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東漢末》第一卷 幽州雪

第三章 此路是我開

第一卷 幽州雪

第三章 此路是我開

「那是自然。」劉備不客氣的挺起胸膛,拍得咚咚作響,豪氣干雲:「這還用你說嗎?這麼多年來,村裡的少年打架,我們兄弟哪一次不是並肩上,把他們打得屁滾尿流?現在你身子雖然還沒有全好,可是有我在,豈能讓你吃虧?」
劉元起看著他,欲言又止,夾起一顆青豆扔在嘴裏,慢慢的嚼著,一邊說些讀書的好處,劉修小心地應著,不敢多說一句,以免露出更多的破綻。
唐氏忙了一陣,又準備了幾個菜,這才來一起坐下,陪著這「父子」兩個喝了幾杯。她雖然對出錢供劉備上學非常不滿,也覺得兒子要去讀書大多是受了劉備那個小豎子的蠱惑,但見丈夫難得這麼溫和的和兒子說話,心裏倒是舒坦了許多,縱使要出幾個冤枉錢也覺得願意。
可是今天,他忽然發現這種節奏很慢的生活似乎也非常不錯。沒有升職壓力,不用做房奴,不用擔心什麼轉基因食品、摻三聚氰胺的牛奶之類,自然而純樸,現在又傍上了盧植這樣的名師,以自己的智商,好好讀點書,按劉備的說法,就算做不了大官,在這涿縣弄個公務員噹噹還是沒問題的,到時候再娶個三從四德的老婆,豈不是齊了?
劉修擔心先生的考校,他卻是一點也不擔心,甚至有些期望,臉上卻不露出來,只是軟言勸道:「這也無妨,屆時向先生稟明你剛剛病了一場的事便也是了。」
酒色雖然不佳,香味倒是純正,到底是真正的糧食釀出來的酒。
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三天之後,劉修和劉備一起乘著牛車,帶著行禮和學費,趕往涿縣以西的玉石山——盧植嫌涿縣人多嘈雜,不利於靜養,所以選擇了玉石山作教舍。
「真是病得不輕。」劉元起見他一副茫然的樣子,無奈地搖搖頭,自己起身去拿了一把長勺的酒勺來,在瓮里舀了一勺酒,倒在自己面前的木杯中,然後把勺遞給劉修,示意他自取。劉修心虛的接過來,小心的給自己舀了半勺,看著還有些渾色的酒漿,只得硬著頭皮喝了下去。
劉修笑了笑:「你還行,我是不成了。我現在擔心的是如果老師要考校我們的學問底子,那可如何是好,我可是一句聖人的經典也記不得啊。」
劉修佯作不知,縮在牛車上,看著劉備揮舞著鞭子,趕著老牛一路前行。只是老牛實在是年紀不小了,雖然呼哧呼哧的直喘氣,卻怎麼也快不起來。聽著吱吱呀呀的車輪聲,看著老牛不緊不慢地向前走,劉修忽然有一種輕鬆的感覺。前世為了一個公道,他沒日沒夜的臨摹古代的書畫,研究作偽的技術,研究那個磚家的長短喜好,從來沒有這樣的機會來品味生活的悠閑,他甚至總覺得只有那些垂暮的老人才會端著一隻滿是茶垢的紫砂壺,歪倒地巷口的藤椅上,摩挲著發亮的把手,品味著夕陽最後的餘暉。
劉修暗自罵了一聲,我日,涿縣怎麼說也是郡治,和以前的省會差不多,這兒又是盧植的精舍所在地,不說書聲琅琅,至少也應該是太平之地,怎麼還有大白天劫道的?再說了,那小子穿得不錯,怎麼干起了打劫這種雖然沒什麼技術含量,但風險係數卻極高的職業啊。
劉備一邊說著,一邊趕著牛車走進了一條山道,兩邊的山崖漸漸的高了起來,山道越來越窄,那頭老牛也越發的吃力。劉備下了車,一手拉著車,一手揮著鞭子,額頭上沁出汗珠來,他一邊趕著牛,一邊說道:「大兄,前面就是羊頭阜了,過了這裏,便離精舍不遠了。」
劉修點點頭,見劉備十分吃力,便也下了車,幫著推車。他一搭手,老牛頓時覺得輕鬆了許多,步子也邁得快多了,時間不長,便來到兩塊巨石夾道而立的羊頭阜下。兩人停住,卻被眼前的景象唬得張大了嘴巴。
羊頭阜下,十幾個僕從模樣的漢子各持兵器,將一個牽著一匹白馬,一臉冷笑的年輕人圍在中間,旁邊的大石上站著一個叉腰瞪眼的錦衣少年,撇著嘴大聲喝道:「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進精舍,留下買路財。」
劉修無聲一笑,又縮了縮身子:「到時候還要靠兄弟你照應啊。」
劉修嘴裏應著,卻暗自撇了撇嘴。定了要來讀書之後,阿母唐氏在收拾行裝的時候沒少叮囑他,說劉備這小子姦猾,每次村裡的孩子打群架,都是竄啜他沖在前面出死力,自己跟在後面下黑手,讓他以後留點心,不要總被劉備當苦力使。也不知是原先他對劉備印象就不好,還是被唐氏嘀咕多了,現在的他對劉備防範心理非常重,根本不相信劉備說的話。
「大兄,又在擔心學業嗎?」劉備扭過頭,笑眯眯的看了他一眼,安慰道:「不用怕。且不說盧君不是那等咬文嚼字的腐儒,就算是也沒關係,我們又不是想通經做個博士,不過是借他個名頭,以後好在涿縣吃得開些罷了。涿縣是郡治所在,混得好的話,說不定還能在太守府找個差事,到了那時候,伯父不知道會高興成什麼樣呢,至少不會像現在一樣說你。」
劉修倚在搖搖晃晃的牛車上,自得其樂的想著,忽然念頭一轉,又想到了那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發,但一定會爆發的黃巾起義,不由得大為喪氣,長長的嘆了一聲。
「這有什麼問題嗎?」劉元起探身看了一眼,然後又看看劉修,劉修雖然搞不清這是怎麼回事,也能猜得出大概是自己弄錯了。他不免有些好奇,難道漢代人喝酒都是這麼喝的,連酒糟一起吃?在他前世的記憶中,這酒糟可是餵豬的東西啊。
劉備那天被唐氏夾槍帶劍的罵了一頓,本來覺得讀書的機會不大,頗有些沮喪,沒曾想事情卻出乎意料的順利,劉修主動要求讀書,唐氏難道的大方了一次,給他準備了和劉修一樣豐厚的行裝。他雖然心機要多一些,畢竟是個十五歲的少年,這心裏的喜悅還是藏掖不住,一路上笑聲不斷,情緒頗高,只是不自然間看向劉修的眼神又有些小得意。
劉備背對著劉修,無聲的笑了笑,劉修說的話他一點也不懷疑。劉修不喜歡讀書,雖然和他一樣在學官里讀過幾天《論語》,可是他是左耳進,右耳出,不知道被先生罵過多少次,最後還是如數奉還給先生。和劉修相比,他還是有點自信的,不僅能背上大半部《論語》,還記得幾句《孝經》,和劉修比起來,算是有點底子的。這倒不是因為他比劉修好學,他和劉修一樣不喜歡讀書,之所以還能記得一點,主要是因為阿母總是不忘他的祖父劉雄和父親劉弘都在郡里做過大吏,劉弘甚至做過一任東郡的范令,在村裡算得上為數不多的官宦人家,希望他能子承父業,爭取能做到千石的官員,為此平時沒少逼著他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