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鷹航空業》目錄

第468章 重型機的尺寸

第468章 重型機的尺寸

「看看,這就是我設計的新殲氣動外形,它有著和F18大致相同的氣動布局,不過在體型上我在F18的基礎上進行了放大。因為我們需要更多的升力和掛點,把主翼的翼面積增加百分之二十五,平尾面積增大約有百分之三十五,垂尾面積增大百分之十五。」
至於楊輝說的加大科研投入,這一點卻是難不倒諾斯羅普,現在的諾斯羅普可謂是財大氣粗,只要西南科工能跟上另外一半資金的投入,一切都不是問題。
一直笑呵呵地等到這邊雲雨停止之後,這才說出自己為什麼要做出這樣設計的原因。
隨手拿起暖壺為水杯中加滿水,又喝上兩口潤潤嗓子,看來這要有很長的一段「廢話」。
萬萬沒想到居然被諾斯羅普鄙視了,現在的西南科工像是窮人嗎?
只要能加快研製速度,楊輝是不會有任何不滿,早一點把Dsi進氣道完整掌握才是當下最為重要的事。
諾斯羅普的這位副總對於楊輝還在催促dsi進氣道的研製進度一事表示非常的不解。
「這肯定沒有問題,我們會根據研製的資金報表,每個月定時將研發資金注入科研項目組,只要速度能夠快一些就好。」
看到滿圖紙的塗抹星子,楊輝卻是相當淡定地將圖紙取下來扔到一邊,反正這張圖紙是要報廢的,也就無所謂了。
「或許你並不能體會到我國軍隊在使用以前的那些短腿戰機的痛苦,而這次新殲的指標將航程的問題提到了一個非常高的位置,為了航程甚至可以先放棄機動性!」
「不不,不是YF17戰機,是從F18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次開發,諾斯羅普不僅在這方面有些豐富的經驗,而且這也符合西南科工現在的技術積累水平。」
「看看這是什麼東西,機長18米,我的天!我會告訴你F15的機長也只有18.38米嗎?你這翼展更加離譜的達到了13.5米,就算是F15的翼展也只有13.05米!你這到底是在設計什麼飛機?」
但隨著這些氣動技術的不斷成功,併為西南科工帶來諸多的好處,現在的新殲氣動總體方案自然是歸由楊輝勾勒。
「對,若是單從機體尺寸上來看,這就是一款重型戰鬥機該有的尺寸,但你要仔細思考之後會發現,我做這樣的設計並非是異想天開的胡來。」
雖然在這些技術裏面,除了殲教七的氣動是楊輝親自帶隊拿出的最終方案,其他的氣動都是楊輝提出總體設計方案,最後氣動設計室具體執行。
對於楊輝的這種塗鴉式設計,儘管來的這位只是諾斯羅普公司管行政的副總,但依然是憤怒地爆出了心裏的不滿。
在這張空白的紙上,楊輝又畫出的機身新增的一段艙段位置,這裡是飛機的中機身處,用紅色的筆又在這裏標註上「油料」兩個字。
被楊輝心裏面列為西南科工新殲項目的幾大高新技術之一的Dsi進氣道研製進度再次提速,而楊輝對於其他的方面技術研製,反而擔心的不是太多。
雖然在國際上來看,還僅僅只是屬於那種剛好解決溫飽問題的階段,但在國內絕對是當之無愧地屬於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單位。
本來,西南科工和諾斯羅普雙方也就是做著這個打算,就是要把F18再次強化,最好做出一款比現在美國使用中的F18A/B、C/D型戰機。
如同被踩住了尾巴一樣,這位諾斯羅普的副總「騰」的一下來就站起來,指著楊輝的畫板歇斯底里著。
楊輝答應的爽快,這邊諾斯羅普也樂得高興,早點完成這一技術的研製,就可以早一點抽調出人手進行其他項目,多拖延一天都是錢啊!
作為西南科工的總經理,楊輝提出了殲教七的優秀氣動方案,也正是因為這一氣動的先進,才帶來了殲七四和殲七五這兩款傢伙,至於後來的側板技術、大邊條翼技術等等就更不用說。
「首先,我們這是一款側重低空低速的戰鬥攻擊機,採取了平直翼的設計,若是機翼長度短了那才是怪事。其實平直翼的升力係數非常不錯,也算是對這樣大塊頭的機體的一個小小的補償,還可以使得翼下的掛點增加兩個。」
楊輝這裏說著YF17的編號,但明白人都知道楊輝說的是F18,而且現在西南科工的資料室就躺著諾斯羅普的F18很多設計資料。
根據這邊初步的尺寸來看,這傢伙的尺寸已經完全不能算是中型戰鬥機了,這簡直是亂來啊!
說到這裏,諾斯羅普方面也是絕對是掏心掏肺了,對於這次的項目也是相當儘力,至少是非常有誠意的一次合作。
介紹了主翼的設計之後,楊輝看也不看這位諾斯羅普副總的反應,接著又說到了這駕戰機的為什麼把機身也設計的這麼長的緣故。
美國式的招牌癟嘴笑,配合著誇張的面部表情一起:「當然可以,關於Dsi進氣道的研製,我們諾斯羅普的意見肯定是投入越多越好,這時間是非常寶貴的,不過到時候西南科工要出的另一半科研資金也要能跟上需求才是。」
很自然的翻出了桌子下面的畫板,擺在桌子上面,這就是楊輝一周以來的工作成果。
這樣的一種全新技術,用兩到三年時間來完成研製,這已經是很不錯的效率了,畢竟這一技術是絕對的全新領域,在此之前沒有任何公布的參考消息。
「沒錯,之所以要增加機身長度,就是因為新機的翼展增加了,出於保持原本F18長寬比的原因,也是因為長航程需要很多的內部載油而設計,新增加的機身艙段,全部都是用來裝油料所用!」
聽到楊輝這不斷爆出的數據,這將諾斯羅普方面也是嚇著了,這還是採用雙中推戰機能負擔得起的嗎?
鑒於新殲是屬於多用途戰鬥攻擊機,這就需要優秀的低空、低速性能,再加上楊輝心裏的一些其他關於未來的想法,西南科工的新殲氣動方案反而是最容易做出來的。
「關於Dsi進氣道的研製進度問題,你也知道這種進氣道是一種全新的技術,雖然我們已經前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我們的研製依然還需要差不多一年的時間。」
「對了,我們這次的新殲作戰要求和F18差不多,主要作戰空域更是有著很大的重疊,我認為新殲的氣動方案應該繼承YF17的設計。」
楊輝倒是看的比較開,不管諾斯羅普要怎麼說,到底是YF17的基礎上改進還是F18的基礎上二次開發,只要不妨礙到新殲的研製,就算說是在F5的基礎上魔改,楊輝也都隨他。
楊輝這時候也感覺到這種設計有些瘋狂,雖然當年的美帝F18EF在設計的時候,新增加的機身中段也是用來裝油的,但現在的新殲其實在很多方面比F18好太多。
如此,在雙方的一致決定之下,將Dsi進氣道的研製進度再一次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