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風》目錄

第138章 大潮

第138章 大潮

金清閘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才建成的新閘,到現在咸豐五年不過十來年功夫而已,可是每年都引發好幾起大規模的械鬥,到現在為止已經死了幾百條人命,特別是每天夏天一遇到大暴雨,閘內閘外民眾都引發數千人的械鬥,甚至還引發數萬人參與的炮戰。
不過哨探很快壓低了聲音:「不過那已經過了太平縣境,到了黃岩境內。」
太平縣東部的沿海是溫黃平原的一部分,雖然談不上沃野千里,卻也算是魚米之鄉。
他拿起了單筒望遠鏡望著北方望了一陣,然後大聲問道:「那一股清妖現在退到哪裡了?」
現在的他騎在了一匹花大本錢找來的雜色馬身上,腰帶的白色武裝帶掛著一把左輪手槍,手上還拿著一個單筒望遠鏡,向手下的官兵宣示著他施某人已經是麻雀變鳳凰了,是一名響噹噹的步兵營長了。
虹軍貼出來的告示又說得很清楚,要廣開言路,集思廣益,相關的利益方紛紛進行了串聯,提出了若干個重修金清閘的方案,還有現有的受益方提出維持現有金清閘的方案不動,一時間真是吵成了一鍋粥。
第一個消息就是這群紅巾賊在縣城張了榜說要重修金清閘,然後他們下鄉來追剿的隊伍也到處貼了這樣的皇榜,整個太平縣至少有幾百號鄉紳為了這金清閘的事而睡不著。
有些莊子里的宗族不敢直接同紅巾軍交涉,而是強行推舉幾個老實人出面進縣城去爭取,還有的豪強則是把金清閘的重修方案與給虹軍支糧支差結合起來,更有個別莊子一面組織對抗紅巾軍的民團,一面又派人進城聯絡。
柳暢聽到這個消息后,可真是有莫名的欣喜。
大家承認這支虹軍是有一些本領的,不然怎麼可能開了太平縣城,但是都不認為他們這幫溫州佬能玩出什麼名堂來,何況這支虹軍統共不過一兩千人,能掀起什麼波瀾來。
咸豐五年的四月,對於太平縣的居民來說是一個印象極其深刻的月份。
太平縣一百零幾個莊子,現在幾乎有三分之二都在討論著這個問題,最後的結果都差不多,即使交涉的對象是紅巾賊,也必須爭一爭。
只是進了縣城的紅巾軍也真能沉住氣,他們辦事很有章法,很快把縣城的人心都收攏住,隔天就派了隊伍出來圍剿敢對抗他們的民團與官軍,不管怎麼樣,到現在為止,和他們接陣過的民團與官軍都是戰不到半個時辰就已經敗退下去了,倒是有些參加民團的良家子弟成了紅巾賊的俘虜,按照村裡體面人的說法,這叫「被擄」。
誠然,這完全可能是空口承諾,空頭支票,莊戶人家信不過一群流賊能搞出什麼來水利來,特別是金清閘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重修的,說不定要花費幾十萬兩白銀,幾年功夫才能建成,這一群流竄的紅賊怎麼可能有這般耐心。
當即有哨探大聲告訴他:「應當還在北邊的莊子里……」
要知道失業的灶戶往往只能淪為霍虯那樣的鹽梟,更甚者甚至直接下海當了盜匪,在去年(咸豐四年)臨海鹽民就曾欲大舉起事。
這些反清勢力雖然不足以成事,但是虹軍進入太平縣城,也很大程度刺激了這些反清勢力,他們或是前來投率,或是要求委以名義,有的還自行在偏遠的山區、海區拉起了隊伍。
原本在清朝的食鹽專賣體制之中,閩鹽只應供應福建本地,不應當越界銷售,但是福建鹽商手能通天,不但把閩鹽北運到台州來,還借口台鹽產量太小,需大於供,向官府賄賂獲得了准合法的灰色身份,所以台州灶戶屢次向官府請願,都鬥不過財大氣粗的鹽商,以失敗而告終。
而第二個消息也有著同樣的震憾性,說是紅巾軍貼了告示,禁絕閩鹽北運台州,台州只食台鹽,在沿海灶戶所在的村莊,這個消息的衝擊比重修金清閘還要大。
太平灶戶的全盛期,大致是乾隆年間阮元這個書生督浙的時候,但是到了道光中晚期,大量的閩鹽湧入台州市場,閩鹽在價格更低廉的同時還提供更好的品質,市場自然作出了最合適的選擇,台州灶戶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太平縣雖然兼有漁鹽米之利,算是台州的精華地帶,但是民間貧富差距懸殊,因此始終有潛伏的反清勢力,早有道光二十年就有太平營兵王欽本聯合和尚彥悟,企圖于報國寺聚眾造反,咸豐三年又有李大六、李小六起事為知縣、守備所平,以後還有所謂「十八黨」配合太平天國起事。
虹軍是三月底才拿下了太平縣城,那時整個太平縣都象燒開的一鍋熱湯,到處都是躲兵災的一整家人,還有些鄉紳還出面準備組織民團,與這隻殺進太平縣的紅巾賊決一雌雄。
雖然柳暢不喜這類烏合之眾,但是現在要求首先肅清太平縣內敢於公然對抗虹軍的武裝團體,只要他們暫時不與虹軍對抗,不與虹軍爭奪資源,不對虹軍構成威脅,可以暫時予以利用,但不給以名義,並決定大的處理方針:「暫時利用改造其一部,長久必須消滅。」。
這可不是一年兩年絕收的問題,而是幾十年都能得了好處或是受害的問題,更不要說萬一把整個莊子都淹個乾淨。
在這種情況下,誰敢不關心金清閘,誰若是錯過這一次的機會,萬一這群紅巾賊真的重修了金清閘,那麼自己所在的莊子,萬一遇到大雨就內澇個不停,或者是大熱的夏天用不著半滴水,這可怎麼辦?
……
因此虹軍的告示貼到沿海村落之後,灶戶紛紛奔走相告,還託了識字的先生把告示原文照錄若干份,又記住了告示上的大印「虹軍檢點柳暢」。
在之前,他們早就聽說過了紅巾賊的威名,也知道這是樂清縣瞿振漢瞿大爺的隊伍,雖然溫州與台州是兩個不大來往的鄰居,但是樂清與太平兩個縣的關係卻是十分相近,中間只隔了一座雁盪山,有些地方甚至連語言都幾乎一樣,瞿振漢在太平縣也是有著不小的名聲。
紅巾軍既然辦事有章程,官軍和民團又不是他們的對手,很多人心底就活絡起來了,只是在這個時候,突然傳來了幾個驚天動地的消息。
葛五爺和葉娘子的船隊現在好生興旺,據說有幾百條船四五千號人,當然柳暢是了解內情的,而且還知道最近走了黃位的小刀會船隊,但即便如此,葛五爺的船隊也是有幾十條大船上千號人馬的海上大軍。
……
他覺得葛五這次出手太及時了,至少減輕了虹軍三分之一的軍事壓力,回頭怎麼也得給葉娘子送幾桶火藥還這個人情——他們在玉環島這麼一鬧,柳暢便能在太平縣站穩腳跟了。
但是無論如何,大家都想著避過這一場兵災再說,除了一些鄉間實在混不出名堂走投無路的窮苦人,沒有人把希望寄托在這支頭上扎著紅頭巾,腰帶扎著白色武裝帶的虹軍身上。
但是莊戶人家又不得不信,實在是用水這方面實在太緊要,水便是一年的收成所在。
至於虹軍頒布的其它命令,也非常符合太平縣人的利益,加上虹軍在太平縣境內攻擊民團、盜匪、清軍殘兵屢戰屢捷,因此原來門可羅雀的縣衙之前一下變得車水馬龍。
「葉娘子攻入玉環島了?」
施退季看著這麼一片土地,心中感覺到十分舒暢。
只是對於這支打著「虹軍」旗號的隊伍,太平人感到十分陌生,只知道他們的頭領就是大名鼎鼎的柳絕戶,但是也有些人說帶頭的不叫柳絕戶,叫作柳檢點。
在浙江,每年因為用水問題上引發的宗族械鬥不知道有多少起,少則數百人,多則數千人一轟而上,就是爆發數萬人的械鬥都不例外,而金清閘在太平縣更是最最敏感的問題。
他們佔領了玉環島,虹軍原本最最擔心的東南線海岸防務一下子就輕鬆起來,定海鎮與黃岩鎮的水師怎麼也得先對付葛五爺再說,回頭才會收拾柳暢在陸上的部隊。
在他們以後的記憶之中,人生被完整劃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這個月之前,而另外一個階段則是「柳絕戶進了太平縣之後」,當然文人很優雅地修飾成「虹軍兵進太平之後」。
其時臨海海鄉鹽民失業為盜,眾至數千,分隸八旗。是年三月,杜瀆場鹽大使傅恆擒其白旗首領解縣,眾劫於途,殺傅恆,並於杜橋樹「三天上帝敕封掃北大將軍」旗起義,未久以乏食散去,但是這起事的火苗一直潛伏在台州灶戶的心中。
總而言之,咸豐五年四月的太平縣,正在由於紅巾軍的進入而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只是太平縣的普通民眾現在還不知道他們正身處於時代的大潮之中。
這封告示一出,柳暢的政令在這些灶戶所在的莊子即使不能說是令行禁止,可也能算得暢通無阻了,更有不少台州灶戶前來投軍,其中甚至還有一些不在柳暢控制之下的黃岩、臨海灶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