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目錄

第232章 挽留炮灰

第232章 挽留炮灰

裏面的兩桌人都站了起來,簇擁著那個年輕人走了出去。
「噗」的一聲又響起,比第一次還大聲,眾人不滿的又看向剛才那桌。
「大汗,出了什麼事情?」
「是啊是啊,大汗,我們待這裏也沒什麼用處,就想回草原。我們的孩兒都還在草原等著我們回去呢。」另外一名代表緊接著補充了另外一個原因。
「你們不知道么,朕以為你們知道呢。」皇太極裝出一副你們怎麼這麼孤陋寡聞的樣子。
「哦,肯定是出玻璃了,走,馬上回去。」那個年輕人對同桌的同伴說道。
「你那廝,你是啥意思,難道是俺說錯了,俺告訴你,俺是親耳聽那些婆娘說的,有個婆娘說他家男人親眼看到過中興侯做法,那法力高強……」
「諸位,說句實在話,就像剛才那位兄台說的那樣,官員那點俸祿還真不夠看的,我黃某每月的收入都比四品官的收入要高。」那商賈說道。
蒙古首領們一聽完皇太極的解釋,之前淡定的又開始坐不住了,而之前沉不住氣的幾個則更是熱血上涌,幻想著打進明國京師,那還不是金山銀山的往草原搬了。
一些蒙古部落的首領忍住了不理會皇太極這話,但還是有幾個沒有忍住,問皇太極道:「大汗,什麼後悔莫及?」
「就是為什麼中興侯能殺那麼多韃子,而別人不能。」
「噗」的一聲在大堂響起,眾人循聲看過去,發現是坐里桌的一個年輕人噴了一桌子米飯,幸虧沒見他的同伴有意見,還主動收拾桌面。
「又因為建虜還在京畿之地,當前的要緊之事就是先趕走他們,又不能讓現在的朝局拖了後腿,因此,皇上才有這番舉動,不得已而為之的。你們那些嚷嚷直接舉屠刀的人,有沒有想過皇上的難處?」
「什麼事情?」
商賈應該是酒喝多了,臉有點紅。
食客們都很給他面子,慢慢地安靜了下來。
他一邊趕路一邊對稍微落後他一點的顧百川道:「謠言的威力啊,把我變成了個身高八丈,還滅了一萬多韃子。這要是再傳下去,估計滅掉的人數比建虜總人口都要多了。」
「剛才那個年輕人……」那個食客拖著長音不敢確認。
「正是。」于海寧回答道,然後看著這個食客,不知道有什麼事情。
壯漢還沒說完,一股冷風吹了進來,激得靠近門邊的幾桌一個激靈,包括壯漢。他嚇了一跳,轉頭看過去,才發現原來是門帘被人掀開了。
「大明國庫里的銀兩早進了他們的口袋了,那還有錢。」
第一次聽說的食客又發表各種各樣的議論了:「什麼,要給這群人加薪,撈得還不夠多麼?」
「這位官人知道的倒快,正是此消息。」那個商賈說道。
「不是吧,俺咋聽說是一萬多韃子呢。」之前一直沒說話的壯漢這時說了,「這兩日過來買肉的那些婆娘都已傳開了,就是這個數目。」
「朝廷有那麼多錢么?」
「你們如果現在就走,很可能會後悔莫及的。」皇太極悠悠地說道。
于海寧見大堂內的場景,微微有點得意,仰首挺胸地走了出去。
「好,公子路上小心。」那老人回應道。
「那養廉金是什麼東西?」
於是,他攔住了老人。先對老人作了一揖,然後道:「敢問您可是中興侯府上的管家于叔?」
壯漢這次站了起來,回那人道:「這個俺知道,俺聽那些婆娘說的,中興侯是神仙下凡,身高八丈,能吞雲吐霧,雷公電母都聽他的……」
「能讓老朽稱公子的,還能有誰,當然是我家中興侯了!」于海寧覺得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
但不管如何,蒙古人中還有幾個人的頭腦是清醒的,特別是之前在昌黎吃過大虧的幾個部落首領。敖漢部的首領問皇太極道:「要是明國昏君不上當的話,大汗是否允許我們先返回草原,我們部落在昌黎的損失太大了。」
「是啊,是啊,那可是滅了八千韃子啊。」年輕人邊上的那個人馬上補充道。
皇太極還是不大想放過這些炮灰,略微思考了下,正想說話,忽報範文程緊急求見。
蒙古部落的首領一聽這話,馬上聞到了一股熟悉的陰謀味道,像是又在誘惑人落他的圈套。
鍾進衛原本是想換換口味,就穿了便衣帶著護衛出來,根據于叔的介紹就近吃個飯,順便體驗下明朝風情,沒想遇到了這麼一出。
他的話音剛落,大堂內頓時響起一片驚嘆聲,誰也沒想到,剛才的話題主角竟然和他們在一個大堂吃飯。特別是那個壯漢,張大了嘴,啞在那裡。感覺自己被那些婆娘忽悠了,還身高八丈!
那商賈說完了消息后,也想發言,就伸出雙手往下虛按,示意周圍的食客安靜。
這個時候,被京師百姓用謠言滅掉的韃子,正在求見奴酋皇太極。
「朕現在之所以收縮兵力,是為了讓明國昏君不再提防我們。」皇太極把現在的情況向這些蒙古首領們都說了一遍,畢竟到時候要攻打京師的話,這些炮灰還是可能會用到的。
那老人喊小二過去結完帳,然後準備出門。有一個靠門的食客覺得這老人有點眼熟,好像去他店裡買過東西。
說到這裏,他自己都笑起來了,顧百川他們也跟著笑起來。謠言從來就不靠譜,特別是老娘們傳的謠言。
「說句公道話,不貪的官員也還是有的,他們的生活光靠以前的俸祿太清苦了。」
「放屁,能少取幾個妾么?那錢都花女人肚皮上去了。」
「……」
「是不是朝廷剛頒布的給官員加薪和養廉金啊?今早聽同年說了。」有一個看著像讀書人的食客說道。
「諸位一起來見朕,是有何要事么?」皇太極隱隱猜出他們的來意,但還是不動聲色地問道。
大部分人沒有說話,只有幾個贊同的點點頭。
果然又是那個年輕人噴了一桌子米飯,把剛換上的幾個菜又給糟蹋了。
他左側椅子上的一個年輕人有點不服氣,出聲反駁道:「有什麼拖不拖後腿的,前些天朝局不一樣的壞么,中興伯還不是打了一個打勝仗回來。」
「你們不知道么,中興伯,哦,中興侯的事情?」他右則的一桌也有人摻和進來說道。
於是,皇太極讓這些蒙古首領們少待,自己轉身回后衙,召見範文程。
那商賈見自己這桌的同伴相問,就說了:「你錯了,現在不是中興伯,而是中興侯了,皇上聖旨上就因為軍功所以給封的侯爵。殺韃子的事情,那是板上釘釘的。」
他看到有人想說話,連忙加大聲音繼續道:「先聽我說,皇上要反腐,怎麼得能讓辦差的官員能活下去是不是,至少不能比我這種人低吧?那可是官老爺。」
說完之後,他站起來對剛才的老人道:「于叔,我先趕去水泥廠了,你幫忙結帳下。」
進來的是一個年過半百的老頭,他掃視了下大堂,很快就發現了坐在里桌的一行人,快步走過去,對著剛才兩次噴飯的年輕人說道:「公子,水泥廠來人到府上找您,報喜來了。」
「你們說朝廷打了這麼多年的仗,都沒打贏韃子,最多守住城池。這中興伯一出馬,就滅了那麼多韃子?」那個矮個子問出了他心中的疑問,有點懷疑這勝仗靠譜不靠譜。
「大汗,我們見大金收兵一直待在幾座城池,不再出去打明軍,因此我們想回草原了。」有一個事先被推舉出來的代表見皇太極先問,就出來表明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