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夫》目錄

第1681章 死戰是為求和

第1681章 死戰是為求和

在兵員糧草齊備,又有將軍大人鼎力支持的情況下,這支大軍很快就集結了起來,然後在井伊直孝本人的親自率領之下,向近畿開始進發。
和之前那個意氣風發的樣子相比,現在的他已經意境頹唐了許多,就連精神也經常陷入到恍惚當中。
然後,他又苦笑。「想必,二條城肯定會在戰後被朝廷毀去的,就算我把這裏付之一炬也不會有人惋惜吧。」
也是啊,遠水不能解救近火,現在大漢軍隊已經近在咫尺,就算幕府大軍現在從關東出發,想必也沒辦法很快趕到京都來解救他們,甚至可能一直都打不到京都。
「那……那我就留在京都,帶著身邊的武士,在二條城當中和漢寇死戰吧……」考慮了很久之後,他終於長嘆了口氣,「其他人,就由你帶走。」
而他的忙碌並沒有能夠阻止事態的一步步惡化,最近的壞消息一件接著一件,簡直讓他難以招架。在贏得了姬路城的勝利之後,大漢軍隊很快就從姬路城出發殺入了畿內,而且由於畿內兵力空虛的緣故,他們進展十分順利,一路佔領了神戶,讓畿內變得一片混亂。
「將軍大人已經下定決心了,他已經將直孝公任命為統帥,派遣數萬大軍,號稱十萬,前往畿內抵禦漢寇!」高木清再度解釋了一遍,「幕府這幾天一直都在為此而準備,我們收到消息的時候,直孝公大概已經動身了!」
不過,這也意味著這一路的大漢軍隊會面臨更大的風險,周璞在得知消息之後不敢怠慢,馬上召集了自己身邊的參議官們商討對策,同時加緊催促各路大軍儘快完成事先擬定的作戰目標。
這個反問,讓板倉重宗頓時語塞。他確實沒有信心守住京都。
所以自己這裏還是沒有希望。
一想到這裏,板倉重宗原本高昂的情緒就又重新低落了下來。不過,在他看來,只要幕府能夠抵擋住漢寇,那麼自己就算死去,也算不了什麼了。大不了就在這裏為幕府殉身,能夠多殺死一些敵人也是好事。
等到屬下報告完了以後,他隨手一揮,讓這位部下離開,然後繼續陷入到了沉思當中,都沒有注意到有人已經來到了房間當中。
來者正是老中土井利勝派過來的使者高木清。
他這麼一說,板倉重宗倒是冷靜了不少。
在十幾年前,德川秀忠的女兒和子,就是在這裏出發,前往皇居當中,成為了天皇的女御,而當時的政仁天皇,也罕見地親自來到了二條城當中,迎娶這位身份特殊的女子。
板倉重宗現在並沒有餘裕去感嘆世事的無常,他自從被趕回到京都之後,馬上就召集手中的軍隊,然後盡全力加強京都的防務。他構築的防禦體系以二條城為中心,貫穿了小半個京都,也讓京都的氣氛變得空前緊張。
「可是……大軍士氣已泄,若是我再帶兵撤離的話,恐怕路上就約束不住軍隊了。我們在京都,還能防禦一下,若是出了城在野外,那恐怕就會一觸即潰了!」片刻之後,他沉痛地說,「再說了,漢寇如今已經打到了伏見,我們就算想要東撤,也沒有了多少餘裕。」
「大人,江戶方面還有一件事要通知你……是老中大人親自下令的。」就在這時,高木清突然說。「老中大人交代,要你儘快整軍,然後東撤,儘快與幕府援軍匯合,一同夾擊漢寇!」
今天又是一個壞消息,進攻京都的大漢軍隊現在已經在伏見駐紮了下來,他們離京都已經是近在咫尺,想來他們很快就會對京都發動最後的攻擊了吧。
板倉重宗仔細思索了一下高木清的話,覺得確實有些道理。
然而,高木清的話很快就讓他振奮了起來。
經過一場場的勝利,周璞對自己手下的大軍已經十分自信,尤其是自己手中的這支大漢軍隊更加是極有信心,他認為就算幕府大舉增援畿內,自己也可以和他們平分秋色,所以一切的關鍵就是儘快拿下京都,然後和立花宗茂會師共同抵抗幕府。
京都附近地勢平坦,無險可守,敵軍只要深入到近畿,就能夠一路來到京都的城下,而且就連姬路城那樣的要塞都沒辦法抵擋漢寇的兵鋒,現在在京都就更加難以抵擋了。
和當初只有名義的情況不同,朝廷如今已經有了兵和錢糧,已經成為了不可忽視的勢力,如果非要在京都死戰的話,恐怕這樣的仇怨真的就無法消減了。
在大漢軍隊的主力軍面前,京都必然不可倖免,但是他將帶著自己的部下為幕府戰鬥到最後一刻,直到身死為止。在姬路城的時候他原本已經打算殉葬了,現在能活到現在已經算是僥倖,所以他並不對此感到有多麼恐懼。
毫無疑問,這支大軍的調動,就說明大漢軍隊的方略已經基本上成功了——幕府已經將關東聚集的軍隊調了出來,尋求和大漢軍隊決戰,那麼他們在關東的實力勢必會變得虛弱許多,顯然會讓大漢軍隊主力的行動面臨更小的阻力。
他重新抬起頭來看著窗外,不過現在眼裡已經滿是希望。「若有直孝公在,天下就有希望了!」
帶著這些繁雜的思緒,他茫然地在治所當中聽著屬下的報告,但是心神都已經飄到了其他地方。
而這個時候,京都也感受到了從大漢軍隊一方傳來的壓力。
經過了數年的建造,這座位於皇居西南方向的二條城終於完工,並且成為了幕府在京都的政治中心,從從德川家康開始,每一代德川家將軍上洛、拜領將軍大位的時候,都住在這座二條城當中。二條城的御殿也是歷代將軍接見西國大名們的場所。御殿修得很大,規格極高,德川家用這種方式彰顯著自己的地位。
原來說到底還是為了和談。板倉重宗這才恍然大悟,然後心裏苦笑。
幕府已經落到了這種境地了嗎?
「是的,這就是老中大人的意思。」高木清再重複了一遍。
「大人?」當聽到了這一聲呼喚之後,他才回過神來。
不過,二條城雖說是一個堡壘,但是城牆十分低矮,外城和內城雖然用壕溝所包圍,但是防禦工事和姬路城相比還是十分簡陋的。這段時間內板倉重宗雖然讓人加寬加深了壕溝,同時在城中布置了許多防禦的工事,但是就連他也沒有多少信心能夠抵擋住漢寇的兵鋒。
毫無疑問,在他手下的幕府軍隊大大受損的今天,只要漢寇再拿出當時在攻打姬路城時的決心和意志的話,那麼京都是不可能守得住的,他現在之所以如此熱心於加強京都防務,本質上只是為了用忙碌來麻痹自己而已。
京都對日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幕府若是丟失京都,肯定會給天下人帶來極大震動,所以聽到老中大人竟然要求他撤出京都的時候,板倉重宗實在難以置信。
井伊直孝是幕府大老,可以說是現在幕府當中威望最高的人,他將會親自率領大軍進攻近畿,那麼漢寇的兵鋒就一定會受到遏制,這支大軍甚至還有可能解救京都,讓目前的危局得以挽回。只要幕府盡全力在近畿抵擋住漢寇,那麼局勢肯定就能夠挽回,至少和談就有了希望。
而板倉重宗也知道,京都是公卿的聚居之地,他們對大漢軍隊並不仇恨,反倒是對朝廷的歸來欣喜若狂,他們都知道,朝廷現在手中已經有了一支軍隊,而且未來近畿一定會成為朝廷的領地,所以他們的日子將會比以前好很多,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當然不會想要抵抗。
在京都所司代的治所當中,板倉重宗一臉陰沉地聽著部下的報告。
然而,儘管他十分難受,但是他還是承認,對方說得有道理。
這句話,重新點燃了板倉重宗心中的火焰,他一下子精神就振奮了許多,睜大了眼睛看著高木清,簡直不相信是真的。「什麼?」
這樣一支大軍的調動,當然不可能悄無聲息,在暗中合作的豪族和豪商的幫助下,消息像雪片一樣地向大漢軍隊這邊涌了過來,也催動了大漢軍隊的行動。
「大人,眼下京都的情況你知道,我也知道,形勢已經危如累卵,而且守軍上下都已經動搖,居民也不支持我們,這裏對守軍來說已經近乎于死地……如果把他們強留在這裏,那也只會是讓他們落入漢寇的虎口,白白犧牲。」
而在這一片愁雲慘淡當中,板倉重宗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辦法來挽回敗局,穩定人心,所以他只好一面請求幕府調集更多援兵過來增援,一邊派人來在京都布置防禦。
在德川家康在世的時候,他曾幾次上洛,然後為了保衛自己的安全、同時體現幕府在日本的地位,他決定在京都築下一座堡壘,這座堡壘就是二條城。而築城的費用就由西國的諸位大名來負擔。
「不……不行!」板倉重宗漲紅了臉,顯得有些生氣,「在姬路城我已經退卻了一次了,成了天下的笑柄,現在若再撤退一次……我還有什麼面目活下來?我不能一再地做這種有辱武士清名的事情!就算要死,我也要留在京都戰死!」
唯一讓他有些牽挂的,就是自己死後幕府和將軍大人將怎樣度過這次危機。作為幕府在西國的首腦官員,沒有一個人比他更清楚如今的形勢到底有多麼危急。他身後三代將軍大人的厚恩,實在不願意看到最壞的結果發生。
「大人……剛剛收到了江戶傳來的消息,將軍大人決定派遣援軍過來援救近畿了!」
板倉重宗沉吟了一下,覺得他所說的確實有道理,但是……叫他就這樣撤出京都,還是太不甘心了。
「大人,事到如今就不要再猶豫了!」高木清再度催促,「如果我們在這裏死守的話,京都勢必會變成一片火海,恐怕應仁之亂的慘劇就會再度重演。京都是我國國都,不能過於摧殘……另外,如果我們這麼做了,就會與朝廷結下血海深仇。朝廷現在已經不同於往日了,若我們同朝廷變成死仇,恐怕以後就再也沒有和談的機會了!」
現在大漢軍隊已經打入到了畿內,而且四處擴張地盤,而這些地盤也算是落入到了日本朝廷的掌控當中。但是在幕府已經派了一支大軍來增援的情況下,形勢肯定會變得緊張許多,所以為了守住已經佔領的地盤,同時穩固日本朝廷在這些地方的統治,就必須儘力抵擋住他們的兵鋒,而這就要求立花宗茂儘快拿下預定中的目標奈良和伊賀——至少讓大軍囤積在那裡,盡全力抵抗幕府的援軍。
「什麼?」板倉重宗驚訝地睜大了眼睛,「老中大人叫我們撤出京都?」
接著他們從神戶出發,大舉進軍,掃蕩了畿內各地,他們先是佔領了大阪,然後從大阪多路出擊,佔領了大片土地,而這時候,不光是奈良等地,就連京都也已經成為了大漢軍隊的直接目標。
「太好了!」一陣狂喜湧上了板倉重宗的心頭。
而周璞這邊,也決定儘快拿下京都,好平息畿內的局勢,然後會師增援一定會面對很大壓力的立花宗茂,協助他一起抵抗幕府軍隊,並且將這一支大軍牽制在近畿。
「直孝公忠心耿耿,在這種時候站出來力挽狂瀾,著實令人敬佩。」高木清也輕輕點頭,顯然也為此而十分高興,「不過大人,眼下也不是欣喜的時候,局勢依舊危機四伏,還請大人多加小心,切不可因為這個消息而亂了陣腳!」
因為大軍現在已經雲集到了關東和邊境,所以要重新調遣並不困難,而由於之前幕府在近畿和西國力行堅壁清野,所以積存了大量的糧食,供應起前線來也綽綽有餘。
不得不說,德川家光確實對井伊直孝寄予了厚望,不管在數量上滿足了井伊直孝的要求,而且還按照他的想法,給他配屬了很多旗本的精銳武力,可謂是全力支持。
可是,他還是有些保留。之前從姬路城一路潰逃,在路上遭遇了立花宗茂的不斷追擊,那種顛沛流離現在他回想起來還是噩夢一樣,他再也不想忍受那種感覺了。
最近高木清一直都在嘗試和大漢軍隊進行接觸,詢問兩邊和談的可能性,不過板倉重宗卻對此並不抱有信心——之前大漢提出的條件就已經如此苛刻了,如今大漢軍隊進展這麼順利,他們又怎麼可能再讓步?
而且這段時間,外逃的朝廷一直都在向這裏派遣使者,發布檄文和詔書,號召這裏的人們起來反抗幕府,配合朝廷儘快奪回京都。雖然板倉重宗一直想盡辦法隔絕京都和漢寇之間的聯繫,甚至還處死了一批人以殺雞儆猴,但是他也知道京都的民心已經不再屬於自己了。
在周璞的命令下,各路大軍加緊調動,而且到處徵調糧草物資,一時間讓整個近畿都變得十分不平靜。
十幾年後,當時的天皇已經成為了法皇,當時青春少艾的和子也成為了中宮皇后,而一度曾經統御日本的德川幕府,卻又陷入到了難以掙脫的陷境,眼看就要讓京都落入到敵人的手中,世事之無常可見一斑。
在他看來,幕府如今的威望已經大大受損,周邊的大名們都已經蠢蠢欲動,所以現在已經退無可退了,必須以強烈的抵抗來顯示幕府的實力和意志,以便安定天下人心,避免落到被天下圍攻的境地。
京都雖然還剩下不少幕府軍隊,但是他們的士氣卻因為所司代大人的這一次慘敗而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人人都擔心自己將會成為大漢兵鋒下的又一個犧牲品。
「就算留在這裏,大人就能守住京都了嗎?」高木清突然反問。「如果不能守住的話,那麼大人的清名難道就不會受損了嗎?」
當板倉重宗得知那位大漢使臣本人親自帶領大軍,從大阪出發沿著淀川一路北上,向著自己所在的地方席捲而來的時候,他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戰意高昂,只剩下了意料之中的木然。
「正因為漢寇現在只到了伏見,我們才有機會離開,若漢寇真的打到了京都城外,那我們才是無處可退了!」高木清卻還是不接受他的說法,「大人,我們可以先往東北撤退,前往大津,然後再南下,配合直孝公一起圍殲奸賊立花宗茂軍!」
在駁斥了板倉重宗的話之後,高木清繼續說了下去,「而如果把他們調出去的話,我們就可以配合直孝公的援軍了!大人也知道吧,立花宗茂那個大奸賊現在正率軍攻打奈良,顯然他是要去抵擋幕府援軍的……如果京都出兵的話,就能前後夾擊立花宗茂,那時候豈不是大功一件?只要消滅了立花宗茂,漢寇也勢必會遭遇沉重打擊,難道這不比留在這裏白白犧牲要好?」
在姬路城戰敗之後,他帶著敗軍後撤,但是漢寇派出追擊部隊窮追不捨,逼得他一路往近畿逃跑,手中原本的敗軍也在潰退當中全軍覆滅,最後成為了敵軍的戰功,最後他只能跟著幾個親信的武士親隨回到了京都當中。
「有何事見我?」板倉重宗並沒有責備他為什麼不經通傳而直接跑過來見自己,而是直接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