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好女婿》第七卷 如日初升

第733章 權勢滔天

第七卷 如日初升

第733章 權勢滔天

蘇木只看了一眼,就噁心得好幾天吃不下飯。
這些御使們都是讀書人出身的道德先生,如何見得仇鉞竟然為了官職認仇理為父,連祖宗都不要了,這不是禽獸嗎?
而正德皇帝好不容易盼到了內閣二老辭職,不覺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感覺這輩子就沒有如此自在過。索性放縱了一回,將所有政務都交給司禮監和內閣,自己在西苑裡成天玩樂,抓住青春的尾巴,死活也不願意長大。
如此換成其他年份,仇鉞估計已經被罷免掉寧夏遊記將軍一職。
不行,必須彈劾。
這個春節自然是過得熱鬧,身為翰林院編撰,巡按陝西學政。陝西整省的官員和他所錄取的門生,都跑過來拜年,整個正德四年的春節蘇木都是在忙碌中度過的。
言官乾的就是這種事,沒錯他們雞蛋裡挑骨頭都要給你找點晦氣,更何況此事。
而且,仇鉞官職高不說,還是武人。明朝的文官一向瞧不起武官,抓住了仇鉞,自然要往死里打。
京城那邊,吳夫人來信了。
又派出得力手下前去寧夏開路,準備在那裡弄個聯絡點。
其中,李東陽是不管事的,一起事務都交給了焦芳。楊廷和雖然剛直,可他獨木難支,又如何斗得過焦芳和張彩。
據回來的三人說,這兩個人販子發配到甘肅邊境線上做苦役。那地方就是個天不管,地不收的所在。每年發配到那裡的囚徒死去的,沒有三五百,七八十總是有的。累死的,病死的,凍餓而死,或者死在韃靼人手頭的,都見得多了。
獨掌大權之後,劉瑾也得意到忘了形。
吳夫人的信上還同蘇木開了個玩笑,說,囡囡就是蘇木的親女兒呀!子喬乃是風流名士,在外面犯下了風流帳,自然是要負責的。囡囡她認下了,絕對當親生女兒看待。
他們三人也沒有親自動手,只給看管囚徒的一個百戶軍官送過去一百兩銀子。
如此一來,內閣就形成了以李東陽為首輔,焦芳為次輔,輔之以楊廷和和張彩的局面。
蘇木給她去信的時候,詳細地將囡囡母親,以及囡囡同自己的關係交代了一遍,問她是否願意收養這個女兒。並交代說,此事說起來甚為複雜,還關係到皇家,請吳夫人未必保守這個秘密,卻不能同其他人講,除了小蝶。
接著,為了酬謝焦芳在關鍵時刻給劉瑾出了道秒計,在劉瑾的授意下,他也被選進了內閣。
可以說,這是劉瑾一生中最風光的時刻,真若比起來,只怕後面的九千歲魏忠賢也沒有他手頭掌握的權力大。
權力,劉公公不缺,就是缺錢。
彈劾摺子如雪片一樣飛來飛去,還刊載上了邸報,可以想象,仇鉞經受了多大壓力。
接著,朝廷又將張彩也補進了內閣。
於是,他就索性開出一個單子,比如什麼級別的官員來找自己辦事,要給多少錢,核定了一個嚴格的標準。
同時,又說家中一切都好,蘇綉綉已經可以走路了,叫蘇木辦差要緊,不用挂念云云。
如此一來,劉瑾獨領司禮監,掌握批紅大權,又管轄東廠,遙控內閣,當真是權傾天下了。
首先是胡順調查仇鉞的案子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尤其是言官們更是激動。
也是他運氣好,朝廷和皇帝的注意力現在已經徹底被朝廷兩閣老辭職的大風波吸引過去了。
此人即是焦芳的人,又是劉瑾的心腹,自然是要被大大提拔的。
有的時候,在陪蘇木吃飯的時候,會突然停下筷子,開著院子里的梅花,面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等了半月,那個軍官就將兩個人販子的人頭送了過來,並向上頭報了個失蹤,說是大概被野狼叼了去。
此事不管調查結果如何,他都是黃泥巴掉進褲襠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一條人命的消失,根本就是司空見慣的小事,也沒什麼打緊。
作為一個太監,因為身體上有殘缺,心理本就不太正常。一般人所能享受到的東西,他們也享受不到。所以,對於權力和金錢這兩種東西,有著普通人所不具備的狂熱嗜好。
同家信的溫馨不同,這一期的邸報卻是風火雷霆,甚為激烈。
謝自然派去追殺牛乙和師寒露的三個手下回來了,帶回來兩顆用鹽臘好的人頭,呈到蘇木面前。
對於人販子,蘇木並不覺得殺之有什麼不對,自然也不回良心不安。在現代社會,這些可惡的畜生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家破人亡,死一百遍都不足以贖其罪之萬一。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很快就到了春節。
別人要麼畏懼他的權勢,要麼是有意討好,賄賂起劉公公來自然是禮數足夠,數目巨。弄到劉瑾最後突然發現,直接要錢這法子比做什麼生意都強。
不過,從這一點蘇木倒是看出謝自然極強的行動力,以及對自己的忠誠。有了這麼一大助力,對於在安化王之亂中火中取栗,蘇木也有了極大的信心。
他這人草莽出身,沒什麼文化,也不懂得撈錢的門道。
可以說,沒他點頭,被的官員任何事情都辦不了。
隨信還附了許多東西,主要是帶給囡囡的,全是小女孩子的用品,滿滿地裝了一車。
趙葫蘆是個口快的人,蘇木和謝自然說了什麼,很快就經他的口傳到囡囡耳朵里。
沒辦法,只能將臉抹了不要,直接向官員索要賄賂。
看得出來,這小丫頭是真正喜歡謝自然的,這些天情緒很高,動不動就嘻嘻地笑起來。
內閣三駕馬車已去其二,接下來自然是要補充新人。
謝自然面上的傷痕過了半月才消下去,得了蘇木的命,他也沒有回扶風,而是將老家貨棧里的力量全部調到西安,在西安設了個貨棧。
首先入閣的自然是楊廷和,老楊本是狀元出身,又做了多年的翰林院學士,侍讀學士,無論是威望還是資歷都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