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賊》目錄

第263章 孝道傳承

第263章 孝道傳承

周示所說不錯,一旦進入這個惡性循環,北疆必然人口大減。
江龍聞言自然不會去怪罪。
而南方對於女子的約束則明顯要嚴格的多。
而到了最困難的時候,即便省吃儉用也不行,一些人家就會把家中上了年紀的老人獨自關在屋中。
有些事情只能慢慢來,根據自己能力的大小,對身邊的人潛移默化。
程澤等人聞言,讚許的點頭。
老人不能放棄,孩子自然也有生存的權力。
「景大人,您說老朽說的有沒有道理?」
如今他好歹也是一個縣令,一言一行都會影響不少的人。
老人風燭殘年,沒有能力再給家中增添收入,也活不過幾年了。
說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
並且在北方出生長大,他更了解北方為什麼會存在如此現狀。
江龍不能再沉默下去了,輕咳一聲打斷,「這個問題本官不做回答,你們下去可以繼續探討,分辯,理不辯不清嘛!但是不能爭吵,鬧的臉紅耳赤,這樣不但有失身份,而且會壞了同僚之間的情份。」
君才是最為高貴,江山在握,君臨天下!
江龍笑呵呵的虛扶一把,請二人起身,「本官只是在做,身為朝廷官員本應該做的事情。想要讓北疆百姓真正的富起來,天天都能吃飽肚子,僅靠本官一個人的能力遠遠不夠,還需要大家的鼎力支持才行!」
江龍自然是不想對婦女約束的,但也不能開口說什麼男女平等,不然肯定要招來罵聲一片。
要先供家中主要勞力吃飽肚子,才能出工掙錢養家。
潘文長也連忙起身恭敬的行禮,說道:「下官同樣敬仰景大人!」接著一臉羞愧,「枉下官多活了數十年,之前還仗著年齡以老賣老,在景大人面前自稱老朽,實在是慚愧羞煞人也!」
潘文長酸腐的病犯了,此刻異常神色激動異常的倔強,見江龍不答話,非要問出個答案來。
「所以景大人一來,就挖掘河道開墾荒地,想要讓靈通縣周邊變成北疆一大糧倉,從而讓百姓們都有飯吃?」周示脫口接道,說罷,連忙站起來對著江龍恭敬的深深一禮,言語誠墾,「景大人眼光開闊高遠,胸懷大志,一心要造福北疆百姓,下官佩服之極!」
周示生在北方,雖然是縣丞,也考取過舉人功名,但因為朝廷是南北分科來考,而南方富庶學子眾多,學識水平高,北方窮困書生少,學識水平低所以論及學問,他遠遠不及潘文長。
老人耐不住飢餓與寒冷,會不停的喊餓,喊冷。
早已經是成熟,穩重,有了自己的思想與極深的城府。
待荒地開墾出來,種子的需求量會非常大。
在這般的現實狀況與思想下,一旦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便只能是放棄家中老人。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又殘酷的問題。
這本就是左右為難的問題,正應該如此。
周示與潘文長聞言都是大吃一驚。
江龍一臉真誠,「家中有糧,誰能狠心餓死家中長輩?又有誰捨得自己親生的孩子?所以讓百姓富起來才是最關鍵的!」
只要傳承不斷,就有希望,人類就不會滅絕。
什麼?
有道是生死事小,失節事大。
北方民風彪悍些,而且因為窮困,家中的婦人也要下田種地養家糊口。
這本就是北疆民間大家都默認的事情,只能是這般做卻不能理直氣壯的拿到明面上說。
對於這樣的事情,他們是站在周示這邊的。
婦人同樣是家中的主要勞力。
這顯然是一個惡性的循環。
除了天地君親師這個排行,還有民為上,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說法。
其主要原因是要保證明面上的冠冕堂皇!
「縣令大人稱之為土豆與紅薯,大體的種植方法,我們已經打聽清楚,此兩種糧食作物不挑地,抗旱,很適合在北疆種植,待明年荒地開墾出來,咱們就可以嘗試著種植。」何不在也道:「只要不出意外,明年秋天,咱們靈通縣便能有個好收成。」
此時江龍不得不耍個滑頭。
但現實是恰恰相反。
所以事情是瞞不住的。
當然,這樣的觀點,江龍不能說出來。
潘文長是一介書生文人,家鄉在南方,雖然沒有中進士,但也考取了舉人功名,聞聽到這樣的事情,自然是憤怒指責那些百姓心中沒有孝道,實乃是天理不容,並提議縣衙頒布榜文,勸道百姓尊重家中長輩,杜絕此類的事情再次發生。
「是啊。」程澤又道:「自縣令大人準備種植這兩種糧食作物,咱們已經又從一些商家手中購買了很多儲存起來,總量已經有數千斤……」暗中再次收購這件事情是三人自行做主的。
潘文長沒有看出來江龍神色間的為難,接著道:「請景大人張貼榜文,教喻萬民!」
在書生文人眼中這是最正確的排行。
蕭凡聽到這裏,已經明白了程澤的用意,說這些,無非是往江龍的臉上貼光而已。
在橫屍滿地的地方睡覺,手底下更是有無數條人命。
顯然對於江龍的反應,很是滿意。
即便是數千斤,也遠遠不夠。
拋頭露面的,甚至是光著腳下地也不算什麼大事。
介面道:「是啊,這兩種糧食作物都是從西域那邊傳來,曾有商隊想要拿來售賣,聽說產量非常之高,畝產多達數千斤,只是產量高的話,價格就比較低賤。而且咱們大齊百姓也是吃不太習慣,所以一直沒能推廣開來。」
同樣也是非常重要。
不過卻不能從嘴裏說出來表態。
「咳!」江龍對於這個問題,也是不好直面來回答。
吃的穿的留給老人,家中主要勞力與孩子挨餓,實在不行就放棄。
「大人……」潘文長又要開口。
聽潘文長說罷,江龍才知道,在他到來之前幾人聞聽到一則事情所以辯駁議論。
事情是絕對真實的。
親,就是父母雙親,家中長輩。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本事,有自信,總會有弱勢群體,若是也學江龍,那江龍的罪過就大了。
原本不服氣情緒激動的潘文長,與一心要找潘文長彆扭的周示,也是把話給聽了進去。
有時候就是這樣,很多事情手下在做,但卻與嘴上說的截然相反。
「想要讓百姓能夠吃飽肚子,除了開墾荒地,還可以從糧食的種類與產量入手。」程澤這時微笑著開口,「縣令大人剛到靈通縣上任的時候,就叮囑本人與另外兩位先生,四下走訪尋找,看有沒有產量多,並且適合在北疆種植的糧食作物。本人與兩位先生不幸辱命,查找到了兩種。」
每每發生這樣的事情,鄰居家裡就會夜夜聽到這樣的呻吟聲。
見江龍沒有給出確切答案,程澤,何不在,還有蕭凡對視一眼,皆是輕輕一笑。
只要有孩子,香火就能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之後又談及什麼婦人要講究三從四德,應重視貞潔超過生命。
他說出觀點,很多人都會學著模仿然後照做。
畝產達數千斤?
因為他不能給出答案,表明態度。
無非是太窮,家中實在沒有糧食。
活活餓死!
養不活親人,與其自責一輩子,良心難熬的活著,那還不如自己先給餓死算了。
換作江龍……他只能是拼盡全力想盡辦法賺錢,不讓自己落到如此為難窘困的田地。
程澤,蕭凡,還有何不在都是智者,他們學問深,但並不迂腐,並且見過大世面,早年是學子時遊走天下歷練,之後又投入景賢帳下,在北疆這個地方上過戰場經歷過刀光劍影。
還需要大量的收購才行。
周示與潘文長連忙表態,表示絕對聽從江龍的調遣指派。
「其實原因很簡單,無非是北疆百姓太過窮困!」
甚至這樣處理,已經成了窮苦百姓家的習俗。
北疆百姓窮困,平日里吃不飽肚子。
心中發慌,嚇的睡不著覺。
這是要改變北疆百姓現在的觀點。
江龍知道這般說,肯定不能讓潘文長心中服氣,接著道:「你們只是在乎答案,但本官更注重的則是問題本身,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北疆民間會出現此類事件?有因才有果。同時,找到原因,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不然不管是餓死了長輩,還是沒了小孩,都會自責一輩子。
傳承更現實。
沒有精神,沒有文明,人類與山間野獸又有何異?
幾代后,可不是就沒人了么?
被放棄,不過是早幾年入土罷了。
說這些,是潘文長的長項,滔滔不絕。
而孝道,則更偏向精神與文明方面。
而孩子,則是代表傳承。
眾人交談不停,都是頗有興緻,但談著談著,潘文長又把話題帶歪。
繞了回去。
周示立即出聲反駁,「絕對不能張貼,北疆本就窮困,真要是按潘先生的意思去做,恐怕過不了幾年,北疆就沒人了!」
這裏邊可沒有幼童孩子,而且依著潘文長的意思,即便壯年與妻子自己生生的餓死了,也不能虧待了家中的老人。
天,地,君,親,師!
二人意見不和,截然相反,於是說著說著,就是嗆了起來。
周示又想要嗆幾句,但卻被江龍把話給岔開。
不得不說,在孝道與傳承面前,貌似還是要優先選擇傳承。
遠遠不及北方開放,真正屬於小家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