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樓娛樂指南》目錄

第535章 彩雲公主

第535章 彩雲公主

這封血書就是一封表功信,當然,他的忠心還是應該給予高度的讚賞和尊重。
當時劉李佤還以為流雲真的被敬神教逼瘋了,但她後來說,她的記憶只到七歲以後,七歲以前的事情全都不記得了。這也很正常,一般人都是在七歲以後才記事兒,但兒時的情景或多或少也會記得一些,尤其是一些記憶深刻的事情,而流雲可忘了,這很奇怪。
現在想想,她當時因為受了刺激,激起了深埋在腦海深處的記憶,脫口而出,什麼真神吶,公主啊。
據劉李佤所知,東寧和南川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信仰,他們只信奉至高無上的皇權,那唯一有可能的就只有北燕國了。
當初誰也沒在意,以為只是流雲的名氣大,那神使故意找她才能提高關注度。
劉李佤滿心歡喜的回到小屋,卻很失望的發現屋裡並沒有人,他的同床共枕,多人混戰的計劃落空了,床頭有一落三個女人給他做的衣服,其中一件衣服中夾雜著一張泛黃的紙張,上面寫著有些模糊的字跡。
還有一點就是,這個叫王明的侍衛肯定也是信奉真神的,所以把信仰也灌輸給了流雲。
一滴冷汗沿著他的臉頰流下來,流進口中,鹹鹹的。劉李佤驚了,仔細回想一下,那塊胎記確實有點像是一片雲霞……
劉李佤冷靜的將過去發生的事情,和流雲身上的胎記,以及這封血書結合到了一起,得出的驚人結論是,流雲竟然是來自北燕國的公主!儘管是落難落跑落魄的公主,但劉李佤不在乎,只要是公主就行,他三公消費的願望竟然神奇的實現了。
被劉李佤破壞之後,之所有沒有再採取行動,是因為敬神教在東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無數的信徒與一個失憶失勢又失身的公主相比,孰輕孰重她們分得清。
這些字跡很短,呈黑黃色,貌似好像用血寫成的,劉李佤端著火摺子仔細看,歪歪扭扭,還是繁體字,而且還很模糊,只能連看帶猜,貌似寫的是:「神武八年正月初八辰時,齊明德皇后誕下公主,重五斤七兩,被齊仁德皇后污為誕下妖孽,欲扼殺公主,內侍衛王明奉齊明德皇后令,護公主出宮,一路向南逃至邊陲,毗鄰東寧落腳,獨立撫養公主,七年後敵人再次追殺而來,迫不得已將公主打暈藏與商隊貨車中,王明以死抵擋,難以復命,寫血書縫于公主襁褓,已證公主身份,且,公主腰際有巴掌大紅色胎記,似天邊火燒雲,顧齊明德皇後起名公主曰,彩雲公主。」
火燒雲似的胎記,后腰上!劉李佤腦中閃過了一副香艷的畫面,那是一次和流雲的『大戰』,也是唯一一次在光天化日之下,趁著秦婉兒和孟欣瑩在洗澡的時候偷偷嘿咻,平時她們都很害羞,都是黑了燈進行大戰或者多人混戰。
所謂三公消費,就是他分別從三個國家娶三個公主,她們三個都花他一個人的錢,負責三位公主的消費!
劉李佤連蒙帶猜,總算把整片文章看完了,看完之後他無比震驚,當然震驚的並非什麼皇室秘聞,公主秘史,而是這位忠心耿耿的侍衛,哪來他媽這麼多血寫血書啊,估計肯定不是他的血,不然根本不用敵人追殺,自己就失血過多了。
後來劉李佤利用門外那口棺材對流雲進行了『神罰』,事件才算平息,後來因為屢次被找麻煩,流雲怒極攻心,還引發了暫時性的失憶,記得當時她還曾說過:「真神的兒女從不懼怕妖魔的威脅,我身為公主,更不會想魔鬼妥協,我寧願死,回歸真神的懷抱,如果你敢褻瀆我,必會遭到真神的懲罰!」
如此想來,流雲真的可能是公主。因為後宮爭鬥不得已被一位忠心耿耿的侍衛帶著逃出皇宮,又被侍衛撫養到七歲大,這位叫王明的侍衛不但忠心而且謹守禮教,始終把她當做公主來撫養,保持著主僕的關係。
這樣也能解釋通,為什麼北燕國的神使,聖女,幾次三番的找流雲的麻煩,想要置她于死地,因為她們很可能知道了流雲的真實身份。
劉李佤用力搖了搖頭,揮散了腦中香艷的景象,只留下那讓人印象深刻,有延時功效的胎記……
他又仔細看了一遍血書,忽然一句話吸引了他,頓時讓他臉色驟變……公主腰際有巴掌大紅色胎記,似天邊火燒雲……
為此,劉李佤根本就沒往心裏去,他覺得此事離他太遙遠,更和醉心樓八竿子打不著關係,只是為什麼這封血書會出現在這裏呢?
可第二次,神使被淘汰,換成了敬神教聖女,又一次前來,說流雲身懷極陰之血,要敬獻神明,結果流雲一激動,把極陰之血獻給劉李佤了。
劉李佤心裏得意,大讚自己魅力無窮,艷福無邊,可是擺在眼前一個很嚴峻的問題,流雲在哪?
劉李佤思緒一下子回到了半年多以前,那是敬神教剛成立的時候,第一位神使大人帶人浩浩蕩蕩來醉心樓降魔除妖,啥也不說一口咬定流雲是妖孽,幸虧劉李佤及時化身神王才得以脫險。
記得當時採取的是無敵九式中的第四式『蟬附』,正好將流雲的背影全景展示,他記得大戰到關鍵處,下意識的雙手扶著流雲的腰以便發力和加速,當時他的手正好按在一塊暗紅色的胎記上,為此他還分了神,導致大戰時間延長,惹得流雲抱怨不已。
感慨之後劉李佤才想起這個宮廷辛密,公主秘史,他心裏根本就沒當回事兒,他習慣性的以為這種事情只會出現在電視劇中,東西兩宮皇后爭寵爭權,母憑子貴,相互殘害對方的子嗣是最常見的手段。唐有武則天殺女傢伙王皇后,宋有狸貓換太子,類似的事情歷朝歷代都發生過,不足為奇,卻證明了一點,皇家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