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征途》目錄

第792章 齊國使團(三)

第792章 齊國使團(三)

可以說齊國在選曲的時候,確實十分講究,既表達了齊國對高原的祝賀之意,又自重身份,並沒有顯得刻意的諂媚、討好,面面俱到,確實不愧是老牌的大國。
高原笑了一笑,道:「這也是拜安平君所賜啊。」
端木明笑道:「淳于小姐有令,在下又豈敢阻止。」
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齊國的使團到達靈壽,就只等楚國的使團來到靈壽。因為楚國離得較遠,而且還要從齊國繞道,因此來得晚一些,也在情理之中,而就在高原招待齊國使團的第二天,就收到了邊境的飛鳥傳信,楚國的使團也己進入到自己的領土境內,計算時間,肯定能夠在高原登基之前,趕到靈壽。
而就在三天以後,凌風、羅煥、姜明霞等人從遼東趕回到了靈壽,同時帶回來了燕王喜的大印和青銅佩劍。
這時高原和李瑛鴻才從屏風後面轉出來,在正中的位置上就座,宴會才正式開始,待從們將各種美酒菜肴端上殿來,放在各人的桌席上,不一會兒在所有的坐席上,都放好了十幾道菜肴,同時在席邊侍候的侍女也將酒爵里倒滿了美酒。
雖然這時的淳于鍾秀和洛明珠都己為人婦,不在是當年在稷下學宮辯論時的青春少女,但無論是容顏還是氣質,都不輸于當年,而且比之當年,更是多了一層成熟的動人風情風釆,而且這時兩人都是做盛裝打扮,一個似幽谷芳蘭,一個似凌波水仙,實在是艷美不可方物。
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皋,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天保定爾,亦孔之固。俾爾單厚,何福不除。俾爾多益,以莫不庶。
高原舉起酒爵,笑道:「今天的宴會,是專為迎接齊國的使臣到來而設,大家請滿飲此杯,以示我們對齊國使臣的歡迎。」
後來這首《天保》詩也成專門為君王祝願和祈福的詩,由其是在新君登基的時候,時常演奏這首《天保》詩,表示對新君的祝賀。
酒過三巡,田克臧舉爵向高原敬酒,然後道:「武安君,這次我們齊國也專程為武安君獻上一曲,以慶賀武安君即將登基之喜。」
眾人也都一起舉起酒爵,一飲而盡。隨後琴瑟笙簫齊鳴,只見六十四位歌姬分從大殿的四角,飄飄登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一時大殿上杯觥交錯,歡聲笑語,曲樂悅耳,十分熱烈。
高原笑道:「久聞齊國的歌曲精妙,我當年到齊國一行,一直念念不忘,想不到今天在這裏又能聽到齊國的歌舞,實在是要謝齊國的厚意。」
隨後齊國的舞姬和靈壽的舞姬輪流登場,為酒宴歌舞助興,使整個酒宴的氣氛也十分熱烈。
在周宣王登基時,召伯虎作這首《天保》詩,表達了他期望周宣王登位后,能勵精圖治,完成中興大業,重振先祖雄風。而這首詩中反映的祭祀儀式的規模,也是研究先秦時代新君登基之禮重要資料。
田克臧趕忙站起來,欠了欠身,道:「淳于小姐,不必多謝。」心裏也不禁暗暗後悔,如果早知道淳于鍾秀會嫁給高原,當初就不該把劍舞姬送給高原了,因為現在見了淳于鍾秀和洛明珠同時現身的風姿以後,只覺得家裡的姬妾們一個個都成了俗胭庸粉,實在是讓人提不起什麼興趣來。
不過現在靈壽等待的不僅僅是楚國的使團,還有在各地駐守的大將,除了姜桓武遠在遼東,肯定無法回來參加高原的稱王典禮,其他大將司馬尚、袁選、陳咨都將趕到靈壽來,雖然司馬尚的駐地是與秦國交界,也是高原重點防守的地區,但現在秦國並沒有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意圖,而且靈壽也要比代郡近得多,司馬尚完全可以抽出幾天時間,趕到靈壽來,參加完高原的登基典禮之後,再趕回到邊境駐守。
結果在這段時間里,王宮裡的宴會不斷,歌舞不絕。
隨後高原將燕國王印和青銅劍放在剛剛建好沒多久的宗廟裡,並且又舉行了一次祭祀,完成了這次獻功的儀式。
田克臧也笑道:「武安君太客氣了,我們齊國最好的歌姬不就藏在武安君的深宮之中嗎?我看剛才所演的歌舞,頗有我齊地之風,想來武安君確實喜歡我們齊國的歌舞。」
田克臧也趕忙起身還禮,道:「武安君太客氣了。」
好在兩人都是見過大世面的,對這種情況並不陌生,畢竟成年以來,無論走到那裡,兩人都能夠成為焦點中心,早就習慣了。因此兩人神色自若的走進大殿,而且臉上都帶著得十分得體的笑容,向毎一個注視她們的人舉目示意。
兩人一起大笑了起來,隨後場中起舞的歌姬退下。不一會兒,曲樂再起,只見兩隊歌姬,每隊三十二人,從大殿外緩緩走入,正是齊國送給高原的那一隊舞姬。只見這時眾舞姬們揮動著流雲般的長袖,帶動著裙袂如流水般飛揚,翩翩起舞,並且邊舞邊唱道:
本來大殿里還有些亂鬨哄的,但淳于鍾秀和洛明珠出現之後,很快就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兩人的身上。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兩人的容顏確實出眾,另一方面兩人的名氣和身份也與眾不同,並非是只靠容貌吸引人,因此也讓人心裏產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而且兩人是一同出現,互相映襯,更是產生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果然一下子就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
一曲結束之後,高原立刻站起身來,向田克臧施了一禮,道:「多謝齊國。」
吉蠲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嘗,于公先王。君曰卜爾,萬壽無疆。
因為羅煥是高原的養孑,而姜明霞也已和羅煥訂婚,不算外人,因此高原也就沒有在太和殿設宴,只是在乾清宮裡設家宴,慶賀羅煥等人歸來。
羅煥帶著僕僕的風塵,走進大殿,向高原獻上了燕國王印和青銅劍,文武官員們立刻齊聲向高原慶賀,就連田克臧也看得十分眼熱,畢竟齊國己有六十余年沒有這樣的軍功了。
齊國的歌姬在大殿上歌舞這一首詩,送給高原,當然是十分合適的,高原不正是馬上就要正式稱王了嗎?另外排除祝願君王的含義,從這首詩的立場來說,是以一名老者的身份,表達對年輕人的期望和激勵,而這也符合齊國的位置,畢竟和高原新建立的漢國相比,齊國還是一個老牌大國,這點資格還是有的。
因為這些歌舞是純為酒宴助興所設,因此唱的《魚麗》《鹿鳴》之類席間助興的詩曲,或者是《桑中》《溱洧》之類的情歌,渲染酒宴中的氣氛。
這時洛明珠己來到端木明的坐席上就座,也隨著端木明一起站來,給淳于鍾秀還禮。淳于鍾秀又道:「端木大夫,我和端木夫人數年未見,還有許多話說,這幾天還會邀請端木夫人出遊,還請大夫不要阻止。」
淳于鍾秀嫣然一笑,道:「那就這樣說定了。」然後才隨淳于博一起回到席位就座,因為她現在還不是高原的妻妾,因此在這種正式場合,只能以淳于博父女的身份出席。
淳于鍾秀答應一聲,轉身面向田克臧和端木明,微微曲膝,道:「鍾秀見過安平君、端木大夫。」
神之吊矣,詒爾多福。民之質矣,日用飲食。群黎百姓,遍為爾德。
天保定爾,俾爾戩榖。罄無不宜,受天百祿。降爾遐福,維日不足。
這首詩的名字叫《天保》,《詩經·小雅》中的一篇,本來是周宣王登基的時候,為召公伯虎所作,祝賀宣王親政的詩。召伯虎是周朝的名臣,周厲王施政暴虐,引發國人暴動,圍攻王宮,周厲王倉惶出逃,召伯虎把太子靖藏匿在家,而以自己的兒子替死。厲王死後,召伯虎擁立太子靖繼位,即周宣王。後來淮夷不服,宣王命召虎領兵出征,平定淮夷,為周朝立下大功。
兩人走進大殿中央的位置,各自分開,這時只見這時淳于博從座位站起身,來到淳于鍾秀面前,笑道:「鍾秀,怎麼現在才來,快來見過安平君和端木大夫,武安君就要列席了。」
高原自然十分高興,立刻在太和殿招集文武官員,以隆重禮儀接見了羅煥,就連齊國的使臣也請來湊熱鬧,因為這可不僅僅是接待凱旋歸來的將士,而且接受羅煥進獻的燕國王印和青銅劍,以誇耀新王國的武功。雖然這時的燕國已是名存實亡了,但這可是近數十年以來,除了秦國之外,第二個國家建立的滅國之功。
雖然凌風不算是高原的親人,但他的身份較加特殊,是姜桓武帶來的人,姜桓武視他為兄弟,而且凌風一直就住在姜桓武的家裡,並沒有獨立門戶,在代郡時凌風又長期擔任高原的護衛長,而凌風的夫人云娜也和雲瑤一向交好,因此高原對凌風也十分親厚,實際拿他當家人一樣,凌風完全有資格參加高原的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