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好女婿》第二卷 少年游

第151章 太子教育,國之根本

第二卷 少年游

第151章 太子教育,國之根本

說到這裏,他有些鬱悶,喃喃道:「按照朝廷制度,科舉第二場考論一篇,題用孝經,判五道。詔、誥、表擇作一道。這題是國家封建藩王,我擬作了一題,有些不順手。」
聽蘇木說太子的作業竟抄得一字不差,弘治心中一振,然後一陣狂喜。又聽他說起《大學》,更是一驚,想起那日劉健考太子時的情形,心中立即明白,原來他是先從蘇秀才這裏學的,這才在劉閣老那裡順利過關。
但一看楊廷和的神色越來越激動,目光也亮得怕人,心中不覺咯噔一聲:難道這個小小的秀才,究其學問已經達到讓翰林院學士悚然動容的地步,這怎麼可能?
楊廷和將頭轉到一邊。
楊廷和眼睛亮了起來,卻不回答,神色甚至帶著一點不耐煩,似乎是在責怪皇帝打攪了自己。
可太子不愛讀書,大家也沒任何辦法。
楊廷和卻哼了一聲,不客氣地說:「過目不往,過耳能讀,這是普通讀書人的本事,太子若連這種才情都沒有,將來還如何統天下,又如何能為人君父?」
再看他執筆的手穩穩、地懸在空中,只手腕緩和愜意轉動,帶著舒暢的氣韻。
此時,弘治皇帝才發現自己已經淚濕衣襟,慌忙擦了一把。
但一聽到蘇木講解《中庸》,短短一句話,他竟洋洋洒洒講解了兩百來字,旁徵博引,有理有據,顯示出紮實的儒學功底。
「不抄了不抄了,以前學過的,沒意思。」朱厚照有些惱怒,叫起來。
蘇木正煩,喝了幾聲,見姓朱的小子死活不從,又不肯走,只得哄道:「朱小子,我的朱大將軍,你乖乖抄書,給我安靜點。若是讓我高興了,沒準讓我那師弟胡進學傳你幾手粗淺的拳腳功夫。那天和你手下兩個侍衛動手時的那招如何,想不想學?」
這才將弘治驚醒過來。
「算了算了,我看看你剛才寫作業。」蘇木那起未來正德皇帝剛才做的功課看了一遍,點點頭:「小子,不錯啊,竟記得一字不差。算了,我正煩著呢,你把我以前教的《大學》『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那句的解法再抄一便。」
萬物都被他的淚水沁透了。
「太子終於長大了,知道上進了。」弘治突然眼睛一熱,眼前頓時模糊起來,什麼也看不見:「朕也知道身體不成,去日無多,只是放不下太子。如果朕撒手而去,太子能承擔起祖宗江山這副重任嗎?看到他現在這樣,朕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就這樣,二人也不知道在外面站了多長時間。
實際上,他也聽得入神。
楊廷和很不耐煩,弘治皇帝也不放在心上,其實,他本就是個隨和性格,從來不講究這些。
正在這個時候,蘇木結束了這句的講解,指著椅子對未來的正德皇帝說:「好了,就到這裏,把我剛才說所的話抄一遍,可記住了?」
「可太子不是普通讀書人啊……」弘治心中哀嘆一聲,擔心地看了兒子一眼。
在弘治皇帝的心目中,兒子雖然已經十四歲了,可依舊是個小孩子。可就在這一刻,兒子是如此的陌生。
楊廷和也發現了皇帝的不對,為尊者的顏面,只能裝著沒看到,只低聲道:「陛下,可以走了嗎?」
只見,朱厚照一屁股做下,熟門熟路地提起筆沾了點墨汁,在一張稿子上流暢地寫了起來。看他模樣,竟有些酣暢淋漓,文不加點的趨勢。
弘治忍不住苦笑著喃喃道:「兩百多字的文章,太子又是毛躁的性子,如何記得住,這個秀才讓他默寫,這不是為難人嗎?」
直到,朱厚照一聲「終於寫完了,子喬,接著來,還有什麼無上大法教我?」
「不,再等等。」弘治看著兒子寫字的身影,心中那一絲慈父的柔情徹底迸發出來,竟然捨不得就此離開,生怕一旦走開,以後在沒機會看到孩兒用心讀書的模樣。
他因為兒子嗜好雜學,對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非常厭惡,所有,剛才蘇木忽悠朱厚照那一段話,他是越聽越怒,內心中已經給蘇木打上了「不學無術」的烙印。
「好,好得很……」
「看什麼,別看了,你又不懂。」
「夫教修乎道,道率于性,性命于天,可見道之大原出於天著誒。知其為天之所命,而率性修道之功,其容已乎?」
此刻,蘇木正是站在這位巨人的肩膀上面,如何不光彩照人?
……
此刻,他已經沉浸在蘇木的講解之中,心中也知道蘇木的學問很厲害,但究竟厲害到何等程度,他又不是士林中人,卻不清楚。
在看那蘇木,長身玉立,侃侃而談,竟有一種大宗師的氣度。
就這一段話來看,這個蘇秀才的學養,已達到當世一流。
這一看,卻瞬間石化。
這個蘇秀才也不知道施了什麼魔法,竟然能夠讓猴兒性的太子乖乖去讀聖人之言,此事倒是奇了。
恍惚中,眼前的兒子是如此陌生,同那些正在辛苦讀書的莘莘學子又有什麼區別。都在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個人價值在刻苦用功努力奮鬥,再不似當初那個只知道使槍弄棍的野小子。
「我怎麼不懂了?」朱厚照不快,反駁,這玩意兒他在父皇那裡看得多了,自然清楚。
這就是一個騙子,也不知道他的秀才功名和頭名案首是怎麼得來的,考官都是瞎子嗎?
一代明臣的風範,在這短短几百字內盡顯無疑。
太子的教育乃是國政中最最要緊的大事,這些年別說是弘治,群臣們也知道這一點。
蘇木正在寫作業,聽到朱厚照叫嚷,心中不快,喝道:「沒了,我馬上就要參加鄉試,誰耐煩教你。哎,這詔真難寫啊。」
張居正在做萬曆帝師的時候已是內閣首輔,春風得意,又正值盛年。無論是精神、體力,還是學問都處於最鼎盛的時期。
陽光下,太子一身儒袍,身體挺得筆直,脖子上的那一叢寒毛閃爍著金光,渾身上下顯示出一種說不清到不明的氣質。
「我看看。」
作為一個天下一等一的大儒,楊廷和本是狀元出身,在後來又是三朝原來,歷任正德、嘉靖兩朝內閣首輔。就其才情和紮實的學問,同李東陽、楊一清、王鰲等處於同一水平線,乃是站在最頂峰的幾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