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目錄

第412章 知悉真相

第412章 知悉真相

曹彰道:「那畜生為了當王,竟害死了父親,如此大仇不報,何以為人?還有什麼好從計議的?我明日便預備白衣白甲,點齊軍馬,興師問罪!」
曹彰怒道:「難道就任由那個卑鄙小人為所欲為?」
那人大聲叫道:「大胆刁民,你們知道我是……嗚!」剛說到這裏,嘴就被人賭上了。
眾人懾於他的威勢,紛紛向旁挪移,讓開道路。曹彰走進人群,一把抓住那人向上一提,原來是一位身形瘦削的青年漢子。
司馬懿正要說話,忽見一近侍忽沖沖地走了進來,道:「大事不好了,鎮守鄴城的張文遠棄了大王,投奔晉陽了!」
孫權泣道:「公瑾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死,孤何賴哉?既遺書特薦子敬,孤敢不從之。」即日便命魯肅為都督,總統兵馬,又命人扶周瑜靈柩來建業安葬。
司馬懿道:「不可,如今征討子文,劉備乘亂來襲,大王危矣!」
正巧徐氏也欲返回江東,便與諸葛亮作了一路。賈仁祿聽聞徐氏要走,自然戀戀不捨,苦苦勸其留下,要使自己這個大流氓可以和她大功告成,親個嘴兒。徐氏泣道:「我不是不想隨你留在長安,只不過我家乃是江東大族,我若背叛孫權留在長安,全族百余口必被孫權誅滅。因我一人之樂,而讓全族百余口身首異處,我又於心何忍?由於當時情勢緊急,我無法對你分說清楚,如今你該明白我的苦衷了吧?」賈仁祿見她如此,自然不敢強留,而令她一家老小同赴閻王那報道。當下與之灑淚而別,徐氏辭了賈仁祿,便隨諸葛亮去了。
曹彰等人離了客店之後便向西南方向馳去,白馬離虎牢不遠,眾人兼程趕路,不一日便到。其時曹劉關係緊張,盤查甚嚴。眾人不敢明目張胆的過關,翻山越嶺到得孟津,見此處河水並未凝冰可以行船,當即雇船駛往河內,經溫縣、野王,越太行山,這日到得晉陽。進得城來,曹彰詳細審問了那近侍及那兗州漢子,終於明白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氣得暴跳如雷,當即便點起兵馬殺到許都城中,將曹丕抓來扔到鍋里煮了。
曹彰點了點頭,道:「可河水凝冰,不能通行。」
曹植側頭一瞥,見眾人紛紛望向自己,長眉一軒,悄聲對曹彰說道:「此地不可久留,當連夜趕路。」
曹彰點了點頭,一招手,向外便走。驀地里轉過身來,一個箭步欺到那兗州漢子身前,提前他向外便走,曹植及眾親兵跟在他身後魚貫而出,一名親兵來到櫃檯前結算酒帳匆匆跟出,眾人飛身上馬,呼嘯而去,片刻間消失得無蹤無影。
曹植點頭,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為政者若不知民間疾苦,如何治國理民?」
這日許都魏王行宮中,曹丕在書房內走來走去,自言自語,道:「前天去了十餘人,昨日又去了十餘人,今日可倒好,一下去了二十餘人,朝堂為之一空。長此已往,孤豈不要獨坐朝堂了?這大王當起來還有什麼狗屁意思啊!」說著走到司馬懿跟前,道:「你說說這個大王當起來還有什麼狗屁意思?不行我明日便要起兵征討子文,他不來奔喪已是不孝,又將孤的人給挖空了,簡直是豈有此理!」當然曹彰不來弔喪,曹丕自然不會因此怪責於他,只不過曹彰僅憑曹植的一紙檄文,就把曹丕手下文武挖走大半,使曹丕險些成了一個光桿司令。曹丕心目中的為君之樂,便是可以叱吒號令,一呼百諾,如今誰也差不動了,為君之樂何在?當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只聽那尖聲尖氣地聲音又道:「反了,反了!我報知大王,管教你們一個個都死無葬之地。」
曹植道:「公達之言倒也有理,可是要我們不報父仇那是萬萬不能。」
曹植勸道:「哥哥息怒,出兵報仇滋事體大,稍一不慎,玉石俱焚,還須從長計議。」
荀攸暗暗搖頭,應道:「是!」轉身退出。
荀攸嘆了口氣,道:「這中策便是公子穩守幽並兩州,將事情真相公佈於眾,讓眾文武認清形勢,棄暗投明,則大王迫於輿論壓力,主動讓位,亦或可知。」
曹彰瞪了他一眼,道:「什麼,你要我們回許都奔喪,任其宰割,這絕對不行!」
曹彰向他瞧了一眼,問道:「弟弟也認為子恆會主動讓位?」
延康元年春二月,建業城落成,孫權托家帶口興沖沖地殺入城中,正屁顛屁顛的慶賀喬遷之喜,忽聞江陵傳來一個震驚世人的消息,東吳大都督周瑜,因病醫治無效,於二月十八日申時時分病逝,享年三十六歲。孫權聽聞噩耗,如失左右手,失聲痛哭,暈倒當場。被人救醒之後,顫巍巍地拆開周瑜遺書看視,見信中之意乃薦魯肅自代,書略曰:「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統御兵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圖報效。奈死生不測,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軀已殞,遺恨何極!方今曹操身死,曹丕篡位,其國不寧,中原多事,此正將士用命,逐鹿中原之時,若遷延時日,中原為劉備所得,悔之晚矣!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鑒,瑜死不朽矣。」
曹植一諾無辭,提筆便寫,洋洋洒洒,幾盡千言,一揮而就。寫罷擲筆于地,曹彰手捧檄文一看,道:「妙極,妙極,妙之極矣,我這就令人送住各鎮。」
當晚孫權、魯肅設宴款待諸葛亮,諸葛亮吊三寸不爛之舌,言道曹彰已發檄文聲討曹丕,中原將亂,現在正是群雄並起,逐鹿中原之時,孫劉兩家應該摒棄前嫌,同心戮力,共討曹丕,平分其地。
曹丕沉吟半晌,道:「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曹植道:「不可,萬萬不可。袁家兄弟之事,哥哥難道忘記了么?但若曹氏兄弟也如此施為,內亂橫生,外敵環視,則曹氏必將步袁氏的後塵,這江山可是父親千辛萬苦打下來,不能就這麼毀在我們手裡。」
曹彰搖了搖頭,道:「子恆千辛萬苦才搶到這個位置,不會輕易讓出來的。那下策是什麼?」
魯肅本就是個和事老,素來主張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又聽諸葛亮說得入情入理,便跟著勸孫權同意。孫權三征曹魏未果,一取襄陽失利,心中頗厭兵革,心想自己划江而治,偏安一隅,整日價摟著美女看歌舞,如此生活當真神仙也不如。又何必操著根亮銀槍,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冒著頭破血流,小命不保的危險去搶那一點點可憐的地盤,這搶到了也就罷了,若是搶不到,這罪豈不是白受了?一想到此,便答應諸葛亮請求,孫劉兩家于建業城中重訂盟約,發誓各不相犯,共討中原,和約簽罷,諸葛亮自回長安。
曹彰猛地驚醒,回頭向親兵使了個眼色,兩名親兵躍眾而出,將那人給綁了。
那人剛要說話,曹彰提起鐵拳,照著他的右眼便是一拳擊去。那人右眼中拳,啊地一聲,叫了出來,手足亂蹬,想要掙脫曹彰的掌握,卻又哪裡能夠?啪地一聲,袖中一卷物事掉了出來。那人大吃一驚,想要上前拾取,身子卻被人提在半空,不聽使喚。曹彰見他如此在意這份捲軸,心中一凜,將他擲于地上。那人甫一落地,便飛身而上,彎腰去拾。曹彰微微一笑,搶上一步,抬腳踏住他的手掌。那人痛得幾欲暈去,使出吃奶的力氣想要抽回手掌,卻哪裡抽得動?
曹彰冷靜下來,點了點頭,道:「你說說該怎麼辦?」
曹植唯恐曹彰鬧出不可收拾的亂子,有妨跑路大計,見他沖入人群,忙跟了上去,聽得那人話中之意,竟像是知道曹彰身份,大吃一驚,右手一揚,在他的臉上狠狠打了一巴掌,喝道:「公子爺今天就是要讓你知道胡說八道是什麼下場!」
這日劉備正與群臣商議國事,忽有人來報周瑜病逝,諸葛亮當即便辭了劉備,與趙雲引五百軍馬,準備祭禮,首途前往江陵弔喪。
曹植道:「哥哥,還是先冷靜下來,這事還須從長計議,父親辛苦打下的江山,可不能就這麼毀了。」
曹植彎腰拾起那捲白帛,展開一看,竟是曹丕所下詔命,乃是令隱伏于并州的曹丕心腹官僚伺機除去曹彰、曹植,下手者有功無罪,官升三級,食邑千戶。曹植氣得面色慘白,曹彰探頭來看,怒不可遏,伸手按住劍柄,便欲拔劍。曹植按住他的手,伸嘴在耳邊悄聲道:「此人當是曹丕身邊近侍,說不定知道內情,帶回去好好詢問,不可造次。」
曹彰沉吟半晌,道:「好就這麼辦,傳令下去嚴守壺關,防此子恆來攻。公達替我們前往許都奔喪,就說劉備虎視并州,蠢蠢欲動,我奉命鎮守幽並二州,職責所在,不敢擅離。」
曹植搖頭道:「我也沒指望子恆讓位。如今絕大部分群臣跟隨子恆,並非死心踏地,只不過是墜其彀中罷了,只要我們將真相公布,一些有識之士自然棄暗投明。如此一來,我們便越來越強,子恆便越來越弱,此消彼長之下,我們要想取勝可就容易得多了。」
眾客人見這夥人來去如風,大為驚駭,紛紛悄聲議論他們的身分,各種謠言又隨之而起。
那人說話像個女子,聽起來十分刺耳。那關西大漢皺起眉頭,道:「我可不是你們魏國百姓,不吃你們這一套,洒家愛說便說,你管得著么?」
曹植道:「先生上策太過愚腐,下策太過激進,我看這中策倒還可行。」
當下二人商議停當,讓人請荀攸前來,將整件事情一五一十的對荀攸說了,荀攸沒想到事情竟然是這樣的,喟然長嘆,沉吟半晌道:「劉備將武王病死長安之事透露出來,就是想讓我們自相殘殺,他好坐收漁利,公子若是此時出兵正中劉備下懷。」
曹彰雖說是個明理之人,但陡然間明白了事情真相,偏偏發作不得,只得大碗大碗的喝酒,正沒好氣,啪拉一聲,將酒碗擲于地下,摔個粉碎,喝道:「造反便怎樣,這叫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這個什麼鳥大王沒讓我死無葬身之地之前,我先讓你死無葬身之地!」說著向那人所在的人群中走去。
諸葛亮迴轉長安后,見到劉備,言道據他觀察孫權心中已厭兵革,一心只想著如何划江而治,偏安一隅,不會再大舉用兵中原了。劉備聞言大喜,不過他被孫權整怕了,心中猶有餘悸,當即便令老將嚴顏坐鎮襄陽,又令關公緊守白帝城,以防孫權明搶不成,背後捅刀子。這一連串的命令下完之後心中稍覺放心,這才令人前往中原打探曹魏動靜。
荀攸道:「這就要看兩位公子能不能捨棄了,子恆雖說殘忍無情,施政起來也算井井有條,頭頭是道。總好過江山無主,兄弟相殘,四分五裂。為今上策,公子應當放棄仇怨,前往許都奔喪,歸附大王,我想大王不會加害兩位公子的。」
曹植道:「先和荀公達商議商議,此人足智多謀,或有妙策也未可知。」
方到襄陽,便聽說魯肅已為都督,正扶著周瑜靈柩前往建業。諸葛亮徑到建業,甫到周瑜府門前,便聽聞裡間哀聲一片,孫權、魯肅以禮相待。周瑜部將皆怒目橫視,手按劍柄,欲將諸葛亮大卸八塊,剖出心來,祭奠周瑜。諸葛亮淚流滿面,對橫于胸前的刀劍視若無睹,昂然入內,令人陳祭品,親自奠酒,跪于地下,放聲大哭,親讀祭文,讀罷伏地大哭,淚如湧泉,哀慟不已。江東群士,見他哭得傷痛欲絕,無不傷感,陪著灑下幾行熱淚,怪他之意自然也就輕了幾分。
當下曹彰便遣急足將檄文傳布四方,輿論嘩然。眾百官雖覺檄文上所說實在過於匪夷所思,但見其上所列種種情由,若合符節,且證據確鑿,不像是假,再與長安傳來的消息一加印證,不由信了。內中不少正義之士,不恥曹丕為人,紛紛改弦易轍離開許都、鄴郡前往并州晉陽,中原河北之地一片擾攘,場面極度混亂。曹丕氣得暴跳如雷,當即便要將那個躲在暗處拉屎的目擊證人抓來滅口,怎料差人到了陳留之後,那人早已不知所蹤。曹丕認定那人逃到晉陽,忙差人打探,卻發現曹彰也在尋訪此人,一樣不得要領,不禁大為納悶。
曹植緩緩點了點頭,曹彰道:「可父親的大仇又怎能不報?」
眾人齊聲喝采,大叫打得好!
曹彰道:「弟弟,這公布子恆罪狀的檄文,自然要煩勞你了。」
那河北漢子道:「就是,就是。既便大王來了,我也要說,他不讓老百姓過好日子,難道老百姓還不能說話了?」
曹彰連連點頭,道:「我總覺得這下策聽起來像是上策。」
那兗州漢子說道:「你們讀書人說話就是中聽,這樣文縐縐的話我們可說不來。不過這道理我們是知道的,其實大王便該來這裏好好聽聽我們說話,老躲在王宮裡,聽不到百姓聲音,憑著自己的喜好,胡作亂弄,這武王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早晚有一天要敗在他手裡。」
那人向曹彰瞧了一眼,道:「噫,你是……」
曹植道:「過虎牢先到洛陽再作區處,那裡是劉備的轄地,曹丕想加害我們也是鞭長末及。」
荀攸道:「下策便是剋日興師,為武王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