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亂臣賊子》目錄

第1000章 血色罪惡

第1000章 血色罪惡

「讓錦衣衛時刻監視這些世家大族。」李信面色也露出緊張之色,正是如同杜如晦所說的那樣,什麼事情都有可能,這些世家大族若是鋌而走險,在最關鍵的時候,給自己來這麼一下,征討高句麗的事情恐怕又會生出變化。
「這種事情未必不可能,就算不會明著來,也會從來另外的角度來破壞陛下的大事。」杜如晦低聲說道:「陛下不要忘記了,明年就算不征討高句麗,後面肯定會征討高句麗,前隋武皇帝時期,不就是如此嗎?百萬大軍就是在這些世家手中化為灰燼的,到如今,大漢民族的那些將士們還在遼河邊痛哭呢!」杜如晦聲音沉重,雙目中好噴出怒火。
「許玄徹能充當大軍主帥嗎?」李信遲疑了一陣,詢問道:「泉州水師人數並不多,不過三萬人而已,能對付的了林邑國?」
「馬上要興修水利,然後修路修橋,都需要人手,朕已經命令許玄徹下南洋練兵,騷擾林邑等國,掠奪更多的糧草,還有人口,朕需要一個人去主持此事,順帶替朕看著許玄徹。」李信十分平靜的說道:「朝廷今年大手筆是不可能的,只有小打小鬧了,這件事情,朕不好出手,只能是讓許玄徹去做,告訴他,若是能奪取林邑,朕就封他為郡公,若是能攻略半島,朕就封他為國公。日後裂土封疆。」
「去哪裡?高句麗?」李信搖搖頭說道。
「呵呵,也只有你才會如此勸說自己,行了,這件事情朕就當做不知道了。宋和,讓沈千秋來一遭。」李信彈了一下衣袖,對宋和說了一句,然後低聲笑道:「大將軍馬上要回來了,讓禮部草擬一個章程,朕準備親自去迎接大將軍,漢王迎接大將軍於十里之外。若是按照以前,朕應該迎接到十里開外的。」
「若是佔領自然是不可能的,但若僅僅是掠奪,臣以為綽綽有餘,陛下可以命人召集四方之國前來,林邑遠道而來,能不能及時趕到都成一個問題,陛下可以以此為借口,對林邑下手,想來是沒有人會對陛下的決定產生非議的。」
「既然如此,那就下令吧!半年時間,相信他們可以到達長安了。」李信點了點頭,對杜如晦說道:「可以傳令許玄徹雖然關注海上的情況,朕允許他隨意出手,對林邑等國動手,但是記住了,不能對商船下手,朝廷也需要更多的人手來修路,挖渠,這些都交給他了,現在突厥已經是大唐的領土,突厥的子民也是大唐的子民,不能他們去修路了。所以只能選取外面的人,林邑這些國家老百姓本身就很困苦,你說若是告訴他們在中原,有大量賺錢的機會,他們會不會前來。」
「陛下聖明自然是不一樣的。」杜如晦趕緊笑道:「臣這就去安排。」杜如晦見遠處沈千秋身著錦衣大踏步的走了過來,知道自己應該避嫌了,趕緊退了下來。
「當了皇帝,有些方面就不大好了。這些禮節都是讓朕頭痛的東西。」李信搖搖頭,說道:「以前朕總在想,這皇帝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昏庸的傢伙,終年不理朝政,不是沒有原因,只是因為朝政太過枯燥,終日在皇宮之中,一切雄心壯志早就被磨滅了。」
「陛下。」沈千秋恭恭敬敬的說道。
「臣遵旨。」沈千秋這才明白,剛才杜如晦為什麼見到自己就離開了,感情是杜如晦不想插手此事,甚至都不想聽到這件事情。
「陛下為天子,若是迎於十里之外,只會讓大將軍感覺到不安。」杜如晦也贊同的說道。
「陛下,雖然孔穎達說的不在理上,但是若是乾旱到一定地步,有些事情也是可以考慮的。」大殿之外的長廊之上,杜如晦跟在李信身後,低聲說道。
「陛下治理江山,講究的是寬仁之道,如此才能成就明君,臣以為,陛下既然講究的是王道,那這些與王道無關的事情,陛下還是少做為妙。」杜如晦斟酌了一下,趕緊勸慰道:「若是太狠了,魏徵大人,恐怕又會說話了。」
「陛下,今年糧食減產是肯定的,朝中雖然有些糧草,但臣以為還是早做準備為好。」杜如晦建議道:「除掉陛下今日的吩咐之外,更重要的是掠奪,從別的國家掠奪糧草來補充大唐所需。」
「陛下,不管是現在興修水利,或者是能夠減免損失,臣擔心的不是那些老百姓,老百姓雖然有所損失,可是相比較以前,已經得到更多,他們不會說什麼的,臣擔心的是世家大族,朝廷自從重新分配土地之後,世家大族損失的土地太多,去年的時候,就遭受了不少損失,關中世家因為大部分轉為商業,糧食雖然有所減少,但是在商業方面賺取了許多金錢,可是關東世家就不一樣了,經歷了李氏的作亂之後,山東秩序破壞嚴重,世家損失慘重,現在陛下又主張減租減息,用金錢強行收了他們的土地,所以去年他們的收入大減,今年若事大旱,損失會更多。」杜如晦解釋道。
「推出一個替死鬼?是你,還是朕?」李信不屑的說道:「用這種方法來解決此事,遲早會對朝廷的威嚴產生影響的,在以前,可以用天災來警示世人,或者很乾脆的讓宰相辭職這樣的方式,來解決此事,但是實際上,你我都知道,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也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既然不能解決問題,又何必來讓別人來代替自己呢?」
「你是說,他們會鋌而走險?」李信笑呵呵的說道。
「陛下,嶺南水師已經練兵兩年了,也該出手了。許玄徹此人窩在嶺南兩年有餘,一面打造戰船,一面訓練水師,這個時候可以對林邑動手了。」杜如晦說道:「林邑的糧食雖然不好吃,比不得中原耕種的精米,可到沒有糧食吃要好的多。」
李信對這一套十分不滿,乾旱就預示著朝廷福薄,李信就偏偏不相信這一點。乾旱或許有之,但是若是興修水利,未必不能解決此事,頂多就是損失少一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