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相士》目錄

第1933章 問心(一)

第1933章 問心(一)

但這些是心,卻又不像是心的含義。越是想,林白心中便越是迷惘,越是覺得自己無法把握到自己的本心,好像他從來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這是一場只能夠憑藉自身的力量,只能夠靠自己闖出的一道關卡,必須要自己親身去經歷。這是一個問心的過程,無法依仗任何外力。若是駐足不前,不去正視這心之迷障,便要讓自身蒙上陰影。而對於如今的林白而言,若是不去前行,等待他的,就只有永生永世被困在這方丈洲中,猶如劉伯溫一樣,只能靜等壽元耗盡,一切成空。
「什麼人?」聽到這聲音,林白眼眸之中的精光陡然一凜,警惕無比的向著四下張望而去,眼眸之中滿是無法掩飾的警惕和殺機。
但他可以肯定,那聲音絕對不是幻聽,因為那聲音雖然渺茫,卻是真切無比。那聲音雖然飄渺不可聞,雖然無處追尋,卻真切無比,恍若是從他心中發出的一般。
但目光所及之處,周遭卻是空曠如初,任憑他的法眼如何掃視,卻是根本看不到任何事物存在的痕迹,就像那聲音只是存在於他耳中的幻聽而已。
腳步緩緩邁出,那山巒間的雲霧,恍如有靈性一般,如跗骨的毒蛇,以一種詭異的姿態,伴隨著林白的動作,緩緩的沒入了他的身軀之中。
但想要有一個強大的內心,卻不是能通過什麼後天的努力來獲得的,只能看個人的際遇和磨礪。有的人空守金山,內心卻是懦弱無比;但有的人家徒四壁,但內心卻是強大無比,一簞食一瓢飲,也能安之若素。心,是先天之物,卻又是後天磨礪。
心之迷障,這是一場不見刀兵,不見鮮血的戰爭,但它卻遠比那些俗世間的戰爭和爭鬥更為兇險。因為在這心之迷障之中,不僅是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這五感要被剝奪,就連靈覺都要缺失。在這裏,沒有所謂的退路,只有無盡的選擇。
天心!聽到這話,林白神情登時一凜,而後面上卻是有迷惘之色露出。這天心究竟是什麼,若是單憑它的言語來看,似乎對自己沒有任何敵意,如若不然的話,也不會在自己身受重創的時候,普降甘霖,以生機反哺自己的身軀,讓自己恢復到常態。
「不用找了,你找不到,也看不到。」而就在此時,那聲音又緩緩響起,恍若沒有任何感情波動的機械事物般,緩緩道:「方丈洲中方丈山,方丈山上有天心。我是天心,我在你的心中,你所聽到的一切,都是你心中最深處的聲音。」
這是一場不見烽煙的爭鬥,這是對內心的拷問,即便是無數上古之時的大德高賢,那些所謂的如天驕般的人物,也有許多被困守于其中,不得前行分毫。
「我經歷了那麼多,不管是貧窮與富貴,我都經歷過;不管是生與死,我都曾抉擇過。我不會迷失,我會找到我的本心所在……」迷霧之下,林白雙眼緊閉,氣息內斂,猶如一塊萬古不化的岩石般枯寂,直至許久之後,他才緩緩睜開了雙眼,唇齒之間喃喃自語道。
而此時此刻,在他的眼眸中,迷霧如牢獄,深鎖天地,籠罩內心,天地恍如牢獄,將他僅僅的困在其中,即便是慧眼如炬,也無法勘透分毫,不知自己該去向何方。
對於林白這樣的相師,或者是鍊氣士以及天人這些人而言,他們雖然擁有強大的實力,但卻也無法控制自己的內心。心念瞬息萬變,誰也不知道每一刻心緒的變幻,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幻的過程,也是人力所根本無法控制的。
而那雲霧乍一出現,林白登時便覺察到了異常,在雲霧之下,他眼前四方盡數是迷濛一片,身處其中,根本無法辨別方向。感受到這異變,他心中一凜,只以為是有什麼異兆,但向著四下逡巡,卻是毫無術法氣息波動,除卻雲霧之外,周遭靜謐依舊。
而隨著雲霧的匯入,林白只覺得自己的五感在不斷的脫離,靈覺也在不斷的缺失,所有的一切都開始變得無法捉摸,無法把握,整個人猶如是陷入到了某種封閉的空間內一樣,無法聽聞,無法目睹,如聾子,如盲人,如啞巴……
「我的五識,我的靈覺……,為什麼這一切都變得迷惘了……」感受到並無外力的脅迫,林白的心緩緩平靜了下來,向著四下逡巡了片刻后,思忖片刻后,眼眸中若有所思,喃喃自語道:「難道這些雲霧是心之迷障,登山之路便是問心之途?」
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心之迷障的問心之途,並不能僅僅算作一場磨難,更是對人的一種淬鍊和提升。只要能夠勘破迷障,勘透本心,將會讓人直指本心,讓人的心神更為強大,讓人變得更為堅韌剛強,無論前路如何,都能不懼前行。
話音落下之後,天地間靜謐一片,順著林白身軀所在的位置,漸漸有無數雲霧緩緩升起,將周遭的山巒盡數籠罩。雨絲飄過之後,天地間清明一片,如今陡然有這無數雲霧升起,看起來倒是頗為雅緻,可說是美輪美奐,無一處的景緻可與此間比擬。
若能夠走出,那便是坦途大道,若是走不出,那便要迷失其中,渾渾噩噩,無法自拔。
我的心是什麼?!聽到這話,林白又是一愣。自己的心是什麼,這是林白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如果真的要給出一個答案的話,那自己的心,也許就是對所有在意之人的眷戀;對大道的嚮往;對實力的追求;對人世間一些不該被捨棄的東西的堅持!
心是什麼?聽到天心這話,林白登時陷入了沉默之中。心是什麼,這是一個非常廣義的問題,如果單從生理學角度來說的話,按照《古文》的解釋: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也;若是按照儒家的說法,心者,思也,心之官則思……
按照《素問·靈蘭秘典論》的說法,心者,君主之官也,心藏神,神明出焉;在《靈樞·本神》之中,則是『所以任物者謂之心』;而按照佛家的說法,心者,受想行識也;而在道家之中,按照道家本源的《道德經》講述,心既為道,道即為心。
而在此種情況下,便會有心之迷障的出現,因為人無法去揣度自己的本心,無法去明了自己的內心。古往今來,但凡有大成就之人,無一不是勘破內心,求得真途。當然每個人的際遇不同,處境不同,是以心所作出的抉擇也就不同。
但如果天心真的是沒有任何敵意的話,那為什麼又要封閉此間,又為什麼要讓鄭和變成那幅模樣,要讓他在痛苦之中沉淪六百余年,為何要讓方丈山變成這幅模樣。
而對於林白而言,他更為贊同的,便是最後一種,也就是『心既為道,道即為心』這種道家的說法。渾心,無形無相,無數無量,永恆無名。
越是想,林白便越是覺得這種想法的可能性之大。天道玄奧無盡,人生於天地之間,若是想要追尋天道的奧妙,便要強大自身,探索種種秘術。而想要讓自己比其他人走得更遠,最重要的不是高明的修為,而是強大的內心。
心為一切之根基,沒有強大的內心,就算是有再高明的術法,也只能畏首畏尾,龜縮不敢前,就如那玉真子一般,寧肯在方丈山蟄伏六百余年,也不願傾力一試。
「不用想了,你想不通,我也想不通的。我只知道,我在此處已等你了無數載。」而就在林白心中被疑惑完全佔據的那一刻,那天心卻是又緩緩發聲,聲音虛無縹緲,卻又清晰無比,恍若真是從林白心中傳出的一般,接著道:「我問你,心是什麼?」
沉吟之下,他緩緩放出神念,向著四下不斷掃視,但叫他感到驚愕的是,神念投入那霧氣之中后,竟然空蕩蕩無物可查,似乎如今的方丈山,除卻霧氣外,再無任何一物。
「想知道你的心究竟是什麼,往山上來吧,等你走到山巔的那一刻,一切答案就會出現了。」許久之後,那天心緩緩出聲,但聲音卻是漸漸變得渺茫起來,最終渾然不覺。
而且和尋常人不一樣,實力越是強大的人,越是容易遇到心之迷障。有的人,卻是能夠輕易而舉的就從這心之迷障中脫身,穿越迷障,找尋到本心的所在。而有些人就算是窮盡一生,也不見得就能破開心之迷障,無法從其中脫身,勘透本心。
「你的心又什麼?」就在林白思忖的這一刻,那彷彿真的已佔據了他的內心的天心,卻是突然又緩緩發問,話語中滿是迷惘不解,似乎連它也不知道這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而且最讓林白想不通的,還是天心的那句『你終於來了』。聽它話語里的意思,就像是已在此處等待他等了無比漫長的歲月,無時無刻不在盼望著他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