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皇帝》目錄

第246章 反目

第246章 反目

萬曆呵呵一笑,「母后剛剛還說咱們是親母子,有什麼話是說不得的?母后就容兒臣放肆這一回,說清了說透了,以後也就沒地說了。」
從他進門起,阿蠻等得就是這句話。一個高躍下椅子,一聲歡呼就奔了出去,老遠猶能聽到他歡呼的聲音。
這話一出,春禧閣內幾個人全都變了臉色,在外頭候著的黃錦不知發生了什麼,眼光不由自主就轉到竹息的身上。
「可惜兒臣被瞞了這麼多年,明明是她孩子,硬生生被朕冷眼了半輩子,甚至……有幾次差點就死在朕的眼皮底下」,說到這裏,萬曆臉色變得鐵青,雙眉倒豎而起:「母后處理了她也就罷了,何必連她的孩子也如此虐待,有錯也是朕的錯,何必罪及孩子,母后明知我厭惡恭妃,還故意這樣做,真是讓兒臣情何以堪啊。」
當盞盞宮燈點起時,殿內變得溫暖明亮。眼睛黑沉沉的倒映跳動不休的燈光,每個人的眼底好象添了兩團燃燒跳動的火苗。
從頭到底李太后沒有說話,一直等萬曆第三次放下茶碗后,方才開口道:「你的身體還沒有將養好,哀家已讓竹息知會過黃錦,不必早晚前來定省。有這個功夫,在乾清宮養著身子豈不是好?」
聽出來萬曆聲音中的那絲調侃,李太后輕微一嘆:「皇帝和哀家是越來越生份了。」
面對皇帝的發做,李太後身子坐得筆直:「皇帝身子不好,還不快些服侍皇帝回朝清宮養著,以後……」說到這裏時,眼皮已經垂下:「傳哀家懿旨,為皇上龍體安康計,從明日起就不用每日前來定省了。」
一片死寂的沉默過後,李太后緊緊捂住胸口,一張嘴,一口血噴了一地。
「皇帝,這個時辰你怎麼來了?」
「恭妃的事是哀家設計的不錯,這點是哀家對不住你。為了大明邊境寧靖,後宮長治平安,雖然虧了你,卻也是不得不行,不得不然!」太后寒著一張臉,垂下眼皮:「至於恭妃,你厭棄她,連帶著她的孩子一併厭棄,那也只能怪你自已。」
太後手腳冰冷身子亂顫,忍耐終於到了盡頭,只覺得喉頭有些腥甜,伸出手指顫巍巍指著萬曆:「你……」
「母后太謙,若是沒有您的允可,日後若有個差池,兒子只怕二月二太和殿上那一幕又要上演了。」萬曆笑得古怪,忽躬身對著太後行了一禮,燈光下萬曆的影子拉得老長,「兒子真的要多謝太后寬宏大量,這輩子終於由著朕的性子做了一回主。」
其時天色漸黑,宮女剪香準備進來點燈,卻被隱在門邊的竹息一把扯住。
李太后沒有看錯,萬曆今天來慈寧宮真的是有一件事要說,只是沒想到幾句話就已經有了談崩的意思,這讓萬曆一時之間倒不知怎麼開口。
萬曆的怔忡望著太后,怒極反笑:「朕真是後悔,當日聽了那一群迂腐蠢臣的話,怎麼就沒有將張居正那個奸賊戮墓鞭屍。」
「母后好生將養吧,兒子告退了。」說完行禮,直起身子邁開大步往外直走,在門口處正好一個丫頭端著一個香爐小心翼翼的往裡走來。
太后不敢置信的凝視著萬曆,一口氣順不上來,忽然捂著胸口大咳特咳,一直隱在暗處的竹息終於忍不住跑了出來,伸手在太后胸前背後熟練的連捶帶打,一臉漲紅的太后搜肝熾肺的大咳不止。竹息又急又痛:「陛下,太後身子一直不怎麼好……」話沒說完,卻被太后一把扯住,會意的竹息的下半截話就沒能說的下去。
看著太后臉上發自於心地笑,萬曆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轉身坐在太後下首,旁邊有竹息送上茶來。
雙眉完全豎起的萬曆暴怒已極,胸膛似乎都要炸開,呵呵一陣冷笑,伸手指著那塊玉:「朕當然理解母后和張相籌謀這件事時所費的苦心,可是母后結果了她,卻不該將朕的兒子送到恭妃的膝下,讓朕虧待了他那麼多年。」
「原本就是孽緣,當斷不斷,必生大禍!為國為家,哀家都認為所做不差!」
目光在那個香爐上轉了幾圈,眼角微微抽搐,忽然抬起腳來,一腳將那個小宮女蹬倒在地!
春禧閣再一次隱入長久的沉默中,與此同時,天色已經徹底暗了下來,剪香戰戰戰兢兢進來點上了燈。
太后神情的微妙變化沒能逃得過萬曆的眼,眼底的火苗瞬間熊熊,聲音冷酷:「……太后好手段,瞞天過海的瞞了兒子這麼多年。她死了也就罷了,可是就連她的兒子,太后居然也能來個偷梁換柱,做的神不知鬼不覺!」
被一個一臉大人樣的孩子極其委婉的提醒自已為他出過力的事,就算是滿腹心事的萬曆也忍不住一樂,「你有功勞朕不會忘,且先出去,朕有話要和太后講。」
「母后口口聲聲說,所做一切都是為了兒子好,為了這大明江山好,可是兒子今天要說一句壓在心頭十幾年的話……」說到這裏一字一句異常清析入耳,「若是將她和江山比起來,兒子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
看著他遠去的背影,萬曆笑得莫名玩味,冷肅的神情放緩,回過去對李太后道:「母後有這個孩子在身邊,倒是能解得不少的寂寞。」
皇帝親臨慈寧宮,突兀詭異的讓春禧閣中無論中上至太後下到宮婢無不大出意料,宮女們回過神來連忙跪下請安,只有阿蠻瞪著圓圓的眼,好奇地盯著萬曆瞅,見萬曆一臉嚴肅的瞪著他,阿蠻沒有半分不懼,咧嘴一笑陽光燦爛:「皇上好。」
手放在黃龍戲水的粉彩茶杯上,帶著心事的眼神流連不定,萬曆似有意似無意地道:「自古帝王都是以孝治天下,兒子不敢比擬歷代先皇,也只能盡點這樣的孝心了。」
提起阿蠻,李太后全是滿溢的寵溺:「不知是不是前世的緣法,這個孩子哀家一見就是很是投緣,有他陪在身邊,這宮裡生活倒是有趣了不少。」
萬曆陰陽怪氣的自嘲如同一記重重鐵鎚擊中心間,銳痛使李太后的手瞬間緊緊覆在胸口,痛苦的閉上眼睛,喘息幾口後方才睜開,保養得當的臉在這一瞬間老了幾年一樣:「皇帝要記恨,哀家也由得你去。今日到慈寧宮,可是有事要說?」
李太后的手倏得握緊,片刻后終於鬆開,伸開的手揉了揉額頭,聲音有難以掩飾的倦意:「哀家知道你對當年那件事依舊懷怨在心,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皇帝你也該知道明白,就算當年哀家做法或有不當,為了這大明江山,宗廟社稷,事實證明哀家並沒有做錯,時至今日你因此與哀家一直心裏有隙不親,身為母親,哀家卻從來沒有怪你一次。」
萬曆眼皮連抬也不抬,呵呵低笑:「太后這樣說,如果傳了出去,兒子這個暴君的頭上又得壓上一頂不孝的帽子了。」
一時之間殿內陷入難言的靜寂,太后和萬曆二個人都沒有再說話,彼此似乎各自沉浸在無盡心事之中。
這幾句話說的貌似風馬牛不相及,可萬曆好象聽到什麼好笑的事,帶著几絲嘲諷:「請問太后還記得這個塊玉么?」說著從懷中掏出一件東西,放到案上。
「母后大賢大良,兒子自然是佩服的很。嗯,慈寧宮的佛堂也是她走後的那一年建的。」萬曆呵呵笑了幾聲,眼神在太後手上緊握的佛珠上轉了一圈:「只是不知燒香念佛,母后的心就能得到良心安寧么?午夜夢回的時候,母親沒有覺得有人在地下日日夜夜望著您,佛祖就真的能佑著您睡得安穩么?」
片刻之後,萬曆解嘲般呵呵笑了幾聲,表情冰冷有如秋後寒霜,「……母后想多了,此刻再重提舊事,還有何意義?只是母后自栩一片愛子之心,奈何兒子卻是不知好歹,不但不能領情,反而只能辜負。兒子不孝,日後泉下見到父皇之時,到時再一併請罪吧。」
對於這個消息,李太后沒有絲毫所動:「皇帝聖心獨斷,還找哀家這個老太錃商量什麼?既便是哀家說了什麼,對皇上還有什麼用處么?」
看著太后劇烈反應,萬曆的臉上有心痛有猶豫有後悔,諸般情緒輪番上臉,最終化成一貫的陰戾深沉。
瞪著這個粉糰子一樣阿蠻,見他皮膚雪白,眉墨唇紅,兩眼如同點漆,眼神靈動如飛,不知為什麼,看著阿蠻這一張臉,不知為什麼心裏忽然生出一種莫名的熟悉感,總覺得這張臉好象在那見過的……臉上不悅的神情放緩,遂然開口:「你就是阿蠻?」
大笑聲中萬曆揚長而去,宮門外傳來呼喝黃錦的聲音:「回去開內庫,找個最名貴的香爐送來慈寧宮。」
阿蠻吐了下舌頭,拖聲拉氣的應了聲是,眼神依舊放肆大胆,瞪著萬曆看個不停,沒有半分懼意。
那是一塊絕頂美質的羊脂白玉,通體凝脂溫潤,做潛龍迴環之形。在明亮的燈光下,放出淡淡柔和光暈,不用看就是件百年難得的珍惜寶物,就算已有思想準備,在看到這塊玉時,李太后的心不由自主的猛跳了幾跳,握著念珠的手因為太過用力,骨節處變得有些發白。
阿蠻笑嘻嘻站起來,有模有樣的行了一禮,仰起的臉如同明珠生輝般璀璨奪目,糯聲道:「皇帝你都不記我了?你躺在寶華殿的時候,我跟著宋師兄可沒少出力呢。」
一直恬淡穩坐的太后掃了萬曆一眼,輕聲呵斥道:「阿蠻,不得對皇上無禮。」
香爐在地上哐啷一聲跌了個粉身碎骨,那個小宮女不知道怎麼就犯了龍顏大怒,嚇得跪到一旁,唬得抖衣而顫。
沒等他看出什麼,就聽萬曆冷冷笑道:「太后的好意,兒子恭敬不如從命。只是兒子奇怪,都說佛門慈航普度救苦救難,只是不知救不救得罪孽深重?若是救不得,這香燒或不燒,也沒有什麼用罷。」
刻骨怨毒的語氣使李太后猛得閉了上眼,聲音變得虛弱無力:「夠了,哀家這麼多年從沒有一事染指朝政,就連你在後宮肆意胡行,也是忍之又忍,從不插手過問。本來以為隨著時間過去,你會想開想明白這些事,可是萬沒想到這麼多年了你心底的戾氣不減反增……」
在太後手中長長的佛珠轉到第三個圈的時候,萬曆終於開了口:「今天兒子來,是有一件事請教母后,也有一件事稟告母后。」
這明顯是太後下了逐客令,見太后氣成這個樣子,萬曆心裏不後悔是假的,一咬牙,硬著心腸道:「兒子這次來是想和母后商量,兒子已經決定將皇位傳給洛兒,不知母后對此可有什麼異議?」
在外頭聽到動靜不妙,黃錦嚇得連忙跑進來一看,不由得驚得呆了:「哎喲……這是怎麼的說?」
太后緩緩抬起頭來,臉上全然不正常的潮紅:「她是草原的俺答汗的女人,是新降大明的蒙古順義王的王妃!她不要臉勾引你做出那種事來,這種禍水本來就是該死!」
移動念珠的手終於停了下來,李太后心中咯登響了一聲,好象心裏某處坍塌了一塊,刻上歲月痕迹的眼角輕輕抽了幾下,眼睛一瞬間亮得瘮人,強行壓下心頭一絲不安:「哀家是你的親娘,有什麼不能說不能問的,這些年來哀家不管做什麼事,都是為了你好。」
眼神終於從那塊玉佩上挪開……太后眼角淺淺的魚尾紋似乎在這一刻更深了幾分,「皇帝這話,有些放肆了。」
頭脹欲裂的李太后只覺得心口處一陣突突亂跳,狠狠的閉了一下眼旋即睜開,「皇帝到哀家宮裡來,若是請安,孝心到了也就是了。若是還有別的事說,就快點直說罷。」說這句話的太后聲音低沉,氣若遊絲,明顯得傷心痛情已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