微一笑:「自然有天王賜下的信物,瞿帥和金先生放心便是,天王派我來浙東,是為了全力輔佐虹軍起事,瞿帥有什麼差遣,只管吩咐便是。」
柳暢對天國官制不熟,之所以說自己位居檢點是隱隱約約對李秀成供述有個印象,就是李秀成在天京事變說自己「其時官小」,擔任的似乎就是這個檢點之職。
紅巾軍這座小廟可供不起這麼大神啊!
柳暢答道:「瞿帥放心便是,我這件神物是天父下凡請來的,威能最大,保管半日之內,立有數月軍餉軍食。」
他慶幸自己買了一個待機超長的筆記本。
而在丞相之下便是檢點,共有三十六檢點,別看表面上有三十六員之多,人數甚多,已經被排除出太平天國的核心領導層之外,但檢點多半是很有份量的將領擔任,擔任過檢點之職的如蒙得恩、林鳳祥、李秀成、李玉成等人,都是天國手握重兵的名將。
結果已經出來了,雖然抄到了不少財物,但多半是花瓶字畫、地契房契之類的浮財,紅巾軍還是手中雙手空空,瞿振漢自己落了不少怨言。
這話可以說到了瞿振漢的心底去了,他最憂心的就是整個紅巾軍的軍食軍餉。他雖然是鄉間土豪,開了一家醬雜店,也有些產業,但沒有多少財產,光是事先開染鋪製作旗幟這一項就已經讓他敗盡家產了,幸虧有個一心想作皇帝的監生贊助了一筆經費,否則不用起事,他就宣告破產了。
金佩銓也開口說道:「柳檢點這神物能變出銀子來?」
一斤十六兩,六千兩就是將近四百斤,即使這包里全裝滿了金子,也湊不出六千兩軍餉吧?
難道這位柳檢點能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能耐?
柳暢身上實在是有太多疑問,別的不說,他這一身奇服異發就露了餡,何況他對於天國內情所知甚少,言語中總有些破綻,因此金佩銓做為瞿振漢的謀主,直接就把疑問點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