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鷹航空業》目錄

第618章 這東西還得要有

第618章 這東西還得要有

聯合客機公司有了現代化的民航公司構架之後,才有可能造就出有競爭力的現代化民航飛行器製造公司。
但要說起米格29K艦載機這事,于總師心裏還有最後的一點疑惑:「這事我一直都關注著,你這次去參加MPC-75的首飛就放心好了。不過,我還有一件事要提醒一下你,這艦載機顧名思義就是要在軍艦上起降,我們現在設計艦載機肯定沒問題,但問題是國內沒有配套的彈射器、攔阻索,我們就算做出來之後也沒有測試設備,這才是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當然,上一位面的共和國也確實自主開發了航母攔阻系統並運用到在16號上面,但那都是什麼時候了,沒看到上一位面的共和國在重建16號的時候,最開始不也是打算像俄羅斯採購攔阻系統嗎?
于總師也算是多年干這行,對楊輝這短時間不停把自己拉出來幹活有了覺悟,他算是知道自己這所謂的「退休」肯定是退而不休了,也只能笑著接受了這樣的安排,反正在家閑著也沒有事兒做。
作為艦載機試驗的配套,陸上的彈射、攔阻試驗中心肯定也得要有才行,現在西南科工要研發艦載機,國內可以沒有航母、可以沒有康涅菲爾光學助降系統,甚至彈射器都可以先緩一緩,但是攔阻系統你總還是得要有才行,沒有這東西就沒法測試出設計的艦載機能不能承受的了著艦時攔阻索對飛機結構的要求。
一般情況下來說,海軍那邊肯定也不會有什麼好辦法,攔阻系統可不是說光有甲板上看到的那幾根鋼索而已,真正的一套攔阻系統是好幾百噸的大傢伙,巨大的氣缸都是隱藏在甲板下方的艙室中的。
……
就這樣,雙方依舊貌合神離,一直等到國家都實在受不了雙方的磨嘰了,再一看2005年之後共和國的高鐵技術異軍突起,國家轉而放棄支持ARJ項目,改為大力發展高鐵。
這些經歷非常明白無誤地說明了一個道理,搞合作絕對不能夠生拉硬拽雙方、強扭的瓜它真的不甜,想想要是上以位面的ARJ項目是在西飛做的話,恐怕現在也應該是如同新舟系列一樣早就投入了運營之中,也不至於最後搞得一拖再拖!
就共和國海軍這些年的窮酸樣兒,連研發驅逐艦的錢都是投的多多嗖嗖,你指望他能夠未雨綢繆的在八十年代就把航母的攔阻設備做出來?
臨行前,楊輝再一次同於總師談到自己這次離開公司之後一周的事情,米格29K的事情肯定是要重視,所以才一次又一次的請出於總師來幹活,實在是整個西南科工也就是于總師現在能夠比清閑、並能夠有精力、能力去經手這件事情。
當然,那些玩兒票性質的國家肯定就沒有配套建設這些東西,什麼泰國、巴西、西班牙、意呆利什麼的都沒有,甚至擁有雙航母編隊的三哥好像對這方面也並不太關心。但是,真正有心於做航母大國的國家,從來都是需要建設完整的配套系統,上一位面的共和國同樣也建設了一整套配套系統。
就上一位面的ARJ來說,在魔都飛機廠想盡辦法拿到項目后,雖然在之前也確實從603所把當年下馬的MPC-75研發團隊要走了,但還是那句老話說的好,叫:「爛泥扶不上強」。
即便是有了MPC-75的團隊之後,魔都飛機廠依舊沒法有效的開展ARJ的科研工作,拖延了多年之後最終沒辦法了,最後連國家高層都實在是看不下去,這才終於有了一些動作。
突然聽到于總師問到了這個問題,倒是有些措手不及,說起這配套的彈射、攔阻設備來,國內還真就沒有配套的設施,這東西是航母大國必不可少的東西,美國有配套的海軍試驗站、蘇聯也在烏克蘭建設了全套的航母模擬試驗中心「尼特卡」。
不過好在這一位面的情況有所改善,整個603所和新成立的聯合客機公司的不存在任何的矛盾,甚至603還是公司的大股東之一,項目也是603一直經手的MPC-75客機,合作的三方也不存在任何的矛盾。
這就表明,共和國現在肯定沒法提供給西南科工配套的攔阻系統,要想快速擁有這些配套的試驗設施,楊輝只能在蘇聯解體的那一段混亂時期,想辦法從解體之後的俄羅斯那裡把東西搞到手,這樣才是最快捷、簡便、可靠的方法。
「那好、于總師這次的是就要麻煩一下你了,那邊的米格29K已經到港口了,最多一周就能到公司這裏,我們還是要做好迎接工作,這應該是我們得到最先進、最完整的一架艦載戰鬥機實物,再加上上周剛到公司的米格29K技術資料,這對我們突破艦載機技術有非常大的幫助。」
這種事還是想想就算了吧,沒有提前在地面做完整的測試,直接就要上航母進行攔阻著艦測試,就算是讓美帝來做,他也沒這個膽兒!強入蘇聯,即便是所有設備都是定型的,飛行員也必須要在地面模擬起降400次之後,才有資格上艦。
或許有的人要說,可以直接上巴西的那條航母做測試不行嗎?
然後一飛院、魔都廠雙方才突然發現,原來大家在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的時候,已經有其它的跨界小怪獸大幅度侵佔了原本只屬於雙方的支線市場,在那之後雙方才算是恍然大悟,又重新收拾好殘局把ARJ-21這一款支線客機一起繼續下去,但那時候高鐵事業早就穩住了江山。
當然,像上一位面共和國ARJ21項目那樣的悲痛經歷,肯定是不會出現在這一位面的MPC-75項目上,雖然這兩款飛機有很多的相同之處,但不同之處卻更多,最最不同之處就在於MPC-75項目整個流程中的參与單位都是自家人,不會出現難以調和的內部矛盾。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我們要研發艦載機需要配套的攔阻系統,我會先去看看海軍有什麼想法沒,若是海軍也拿不出什麼可行的方案,那我們保不得就要鋌而走險一回,不管如何,我們都一定要建設一套陸上攔阻系統。」
鑒於魔都飛機廠的技術科研能力太菜,中航最終又不得不把之前魔都廠從603所要走的科研人員剔出來,重新整合回603所,然後更名為「共和國一飛院」FAI,就是這樣的情況下,整個設計單位和生產製造單位能和氣才怪,畢竟雙方都是從八十年代一直你爭我奪過來的,而且這次的ARJ項目還是屬於典型的支線客機,本來是西飛的菜,憑啥要給你魔都來插一腳佔大頭?
甚至在ARJ開始好幾年之後,603所依舊還是不死心的同172有所合作,想要在當時的運七系列上面下功夫,通過給運七大換血(機翼、發動機全部換掉改),最後搞成一款噴氣式客機,其定位和巴航的145客機幾乎是非常相同的,同樣和ARJ自然也有很大部分的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