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翎洞天》目錄

第三百四十五回 藕斷絲連

第三百四十五回 藕斷絲連

陶源不知道玉兒心裏是怎麼想的,總而言之,陶源的心思也是不想過早地見到玉兒的父母,心中有一種莫名其妙得感覺,說又說不出來,玉兒的意見也正和陶源的意思,於是陶源便同意了,兩個人撥轉馬頭,順著人流,趕往金剛寺的舊址,並不生疏,但是人多,所以行進的速度也不快,慢慢悠悠地就來到了金剛寺的舊址,看的出來,這裏馬上就要破土動工了,圍著欄杆和插著不少的大旗,整的挺熱鬧的,在一片空地之上搭著一個比較大的檯子,十分的氣派,彩旗飛揚,人聲鼎沸,東西兩座看台,下面的觀眾已經是人山人海了,主席台的位置已經坐滿了人了,東西看台的人都已經滿了,正午時分已到,陶源和玉兒騎著馬,在人群的後面,中間是一條通道,可以直接通到主席台的位置,也可以通到搭建的檯子那裡,十分的方便,不知道為什麼準備這樣的一座檯子,也不清楚為什麼留出這樣的一座通道!所以人們都迫不及地等著儀式的開始……
時間到了,就見一人,上了高台,來到上面是手舞足蹈,沒有一點老實氣兒,衝著前後左右一抱拳,「各位,滄州的父老鄉親,大家好啊!」這句話一出口,四周的人們也不知道哪裡好,就開始鼓掌,掌聲雷動之後,這個人開始說話了,「各位,大家想必也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今天就是金剛寺的重建啟動儀式!那麼這件啟動儀式也就罷了,不僅僅有這麼一件事情,還有一件事情就是,金剛寺乃是武術聖地,一時不慎,也不知道被誰一把火給燒了,但是武術卻是用烈火燒不盡的!我們要重建這一武術聖地!那麼沒有武術自然是不可的,所以,我們今天既是金剛寺重建儀式的開始,又是一次武術大會啊,為了金剛寺的今後的發展,我們必須得找出一位德高望重,武術高深的大家,講來金剛寺重建之後,作為復興金剛寺的元老!所以這件事情也是至關重要的!下面我們就進入第一個環節,讓我們以最最熱烈的掌聲有請我們滄州府的知府,鄭永圖,鄭大人,大家歡迎!」
這個人說,「一看你就不是本地人,不知道了吧!今天是金剛寺重建大典!在金剛寺的舊址舉行,在滄州王李哲被擊垮了以後,滄州上下是大為震動啊,我們大家也都是歡呼雀躍的,後來換了官員了,那個知府大老爺也被皇上一怒之下給撤換了,後來又來了一個官員,這個官員十分的不錯!聽說一座千年的古剎金剛寺被一場大火個焚毀了,心中十分難過,現在準備花重金,重建金剛寺,今天就是重建的啟動儀式,我們正是要去看看熱鬧的!」
陶源和玉兒這才明白怎麼回事兒,原來如此啊,兩個人也沒有什麼心情去看什麼重建啟動儀式,但是玉兒忽然想到又不太想儘快的到家,所以轉身問陶源,「陶哥哥。能不能跟我一起去看看這金剛寺的重建啟動儀式啊,忽然想看一看,他們在搞什麼名堂?」
大家是掌聲雷動,這個鄭永圖,我們簡單地介紹幾句,這個人其實經歷比較坎坷,今年五十歲的人了,從小家境十分的貧寒,家裡邊不管怎麼貧寒,但是他父母還有極強的生育能力,一生就是十個孩子,精力旺盛,那個時候其實生的起,養不起呀,家境如此貧寒,怎麼能養活的了這麼多的孩子呢?後來兩個人一想,沒有辦法了,要飯為生,到處流動,這十個孩子還是比較聽話的,尤其是這個鄭永圖,十個孩子當中,他是最有主意的,儘管不是最大的孩子,但是十分的聰明,小嘴兒也特別的能說,甜的不得了,每一次就是他要來的飯最多,也最好吃,時不時的呢,還有些零花錢,這一大家子,可以說是都靠著鄭永圖一人在養活著,但是小小年紀的鄭永圖毫無怨言,任勞任怨地為著一大家子的衣食住行,勞心勞力,這麼一過就是十年,這十年之中,爹娘可能是早年的時候,孩子生的太多了,身體不好了,先後的得病死去,有些年幼的弟弟們也經不起風雨,也死了幾個,後來就剩下了鄭永圖哥兒五個,相依為命啊,在這五個兄弟裏面,鄭永圖最大,當然要撐起來這五個人的所有事情了,幾個兄弟的身體都不好,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除了鄭永圖,這一年鄭永圖十八歲了,成年了,其實啊,用現在話說,那個時候的人,一般都在十五六歲就已經是個大人了,就是這麼認為的,而且結婚都早,一般的也就是在十五六歲的時候結婚了,娶妻生子,生孩子也早,但是鄭永圖還得養活幾個弟弟,還得照顧著一切,就沒有什麼心思去考慮自己的事情了,也沒有那個時間,後來他遇到了一位書生,學識淵博,反正不管淵博不淵博,他又沒有讀過書,所以就是感覺人家說的話就是好聽,自己反正是說不出來的,心說還是學習知識好啊,看看人家讀書之人,這種氣質,這種學識,唉,感嘆之下,就做出了一個決定,要讀書,要考取功名!於是利用閑暇的時間,買了些書籍,一邊操持事務,一邊苦讀詩書,咱們說過,這個鄭永圖十分的聰明,學什麼會什麼,所以別人用十天的時間,他呢,也就是用三天的時間就可以學會了,越來越有興趣,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他也想念私塾,但是第一是沒有時間,第二是沒有精力,第三也是沒有錢啊,自己的幾個弟弟什麼都坐不了,只是靠著自己一個人在支撐,所以日子過的十分艱難,最後四個弟弟也由於生病而治不了了,一個個的相繼死去,鄭永圖怎麼辦呢?哭吧,過了一段時間,自己身上的負擔倒是沒有了,但是心中總是些許的不安,親人一個都沒了,誰能好受的了呢?但是天意如此,他也沒有辦法,就這樣,自己養活自己,一邊讀書,一邊做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了二十二歲這一年了,終於朝廷昭告天下,開始進京趕考,那一年的主考官正是左班侍郎王雁翎,這個王雁翎可不是會武術的那個,是在朝中做官的那一位,這個時候已經不在了,進京趕考,正是一個機會給了鄭永圖,鄭永圖一看,這個機會可是不能錯過啊,於是背著小包,一個人千里迢迢從滄州趕往東京汴梁!這一路上,沒有少吃苦,但是鄭永圖毫不在意,這一日就到了京城,京城繁華,也是讓鄭永圖吃驚非小,但是知道自己這一次來不是為了看什麼花花世界,而是考取功名,找了一家最差的客棧,他住下了,到了考試的這一天,鄭永圖早早地起來,隨著各位考生的人流一起來到了考場之上,連續三天的考試,終於結束了,鄭永圖繼續在京城聽信兒,當然了,必須得這樣,來到京城,走了多少的路啊,一天、兩天……一連著多日過去了,終於等到發榜的這一天了,鄭永圖的心中也是一陣的緊張啊,不知道這一次是個什麼樣的結果,到了那裡一看,自己高中了進士,這個進士可是不得了,僅次於探花,第四位,最後受到了王雁翎的接見,最後王雁翎一見此人,深感不錯,最後向皇上舉薦,此人就成為了滄州管轄下的一個縣的縣令,到了那裡之後,鄭永圖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以造福一方百姓為己任,就這樣在那裡呆了十年,整整十年,什麼概念,把那個地方治理的十分妥當,這個消息就傳到了當朝開封府的府尹,包拯的耳朵里了,包拯心說,這樣的人才,在一個小小的縣裡豈不是大材小用了嗎?於是親自到了那裡考察工作,這麼一看,果然不凡,就向皇上薦舉他,皇上一高興,加封了鄭永圖泰州的刺史,這個官可是不小,這回又把他調到滄州出任知府!
陶源和玉兒的心情,其實人人都應該明了,這一路上心中著急,真是飢餐渴飲,曉行夜住,這一日就來到了滄州城外,一看見這城池,不禁又是想起了許多許多的往事啊,想起來來到滄州打破滄州王李哲一事,另外在金剛寺的那一幕幕也是就在眼前啊,玉兒看到了滄州城了,心裏反而那種心情忽然一下子沒有了,人就是這樣,往往快要實現什麼的時候,心情就忽然間發生變化,十分的奇怪,經過城門的時候,突然發現這裏的來往行人特別的多,玉兒一看,這是怎麼回事兒呢?真是奇怪,這也不是什麼日子,怎麼會有這麼多的人呢?陶源也感到奇怪,陶源見到了一個人,就問,「這位兄台,今天是什麼日子呀,怎麼來往的人們這麼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