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是重生的》目錄

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比貨

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比貨

董潔更關心這個問題。
這個提議得到大山的首肯。
田志祥拿了一塊,知道他們要談正事,先離開了。大山不忘告訴他冰箱里還有,讓他自取。吃的方面,他從來都是一視同仁,從不小氣計較。
迷你假山上浸水的部分,已經生了綠意,應該是一種綠色的苔鮮吧?或者是某種真菌?多了綠意,好似多了一股生氣,反正對人體無害,也不需要去管它。
天熱,她不想動,這兩天連擺弄盆景的興趣也少了,又沒有胃口吃飯,倒是睡覺的時間變長了。
風扇吹出來的都是熱風,悶悶的讓人覺得憋氣。
「我們有我們的優勢。畢竟是歷史悠久的絲綢大國,從事絲綢織造的民間藝人很多,他們能做出高檔的絲綢品種,比如漳緞、塔夫綢、留香緞、『風景』古香緞等,這都是我們國家獨有的,有些工藝都快絕跡了。」
大山看看表,「應該快到了。別睡了,再睡就黑白顛倒了。洗把臉清醒一下,肚子餓不餓?廚房有西瓜和桃。」
雖然沒有在陽光下暴晒,手伸進去,仍然感覺水是溫的,天真的太熱了。
董潔笑道:「肯定是張大哥來了!」
「帶來了。」
哎!
國內絲綢業的有識之士不服氣,他們發動了無數人,走訪了許多優秀的老藝人,最後做出一塊相同大小、薄如蟬翼的方巾,很自信的回應對方的挑戰。兩塊方巾一起從城樓上鬆手,任它們自由飄落,國內的方巾以些微差距,先行落地,中國輸了。
「不是睡了一覺?口不渴嗎?這西瓜我提前放到冰箱里了,吃一塊,既解渴又解暑。這又不當飯。」
這般大動作,自然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一盤是紅艷艷沙壤的西瓜,一料料黑籽嵌在上面,誘人食慾。一盤是洗凈的桃,散發出一種桃子特有的清甜氣息。
他在電話里答應,回家住幾天後,就和丁老爺子、陳老爺子來北京。
真絲襯衫在國外熱銷,給他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有精明的廠家從中看到商機,有意與他們合作,投資做絲綢業的紡織印染廠。
石凳上是一盆早已接好的清水,旁邊放了一塊雪白的毛巾。
前期屯積的成衣,飄洋過海,運往歐美各國。
記得從前看過一個電視劇,故事講的是清朝末年,一位外國商人,拿了一塊他們生產的絲綢方巾,向中國人發起挑戰。他說:中國雖然從事絲綢產業有上千年的歷史,雖然有大量從事絲綢製造的藝人,可是沒有人,沒有人可以做出比他手裡這塊方巾更薄的絲綢製品。中國的手工業已經落後了,機械化發展才是主流,是更優秀的!
是,不能再睡了。最近她每天用在睡眠上的時間,加到一起平均超過了十二個小時。這簡直、就是在浪費生命!
董潔早有心理準備,也不覺得有多失望。
七月中旬,學校開始放假。
他們可以用最原始而簡單的生產工具,做出精美到讓人讚歎的產品。不誇張的說,單從外觀與質量來說,更在最好的機械化工藝生產出的產品之上。
張牧從隨身的手提包里,取出兩個獨立包裝的塑料袋。
在原材料方面,趕上國外先進水平,甚至趕超國外先進水平,這是董潔的希望。人有我有,人無我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商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合資工廠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大山自然很重視,若不是張昊他們更擅長於政府部門打交道,他就要自己跑一趕蘇杭,親自洽談投資事宜。
但是,外觀上卻又有著極明顯的差別。
張牧剛從杭州坐火車趕過來,眉梢眼角,隱隱帶一點旅途的疲憊,田志祥開車去火車站接的人。
哥哥有更多的時間留在家裡,本來是件好事,就因為氣溫太高,為了舒爽,必須保持距離,董潔無端更添鬱悶。
存貨很快出清,大山讓各地的分公司加緊趕工,並向更多的合作服裝廠追加訂單。
董潔睜開眼睛,掩嘴打個呵欠,略振奮了下精神,問他:「什麼時候了?張牧大哥怎麼還沒到?」
「哥?」
他翻來覆去的對比。如果單看國內工序加工的方巾,其實質量挺讓人滿意的。只是與人家的一比較,就讓人不由的想泄氣。
產品熱銷,國外不斷催單發貨。
「哥,我不餓!」
張牧一連吃了兩塊瓜,重新打水洗凈手。
大山在心裏沉沉嘆出口氣。
「張昊讓我轉告你們,建廠的事情,已經和政府相關領導商談的差不多了。廠房用地批了下來,政府方面答應會配合我們,儘快讓廠房落成投產。這次要投資的是大型工廠,每年都要從當地徵收大量蠶繭,肯定會拉動當地經濟增長,他們很支持。」
張牧也笑,「是,現在咱們的真絲服裝,賣的多紅火,這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懂得高級絲綢工藝的老藝人越來越少了,許多傳統老工藝面臨失傳。而國內機械化生產的現狀是:缺乏優秀的工藝,沒有辦法獲得那種恰到好處的柔軟、光澤和手感。這也是他們建廠的初衷啊。總之,有問題不怕,想辦法解決就是了。
大山逐一為有水的盆景,抽走陳水,換上潔凈的清水。
目前中國絲綢印染后整理水平,不僅遠遠落後與義大利等先進國家,而且能加工高檔產品的印染后整理生產線,也僅佔總生產線的不足百分之十,這嚴重製約了絲綢最終產品附加值的提高。
歷史悠久的絲綢古國,自然有自己的傳統優勢,外國人也不敢小瞧。雙方商定,會派專人,不遺餘力與從事絲綢織造的民間老藝人聯絡,取雙方之長,研發更多更好的面料新品種,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印染后整理技術相對落後,一直是制約中國絲綢業最終端產品發展的最大瓶頸。
大山認真考慮這個問題。
一塊是在杭州的一家國營工廠,按照中國工序加工。一塊派專人去義大利,按照義大利工序加工的同樣質地的方巾。
「差別這麼大?」
兩位老人家進京,一來與他們相聚、看望這邊的老戰友,二來也是對盆景非常有興趣,打算親自過來討教一番。
絲綢的終端產品,除了服裝,還有家紡市場。而中國是眾所周知的絲綢大國,與其進口蠶繭和生絲,在國外進一步深加工,不若就在產地投資建廠,省去一部分中間環節,人工方面也更合算。
面料問題,對有志於把品牌面向國際做大做強的服裝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大山笑道:「這倒是。現在的產品,質量和價位,適合更多的消費群體。以後,咱們用上自己生產的面料,針對比較高端的客戶,到時候定價也會有更進一步的提升空間。有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這樣最好。」
他低聲道:「我用精確的儀器稱過,這兩塊方巾,大小和重量完全一樣,顏色也相同。但是——」
他們考查過中國的市場,認為東方元素服裝公司有足夠的關係和實力,並且生產出來的面料,能自主消化相當大一部分,正是最佳的合作對象
公司以張昊為代表的籌劃部,先行一步前往杭州和蘇州,和當地政府洽談投資意向。
董潔拿到水龍頭邊倒掉,重新接了多半盆水。面孔埋進水裡,感受那股直沁肺腑的清涼,好一會兒,才舒適的輕嘆一聲,用毛巾擦乾。這工夫,大山端了一個托盤過來,放到石桌上。
即將上馬的中外合資企業,是國內服裝業首屈一指的龍頭企業,與義大利知名紡織廠的合作。雙方明確表示,要建造現代化新工廠。
雖然她自己說這叫做「苦夏」,就像候鳥到了時間一定要南飛一樣,每年到這個時候,雷打不動要來上這麼一回,可他仍然做不到習以為常和熟視無睹。
董潔於是提議,分別訂做兩塊絲綢方巾。
院子里的葡萄爬上竹架,垂下一串串綠翡翠一樣的果實,大片的葉子密密重疊,陽光輕易照不下來,營造出一方蔭涼。
「你也沒睡多大一會兒。」
不多時,田志祥和張牧走了進來。
有了國外廠家參与,資金和技術都有保障。經過商量,雙方準備共同出資,在蘇州和杭州各建一個大型紡織印染廠,專門生產各種絲綢面料。
事情太多,走不開。
一瓣西瓜沒有啃完,前院傳來動靜。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大山很吃驚。
初步計劃從國外引進自動繅絲機、無梭織機,完全摒棄現在大多數廠家的落後設備。在生產加工技術上,引進國際先進水平的印染后整理生產線。
也許,他們該找個山青水秀的地方避暑?
「那兩塊方巾帶來了嗎?」
張牧來電話,他已經拿到這兩塊樣品,正專程給他們送來。
DJ NO.1做的是國際品牌,必須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國內目前能滿足他們面料質量要求的廠家不多,長此以往,勢必要影響他們的進一步發展。
白天陸陸續續睡的一陣一陣,晚上就睡不著,如此黑白顛倒的過活,眼瞅著人又清減了許多。
做絲綢製品,自然要多方面收集相關資料,這也是與外商合資辦廠爭取引進先進工藝流程的談判中,會派上用場的談判條件。
今年暑假,丁睿不用下部隊,終於可以過一個完整的長假。
打過招呼,兩個人先湊到水龍頭旁用清水抹了兩把臉,洗去額角的汗跡。
大山和董潔需要直觀了解,目前國內的工藝水平,與國外先進工藝水平的真實差距。
呃,就是不能進行批量化生產。絲綢是有語言的,懂得絲綢的語言,才能做出更好的產品。一些有祖傳手藝、從業近一輩子的老藝人,他們對絲綢的了解,可以達到一個相當深的高度。
半晌自己搖搖頭,否決了。
一塊僵硬、缺乏光澤。一塊卻色彩柔美,發出淡淡的光澤,並有著奶油般的質地。兩者的差別顯而易見。
「哥,像義大利這種工藝,國內一些老藝人也做得出來。」
國外的紡織業,經過上百年的機械化生產,工藝不斷改進,早已經把固步自封的國內工藝遠遠落在身後。
放下取水工具,回頭打量,歪在躺椅上的小妹,頭一點一點的,隨時都能睡過去的樣子。
樹下擺一張躺椅,午後躺上去,睡個長長的午覺,倒也愜意。唯一的不足,卻是沒有風,空間也不夠空闊,經歷過農場的開闊視野,這種感覺一時間格外深刻。
「哥,慢慢來。現在我們的真絲襯衫,用的是國內最好工藝生產出來的面料,雖然與人家最好的工藝比較,仍然有一些差距,但,我們佔了歷史和文化的優勢啊,這是國外別的品牌不能比的。」
大山招呼兩人吃水果。清涼涼的多汁西瓜,吃進肚裏最是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