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夫》目錄

第1247章 螳臂擋車

第1247章 螳臂擋車

看到這一幕,楊肇基和楊國棟相視而笑,下面也有人大喊說道:「將主爺,生里死里,俺跟著您老人家走,這麼多年值了!」
正這個當口,卻聽到後面的有怒罵聲響起,楊肇基和楊國棟轉身看過去,發現有騎兵準備離隊,卻被身後的同伴追上,正在馬上廝殺,楊肇基搖搖頭,揚聲喝道:「不要攔著,要走的隨便走,話說在前面,再向前想走可就走不了了!」
又向前走近一段,卻看到在趙家軍陣前有一騎背著旗幟賓士而來,官軍騎兵倒沒有動手,誰都能看出來這是喊話通報的,果然,這趙家軍的騎馬軍士在百步外停住了馬,高聲喊話。
不足九百騎的馬隊又是糧草充足,在河間府這等平原地形上足夠快捷迅速,何況在之前已經派出了大批的偵騎探馬,所以前大名總兵楊肇基對趙家軍的動向足夠了解,只是派出去的探馬偵騎出去的多,回來的少,有的騎兵是逃散了,更多的則是死在趙家軍馬隊的遮蔽獵殺之下。
場面變得很安靜,楊肇基笑了起來,將頭盔扣在頭上,向前走了兩步說道:「朝廷有令,老夫自然要遵命行事,老夫和楊大人準備帶隊南下,和那徐州賊決一死戰!」
那趙家軍的騎馬軍士喊話之後又是撥馬回身,退回百步在那裡等待。
越來越多的騎兵撥馬離去,台下密集的騎兵馬隊開始變得稀疏起來,山東總兵楊國棟的部眾也是如此,他們還以為楊肇基所說的只是自家,得到楊國棟的確認后,才知道這是對所有人的,這麼一來,走的人就更多,等到沒有人動的時候,台下還有稀稀落落八百余騎。
前山東總兵楊國棟摩挲了下頭盔,卻苦笑著歉意說道:「太初兄,卻是小弟連累了你,這閹黨的帽子其實也就小弟一個人名副其實,連累著你跟著遭罪。」
楊肇基點點頭,和楊國棟並排走下土台,走下去之前,卻停住回頭,看向神色愕然不知所以的幾名文官,搖頭悶聲說道:「不管什麼閹黨東林,大家都是大明臣子,什麼事別論派系,先想著對咱們大明好不好,沒老夫和楊大人這幾千騎,這邊那幾千步卒又值得什麼!」
「賢弟,咱們世代受恩,自當為國死戰,朝中那些彎彎繞繞的糾葛,還是不要理會了,理會也沒什麼用處。」
說到這裏,前任山東總兵楊國棟失笑,自嘲著說道:「恩,還是閹黨,和忠烈是無緣了……」
這邊正說著話,已經能看到南邊的塵土揚天,撒出去的探馬偵騎已經和人接戰,在馬上對射砍殺,不住的有人落下馬來。
四月十三這天清早,楊肇基所部生火造飯之後,將糧草輜重堆積在營地中,八百余騎傾巢而出,按照前方的消息,徐州趙家軍馬上就要到了。
楊肇基臉上沒什麼不自在,只是呵呵笑道:「你還記得徐州參將周寶祿嗎?他和為兄共事過幾個月,按周寶祿的說法,那趙進懂得做生意,靠著燒酒私鹽集聚大利,然後又懂得練兵,把徐州那偏僻地方的青壯練成了強軍,你仔細想想,咱們看到的徐州賊軍,和戚少保兵書上說的那些是不是一樣?」
「荒唐,難不成不讓人為國做事了,難道他們所說的閹黨就沒有為國做事了!」楊國棟有些憤然。
他打了個幾個手勢,後面的部眾自然能看得明白,開始緩緩的變陣,楊國棟低聲嘀咕了句,楊肇基的手勢再變,官軍騎兵的隊形也是愈加分散。
話說到這裏,已經有騎兵吆喝著轉身,在大隊外圍聚集起來離開,隊伍里有人喝罵這些離開的,但因為是主將的意見,也不好明擺著火併,倒是站在台上的楊國棟看得清楚,低聲念叨說道:「都是遼東那邊的,他們能從那邊逃過來,就能從這邊再逃!」
後面應答呼喝,已經把旗幟舉了起來,能看到前面趙家軍的軍陣變動,但總體卻沒什麼大的動作,很多隊伍還在保持著隨時前進的態勢,看著根本沒有把這近千騎放在眼裡。
「本以為能將賊軍的騎兵引出來,沒想到賊軍穩紮穩打,就是這麼一路向北而去,咱們也只能去前面攔著。」楊肇基在馬上笑著說道,他身後的騎兵隊伍氣氛很沉悶,但楊肇基和楊國棟還算輕鬆,在馬上談笑風生。
楊肇基卻從褡褳里掏出一塊雜糧餅子,俯身伸臂遞到馬匹嘴邊,等坐騎吃了這才坐直,看著遠方緩聲說道:「其實魏公公還是為這天下好……」
步騎結合,力量大一分,把握也就大一分,但事到如今,什麼都不必說了,那兵備道張再辛有心呵斥,可看著楊肇基和楊國棟的神情態度,這話怎麼也說不出來,只有邊上的知府在那裡嘟囔著「無非是些烏合之眾,弄出這等悲壯模樣,是想跟朝中諸公發牢騷嗎?」,聽到這個,張再辛覺得有理,可又覺得不太對,只是眼睜睜的看著楊肇基和楊國棟那幾百騎出營遠去。
說完這句,楊肇基卻笑著搖頭,自嘲說道:「老夫也算是閹黨了,那年平定聞香教亂賊,有人寫信給我,說此時不該為閹黨效力,藉此扳倒閹黨再行出擊,那才是為國為民的大功一件,老夫覺得情勢危急,再這麼折騰下去,山東六府加上周圍都要被煽動起來,結果那次之後,就被人做閹黨了。」
這一天,河間府府城好似過節一般,士紳百姓都在慶祝,酒肉銷量大增,甚至還有當街燃放鞭炮的,在這樣的喜慶氣氛下,天津兵備道張再辛匆匆離開,趕回駐地所在。
「真是……本想著攀附上魏公公,怎麼也能封侯拜將,為自己和子孫賺個富貴,沒曾想卻走到這一步,太初兄,咱們這次之後,會不會被認為是忠烈……」
那離隊的幾人在馬上哭著抱拳行禮,然後打馬離開,其他人卻沒怎麼動,儘管有人神色游移,可還是跟在隊中,楊國棟跟著喊了句:「把旗號打起來,咱們也是堂堂朝廷經制兵馬,要有個體面!」
那楊肇基卻是喊道:「不管咱們受誰的指派,咱們都是為國盡忠,但盡忠也有盡忠的法子,不能這麼傻傻的去送死,誰要不想去的,現在就可以走,帶隊去天津,就說咱們被徐州賊軍殺敗了,你們潰逃到那邊請求收容,你們都是大好男兒,和大軍匯合便是有用的人才,總比白白消耗在這邊強。」
看到楊肇基點頭,楊國棟壓低聲音說道:「據說聞香教的主力都是被徐州賊平的,咱們算是撿個便宜!」
「對面的可是楊肇基和楊國棟兩位大人?」
「我家將軍答應,只要二位率部投降,全家都可以得到妥善安置,不會有什麼清算追求,所有部眾願意從軍的會優先考量,不願意的也會有相應安排,咱們都是華夏子民,何必自相殘殺,留著力氣一起打韃子,打倭寇,打洋人!」
「現在若有回復還來得及,若是不答應,等下戰場上相見了!」
楊肇基哂然,就在這時候,台下卻有人吆喝說道:「將主,您老人家怎麼辦?帶我們走吧!」
在孫承宗來這邊宣旨召回魏忠賢之後,河間府共有六千步卒,這股兵馬則被認為是東林方面的人掌握,這次出兵阻截,楊肇基和楊國棟的騎兵被催促著動,可這支步卒卻被命令守城,等待下一步命令。
到這個當口,楊肇基和楊國棟臉上的輕鬆神色已然不見,楊國棟悶聲說道:「這些年光顧著韃子和亂賊,怎麼突然間就冒出來這徐州反賊,他們可不是那些烏合之眾,太初兄可記得光復濟寧城,掃平香賊的幾場大戰?」
「我家將軍本來給你們送了封信過去,奈何不巧,信到河間正好錯過,周寶祿周先生寫信給二位,說大局已經定了,何不順應天意,少些兵戈殺伐。」
台下又是死寂,先是遣散部眾,然後還是要去和徐州賊軍決戰,這不就是去送死嗎?剛才那個吩咐還讓人有所遐想,到這個時候明確去送死,大家就更容易做決定了,有人在台下哭著大喊:「將主,您的恩情小人下輩子再報答了!」
「吩咐下去,讓兒郎們都收回來,現在眼睛都能瞧見了。」楊肇基沉穩的下了命令,官軍的輕騎探馬開始回歸本隊,而趙家軍的輕騎也沒有追的太緊,看到這一隊官軍之後都是急忙的打馬迴轉。
「願意走的現在就走,老夫和楊大人只求你們不要四散為匪,也不要投靠徐州逆賊,而是去往天津和大軍匯合!」楊肇基粗聲說道,場面安靜死寂,話說到這個地步,誰還能高昂的起來,坐在那邊的兵備道和知府面面相覷,眼下這個場面還真不是預想中的發展。
正說話間,能看到趙家軍的大隊在前面緩緩停下,楊肇基揮手呼喝道:「現在不要衝,向前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