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鷹航空業》目錄

第800章 傻眼了吧

第800章 傻眼了吧

但具體的情況中又完全不一樣了,首先飛機的製造是受訂單的影響,訂單足夠多的情況下自然是可以一天一架,但通常情況下則是按照訂單靈活地安排每一次脈動的節奏。
想想一年生產300多架是什麼概念,有的型號飛機終其一身,恐怕都生產不了這麼多。
這就意味著每間隔3天生產線動起來的時候,就會有一架飛機下線,一個月倒是能夠直接完成10架飛機的生產工作。
為什會不爽?那當然是因為這聯合客機公司新建的廠房實在是太牛逼了,首先第一眼過去聯合客機公司的廠房本身就比西飛的鋼筋混泥土廠房好看太多,而使用的也就正是後世最常用的鋼構廠房,也只有這樣的設計才可以把廠房的面積做到如此之恢弘,而這種足夠巨大的廠房才能夠容納下專門為MPC-75客機設計的大型脈動總裝線的安裝。
這也就意味著,刨去各個站位之間相鄰的距離之後,就算飛機首尾零距離相連也需要生產線的長度達到200米。
如此的長度,為了有效控制生產線體積,最終又不得不選擇了採用U型來布置總裝線,而如此長度又是呈U型布置,這就大概是一個普通的400米環形跑道切掉了一端環形的樣子。
但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說,這一整條飛機的脈動總裝線同樣是需要用到配套的好多條用來生產『分段』的脈動裝配線,但真正最刺激人感官的還是飛機最終總裝時的脈動總裝線最牛逼。
或許還到不了那個時候,聯合客機公司這邊的總裝線就要改為生產新的120座級MPC客機了。
畢竟一架MPC-75的尺寸也是絕對不小,光是第一個站位總裝起來的機身長度就達到了32米長,而整個MPC-75的脈動總裝線因為是世界上首次建造使用,站位則是達到7個。
不過這時候又必須要考慮到之前積累的600架訂單,在把它算進來之後,就可以和保證兩條總裝線在正產速度下生產10年,而10年之後的事情,那真的就是誰知道?
正常的程序走下去,那當然就是再簡單不過,很快僅僅在半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所有子系統部件的承包商生產資格審查,再加上飛機有一些系統是直接就國外採購的子系統,比如MPC-75的航電是採購了法國製造,那東西法國佬會卡脖子?
一條大型的脈動總裝線的佔地肯定要比起汽車流水生產線更加龐大,雖然說在進行總裝的時候,都是直接安裝飛機的各個大型成品結構件如機翼、機身框段、起落架之類的,這很多的部件在之前都有預先總裝成了大型的構件,這就比較類似造船工業中的分段造船法,對於這種大型的成品結構件其實也可以說成是『分段』。
感覺到廠房中的光線突然一變,這不由得讓鄉下來的法國佬心裏一緊,這尼瑪是要幹什麼?而下一刻才發現原來的白色燈光已經變成詭異而又不詳的紅色,隨後則是滑輪和8根鋪裝在生產線上的軌道之間輕微摩擦聲,整個生產線7個站位上的飛機一起動了起來。
總的來說,現在MPC-75飛機的脈動總裝線因為工人還不太熟悉工作,再加上前期的飛機製造交付也還要再小心一些,因此將脈動的節拍控在3天一次。
而事實則是各個站位之間是絕對有很大的距離隔開,以供人員通過和飛機的安全,最終也就使得MPC-75的脈動總裝線長度達到了300米往上。
所以是當一隊法國佬在長安城落地之後,就首先是非常有趣地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一條跑道把當地工業區分成左右兩個不同的樣貌,一邊是幾十年之年在蘇聯的支持下建造的蘇系總裝廠房,在經過這麼多年使用和風雨的侵蝕之後,老式的鋼筋混泥土廠房終究是在外面看來顯得破敗不堪,雖然隱隱約約也看到那邊一裝有四台發動機的大型飛機走下總裝廠房,但總給人一種蕭瑟之感。
而為保證這些飛機的『分段』生產效率更夠跟上飛機總裝線的需求,它們同樣也是使用脈動集成裝配線進行大規模生產,不過礙於MPC-75採用了廣泛的分工生產,因而這些『分段』的脈動總裝自然在聯合客機公司這邊是看不到的。
這就如同見了鬼一般,法國佬瞪大了眼睛表示完全看不懂這是什麼節奏了,還能這樣生產飛機?這完全沒有見過啊,但是看起來還真特么的是高大上啊,什麼空客波音麥道,你們都是渣渣啦!
當然,MPC-75肯定不可能做到每年都有200架的訂單收入囊中,大概能夠達到每年一百多架就算相當不錯了,到時候平均兩條生產線每個月也就是各自生產當年訂單5-8架而已。
你可以安排成一天一動,也可以兩天,甚至三天都可以,而這中間的一些比如某個站位出現特殊情況,需要延時生產等問題都可以靈活處理變通。
就在法國人隨唐昌紅走進廠房的時候,剛正式開動生產線還沒有半個月時間的MPC-75脈動總裝線已經開始新一天的了工作。
設計中的理想狀態是每個站位之間的一次脈動間隔是8個小時,也就是一天的工作量,按照這種工作安排,最高時段是可以達到每天下線一架飛機的。
說實話這速度確實不怎麼好看,國外採用的老生產線一個月馬力全開同樣也能達到這樣的效率,甚至還有所超出。
現在按照計劃是一個月就能夠至少生產10架飛機,到時候共和國這邊的聯合客機公司在加上德國MBB公司的兩條脈動總裝線一起開工,一個月最高就能交付20架左右的飛機,那麼一年就是200架左右,現在儲備中的600架訂單不過是3年一般情況下的低速生產就能完成。
而一些德國製造的子系統同樣也是不少,因此終於還是進入到了最關鍵的飛機總裝質量控制審查階段,雖然參觀總裝車間是很大程度算是有些涉密了,但考慮到這聯合客機公司直接就是製造民用客機的,那就公開好了,反正天下也沒有不透風的牆。
但這時候的脈動生產線就不一樣,3天生產一架是現在生產還不熟悉情況下的結果,只要生產熟悉以後,訂單也足夠,開足馬力可以每天一架,到時候就怕是產能過剩了。
在看了西飛的廠房之後,這群法國佬就打心底里的高興,似乎他們就是看到十年之後的整個共和國航空工業一般,它們都是如此的破敗不堪,那麼心情大好的情況下,要再看跑道另外一邊的白色建築群,自然也就能夠體驗到過山車的感覺了。
看到眼前這龐大的生產線,中間各種的AGV運輸車從專用通道把庫房中的零部件送到指定的站位,而與此同時最為激動人心的時刻已經到來,工人們全都暫時走到生產線劃定的安全位置上,那邊在統一的脈動管理系統遙控下,牽引車連帶著固定飛機的工裝一起……
而這還僅僅是總裝線的長度,配套給脈動生產線使用的不僅僅是總裝線,還有一旁配套的零件庫房之類的零碎,所以整個廠房的面積是絕對能夠達到一個配備標準400米環形跑道的現代化操場大小,想想置身於這巨大的廠房之中到底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