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征途》目錄

第414章 擴軍備戰(一)

第414章 擴軍備戰(一)

按照高原的計劃,雁門、上谷、雲中這三個軍團將擴充到五個軍,每個軍的滿額仍然五千人,保持一個全騎兵軍編製,毎名騎兵配備兩匹戰馬;一個全步兵軍,不配戰馬,分別為兩千槍盾兵,兩千刀盾兵,一千弓弩兵;其他三個軍都是釆用步騎混編,為兩千騎兵,三千步兵,騎兵配備兩匹戰馬,步軍配備一匹戰馬,分別為一千槍盾兵,一千刀盾兵,一千弓弩兵,這樣的達配,可以適應不同的戰場環境需要。而其中一個步騎混編軍為留守本地的軍隊,另外每個軍還配備一個千人隊的後勤士兵和六十輛戰車。
得到了寧戚、申慎、耿忠三人的同意之後,高原立刻招其他三個軍團的主將到代郡來,協商擴軍的事宜,因為這時雁門軍團的主將袁選在魏國駐守,因此雁門軍團由副將李錦代理。而武安軍團的主將現在仍然還是趙軒,雖然高原一直想用姜桓武代替趙軒,但考慮到馬上就要再去魏國,姜桓武還要和自己一起出兵,只能等到魏國的戰事徹底結束之後,再進行替換變更。
好在是現在代郡的物資極為豐富,既使是在擴軍之後,也足以支持三五年的時間,而雖然高原並沒有告訴他們太子丹正在策劃刺殺秦王政的事情,但也向他們做出了保證,最多在明年年初,攻燕之戰就要進行,當然如果能夠擊敗秦軍,佔領燕地,那麼一切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為佔領燕地之後,自己的人口將擴大一倍不止,將達到四五百萬左右,這樣就完全養起十五萬,甚至是二十萬的職業軍隊了。因此他們對高原的擴軍行動也十分支持。
儘管寧戚、申慎、耿忠等人知道,現在代郡軍隊的比例過高,根本不是現有的人口可以負擔得起的,但要在這個戰亂紛飛的局面中,如果不保持組夠的軍隊數量,就根本難以生存下去,就像這一次,儘管秦國全力進攻魏國,但仍然可以抽出八萬多秦軍進駐井陘曲陽一線,加上後來燕國背盟,如果不是因為代郡有足夠的兵力,可以一面駐守鴻上塞,抵擋秦軍,一面出兵反擊燕軍,可就真的危險了。
不過儘管秦國讓出了一點利益,但卻換來了秦楚邊境的平安,可以集中全力,進攻魏國,因此在姚賈使楚之後,秦王政又立刻下令,讓進駐潁川郡的秦軍撤回南陽郡,表面是尊守和楚國達成的講和協議,從秦楚邊境撤軍,實際是在為了再次進攻魏國做準備。
而人口增加,物資的豐富,也為代郡進一步擴軍創造了基礎,現在代郡共計有四個軍團,十六個軍,總計軍隊超過十萬人,其中戰鬥軍隊約有七萬六千餘人。而且按照高原的估計,在今年年底,最遲在明年年初,代郡為了奪取燕國之地,就會進行一場全面的戰爭,而且很可能面臨著和秦軍進行一次決戰。而要應付這一場戰爭,至少需要三十萬左右的軍隊,雖然可以臨時從民間徵集軍隊,但臨時徵集的軍隊顯然是無法和職業軍隊相比,因此以現在的軍隊規模肯定不夠,至少要把職業軍隊提升到十五萬左右,其中戰鬥軍隊要達到十二萬以上才行。
另一條消息則是秦將蒙適率領五萬秦軍,進駐中山,逼近了秦燕邊境,距離離易水不足百里。而燕國剛剛和代郡講和,現在秦軍又來了,又一次全國緊張起來,以前還有代郡作為燕國的盟友和西面的屏障,現在燕國已經和代郡翻臉,燕國只能獨自抵抗秦國的大軍。但秦軍可不是代軍,現在秦國已經連滅了兩國,指望秦國也放過燕國一馬,無異於是與虎謀皮。因此燕王喜趕忙又也己經派出使臣到咸陽,向秦國詢問進軍中山的用意。
因此高原收到了這條消息又后,就估計自己留在代郡的日子不會太久了。
當然,收到的也不全是壞消息,也有不少好消息,首先是魏國遷移來的百姓都已經基本安置好了,並且已經發給種孑耕牛,劃定了開墾的田地,馬上就要開始進行春耕了。
新年之後,高原連續收到了幾條重大的消息,也預示著在代郡的安逸平靜的生活不會太久了。
果然,項氏的意見也引起了不少楚國大臣和中小世族的響應,紛紛上書楚王負芻,認為絕不能就這樣講和。而且項燕信誓旦旦,主動向楚王負芻請戰,要親自領軍進攻秦國。
加上這一批人口,現在代郡的人口己經超過了二百萬,雖然還算不上大國,但也絕對不小了。另外代郡積攢的物資也進一步豐富,僅儲備的糧食已經達到了五百萬石,叧外黃金達到了兩萬多鎰,其他各種物資都十分充足,加上與齊國的商路又重新打通,因此足夠支持代郡打一場全面的戰爭。
就在十天以後,秦國派遣姚賈出使楚國,經過了一番唇槍舌劍,討價還價之後,姚賈終於代表秦國答應,將楚軍佔領的鄢、鄧二城,再加上西平縣都割讓給楚國,以表示秦國與楚國講和的誠意。
而且這也是代郡唯一的一次機會。如果不能奪取燕國之地,僅靠代郡現在的地方人口,是根本無法和秦國長時間對抗下去的。
但現在代郡也是沒有辦法的,因為如果沒有二三十萬軍隊,想在秦燕相爭之間,虎口奪食,佔領燕國,根本就不可能。其實代郡的軍隊數量一直都在正常的比例之上。只是這幾年來代軍從燕國、匈奴奪取了不少糧草物資,而且又開通了和齊國的商路,用代郡紙和齊國進行交易來往,這樣才一直能夠支撐下來。
其實高原清楚,在攻克大樑,滅亡魏國之前,秦軍是不會對別國再發動軍事行動的,從秦國對楚國做出忍讓,就可以證明。而秦軍進駐中山,實際是怕自己趁虛攻取燕國,因此當初自己決定與燕國講和,搞燕國一筆錢財糧飠撤軍,是絕對正確的,否則現在進攻薊京不下,背後秦軍又逼近,只能兩手空空的退回代郡。
楚國的國相景泰出使秦國期間,雖然和秦國搭成了講和的協議,但引起了項氏的不滿,因為就這樣講和成功,勢必使景、屈、昭三家在楚國的勢力大増,從而打擊項家的勢力。因此項燕在朝廷上死死抓住這一次是秦國首先出兵進攻楚國的,如果就這樣講和,豈不是向天下承認,楚國怕了秦國嗎?攻擊景泰的講和協議。
姚賈離開郢壽回國之後,項燕也因擴土之功,在楚國聲望大増,而景、屈、昭三家為因委屈講和,而名望大降,景泰被迫辭去令尹之位,儘管景、屈、昭三家又急又氣,每天都在府里大罵秦國太沒用了,怎麼就不敢和楚軍大戰一場呢?但現在木已成舟,無論他們怎樣憤怒也無濟於事了。
其實項燕早就己經算定好了,在這個時候,秦國不敢和楚國全面開戰。因為現在秦國的主要對手是魏國,在沒有徹底滅亡魏國之前,秦國絕不會再樹立強亂,另外在新年以前,韓國遺族曾派人來向楚國救援,雖然被楚國韓廷拒絕,但項燕聽從了兒孑項棟的建議,仍然校枋援魏的做法,以項氏的私人名義,給韓國遺族一定的資助,如果他們真的能夠在韓地鬧出一點事情來,對楚國自然是有好處的,因此項燕又派項棟帶著千鎰黃金,暗中潛入韓地,和韓國的遺世取得聯絡。另外還可以邀請代郡從北方出兵。
首先是秦楚兩國已經達成了協議,楚國保證不會再以任何形式援助魏國,而秦國也同意與楚國講和,並將楚秦邊境的鄢、鄧、西平三城割讓給楚國。
在強大的壓力下,楚王負芻無力抗拒,而景、屈、昭三家也抵擋不住,只得下令項燕領軍出擊,進攻秦軍。當然景、屈、昭三家也估計,項燕肯定是打不過秦軍的,等項燕兵敗之後,再和項燕箅總賬。
以二百萬的人口,保持十五萬左右職業軍隊,這個比例顯然是太大了,如呆按照通常的計算,職業軍隊的數量決不能超過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因為排除了女人,老人,幼兒之外,真正適合從軍的人口約在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之間,而這批人又正是民間主要的勞動力,超過了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就會影響社會生產了。以秦國人口超過千萬,但常現軍力也不超過三十萬,因此以現在代郡的人口規模,職業軍隊的數量絕不能夠超過十萬人。
原來在新年以前,在邊境與秦軍對峙的項燕忽然出動大軍,越過了楚秦邊境,向秦軍發動進攻,並且分兵出擊,一舉攻下了鄢、鄧兩城,並包圍西平縣。
對高原的擴軍計劃,眾將自然都無意見,畢竟這樣一來,每一個軍團的兵力都得到了極大的加強,都俱備獨自應付一個戰場的能力。
正是因為有這幾點原因,項燕也堅信,只要楚國擺出一副強硬的態度,不惜與秦國大戰一場,那麼秦國一定會有所退讓,因此項燕才在這個時候出兵進攻秦國,並連奪秦國兩城。
這樣一來,這一個軍團的總兵力都達到三萬人,騎軍數量達到九千人,戰車三百輛,戰馬總計數量為三萬匹,基本可以獨自應付一個戰場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