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起大明》目錄

第242章 廷議

第242章 廷議

天啟皇帝聽了左都御史王志道的話氣不打一處來,其實天啟皇帝也不是一定要封賞薛家,只是這些大臣實在可恨自己不管說什麼,他們總能夠找到各種理由來反對自己,自己這個皇帝當著還有什麼意思,完全是一個擺在朝堂上的傀儡嘛。
可是你魏忠賢不反對了,那我們這些文官就要反對了,不是有位哲人說過,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支持,敵人支持的我們就要反對,現在你魏忠賢不說話了,誰不知道薛雲是閹黨啊,是閹黨我們文官就要反對,奈何不了你魏忠賢難道還奈何不了一個薛雲嗎。
兵部主事錢元愨被嗆在哪裡了,左都御史王志道出列奏道:「皇上,不然等弘螺山大捷的人證、物證到了,再對薛家封賞有不遲。」
薛睿心說我薛家招你們還是惹你們了,你們這樣來對付我薛家啊,想著早上傳旨太監說的,捷報上提到薛家這次光人就死了四五千,這不知道薛家又多了多少孤兒寡母,這賠的銀子海的去了,薛睿一直非常難過但還是強行忍著,現在在朝堂卻遭到群臣的詆毀,一時間悲從中來,既然在太和殿外失聲痛哭起來。
內閣首輔顧秉謙還是堅持行完大禮才起來說話:「啟奏皇上,我大明稅賦本來就不多,戶部的銀子三成用在了遼東,一時間是恐怕也難以籌措許多銀兩,不如讓遼東經略孫承宗用繳獲的財物嘉獎官兵,實在不夠再由兵部、戶部設法補足。」
大殿里的群臣自然是跟著附和,這朝廷打了大勝仗祭祖、犒賞三軍、大赦天下這些都是必須的,這個時候沒有那個大臣會出來唱反調的,因為幾乎所有的大臣盼望這場勝利已經很久了,莫說遼東經略孫承宗這次消滅了一萬七千多韃子,就是只消滅一千七百多韃子大家都捏著鼻子認了。
兵部尚書崔呈秀向天啟皇帝奏道:「啟奏皇上,遼東弘螺山大捷兵部還沒有進行核實,是不是等兵部核實過後再行封賞一事。」
很快祭祖、大赦天下就定下來了,可是說到犒賞三軍就有麻煩了,天啟皇帝認定這次弘螺山是大明太祖、成祖以來最輝煌的勝利,開口許出五十萬銀子的賞賜,併發出一千面賞功銀牌和數十面賞功金牌。
司禮監秉筆太監東廠提督魏忠賢聽說是封賞薛雲一家,魏忠賢從來就把薛雲劃在自己的黨羽之中的,自然不會反對提拔薛雲一家,既然魏忠賢不發言,魏黨都知道薛雲是魏公公的親信,自然對獎勵薛府是樂見其成了。
今天薛府就得到了大內太監的傳話,皇上要對薛家在遼東弘螺山大戰的殊功進行嘉獎,通知薛睿、薛傲韌在太和殿外候旨,薛睿、薛傲韌沒想到一等就是一個半時辰,一直沒有人來搭理自己,就在二人等得頭昏眼花的時候,太和殿湧出大批官員,薛睿、薛傲韌知道是散朝了。
天啟皇帝一聽高興勁一下子就跑得無影無蹤了,天啟皇帝就看著內閣首輔顧秉謙,內閣首輔顧秉謙知道自己是跑不掉了,就戰戰巍巍的出了列,然後哆哆嗦嗦的天啟皇帝下跪行禮,天啟皇帝看著這個七十齣頭的白鬍子老頭在那裡下跪行禮,心裏有些不忍就說:「顧愛卿,免禮,站著說話就是。」
兵部尚書崔呈秀這話一說出來,就給皇上和大臣們潑了一盆冷水,大明軍將的戰功水分大得很,如果大家抹抹眼皮就算了,要是認起真來一查,往往敗仗變成了勝仗,殺了幾十個韃子被吹得成了殺了幾百甚至幾千韃子的大功,要是按照明軍的慣例,弘螺山大戰就是明軍大敗陣亡一萬多人,斬獲韃子數百人而已。
天啟皇帝現在很爽,自己的老師在遼東打了勝仗,突然覺得眼前一亮,建虜這個毒瘤也不是不能除掉的,也許自己能夠讓大明中興,功勛直追太祖、成祖,天啟皇帝夢遊夠了才重新看著大殿下的群臣。
天啟皇帝話一說完轉身就離開了龍椅,在內官蜂擁之下離開了太和殿回大內起了,大殿上的群臣又一次阻擊了閹黨爪牙薛雲一家的上位,雖然皇上給了薛家一些賞賜,那些東西跟官位比起來就不是差一點半點了。
內閣首輔顧秉謙踢皮球,讓遼東經略孫承宗自己去解決,朝廷里的大臣個個都裝糊塗不說話,這犒勞三軍是時候就定下來了,讓遼東經略孫承宗自己去處理,不過天啟皇帝覺得有些對不起自己的老師,就提出要給孫承宗加官晉爵,司禮監秉筆太監東廠提督魏忠賢就有些不樂意了,向自己的死黨崔呈秀遞眼色。
可是帝師遼東經略孫承宗不是一個說謊的人,何況還俘虜了建虜總兵官巴篤禮、大明撫順叛將李永芳二人,能夠抓到這兩個人不消滅建虜幾千人以上是不可能俘虜到的,可是孫承宗的同僚里沒有了楊漣、魏大中、左光斗、顧大章這些硬骨頭,朝堂上大多為魏忠賢的黨徒,明知道是魏忠賢指使兵部尚書崔呈秀阻撓孫承宗大人的升遷,這些東林黨的殘渣餘孽也不敢出來為孫承宗爭辯,大家心裏暗想反正等兵部核實了功勞后,那時看你魏忠賢、崔呈秀一夥怎麼來阻攔我們東林黨大佬孫大人的升遷。
天啟皇帝氣頭才剛剛起來,朝堂上一大群文官都出來附和兵部主事錢元愨和左都御史王志道的意見,天啟皇帝難得來上一次朝,每次都遇到這些文官把朝堂鬧得烏煙瘴氣的,天啟皇帝實在受不了了就說:「傳薛家世代公忠體國為大明鞠躬盡瘁,賞大內珍玩十件、黃金百兩、蘇杭貢錦百匹,退朝。」
戶部侍郎王家楨就叫起苦來了:「皇上,戶部沒有存銀無法支付給遼東軍賞銀。」
兵部主事錢元愨第一個站了出來說道:「啟奏皇上,弘螺山大戰的戰功還沒有來得及核實,實在不能夠封賞所謂的功臣,何況還是所謂功臣的家人,再說大同軍遠在離遼東千里之外,卻受遼東經略府的調動實非國家之福。」
戶部侍郎王家楨知道皇帝對自己不滿,可是戶部真的沒有什麼錢,王家楨只好咬緊牙關硬挺說道:「皇上,莫說是五十萬兩銀子的賞賜,就是五萬兩銀子的賞賜戶部也拿不出來。」
薛睿在太和殿外失聲痛哭,卻嚇得薛傲韌亂了方寸,連忙架著父親向皇宮外逃去,薛傲韌官癮雖大卻知道在皇宮痛哭是可大可小的事情,要是那些無良大臣附會一些什麼事情,惹怒了皇上輕者丟官、重者殺頭禍連家人也不少見。
天啟皇帝不明白其中的奧妙,按遼東經略孫承宗報上來的戰績,韃子的人頭就有上萬之多,就是把蒙古、漢軍刨除恐怕也有大五千人,沒有三十萬銀子擺不平,還有一萬五千陣亡將士的撫恤,數千傷殘將士的退役補助,就是一百萬兩銀子都不夠用。
天啟皇帝一聽又傻眼了,為什麼我一說錢你們就說沒有,這不是專門跟朕添堵嗎,天啟皇帝對戶部侍郎王家楨就不是那麼客氣了,語氣有些不善的說:「王愛卿,你戶部連五十萬銀子的賞賜都拿不出來嗎。」
天啟皇帝無奈只好推出京城薛府的受賞的事,天啟皇帝說道:「眾位愛卿,遼東經略孫承宗附有專折請功,言精忠薛府在弘螺山大捷中立功至偉,大同副將薛雲千里馳援,共殲敵數千之多,建虜總兵官巴篤禮、大明撫順叛將李永芳二人都是薛雲手下俘虜,家將薛破虜率部五千薛家兒郎馳援經略府中軍,陣亡將士三千餘人依然寸土不讓,等到援軍了援軍的到來,寧遠千總薛綜六百健兒破敵陣,最後僅余百人,薛家一門為大明朝立下大功,朕欲先行重賞京城薛府。」
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崔呈秀是魏忠賢的門下,一直以魏忠賢的意志為行動方向,現在皇上要給孫承宗加官晉爵了,可是孫承宗是自己老大魏忠賢魏公公的對頭,是東林黨那一夥的人,本著是敵人就一定要打擊的原則,崔呈秀在魏忠賢的暗示下站了出來。
這些官員對薛睿、薛傲韌二人大多數都裝著沒有看見,也有個別的官員作出對薛睿、薛傲韌二人鄙視的動作,搞得薛睿、薛傲韌二人莫名其妙的,直到宣旨太監來到向二人宣讀了皇上的賞賜口諭后,薛睿連忙暗中向宣旨太監遞上薛家「三江匯通」的銀票,才從宣旨太監哪裡得知薛家加官晉爵的美事被朝廷這群大佬攪黃了。
薛傲韌扶著父親出了午門,在眾家丁的護擁下飛快的朝薛府奔去,回去過後薛睿就病倒了,大明的軍隊是帶有一定的私兵性質的,朝廷發放的餉銀非常有限,全靠帶兵的將領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吃喝拉撒睡打死打傷都是領兵將領的事,薛家這次在遼東一下子死了四五千人,不知道還有多少殘廢了的士兵需要贍養,按自己孫兒薛雲制定的撫恤標準,少了一百萬兩銀子根本處理不下來,薛睿是又氣又急還在太和殿外受了一肚子委屈,薛家付出這樣的代價也沒有得到這些文官的認可,在這重大的精神打擊之下心灰意冷薛睿躺在了病榻上了。
天啟皇帝聽了兵部主事錢元愨的話,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答了,這些文官真是些刁官,動不動就搬出祖制或者朝廷例律限制自己,還用武將對軍隊的調動來威脅皇帝,天啟皇帝有些發火就說道:「薛雲副將在遼西剿殺蒙古亂民,與孫承宗大人聯手對付建虜是便宜行事,錢大人就不要操心了。」
「朕要祭祖,要犒賞三軍,要大赦天下。」天啟皇帝站起來激動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