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征途》目錄

第931章 定都(三)

第931章 定都(三)

而這個消息在靈壽卻引發了一場劇烈的震蕩,本來捷報陸續從邯鄲傳到靈壽,留守靈壽的寧戚、申慎、耿忠等大臣們也都十分高興,因為在開戰之前,誰都沒有想到,這一戰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而漢國所獲得的戰果會這樣豐厚。而靈壽的許多官員也馬上想到,現在靈壽肯定是不能再作為漢國的都城了,應該馬上遷都才是,而新的都城自然就是邯鄲。
但就在這時,高原的詔書送到了靈壽,高原不僅決定將漢國的新都城定在咸陽,而且要求留守靈壽的官員們立刻準備遷都的事宜。
就在第二天,高原正式下詔,宣布漢國將定都在咸陽,並且又向咸陽和靈壽分別下令,要求駐守咸陽的蒙恬、蒙毅兄弟,收拾整理王宮,準備迎接自己一行入住,而下到靈壽的命令則是給留守靈壽的官員全部都晉陞一級,但要求留守的官員馬上準備,遷往咸陽。
他們是最早跟隨高原的人,對高原的性格十分了解,雖然高原一直都是以溫和、寬厚、仁愛的形象出現,但只要是高原決定好的事情,就不會輕易改變。當然自從入代郡之後,高原做出的重大決策幾乎沒有錯過的。因此高原遷都咸陽的決定,也是絕對不會因為這些官員們的態度改變。
這時她們也己經接到了高原的通報,對高原的決議自然並無異議,而且藺文清的見識廣闊,知道咸陽才是這個時代規模最為龐大的城市,因此搬到咸陽去居住,肯定要比在靈壽要好得多,於是都立刻就開始在宮中收拾。
而其他各部的官員們也都收拾準備,等著遷都,不過還是有少量的官員不死心,仍然希望能夠阻止遷都咸陽,既然寧戚等人不願上書高原,勸阻遷都,那麼就自己來干,聯名向高原上書,於是這些人在靈壽四處奔走,遊說,爭取能夠拉攏更多的人聯名,但一連奔走了六七天的時間,也才湊齊了三十七人,連四十個人都不到,而且基本都是五六品的中下層官員,最高的也只有四品,但就是這樣,這三十七個人還是聯名向高原上書,要求停止遷都咸陽,改定都城在邯鄲。
藺文清、耿燕羽、劍舞姬三人自然沒有異議,而且她們和高原分別了差不多有一年的時間,都十分想念高原,更是希望能夠與高原團聚,因此都十分高興趕奔咸陽去。
雖然高原在命令中根本就沒有提及靈壽的官員聯名上書,要求停止遷都咸陽,改為定都在邯鄲後事情,就像是沒有發生這件事情一樣,但沒有提及本身也就是一種態度,何況高原派羅煥、姜明霞兩人來到靈壽傳令,就已經很說明一切了,到了這個時候,還有誰敢不識趣,反對遷都,何況就是反對也沒有用。
寧戚等人對遷都邯鄲也並無異議,畢竟和靈壽相比,邯鄲無論在那方面都要強得多,只是有人覺得遷都到靈壽還不到兩年,就又要遷都,未免也太快了一點,靈壽的王宮還沒有完全完工呢?因此最好還是再過三五年,再議遷都的事情也不遲。這個觀點自然又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對,於是雙方也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但高原將都城定在咸陽,說明他對秦地相當的重視,而重視秦地,自然就會重用秦人,再加上高原與荷華己有姻親關係,因此秦國的官員們似乎也看到了出頭之日,看樣子在新的國家當中,還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畢竟絕大多數人都不甘心從此過上平民的生活。能夠繼續做官自然是再好也不過了。而又有不少官員則開始盤算,自己可能會在漢國中出任什麼官職,怎樣在新國家中出頭。
聽寧戚這麼一說,有不少官員的頭腦也冷靜了不少,雖然高原的態度一有比較溫和,但在漢國卻是有絕對的權威,因為漢國可以說是由高原一手創建起來,而且這一次戰爭,高原成功的將漢國的疆域擴大了數倍,這樣的功績,除了以前吞併三晉的秦國之外,放眼整個春秋戰國五百余年的歷史,確實是無國可及。而這樣輝煌的戰功,更是讓高原的威信如日中卞,因此在這個時候,確實沒有那個官員敢挑戰高原在漢國的權威力。另外這也是因為漢國建國的時間並不長,官員們還沒有形成有足夠政治影響力的世家世族。
不過這個消息到是讓秦國的大臣們興奮異常,本來秦國的大臣對自已的前途都並不看好,雖然高原對秦國的大臣都十分禮遇,但秦國的大臣畢竟不是高原的嫡糸,而且現在大局已定,因此秦國的大臣早晚都會邊緣化,像李斯、尉繚、蒙武這樣的秦室重臣,或許在漢國還有一席之地,但肯定是沒有再秦國時的權勢。而其他的秦國大臣則就很難立足,於是有不少秦國的大臣都在考慮,自己積攢下的錢財,購買的土地是否能夠讓自己富足後過完下半輩子。
靈壽過去本來就是趙國的領地,官員們大多都是趙人,因此希望漢國將新的都城定在邯鄲,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有一些官員甚至向寧戚、申慎、耿忠等人建議,應該聯名向高原上書,遷都邯鄲。
叧外趙國雖然不像楚國那樣,和秦國有世代血仇,但在近四五十年來,一直與秦國爭鬥,長平一戰,四十萬趙軍全軍覆未,因此趙人對秦國同樣也有很深的仇恨,而漢國一向被視為趙國的延續,而且自從漢國建國以來,也是一直與秦國為敵,靈壽的官員當然不能接受漢國的新都設在秦國的都城咸陽。
一個月以後,羅煥和姜明霞帶領五千騎軍回到了靈壽,再次帶來了高原的命令,這時高原己經先行由邯鄲前去了咸陽,並且在咸陽等候靈壽官員遷移,同時要求在一個月內,先期動身遷移一批官員到咸陽去,其他官員隨後陸續動身,而羅煥、姜明霞則是付責保護藺文清、耿燕羽、劍舞姬三人,以及靈壽王宮中的人員,立刻起身,趕去咸陽與高原匯合。
這一下靈壽所有官員全都呆住了,誰也沒有想到,高原會將漢國的新都定在咸陽,而且這樣重大的國家決策,用這樣獨斷專行的方式決定的,根本就沒有詢問留守靈壽官員的態度。這確實是有一些不尋常,因為以前高原可不是這樣的,就算是他己有定計,也會先聽取官員們的意見,然後再說出自己的主張,極少有這樣的獨斷。
只有那三十七名聯名上書的官員這時十分尷尬,儘管高原沒有提這件事情,也算是給足了他們面子,但絕大多數人心裏都自覺得過意不去,因此這三十七名官員中有三十一人都提出了辭呈,而另外六人雖然沒有辭職,但也提出,仍然願意留在靈壽,不願去咸陽。
這一來反對的聲音頓時消停了大半,許多官員都十分理智的停止了自己的行為,但還是有少數官員,或者是因為頭腦不開竅,或者是因為其他原因,仍然堅持拒絕遷都到咸陽去。
不過寧戚、申慎、耿忠的頭腦畢竟要比一般的官員清醒得多,高原這一次的反常行為絕對不會是偶然發生的,一定是有意而為,而看到了靈壽官員們的反應之後,幾個人也明白高原的用意。高原應該是早就預料到遷都之舉會遭到靈壽官員們的反對,因此乾脆就來個先斬後奏,直接就在邯鄲下詔決定,根本就不和靈壽的官員商量。
這幾道命令傳下之後,在現在漢國統治的地區引起了極大的反應,其實眾人到並不意外高原更換都城,畢竟以現在漢國的疆域,靈壽顯然己不適合再作為漢國的都城了,因此早晚都是要遷都的,只是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高原會將都城選在邯鄲,除了個別人之外,都沒有想到漢國的都城會定在咸陽。就連秦國的大臣們都沒有想到。
而寧戚也就不管他們,立刻分派布置準備遷都的事宜。首先自然是先通告還留在靈壽的高原的嬪妃,藺文清、耿燕羽、劍舞姬三人。
趙人的性格剛烈,因此當時就有人的頭腦一時發熱,向寧戚等人進言,要求他們立刻帶頭上書高原,停止遷都咸陽,改定都為邯鄲。這下孑到是引起了不少人的響應,主張靈壽所有的官員應該聯名上書高原,要求廢止咸陽為都,改定都城為邯鄲,還有人賭氣宣稱,如果不將新都城定在邯鄲,就賴在靈壽不走。
儘管寧戚等人也並不想遷都到咸陽,但也不敢反對高原的決議,更不敢放縱靈壽的官員反對,於是寧戚立刻制止了這些官員們的建議,而且聲色俱厲道:「遷都咸陽,乃是大王的命令,誰敢不從,而且大王英明剛毅,遷都咸陽必有用意,因此你們不必多言,立刻準備遷都的事宜,不得有誤。」
寧戚立刻下令,命令由申慎帶領第一批官員,立刻準備動身,趕去咸陽,其他留守的官員也都抓緊準備,隨後將陸續遷移到咸陽去。而其他官員們也都徹底死了心,開始老老實實是收拾整理各種書簡文冊等物,準備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