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征途》目錄

第455章 主動出擊(一)

第455章 主動出擊(一)

水軍回歸之後,經過查點這一戰代軍的戰船被損毀十二艘,傷損九艘;木筏損毀五十三個,士兵陣亡八百七十二人,傷六百二十三人。另外還俘虜秦軍士兵二百三十七人,戰艘四艘,木筏十二個,三架床弩,一架投石機。
不過辛勝和楊端和可以免罪,但接下來的戰鬥怎麼辦,每個人都覺得一籌莫展。
但各路的軍隊到達大樑,還需要幾天的時間,高原當然不會給秦軍充分準備的時間,而且上一戰擊敗了秦軍的水軍,雖然沒有完全消滅秦軍的水軍,但也給秦軍造成重創,而且守軍基本上取得了水面上的優勢,因此在三天以後,守軍再度從大樑城中出擊,向秦軍發動進攻。
雖然守軍並不知道秦軍的傷亡情況,但只要是看過戰場的人,都能夠看得出來,秦軍的損失,遠遠的超過了代軍,因此也可以說是一場大勝。
看了這一戰的結果之後,王剪當然也明白這一點,因此道:「好吧,老夫會下令工匠,讓他們加緊趕製投石機。」
這時王剪道:「各位將軍,雖然我們的水軍不如代軍,但大樑城仍然在我們的圍困之中,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因此我們不與守軍進行交戰,只要將守軍困在大樑城裡,耗得守軍的糧草用盡,或者是大水將大樑的城牆沖跨,那麼大樑城就可以不攻自破了。」
這時李通道:「上將軍,唯令之計,確實如上將軍所言,只能做長期圍困,不過依末將看來,代軍也絕不會在大樑城中坐以待斃,經此一勝之後,一定會主動出擊,力爭能夠打破我們的圍困,而以這幾次水戰來看,使用投石機投射石塊或火油罐打擊代軍的船隻十分有效,而床弩對船隻的打擊有限,但現在我軍的投石機損毀達二百四十余架,剩餘只有四百余架,想要守住圍堰,困住守軍,至少需要八百架投石機才行,因此還需要大需製作。」
由其是水灌大樑之後,由於天氣日益炎熱,在城中的各種疾病也開始滋生,儘管高原下達嚴令,飲用水和洗浴用水必須是煮開過的水,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嚴格執行,軍隊里要好一些,而在民間還是有不少人為了圖方便,並沒有煮水飲用,這時患病的軍民己經超過千人。幸好是高原釆取了強制的隔離措抶,將患病人員集中在一起進行治療,這才控制了疾病的蔓延。同時高原也再次下達嚴令,必須煮水飲用。但患病的人員増加,也對城裡的軍民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因此現在大樑城裡,確實需要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提振精神。
眾將聽了,也都紛紛點頭稱是,因為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打水戰是打不過守軍,因此就只能和大樑耗下去,一直耗到大樑城內的糧食用光,或者是城牆長期經受大水的沖刷浸泡,坍塌或是滲水,造成城內也被大水所淹,秦軍也就能夠攻破大樑城了。
但投石機顯然是不能上船的,而且現在秦軍的目標只是要圍困大樑,因此只用把投石機放在岸上使用,但這樣一來,就需要大量的投石機,因為秦軍要守衛的距離太長了。
這一套戰術在陸上當然有效,但在水中就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了,一來是因為船筏的操作遠沒士兵移動那麼靈活,將放置著投石機、床弩的木筏放置在陣列的最前列,會阻擋後面的船筏行動;二來是水戰有很大一部份是遠距離作戰,遠程武器的距離優勢並沒有陸地上那麼大,像代軍的大型戰船的攻擊距離,就不在投石機之下,這樣一來,固定在水中的放置著投石機、床弩的木筏,在水戰中不僅難以發揮在陸地上的優勢,還會成為對方的打擊靶孑,並阻礙自己的進攻。因此要麼就是把投石機放在戰船上,加強投石的機動性,要麼就把投石機放在岸上使用。
而且為了造成出其不意的效果,守軍還特意選擇了在夜間出擊,並且出動了二十艘大型戰船,三十艘中型戰船,三百個木筏,呈著夜色駛出了水寨,悄悄的繞過了大半個城牆,向秦軍的東面圍堰發動了進攻。
秦軍修建的圍堰是依地勢而建,是一個並不規則的形狀,北方的圍堰離城牆最遠,超過了千步,水域寬闊,因此作為水戰的戰場是最合適的,而且秦軍的船塢也建在北面;而東方的圍堰離城牆最近,只有七百餘步,因此以破壞圍堰為目標的突擊,選擇這一邊自然是再合適也不過了。
王剪也點了點頭,如果要長期圍困大樑,自然需要大量的兵力,現在圍困大樑的秦軍達到了二十六七萬,但還是稍顯不足,因此多抽調一些兵力加入到圍困大樑的軍隊中,當然是好的。如果水路運需承擔了秦軍主動的糧草物資運輸,那麼也就確實不需要大量兵力守衛運輸線。
當然這樣一來,這一戰就將是曠日持久,說不定會超過長平之戰,而水運糧草物資,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因此河道也絕對不能被切斷。
因為從這一戰的結果來看,秦軍事先總結的幾條應對代軍的水戰辦法中,用投石機來投射石塊或火油罐進攻戰船的思路,基本還是可行的;但把投石機放在木筏上,固守在水中使用,顯然是將陸上的戰術硬套在水裡使用了。因為在陸上作戰,投石機、床弩一般都是放在陣列的最前列,首先向敵軍展開遠程打擊,一旦敵軍跨過了遠程武器的打擊範圍,自己的其他軍隊再上前越過投石機、床弩和敵軍交戰。
其實這一戰中,秦軍的損失其實要遠遠大於代軍的預計,這一次出戰,秦軍出動了近千艘船筏,士兵達近兩萬人,而最終逃回秦軍船筏數量只有一百多艘,而陣亡的士兵也達到一萬二千餘人,要不是前一段時間的訓練,秦兵基本都能在水裡撲騰幾下,陣亡的士兵人數恐怕還要多。
這時秦軍圍攻大樑己有三個多月的時間,放水灌城也己有近一個月,儘管大樑城裡的糧草物資並不缺,而且秦軍的進攻,對大樑城也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危險,還沒有出現過城破的威脅,但還是給城中的軍民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這一次守軍進攻的方向是東方,而這一次出擊的目標,不在是打擊秦軍的水軍,而是破壞秦軍的圍堰。
而大樑城裡再進行慶賀,秦軍的營中卻是愁雲一片。
以前秦軍分別從邯鄲和潁川郡抽調軍隊,支援大樑戰場,但駐守邯鄲的秦軍要防禦代郡的軍隊,不能再減少了,因此現在秦軍只能從潁川郡抽調軍隊,但經過了這一次抽調之後,整個潁川郡的駐守秦軍只有不到五萬人。而且潁川郡還有防範楚軍的任務,並且要維護潁川郡的基本秩序,也抽不出多少軍隊來,二萬軍隊已是極限了。
因為這也是在蕃勇軍殺出秦軍的包圍之後,大樑的守軍首次主動出擊,向秦軍發動進攻,並且取得了勝利。由其是在秦軍放水淹沒了大樑城外之後,這是大樑的守軍取得的主動進攻的勝利,而不再只是防守的勝利,對城中軍民士氣的振奮效果,自然是不言而豫的。
回到水寨之後,戰船、水兵受到了在城牆上駐守士兵的熱烈歡呼,以示慶賀他們取得了一場大勝。
於是王剪下令,從水軍中抽調一百五十艘戰船,加入到運輸的隊伍當中去,同時又命令駐守中牟的王賁回歸秦軍大營,並且還從駐守潁川郡的秦軍中再抽調二萬軍隊,另外也從其他各地的駐守秦軍中也都抽調了一些軍隊。
而且經過了這一戰之後,秦軍的諸將也都不懷疑,論水戰能力,秦軍確實不是守軍的對手,因此敗回到大營之後,辛勝和楊端和向王剪請罪,雖然被王剪赦免,這一戰的失利,非兩人之過,而眾將也都沒有異議,畢竟誰都清楚,這一戰換了誰去指揮,都好不到那裡去。
不過把所有抽調的軍隊都集中起來之後,秦軍在大樑城前的軍隊總數將達到三十四五萬,再加上現在還有三十萬民役,屬於秦國的民役有二十余萬,在必要的時候,也能協助秦軍,因此圍困大樑,也基本足夠了。
這一次水軍出擊的大勝,對大樑城來說確實是恰逢其時,因此高原也下令,宰殺牛羊,在城中進行慶賀,並且給每戶人家都分發給一定的肉食美酒。實際是希望借這一戰的勝利,提振全城軍民的士兵。
辛勝道:「上將軍,現在我們還有三百余艘戰船,既然以後不與守軍開水戰,那麼這麼多戰船留在船塢中也沒有用,不如抽出一部份出來,運送糧草物資。這樣一來,我們的糧草物資大多都可以通過水路運需,那麼保護糧道的軍隊就可以抽調回來,幫助圍困大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