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之禍害》目錄

第三百六十九章 民主典範

第三百六十九章 民主典範

他們趕過去的時候,那位倒霉的貴族公子已經被警察從妓院里揪了出來,手上戴著手銬,垂頭喪氣地在眾人圍觀中被押上了警察的囚車,後面還有被打傷的人用一副擔架抬出來,也正在被裝上醫院的馬車,那人頂著滿臉血揮舞拳頭喊著:「我要告你,我要讓你去北海過下半輩子,貴族怎麼了,貴族就能搶別人姑娘還隨便打人呀!」
楊忠說道。
後者此時正在幾名看上去穿著普通的鄉民圍攻下,那些鄉民很顯然對政府的某種稅收非常不滿,一個個情緒激動地喊著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之類的威脅,而那個胸前斜著縣令綬帶的則陪著笑臉解釋,還不時端上杯茶遞過支煙,然後督促旁邊一個書吏記下那些鄉民的要求之類。
質詢他那位勃然大怒,但卻也無可奈何,畢竟他也知道,這路要是沒硬化也就那樣了,但如果硬化了半截剩下不幹了,他出門是很容易挨臭雞蛋的。
楊豐回頭對楊忠說道。
老孟很顯然對此感觸也是挺深的,自從半個世紀前,路易十四穿著獵裝拎著馬鞭,走到巴黎議會大廳,告訴那些正在開會的議員們從這一天起,禁止再召開任何此類會議后,法國的議會就名存實亡了,在太陽王的光芒照耀下,所有人民都只有順從路易的旨意,哪怕路易奢靡無度好大喜功,不到二十年讓法國人口減少近七分之一,法國人民也依然必須忍耐。
「他哪敢呀!
楊豐問最近的一姑娘。
然後他用法語翻譯那五個大字的意思。
孟德斯鳩來之前已經學過漢語了,雖然說不太好,但聽懂是沒問題的,他同樣很關心這個問題也在看著那姑娘。
「民主,一定要民主,民主是一劑良藥!」
「為人民服務!這是所有大明官員的行為準則,他們是人民的公僕而不是凌駕於人民之上的統治者。」
然後周圍一片叫好聲。
「你看,這就是民主。」
「去督察院!」
楊豐站起身說道。
這時候那位劉局長果然兩手一攤言明你們不掏錢就停工,反正修了三分之二,剩下你們願意留著讓人笑話就留著,不願意就掏錢咱們修完,願意去大理寺起訴我就去。
說完他先舉起手來。
「把他名字記下來。」
那姑娘一邊急不可耐地掙脫他一邊說道。
那姑娘說道:「多少雙眼睛盯著呢,當初是為了在督察院能夠通過預算,估計是故意低估了造價的,他要說五十萬,那些老爺們肯定不幹,那都是他們交的稅錢啊,但這條路修起來老百姓得方便,他今年六十多了,反正幹完這一屆就退休了,先把路修起來,現在老爺們想不修也不行了,他確確實實沒貪,怎麼查他也不怕的,大不了督察院通過彈劾讓他撤職。」
「好吧,那麼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什麼才是民主。」
「不好說,看情況如何了,如果他這個兒子的確無故傷人而且是初犯,那倒也不至於牽連他,但打傷人肯定是要流放的,是金州還是北海,就看那人傷得如何了,不過他這個兒子的繼承權肯定剝奪,如果他這個兒子是有前科的,那麼子不教父之過,他作為貴族應當為道德之表率,所以肯定也是要受到牽連的,輕則公開登報謝罪,重則奪爵。」
「誤解,一切都是誤解而已,我們之間的距離太遙遠了,從地球的這一端到你們那一端之間,那長達數萬里的距離,讓我們無法真實得了解彼此,就比如在韃靼人竊國期間,我們的老百姓甚至視歐洲人為妖魔鬼怪一樣,但現在,他們就不會再這樣認為了,科技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我們互相之間越來越深入的了解消除了誤會。」
緊接著楊豐和孟德斯鳩一起上車,大明頭號特務頭子,巡撫見了都忍不住腿軟的楊都指揮使往踏板上一站,這輛馬車就立刻開動起來,沿著通往縣城的道路很快進了城門,穿過繁華的街道停在一座老式院落門前,兩人下車之後,走進這座掛著縣衙牌子的大門,沒有任何阻礙地直奔掛著縣令牌子的辦公室。
「這是縣令?」
楊豐說道。
孟德斯鳩問道。
楊忠說道。
這時候外面汽笛鳴響,隆隆行駛的火車開始減速,外面丹徒縣的站牌一晃而過,很快列車挺穩,兩人走出車廂,出了車站后楊忠立刻朝著一輛計程車招了招手,車夫趕緊甩了下鞭子,兩匹馬邁動步子上前。
而他們目光的焦點在中間會場上,一個中年男子正聲色俱厲地斥責會場正中發言席上另外一人。
楊豐問道。
楊豐向牆上一指。
孟德斯鳩愕然地看著辦公室內一個中年人說道。
而那位劉局長則在報社採訪和幾個旁聽的老百姓歡呼聲中,笑著一抱拳也走人了,估計明天的報紙上他該成頭號明星了。
「二位有什麼事嗎?如果不是特別急的話,請到這邊休息一下略做等待。」
「那他貪沒貪?」
「丹徒伯的兒子在妓院打架被抓了。」
孟德斯鳩尊敬地說。
他問道。
這時候督察院院長說道。
那姑娘有些意外地看著他另一邊的孟德斯鳩,然後帶著一絲幸災樂禍說道:「交通局預算三十萬把縣城到京口的公路硬化,結果三十萬花完了,還沒硬化了三分之二呢,督察院這幫老爺們懷疑交通局有人中飽私囊了,要當面講清楚賬目,否則就要送劉局長去西金州養老。」
很顯然和大明比起來,法國就像是韃靼人的國度。
就在這時候,剛才那姑娘突然滿臉興奮地跑過去,就在同時不少人也在激動地湧向前面。
男爵閣下是因為看了伏爾泰在報紙上對大明制度的吹捧,並且親自拜見了小伏,後者和他共享了楊豐的那些書信后,立刻對就這位遙遠東方的侯爵閣下驚為天人。尤其是楊豐關於大明督察院和貴族院制度的美化,更是令他彷彿在迷霧中看到了一盞光明的燈塔,然後迫不及待拿著伏爾泰的推薦信,登上了一艘駛往亞歷山大港的商船。接著穿過埃及在蘇伊士港登上一艘大明商船直達應天,在熱情友好的船長幫助下找到了楊侯爵在應天的府邸,最後見到了據說剛剛在貴族院開完會的侯爵閣下。
他無限感慨地長嘆一聲。
「不用了,我們改日吧!」
然後他帶著被震驚了的孟德斯鳩直接離開了縣衙,重新登上了那輛等候的馬車。
楊豐急忙對車夫說道。
「快,過去看看!」
兩人一番交談之後,那老孟立刻就對楊豐頂禮膜拜了。
孟德斯鳩又是長嘆一聲。
「你這是什麼態度?」
「縣衙!」
楊豐一把揪住那姑娘。
楊皇帝儼然導師般說道。
然而這個人可不搞笑。
在法國這算個屁,貴族別說打傷人,就算殺個小屁民又有什麼大不了的。
然後接著一堆人民代表或舉手或不舉手的,最後點數舉手的超過百分之六十,於是這項追加預算得到通過,緊接著是否成立調查委員會,對交通局在修路期間是否有中飽私囊行為進行專門的調查,然後這項在百分之八十同意的情況下也得到通過,剩下就是調查委員會成員了,很快督察院院長就擬出一個名單,再次表決得到通過後這項調查也正式展開。
楊豐說道。
「侯爵閣下,那位伯爵會怎麼樣?」
楊忠在一旁提醒他。
至此會議結束,一幫人民代表們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出了什麼事情?」
楊豐說道。
這是孟德斯鳩。
馬車趕緊再次開動,很快停在了相隔不遠的督察院門前,正好裏面還在開會,他倆同樣沒有任何阻礙地走進會場,在專門的旁聽席坐下,在他們旁邊還有幾個人正坐在那裡拿著筆往本子上寫著什麼,其中居然還有兩個年輕姑娘。這些人是報社的採訪,至於女性出來工作在大明也沒什麼稀罕的,尤其是新一代的姑娘們在接受了大學教育后,根本不可能在安於深宅大院,別說是出來當採訪,就是自己出來開公司的都有,反正有皇后做她們的靠山,現在皇后陛下親自兼任大明婦聯主席。
他對面坐著的,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白人,身上穿著法國貴族式的繡花長上衣,上面一堆各種亮閃閃飾品,頭上居然還戴著假髮,看上去那也是頗為的花枝招展,不過這時候的法國貴族就是這副打扮,這還是把插著鳥毛的帽子摘下來了,而且臉上也沒塗脂抹粉更沒搽紅嘴唇,要不然那扮相更加搞笑。
「侯爵閣下,以前我還認為在東方不可能出現民主制度,現在看來我真得太愚昧了。」
很顯然這一幕顛覆了他對官民的認知。
「諸位,是否同意追加二十萬龍元的預算,同意的請舉手!」
這時候一名工作人員走過來指著對面房間說道。
走出督察院的時候,楊豐對孟德斯鳩說道。
這才是民主制度的導師……
「大人,火車馬上要到站了。」
「這是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