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第五卷 陽關西出無故人

第九百零五章 大勢(下)

第五卷 陽關西出無故人

第九百零五章 大勢(下)

蘇錦道:「皇上,您聽見了,以遼人一國之力便可滅夏,卻為何又邀我大宋共同伐夏呢?」
趙禎汗都下來了,幾位老臣也是面如白紙,這就像是下棋一樣,走一步看三步,第一步走錯了,後面便步步受制;當西北軍力在和夏國的主力對拼的時候損失殆盡的話,便不得不抽調京師禁軍補充,而南方又在開戰,財力兵力都是極大的考驗;戰敗雖不一定會亡國,但比如蘇錦所言,要割地要賠錢,如果西北被占,連京城都要搬遷,那可就是天大的漏子了,這件事想都不敢想。
趙禎捻須沉思,夏竦開口道:「遼國九大統軍司轄下宮帳軍、部族軍、京州軍號稱八十萬,另有東北屬國軍可調遣,如此算來,總兵力當有百萬之數;即便此數目有所虛誇,遼人近年來休養生息,不像我大宋和夏國打了這麼多年的仗,兵力的質量和數量應該也差不了多少;以遼人的實力,滅當下的夏國當在旦夕之間,夏國已經是日薄西山,根本無力抵抗遼國大軍進攻,這是很明顯的。」
蘇錦搖頭道:「說的倒是不錯,但大家都知道,所謂屬國之稱也只是面子上的而已,李元昊還不是照樣自稱皇帝;另外既然夏國是是大宋屬國,我大宋便應該督促屬國履行曾經的諾言,屬國無力履行,咱們難道替他們還?」
蘇錦笑道:「臣也只是推測,臣是小人,自然把人往壞處想,皇上是君子,自然不會想到這些陰暗之處。」
趙禎道:「這有什麼好奇怪的,遼國主與我有兄弟之誼,兩國關係目前甚為融洽,這很好理解。」
蘇錦道:「他們當然怕,但是他們攻打夏國是有理由的,元昊在世時為了得到遼人援助,曾答應將興平公主嫁與遼靖海王為妃和親,還答應將北方牧場開放給遼人自由牧馬,並承諾國力好轉之後,將加倍償還所援助的糧食和物資;如今元昊一死,野利皇後會遵守李元昊所承諾的這些事么?臣和野利皇後有過多次接觸,她是個看似柔弱,但心堅如鐵之人,她絕不會遵守諾言,遼人便可藉機名正言順的攻打夏國了,而我大宋則無法出兵相救,因為人家名正言順,我們師出無名。」
趙禎看看晏殊杜衍夏竦等人,眾人均微微點頭,一旦開戰,情形定會如此。
蘇錦道:「更加讓人擔憂的是戰後的格局,如果我西北軍損耗過巨,而南方討伐儂智高之戰有未能儘快結束,遼人在此時翻臉攻打我大宋,到時候該怎麼辦?我們有沒有把握能雙線開戰雙線告捷?那才是我們最危險的時候,我在想,那才是遼國的真正意圖;他們已經憋得太久了,西北狼餓得太狠了,吃一個人吃不飽,恐怕要饒上我們大宋的部分城池,外加一個屈辱的條約才會收手。」
「這還用問?當然是因為時機合適,夏國內亂,國力進一步衰弱,遼國自然不肯放過這個好機會。」趙禎道。
「是啊,蘇大人剖析的頗有道理,咱們不能不考慮到這一點,以免弄得不可收拾。」夏竦對自己的女婿已經是發自內心的支持了。
趙禎道:「他們會單幹么?難道不怕我大宋聯合夏國進攻他們?」
蘇錦道:「皇上仁治天下,把天下人也當成跟我大宋一般的仁義,那是因為君子眼中天下滔滔皆為君子之故,但臣是小人,不妨以小人之心揣度遼人的心思;也許遼人真的誠心誠意跟我宋人結交,所以才會像皇上所想的有好處大家占,那便另當別論;然而事實上這種可能性很小,遼人乃虎狼之國,從澶淵之盟以來,遼人無時無刻不在覬覦我大宋的富饒,他們只會替自己考慮,又怎會讓我大宋更為強大。」
趙禎道:「大致是這麼意思罷。」
「雖是臆測,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啊。」晏殊嘆道。
趙禎道:「你也別想得那般的偏激,我大宋討伐夏國之時,遼人不是沒有出兵幫助夏國共同攻打么?」
「朕這便回絕了遼人所請,不給他機會。」趙禎道。
趙禎吸了口冷氣,緩步走到書櫃邊拿出一張地圖攤開,盯著死命的看。
蘇錦笑道:「這個理由倒是不錯,不過如果遼人單幹,皇上作何打算?」
蘇錦笑道:「晏相和杜樞密認為呢?」
趙禎再次陷入沉默之中,這是個兩難的選擇,不出兵,眼睜睜看著夏國覆滅,從此後便面對遼國空前強大的威脅,難有寧日;若出兵,便等於跟遼人翻臉,且合宋夏兩國之力也未必便能阻擋遼人的腳步,更是給了遼人直接攻打大宋的理由,好像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左右都棘手的很。
「看來朕想的簡單了,多虧愛卿提醒,差點中了遼人的奸計。」趙禎伸袖拭汗,小腿肚子有些發軟。
蘇錦道:「那麼以遼國的實力,以目前的夏國國力,能否抵擋遼人的進攻呢?我說的是在我大宋沒有參与的情形之下。」
晏殊點點頭道:「夏大人所言大致不差,遼人滅夏當無疑問。」
「另外還有個問題皇上必須要考慮清楚,一旦遼人不顧,強行攻打夏國,我大宋是否出兵援助?這是個不能迴避的問題。」蘇錦嚴肅地道。
杜衍也點頭附和。
「皇上,三位大人,你們可曾想過,遼國為何會選擇在此時邀請大宋滅夏?」蘇錦問道。
「怎麼師出無名?兩國和議說的明明白白,夏國乃是我大宋臣屬之國,攻打屬國便是攻打我大宋。」趙禎憤然道。
蘇錦忙問道:「皇上,您打算以何種理由回絕呢?」
杜衍插話道:「遼人不敢不跟我們分一杯羹,因為如果他們獨吞好處,我大宋豈會坐視,他不怕我們在背後捅刀子么?」
眾人大翻白眼,替夏國還賬,瘋了不成?況且人家的興平公主早被你偷偷納為妾室,叫你交出來你願意么?還不跟踩了尾巴的猴子一般一蹦三尺高么。
趙禎道:「師出無名,宋夏已有和議,夏國已對大宋稱臣,豈能無故攻打?」
蘇錦續道:「宋遼夏三國之間均相互牽制,誰也不想看著另一國過分強大,如果一國吞併另一國,對第三國將會是致命的威脅,遼人之所以邀請我大宋出兵,便是想消除我大宋的顧慮,想來個利益共享的假象,但實際上如我大宋出兵,所得利益極少,遼人屯兵西南已久,一路勢如破竹可破興慶府及西東北大片開闊地帶,而南方會州宥州又是夏國重兵集結之處,我大宋只能被夏國主力所牽制不能寸進,豈不是為遼人做嫁衣裳么?難道您還指望遼人佔了大片土地地方之後還會吐出來跟我大宋分享么?」
蘇錦指著地圖道:「皇上可看清楚了,遼人進攻是由東北而西南,哪裡大片的草原荒漠無人之地,離興慶府很遠,防備也很薄弱;一旦開打,我大宋由南而北正好首先遭遇夏軍主力抵抗,可別太小看夏國的實力,元昊留下的軍隊底子可還沒損失太多,起碼也有三十萬可戰之兵,我大宋不可能調集所有兵力進攻,最多是西北四路外加增援的部分,總數不會超過二十萬,再多的話朝廷也承受不了;三十萬夏軍跟我們死磕,能不能贏是個問題,即便贏了恐怕也是慘勝;而遼人則可以輕鬆越過北方的戈壁草原,從腹背直接佔領定州和興慶府,這不是把我們大宋當傻瓜么?」
蘇錦道:「皇上的意思是,遼國有見財有份的意思,想拉著我大宋分一杯羹是么?」
趙禎微微點頭。
蘇錦道:「我記得以前便解釋過這件事,大宋遼國夏國三足鼎立,故而才有平衡,當初李元昊邀請遼國共同出兵,一來是因為進攻位置的不同,夏可直入汴梁,而遼國卻只能在霸州一帶牽制,說白了乃是因利益分配不均導致相互間的猜忌;與此同時,遼使前來窺伺的時候,臣故弄玄虛假裝有了新式火銃大炮,遼人也頗為忌憚,故而邊境集結的三十萬大軍撤退之後等他們明白過來我大宋已經在渭州一戰中擊敗西賊了,他們聯合進攻的時機已過,還怎麼來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