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風》目錄

第四百三十四章 定局

第四百三十四章 定局

整個十月份,楊崇岳率領宋軍將大定府團團圍困住,他並沒有想著儘快拿下大定府,而是不慌不忙的將大定府周邊的遼軍全部收拾乾淨。在這段時間里,大宋皇帝趙頊、宰相王安石、樞密院文彥博、郭逵和輔相司馬光等大宋統治高層也都來到了大定府城下,大宋汴都只留下了范純仁、馮京等駐守。同在大定府觀戰的還有來自高麗、大理、倭國、渤泥、吐蕃諸部、占城、真臘等國的使節,他們都是常駐大宋汴都的外交使節,這一次也都被應邀北上同來觀戰。就連被定西軍壓制的都快奄奄一息的阻卜人部落也都派出了眾多部落人員到此觀戰,儘管他們都不願意,但在王順的刀鋒下他們不得不屈服,而遼國東京道的女直節度使也派來了使節前來觀戰——他們是最為尷尬的,到現在為止他們還是遼國的統屬。
「聖上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大宋百年來除了太祖皇帝開國之功除外,便數神宗皇帝功勛最高,遠超過太宗皇帝。儘管大宋現在還有著很多弊病,但是他已經盡最大的可能來減輕這些弊政所帶來的負面效果,為後來者打下基礎。也許聖上也有很多錯誤,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生活在他執政時期的大宋百姓,遠比生活在其他時代的百姓要幸福的多!」王靜輝安慰道。
遼國朝廷在逃亡臨潢府後,于承天五年六月,魏王耶律乙辛和宰相張孝傑發動政變,可是遼國皇帝耶律洪基很快便被軍隊保護起來政變未遂,耶律乙辛和張孝傑逃亡大宋,被大宋所軟禁,其通過馬人望秘密轉移到大宋的十一萬兩黃金被大宋所充公沒收。當年八月遼國皇帝為慶祝大宋皇太后壽辰,在送上賀禮之後趁機向大宋索求引渡耶律乙辛和張孝傑,大宋皇帝准其,當年十月耶律乙辛和張孝傑在臨潢府被遼國皇帝耶律洪基所殺。
所有前去大定府觀戰的外國使節心中都明白,這次大宋是想藉著攻破遼國都城大定府的威勢來威懾他們,對於這一手吐蕃諸部的使節心中最為清楚,畢竟王韶在攻打靈州的時候就用這一套給他們上了一課,致使吐蕃諸部眼睜睜的看著宋軍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得到了整個河西走廊。如果當初吐蕃諸部沒有被王韶的火器威力所嚇倒的話,主動和宋軍搶奪河套平原,大宋和吐蕃諸部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但是靈州城內隆隆爆炸的火器聲讓吐蕃諸部選擇了後退,直到大宋輕鬆的攻佔了整個西夏全境滅亡西夏王朝後,經過數年的精心治理,吐蕃諸部這才想著在底下搞些小動作,已經實在是太晚了。正是因為吐蕃諸部當時是被大宋所嚇倒的,這才讓他們心中感到更加恥辱,不過現在大宋在軍事上如此強盛,這也使得他們明智的選擇了退讓。
也正是藉著大宋連續四十年的強橫武力,皇帝趙熙才得以將這個計劃實施下去,此後兩百年間大宋主力軍隊再也沒有成二十萬規模開拔草原,平時只是密切關注草原部落局勢的發展,適時的挑撥部落之間的矛盾或是通過經濟手段直接進行制裁便可以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不僅王靜輝所知道的金朝沒有出現,就是元蒙也沒有機會崛起——元蒙的發祥地阻卜部距離王順駐紮的河套平原實在是太近了,在王順執掌河套平原定西軍大權的五十年間中,阻卜人被定西軍逼得四次大遷移,每次遷移對阻卜人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各個部落之間的聯繫更是缺乏,至於給後世大宋帶來沉重打擊的元蒙建立者鐵木真更是沒有出現過。
承天三年三月,大宋軍隊攻佔了遼國的東京遼陽府,與其說是攻佔不如說是遼國失去了對這裏的控制能力,在大宋情報局的運作下,遼陽府守將耶律庫野向大宋投降獻城,至此大宋擁有了一個前往東北的前哨站,而且遼陽府可以依託遼河對北方進行防禦,城池也是遼國東京道最大最好的,戰略意義非常,以後遼陽府便可以依託辰州、開州和錦州作為對東北女直人的防禦陣線。
經過「灤河大戰」后,宋軍的醫療系統得到了戰場的驗證,樞密院也得到了更充足的理由來擴張軍中的醫療系統,打算建立一個主戰部隊平均每一百人就擁有一個軍醫和五個護士水平的戰地醫療部隊。也許在千年以後的後世看來這樣的戰地醫療系統還是非常落後的,但是在這個時代這個目標是極為宏大的,這也就標志著大宋所有的醫學院全力以赴也需要近十年的時間才能夠滿足軍隊的需要,這還沒有考慮到民間的需求。
【全書完】
後記
儘管耶律乙辛和張孝傑被殺,但是遼國皇帝耶律洪基沒有子嗣終究是遼國最大的隱患,隨著耶律洪基年齡的不斷增大,這個隱患就像被壓制的火山一樣越積越大,遲早會把遼國最後一絲強國的希望所擊潰。
王靜輝日後雖然歸隱西湖不出杭州,但是大宋並沒有因為他的淡出政壇而停下自己前進的腳步,秉承熙寧和承天年間的輝煌,更多帶給後人的是種種治國思想上的啟示,正如王靜輝所言的那樣,薛向之、蘇軾、蘇轍、范純仁、李慎先後都擔任了大宋的宰相。在趙熙執政的二十年間大宋的勢力已經拓展到整個東亞和遠東,元佑十年遼國皇帝耶律洪基故去,大宋發動了第三次北伐徹底滅遼,不僅僅是完全的消滅了這個王朝,並且還繼承了遼王朝在最鼎盛時期的勢力範圍,大宋的國土也是在宋軍的腳步下直至向西延伸到花剌子模海(今鹹海),兼并了黑汗西支,以紀渾河為界和塞爾柱為鄰,向北則擊潰了遼國上京道以北的轄嘎茲和擀郎改,將國土面積拓展到了北海以北(今貝加爾湖以北)。
從大定府攻城戰打響到結束,總共不過花了三個時辰不到,三十萬遼國守軍中除去在一個時辰的炮擊中陣亡的四萬遼軍之外,其餘二十六萬遼軍全部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成為大宋的俘虜,這也是大宋自立國以來歷年戰爭中第一次在一場戰鬥中便俘獲如此多的敵人。
大宋工部、軍器監等與火器相關的部門在獲得火器之後並沒有停止對火器改進的步伐,因為武器先進與否對於作戰效率來說至關重要,有了大批合格的士兵,若是再提供合格的武器裝備,那大宋兵鋒將會更加銳利。現在大宋士兵手中所使用的火槍、火炮還有著種種缺點,至少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非常大,為此還在努力改進當中。
遼軍主帥耶律故被俘,麾下一干大將死傷殆盡,宋軍在這兩晝夜的激戰中也有一些損失,由於持續戰鬥時間比較長,手中的火器出現的炸膛現象給宋軍造成了輕微損失,遼軍趁機也衝進過來幾次,有近五千人的傷亡。不過宋軍的醫療系統到現在已經是非常完善了,這次出征更是集中了禁軍系統中的眾多軍醫隨軍出發,平均每兩百個宋軍士兵就會擁有一個軍醫外加四個護士。經過這些軍醫和護士的搶救,一千有餘的宋軍士兵在短時間內便可以重返戰場,兩千多傷殘,真正陣亡的不過才一千餘人,這對於大宋來說是歷年來少有的大勝。
「我相信大宋的明天將會更加輝煌,今天如此,以後亦是如此!」
元佑二十年九月,皇帝趙熙在汴都開封去世,王靜輝則為了救治趙熙而在一年前攜妻子趙淺予回到汴都開封。皇帝趙熙去世后的第三天,在王靜輝的主持下,趙熙長子趙崇繼位稱帝,改國號為天聖。
天聖十一年三月,在杭州西湖別院中,大宋開國以來最為名聲顯赫的駙馬王靜輝去世,享年八十三歲,在兩個月後其妻子趙淺予也隨之而去。王靜輝夫婦的去世振動了大宋皇族,此時大宋皇族中唯有王靜輝夫婦輩分最高,在其去世之後皇帝趙崇罷朝十日以示哀慟——王靜輝不僅是趙熙的老師,也是他的老師,趙熙、趙崇父子兩人都是王靜輝從幼年開始一手培養起來的,就趙崇的兒子在王靜輝病危期間也是守護在其身旁。與其他人不同的是,王靜輝夫婦在去世之前便留下了遺囑,夫婦兩人採用的是火葬,其骨灰運抵汴都開封接受皇室拜祭一個月後,便又運回杭州西湖別院撒在西湖當中,而其夫婦二人只在大宋神宗墓前留有衣冠冢。
得到遼陽府、錦州和大定府也使得大宋擁有控制女直人的本錢,女直人想要統一,但是大宋的商人卻可以見縫插針賣給雙方各種物資,但是這種商業貿易是在大宋樞密院和大宋情報局的指導之下開展的——強勢的一方進行遏制,對於弱勢的一方進行有限度的支援,從此遼國在失去對東京道的控制之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女直人部落最終也沒有完成形式上的統一,連稍大一些的勢力也是群雄並起,誰也奈何不了誰。直到承天六年三月,大宋皇帝一共在這裏冊封了八個女直節度使,更是從形式上徹底的絕了女直人的統一願望。
「呵呵,慶曆老臣之中到現在為止,文彥博已是最後碩果僅存的一個了,無論是富弼、韓琦還是歐陽修,甚至是司馬光和王安石,他們都承載了太多的故事,他們代表了大宋昔日光輝的一代,不過我更相信今後的大臣一定會創出比他們更加輝煌的業績,畢竟江山代有才人出嘛!文彥博之後的范純仁、薛向之,甚至是再以後的李慎等人都顯示出其難得的才幹,他們都是大宋明天的棟樑,文彥博之後不會出現後繼無人的現象的!」王靜輝笑著說道。
元佑二年三月,已經年近五十的王靜輝站在結滿同心結的定情亭下看著煙波浩渺的西湖,身邊的趙淺予緊緊的依偎著他,儘管歲月在他們兩人的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但是站在這定情亭下的他們還是像當年那樣恩愛無間。
「看著熙兒就像當年的王兄一般,可惜……」趙淺予與趙頊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妹,趙頊的去世確實讓趙淺予黯然神傷,可惜王靜輝終究不是神仙,趙頊的病根本就不是藥石能夠根治的,所以在趙頊的葬禮完畢之後,王靜輝便帶著趙淺予回到了杭州,免得她在汴都開封觸景生情。
趙淺予聽后在他懷中點點頭:「這也是夫君幾十年來悉心輔佐之功,皇兄在臨去的時候還是非常遺憾沒有讓夫君成為他的宰相,其實現在熙兒來旨也是多半勸夫君進入政事堂,畢竟現在文彥博實在是太老了,沒有這麼多精力來治理國家。」
元佑二十年中與大宋不斷擴大的疆域相比,其政治制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宋官員的任期制度得到了確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變化便是宰相任期每屆為五年,連任不得超過三屆,除非發生外敵入侵不得超過四屆,大宋的官員制度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而變化最大恐怕便是大宋的軍隊了,經過四十年的不斷完善,確立了以軍校為核心的軍官任免制度,並且各部隊的軍官輪換制度得到了執行。
當大宋承天二年十月初十那天,斗大的一個「楊」字戰旗聳立在距離大定府不過十里的地方。大宋立朝百年以來,這是大宋軍隊最為接近遼國統治中心的時候,從這裏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定府城牆上的遼兵,而對於遼國也有百年家仇的楊崇岳心中更是激動萬分。此時遼國朝廷已經出城向北逃亡,正在前往遼國上京臨潢府的路上,由於出逃倉皇,大量的車隊堵塞在路上,若是宋軍能夠快速攻破大定府的話,再去北上派出騎兵追擊的話,那一定可以把遼國統治高層給截留下來。
元佑十八年一支船隊從東部返航,這支船隊驚動了在杭州隱居的王靜輝——這支船隊在茫茫大海的東部發現了一個新大陸,從船隊所帶回來的各種農作物種子和相當多的農產品來看,王靜輝知道這支船隊發現的大陸正是他期盼已久的美洲大陸。至此在王靜輝的大力推動下,大宋在南洋開始栽種橡膠,並且在全國普及種植玉米等抗旱農作物。而橡膠的出現則使大宋的機械水平又提高了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蒸汽機的原型動力機構開始出現了。
在裁減廂軍的同時禁軍數量也有所減少,因為火器等重要武器的發明,使得作戰效率大大提高,除了大宋水師在不斷擴張之外,陸軍卻是在相應的進行微量裁減,數量不多卻是每年都在進行,分散到宋軍的眾多番號部隊中就顯現不出來什麼了,大約每年有萬餘人左右的規模。麻雀雖小也是肉,何況正規禁軍士兵每月的軍餉是廂軍的兩倍到三倍,這也難怪大宋朝廷還願意保持二十萬左右的校閱廂軍編製,而十幾年下來卻裁減了大約二十萬左右的正規禁軍。從表面上看大宋朝廷保留這二十萬校閱廂軍是多此一舉,還不如趁早直接轉化到廂軍屯田中更為划算,但是看看禁軍削減二十萬就是相當於廂軍削減四十萬,僅僅剩下來的軍餉就足以讓大宋朝廷笑破肚皮了,更不要說與之相關的武器裝備費用了,要知道廂軍和禁軍之間武器差異是極大的,就是校閱廂軍和正規禁軍相比也是相差甚多,僅僅武器磨損消耗和重新裝備費用一年下來就差上了很多。
大定府城牆的爆炸聲被永恆的記載在各國使臣對皇帝的奏章中,四百斤的的硝酸甘油炸藥物有所值,不僅將大定府城內遼國的守軍的膽子給嚇破,在長時間的慌亂之後便出城向大宋軍隊投降,並且還達到了震懾大宋周邊國家的目的。
攻打大定府的過程對於大宋統治高層來說並不陌生,也許周圍的人還在對大宋火器的威力感到驚訝,但是大宋統治高層都是在數年以前便觀看過大宋火器演習的,對眼前這一幕並不感到陌生。儘管如此,在火炮隆隆的進行一個時辰的炮擊之後,大定府城頭已經滿目瘡痍,宋軍士兵出動了四兩馬車快速向大定府城牆駛去,在到達事先的制定位置后,點燃引線后便快馬奔回,負責點引線的宋軍士兵還在半路上,遼國城牆便在一聲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中被一片黃塵所淹沒——這四輛馬車上裝載的正是硝酸甘油炸藥,也是大宋兩年來三分之一的存貨。
當然隨著國防環境的穩定,大宋勢必還是需要裁軍的,這十余年來大宋不停的在裁撤軍隊,廂軍數量已經降至了二十萬,而且都是可以隨時拿起武器的校閱廂軍,以前那種賑災意義上的「福利廂軍」在大宋經過了十余年的廂軍屯田行動之後近乎絕跡。當然大宋也會在每年地方上遭受災害的時候收攏災民移居他地,不過大宋多年來通過戰爭或是航海佔據了大量的地盤,國土面積飛速增長,無論是在西北、北方、南方、南洋都有著大量的土地等待大宋去開發,再加上大宋工商業的空前繁榮,使得大宋的人力資源反倒是越來越珍貴了,還好大宋通過戰爭也積累了數十萬的奴隸大軍,這人力資源的矛盾還並不是很凸顯。
「人生苦短如白駒過隙。淺予,聖上已經不是當年的小孩子了,他的身邊有文彥博等重臣輔佐,國外有無外敵入侵的壓力,而國內政局穩定,糧食連年豐收,工商發展迅速,朝廷財政收入每年都可有近五千萬貫的結餘。我在聖上身邊不會有什麼作用,若是朝廷有事我又豈能坐視不理?不過是為夫奔波一生,虧欠你實在是太多,晚年就是想在這西湖別院中多陪陪你安度余年罷了……」王靜輝笑著說道。
元佑十三年王靜輝上呈密折,提出了對草原游牧民族的治理方案,皇帝趙熙則在十四念三月天聖節之際連封草原部落六十四王,在女直八節度使之上又加封三十六王,從而實現徹底分裂草原勢力的目的。
楊崇岳的軍隊就是抱著這個戰略目的在灤河以北經過大戰後繼續向北前進,沿途不斷將遼國的散兵游勇擊潰。遼國朝廷在得知灤河大戰慘敗的消息后,立刻收縮防線,將在外的大軍不斷的向大定府方向收縮,企圖想用士兵人數上的優勢來擋住大宋前進的腳步。
大宋在攻佔大定府之後還是放棄了最先的計劃,將大定府歸為大宋的版圖,儘管在治理起來還是非常困難,但是至少作為一個前哨站還是非常不錯的。而且大定府距離錦州並不是很遠,在大宋得到錦州之後,王靜輝便率領大宋的財團投資錦州的港口,除了軍用之外,便作為一個面向女直部落收攏東北資源的商業港口。
由於楊崇岳的火槍兵部隊造成的現實威脅,遼國起精銳二十萬南下,在灤河以北一百五十里處和楊崇岳部激戰兩晝夜。這次戰爭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火器和冷兵器之間的戰爭,由於宋軍準備非常充分,二十萬遼軍盡被擊潰,殺敵八萬,俘虜更是十萬有餘,其餘遼兵散亂不堪要麼脫下遼軍的服裝逃進附近的山林或是村鎮之中,要麼就是見戰事不利臨陣脫逃向北逃跑。
從宋遼兩國聚集在大定府周邊的士兵士氣上來看,遼國的命運就已經決定了。大宋的這次第二次北上伐遼就像榨油一樣,將遼國自上次宋遼戰爭結束后苦心經營了十年的家底再一次給打光,不過這一次大宋則更為苛刻,連遼國的都城大定府都要拿下,以徹底打擊遼國朝廷殘存的信心。
前年八月,神宗趙頊在汴都開封去世,趙熙繼位稱帝成為大宋帝國的第七位皇帝,而王安石和司馬光則早趙頊四年相隔不到五個月去世。在王安石和司馬光都去世之後,大宋宰相由文彥博擔任,樞密使則由兩次伐遼的楊崇岳為首,大宋政事堂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恢復了太府寺任參知政事,由此整個政事堂正副宰相人數又恢復到了十二人。趙熙繼位之後就不斷的調整這個帝國的政策方向,總算在繼位之初的一年當中將國事理順,從其所作所為看來,將會是一個英明的君主。
在趙崇執政的天聖年間十五年當中,大宋的議院制度開始形成規模,而議院的成員就是當初的「勳章派」,此時的勳章派在大宋政治生活當中佔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已經不比四十年前剛出現的時候了。
現在的硝酸甘油非常不穩定,有了王靜輝的建議,在製造出硝酸甘油之初便混合麵粉之類,以保證硝酸甘油能夠正常存儲。畢竟這東西產量極低,關鍵環節還是在硝酸的生產上。現在硝酸甘油所製造出來的炸彈威力大大超過了燃燒彈,在經過演示之後便被封存起來,一共有兩個作坊來生產硝酸甘油炸藥,每個月的產量也不過才幾十斤,不要說大宋強幹弱枝的軍事指導思想,就是大宋統治高層想要把這種強力炸彈裝備到前線部隊也要先等突破產量這一關。
大宋攻佔大定府是一個非常意義的政治事件,它標志著遠東格局的巨大變化,雖然沒有擒住遼國的統治高層,但是經過這一次戰爭遼國已經徹底成為一個二流國家,今後它定都臨潢府。在這次戰爭過後,高麗徹底放棄了遼國,一心承認大宋為他的宗主國,而遼國東京道的女直各部也開始進行兼并戰爭,同時也不斷的在和高麗發生衝突。不過和高麗一樣,女直各部雖然沒有成為一個像高麗那樣嚴謹的國家,但是各部卻放棄了遼國向大宋皇帝稱臣,而且女直部落也開始壯起膽子開始對遼國的殘餘的劫掠。
對於攻城戰大宋已經非常輕車熟路了,各種武器裝備都非常齊全而且後勤補充也非常充分的楊崇岳部自然是摩拳擦掌。同樣是一國都城,大定府的規模根本不能夠和大宋的汴都開封相提並論,甚至連大名府的規模都要比它大上許多,不過就是這麼一個城池,裏面卻有三十萬遼軍在守城,另外還有十萬在城外的草原上伺機而動。當然遼國到現在還能夠聚集這麼多兵力已經是傾全國之力了,年齡只要超過十五歲的男子全部都被強征從軍,士兵數量是挺嚇人,但到了這個時候遼國士兵手中的武器連刀都不能夠做到人手一把,盔甲等防護用具更是稀缺,很多遼國士兵的穿戴還都是從家裡面帶出來的平民服裝。
王靜輝一生縱橫大宋政壇六十余年,即便在隱居的幾十年當中依然對大宋政壇有著深遠的影響,「勳章派」更是他一手締造,大宋帝國中種種政治制度留下了其明顯的印記。一生歷經英宗、神宗、武宗(趙熙)、睿宗(趙崇)四朝,後世對他的評說在其去世之後更是眾說紛紜,不過其培養的弟子遍天下,秉承王靜輝的意志繼續影響大宋政壇的走向,而大宋也走向了一條與王靜輝所知道的歷史截然不同的道路,他本人更是和大宋的命運息息相關,成為一個讓人永遠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次宋遼戰爭一個重要目的便是向遼國展示大宋的強橫武力,所以楊崇岳的中路軍內還是攜帶了四百斤硝酸甘油炸彈,而這批強力炸彈的最終使用目標便是遼國的都城大定府。先前大宋統治高層在決策上並沒有打算動用楊崇岳的精銳部隊,楊崇岳鎮守析津府手中不過才三萬火槍兵,這也是大宋守邊部隊中擁有火槍兵數量最多的,也是唯一一支在汴都開封之外的成編製的火槍兵。王靜輝不打算打倒遼國讓別的游牧民族佔便宜,但是對於從陸路出發一支軍隊進攻大定府確實非常贊同,是以他推薦使用硝酸甘油炸藥來給大定府的城牆留下一個永恆的紀念,也好讓這座塞外名城成為大宋武力的紀念碑,這樣對心中輕視大宋的那些游牧民族一個強悍的震懾力。
遼國雖然經過了大宋兩次北伐戰爭過後,國內元氣大傷,喪失了大面積的領土,但是護送遼國皇帝北上的遼軍還有十余萬,加上臨潢府的本軍,至少還有二十萬的精兵。儘管此時遼國的精兵已經不能夠和二十年前相比,但是對付起周邊的遊牧部落軍隊還是有自保的能力的。這個時候女直各部才剛剛開始有統一的苗頭,各個女直部落之間也有很多兼并戰爭出現,就這些女直部落而言,遼國雖日暮西山,但想要憑藉這些單一的女直部落還是無法拿遼國怎麼樣的,定多是占些便宜就撤退,而遼國也限於國勢疲弱無力對女直展開報復。
「聖上已經連發五道密旨,希望夫君能夠回汴都開封……」趙淺予說道。
王靜輝也知道以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能夠製作出如此水平的火器已經實屬難得,對於全天候使用的火器研製他並不抱有多大的希望,至少金屬彈殼製作的火器彈藥方面他並不精通。在火器上他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便是硝酸甘油炸藥了,不過這東西涉及到的原料硝酸生產條件非常簡陋,更要命的生產效率實在是低的讓人冒火,這成本則是讓人吐血,但是它的威力卻讓大宋統治高層決心少批量生產,並且嚴密的保存在汴都開封,並沒有下發到邊境地區的軍隊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