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鷹航空業》目錄

第379章 抓住最後的窗口

第379章 抓住最後的窗口

這些掛著預警機牌子的傢伙都用支線客機做平台,臨時拉出來的簡單成品貨架預警巡邏機,用運七做平台也還算可以忍受,至少算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
楊輝相信,現在給格魯曼拋出橄欖枝,要研製一入門級的巡邏機,格魯曼還不得高興的跳腳,這家公司可是研製了E-2這等獨一無二的海軍艦載預警機的存在,做一款入門級的小巡邏機有壓力嗎?
這東西絕對是非常合適的一款機載平台,作為一款都快要接近波音707飛機的一百噸噴氣式飛機平台,做預警機平台完全不在話下。
「我們現在的確沒有這種能力,要最快速度拿出成品,我們需要有外援,不管是美國、英國,只要我們現在給錢都能請到有經驗的隊伍參与研發。」
沒有中央處理系統的預警機是不完整的預警機,為了以最快速度拿下這項目,楊輝只能是祭出最後的殺招。
聽到要請外援,海軍有些疑問,什麼樣的外援可以請過來,幫助共和國自己研發預警機這種東西,這東西實在是有些敏感。
雖然其他人不知道這些,但他們有自己的考慮,對於AWG-9雷達的性能,明白事理的總參人員也能想到,跟蹤24個目標的雷達需要大型預警平台?就憑藉這一點大型預警機就不要想,留給海軍做小預警巡邏機剛好合適。
但格魯曼在F14的研製時太早了,當時美元還堅挺,格魯曼給出了一個比較低的價格,但誰知道後來美元萎了,格魯曼可謂遭受重創,要不是有伊朗訂單,恐怕都得給整破產。
「這兩個國家的公司都還算是不錯,英國下馬了獵迷預警機,但就他們在獵迷預警機研發中積累的技術要參与我們現在這個項目也夠了,但美國會幫助我們做預警機項目?還是海軍使用的預警機,這應該是非常敏感的一個項目吧?」
這就是海軍想多了,現在的美國或許的確對共和國還有些防範,但前面共和國和蘇聯之間的媚眼不斷,被上了眼藥的美帝在這個時候要阻止的可能性實際上是比較小的。
自立更生固然好,拿來主義也不能丟,優秀的團隊就在於能夠海納百川、博採眾長,只有在這次的項目中把西方的技術學到一些,才能在後面的大型預警機項目中做到更好。
即使強制上馬這項目,楊輝也絕對會阻止它,笑話,恐怕還沒有等到這種大型預警機完成研製,美帝就開始制裁行動了,雷達哪裡去找?像上一位面那樣找以色列?呵呵呵……
在加上這AWG-9雷達來源並不可靠,二三十台雷達能在滿足了海軍使用之後,空軍還有多少餘額,就算勉強上馬,能供應幾架大型預警機的製造使用?
後來雖然面勉強過活,並靠著F14坑爹的後勤,還算活的不錯。但自F14之後,格魯曼就再也沒有過大項目,科研隊伍延續堪憂。上一位面中諾斯羅普在八十年代中期從共和國拿到兩個項目:八二工程、超七工程算是勉強過活,但現在的兩個項目都和格魯曼沒了關係,一個被麥道截胡,一個被諾斯羅普截胡。
加上AWG-9雷達本來也是格魯曼的老朋友,F14就是人家的飛機,可以說格魯曼絕對是最好的選擇,到時候以格魯曼和美國海軍的關係,加上其本身在的美國國會中的影響力,促成合作的幾率非常之大。
還是老老實實的來,做個符合AWG-9雷達身份的小型預警巡邏機,算是短平快項目,研製起來速度可以比較快的完成、難度也小,到時候在89年秋季之前多囤積一些備件,能讓這些臨時貨扛到九十年代中期就夠了。
唯一可靠的方案就是將到手的AWG-9雷達整兩台,學學英國佬的獵迷預警機,前後各兩部雷達,實現360度無死角覆蓋。至於說這樣布置會導致本來就非常丑的四發轟六變得更丑,事實告訴你土鱉並不會嫌棄。
還有一個方面楊輝沒說,就算說了這些軍隊的傢伙也不一定能想明白,要知道現在負責美國預警機研製的格魯曼公司都快揭不開鍋了,雖然有F14項目還在支持格魯曼公司。
「不不,我們研製的不是預警機,是用於巡邏的飛機,再加上我們要的這款飛機的性能並不怎麼優秀,其實也就是美國在50年代的C121預警星水平,想來阻力不會太大。」
甚至再激進一些,將下馬的空警一號重新搬上四發轟六平台都沒有任何問題,但這風險就太大,國家肯定沒法認同。
都說了方案要靠譜、風險要小、速度要快,那就只能是運七為平台。想想上一位面中,用運七這一級別直線客機為平台預警機也不算少,諸如瑞典的薩博340預警機,以及巴西和印度聯合研製的預警機也是以EMB145支線客機為平台。
既然海軍要求用運七為平台,西南科工也只能就這樣定下來,最合適的平台運八現在還不夠成熟,楊輝也不能硬著頭皮要求用運八。
沒錯,若不乘著這最後的一個窗口期,趕快找國外的老師學上個一招半式,單單是西南科工自己來玩這項目,兩年時間拿下恐怕還有些玄,而且還不一定能最高效率的做好整合。
真正的預警機還得要看蘇聯解體之後有沒有機會,在蘇聯解體的時預警機項目可不老少,大盤機有A-50的後續發展型,中小型的小盤機在雅克設計局、安東諾夫。隨便搞到一個就算是可以開始真正的預警機之路了,到時候轟油六平台剛好也成熟起來,一切都正好。
悲傷的格魯曼在美帝各大廠都參加空軍ATF項目的時候,這家公司由於厚重的海軍烙,居然也沒有參与到裏面,不管是F22還是F23項目都沒他的份。
把人叫住之後,這位總參調研人員又問出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光是有雷達、機體絕對是不夠的,要做出一款堪用的小型預警機,我們還需要有一套合格的中央處理系統,這一點我們沒法迴避。」
倒是總參有些不同的意見,他要考慮的就不僅僅是海軍的需要,空軍規模比起海軍更大,北方防空壓力一點也不小,同樣也需要解決預警機的有無問題,空軍要負責的空域那就實在太大了,運七這樣的小飛機做平台,實在是太過於雞肋。
張張嘴想要說些什麼,但話到了嘴邊卻又被同時打斷,無奈只有咽下去。總參都是聰明人,知道通盤考事情,首先運八現在是沒法考慮的,唯一的好東西就是剛定型的大傢伙:四發轟油六。
看起來很有實現的價值,但卻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AWG-9雷達對大型轟炸機最遠搜素距離不過300千米,跟蹤的目標也不過最多24個,這樣的雷達就算實現360度無死角,也沒有太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