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夜唱》第十七卷 星移斗轉唱盛唐

第494章 各懷鬼胎算計忙

第十七卷 星移斗轉唱盛唐

第494章 各懷鬼胎算計忙

雙方都在算計,不,三方都在算計,但劉駱谷怎麼也沒有自信,自己這方的算計能夠奈何得了葉暢。
可是事已至此,他也唯有儘力去做了。
這個時候王思禮頓足懊惱,後悔不迭,若是當初他敢立下軍令狀,這頭功就是他的——對葉暢的人品,他還是非常信任的,他若真立了軍令狀,葉暢也絕對會全力支持他。
因為安祿山已經很明確地表示,他怕葉暢,畏之如虎!
此時嚴庄,對於成為帝國宰相也已經不抱希望,只想著若是大事不成,能夠順利脫身,去一個沒有人認識他的地方當富足翁。
「你懂個屁!史思明若是你這般蠢,老子早就殺了他不知多少遍!」安祿山冷笑了一聲:「如今我早就明白,此次事端,根本就是葉暢意料之中的,他早就準備好了,這一次將我和史思明一網打盡,就算我與史思明不反覆,也不可能擋得住這個狗賊奸詐之徒!他將我誘離范陽,讓我們離開老巢,就是要將所有邊軍中胡人殺盡滅絕!當初他對高仙芝下手時,我就應想到的,如今你看哥舒翰那蠢貨在他手中日子也不好過!他的心大得緊,既是布下這樣的大局,又怎麼會給我翻盤的機會,如果我料不差,前兩天史思明突然意欲兵變,其背後也是葉暢遣人唆使!」
這番話說出來,嚇得安慶緒險些尿了褲子。
嚴庄在一凜之後,又滿心歡喜,這可是一個美差,安祿山幾乎就是授權他去搜刮長安城中的官員貴人們,這些人當中有不少世代勛貴,家產之豐,不說富可敵國,至少是數十萬上百萬貫毫無問題!
他領命而去之後,安祿山看著他的背影,因為視力嚴重減退,安祿山眼中的嚴庄,只有一個模糊的影子,他目光突然變冷,厲聲道:「驢兒,你去將慶緒喚來!」
「葉暢大軍已至?」安祿山躺在床上,聽得這個消息,頓時坐了起來,心中又驚又怒:「安守志也背叛了我,他們全都背叛了我!」
「那麼史公何不答應?」
李驢兒聞言離開,沒有多久,安慶緒便到了安祿山面前,見著自己父親,他戰戰兢兢,不敢大意。這些時日,嚴庄、李驢兒等沒少受安祿山毆打,他這個所謂的太子同樣如此。這讓他心生怨恨,特別是安祿山毫不掩飾對幼子的偏袒,更讓他坐立不安。
在他看來,這分明是史思明忘恩負義,在他最困難的時候于背後插他一刀。至於史思明為何要插他這一刀,無論是想拿他的腦袋找李隆基請功脫罪,還是想取代他當這個大燕國的皇帝,總之理由是不缺的。
聽得他口中說出這個「死」字,安祿山心裏就極度不喜,但此時用人之際,他手中又沒有別的可以信任者,只是哼了一聲,然後道:「我要你選派可靠人手,在長安城各處布下引火之物,只待我退出長安,便選死士,四處引燃,燒殺入城的唐軍!就算燒不死李隆基與葉暢,也要給他們一個焦土長安!」
卓舜輔、安元光領前鋒一到,安祿山安排在咸陽的安守志立刻為部下所擒,獻與卓、安二人。一直在關注這邊消息的王思禮此時才明白過來,葉暢有把握令卓安二人半日奪取咸陽,原因在於他早就將安祿山部下的中層將領收買了一大批。安祿山雖然能向這些人許與榮華富貴,可眼見大廈將傾之下,這些人怎麼會不起異心,而論起撒錢,全天下又有誰能比得過葉暢?
咸陽失守、安守志被擒的消息,竟然沒有在第一時間傳回長安,等消息傳到長安之際,葉暢的先鋒斥侯,也已經出現在長安的外圍了。
「潼關、蒲津盡皆陷落,如何能逃回范陽?」
嚴庄哆嗦了一下,這就是說,雙方明明已經殺得血流成河,卻還是要攜手對付葉暢,只是這等情形之下,雙方真能夠無視舊怨嗎?
更重要的是,這種合作,對他來說,恐怕不是什麼好兆頭!
這第二個對策內中含義,更讓嚴庄一凜:安祿山有退出長安之意!
「我只擔心一件事情,安胖子在背後捅我刀子!他既然能裝病騙過我們一回,難道就不會再裝弱騙我給他墊背?而且,以我對他的了解,他必定是準備離開長安了,到時留我斷後,他自己跑回范陽去逍遙自在?」
「安守志家眷都在城中,只怕不敢背叛陛下,其間恐另有緣故……」嚴庄很想這樣勸,可是前幾回這樣勸都換來了一頓鞭撻,他就不免有些猶豫。
若這一切都是葉暢的布局,豈不意味著他們父子就像蠢牛一般,被葉暢牽著鼻子走!既是如此,葉暢也休想得到一個完整的長安,玉石俱焚,這個因果,全都該應在葉暢身上!
「此事暫且擱住,如今有兩件事情必須去做,第一件事情,你遣使者去史思明那兒,只問他一句,是想要我腦袋,還是想要我的位置,若是這二者,在葉暢入城之前,我先殺他,若不是這二者,就讓他乖乖將他控制的地盤守好,若我所守之區有所需要,他需得速來援助,他的地盤有危險,我也不會坐視。」
「是,謹遵父皇之命!」
自從入長安以來,安祿山便事事不順,發動政變沒有完全成功,反而葬送了最喜愛的兒子,追殺葉暢、李隆基沒有任何戰果,反而損兵折將……這些就不提了,最重要的是,他的身體狀況日益惡化,想到即將到來的長安的酷暑,他真擔心自己的性命會不會丟在這裏。
他們會將金銀存在地窖之中,只要挖得一窖,嚴庄這個經辦人就可以給自己分到不少的財富!
故此聽得史思明問計,沉吟了會兒之後,劉駱穀道:「史公以為,陛下此言有幾分真意?」
正如禹治水之後,舜便不得不禪位於其,到那時,李唐皇族當中只怕就有人迫不及待要跳出來當從龍之臣了。
意識到這一點,安慶緒也從對長安的不舍惋惜中掙脫出來,應聲說道。
咸陽城甚至沒有阻擋葉暢半天!
而且若安祿山方才的攜測全部屬實,那麼葉暢心機之深,便是被人稱為梟雄的安祿山拍馬也趕不上。
安祿山將李隆基的子孫殺得沒剩幾個,殘餘數人,除了李亨的兩個兒子,其餘盡皆不成器。這樣待李隆基死後,這天下會是誰的?
史思明的內訌,讓安祿山徹底清醒過來,又恢復到那個梟雄,雖然還是多疑暴虐,卻不再那麼輕易發泄怒火。
安慶緒聽得這裏渾身一顫,他在長安呆的時間可沒有兄長死鬼安慶宗多,長安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都讓他沉浸於其間不可自拔,所以,他根本不想離開長安,更不想毀掉這樣的長安。
只不過此時長安城中的形勢頗為微妙,史思明部控制著長安城東南部,大約佔據了三分之一的所在,安祿山控制著大部分,約是三分之二的區域,雙方此前內訌了兩夜一日,總算都還有所顧忌,雖然頗有死傷,卻還未分出勝負。
安祿山的使者到了史思明處,將安祿山的意思說了一遍,史思明不急著回應,而是將劉駱谷又召請來。
「這些時日,你與嚴庄做得好事!」安祿山召他來之後,劈頭蓋腦,先是一句責罵,嚇得安慶緒立刻跪倒。
劉駱谷原本是最忠於安祿山的,這麼多年來,安祿山也對他信任有加,他在長安城中所需金年,安祿山幾乎從不打折扣。他與史思明發動的初衷,也是因為嚴庄隔絕內外,而不是真正要造安祿山的反。
好在今日安祿山與前段時間有所不同。
「我若知道,我已經逃走了,誰會留在這送死之地?安胖子必定是有主意的,當初他險些被砍了腦袋尚且能脫身,此次他有兵有將,豈無脫身謀划?所以,我請你來,是想你藉著人脈,盯緊安胖子手下的動靜,看看他們究竟在做什麼打算!」
但事情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他就算是有一百張口,也休想要辯解清楚了。他也唯有全心全力輔佐史思明,才有可能活下去。
「父皇、兒臣必定全力以赴至死方休!」
「自然是十足的真意,他和我的頭號大敵,始終是葉暢,我們之間的廝殺,不過是利益之爭,與葉暢的廝殺,卻是生死之半。雖然我不欲承認,但卻又不得不承認,如今三家之中,葉暢最強,我最弱,而安公唯有與我聯手,方可以與葉暢稍稍較量。」
嚴庄身上冷汗涔涔,前日接到盧杞告密,得知史思明、劉駱谷等勾結欲發動兵變,他為了性命,總算與安思緒一起來見了安祿山一次,安祿山傷病纏身,視力已經極度模糊,但聞得此事之後驚躍而起,大罵史思明不止。
控制著金光門的,乃是安祿山部,得知這個消息,他們片刻也不敢耽擱,立刻稟報給嚴庄。嚴庄聞得此訊,險些吐血,只能又趕往興慶宮,去見安祿山。
劉駱谷苦笑了一下,他叛安投史,原先的情報與人脈關係如今很多都斷了,史思明這個要求,還當真不是很容易。
隔絕安祿山與外頭,雖然是嚴庄的狡計,但也合乎安祿山現在的身體狀況,故此嚴庄行此策時,是狡言詭辯,得了安祿山允許的,如今史思明卻欲以此為借口發動兵變,如何不讓已經變得非常多疑的安祿山憤怒至極。
安祿山初時還想用隱秘的手段解決掉史思明,但是史思明謹慎,劉駱谷情報又及時,加上有心人的推波助瀾,雙方的暗中較量頓時變成了明面上的攤牌,安祿山畢竟積威日久,在他親自出面之後,史思明能掌握的部隊也只有自己的嫡系和劉駱谷拉攏的少數人馬,這等情形之下,雙方斗得旗鼓相當,安祿山也只是略佔優勢,長安城便成了戰場。
但他同樣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畢竟此時此境,也唯有安史再度攜手,才有可能渡過難關。
葉落歸根,安祿山雖不知自己真正的根在哪兒,但他已經將范陽當成了自己的根。就算死,他也希望是死在范陽,而不是長安之中。
可惜,事到如今,後悔亦無用處,他只能灰溜溜地領著本部繞道向南,去堵截有可能南逃的安祿山敗軍。
他忍不住問道:「父皇何必如此,我聽聞父皇已令人與史思明商議攜手之事,父皇既有此意,史思明想為不會拒絕,既是如此,兩軍聯手,豈會怕了葉暢?」
「其二,你將這些時日有些不穩的官員都關起來,潼關失守的消息傳出去,必定是他們當中有人與葉暢餘黨相勾結,他們乃是葉暢的天然內應,若不能控制好,沒準城門不等葉暢來打,就被他們獻了出去!」安祿山說到這,獰笑道:「手段可以激烈一些,長安城……咱們未必守得住,軍無戰心,終究還是要回范陽,既然如此,咱們何不多帶些金銀財寶,這些狗官這些年吃我的用我的,如今都得給我吐出來!」
出了史思明之宅,劉駱谷沒有直接乘上馬車,而是走在長安的大街上,讓冷風吹著自己的臉。他同樣覺得,他們如今的處境,似乎就是葉暢有意牽引所致。既是如此,如今離長安城已經不遠的葉暢,是否也預料到城中會發生的事情,而準備好了對策?
打成這模樣,兩邊都頗有傷亡,讓他們難以收手,也一時無法坐下來談,偏偏此時,葉暢兵貴神速,已經軍臨城下。
不過今日安祿山也只罵了一句,緊接著便又道:「你讓我甚是失望,如今還有一件事情要交與你,若是得成,算是將功折過,若是不成,你這太子位置就不要想了!」
這個局布下來,叛逆、惡人的名聲,安祿山、李亨等都受了,亂國、殘民的名聲,李隆基、楊國忠等受了。唯有他葉暢,以力挽狂瀾的英雄之姿,雄據于百姓心中,留名于青史之上!
偏偏局勢至此,就算全天下人都能看得明白,卻也根本無法改變,就是全天下人心懷猜測,卻也不能用此來指責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