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鷹航空業》目錄

第819章 原來如此

第819章 原來如此

「好了,我就知道逃不過你611宋大所長的眼睛,現在我承認這折線在氣動上發揮作用的原理確實和邊條翼設計有很大的不同,它在渦流發生的原理上其實更加像是被固定的鴨翼。」
「不對,我說老陸你這設計也並非是什麼所謂的邊條翼吧,這折線並沒有和主翼處於同一水平面之上,所以這設計就已經超出了邊條翼的範圍,不過奇怪的卻是,兩者即便沒有在同一水平面之上,但折線所拉出的脫體渦流同樣也能夠起到類似邊條翼的設計作用,對吧?」
因而在基於各種考慮之下,輕四的機翼倒是直接把F-22的機翼進行縮放之後就裝了上去,甚至連飛機的尾翼都一樣也是直接抄襲F-22,這一點陸總師倒是挺光棍,直接表示F-22的機翼翼形設計在常規氣動布局中,應該是最適合空戰的隱身設計,本著拿來主義的原則,也直接就用了上去。
宋總師在這時候算是印證了自己的想法,也就轉而謙虛了兩句:「是啊!你陸總師這一手倒是玩兒好啊,首先一開始就說你這進氣道折線設計的思路是從F-22上面得來,而我們根據之前對F-22的氣動研究了之後也確實得出結論:它算是邊條翼的一種。然後,我們這一大波人都被你帶了節奏,要不是我反應的還算快一點,還真就讓你給騙了。」
隨著大屏幕上的圖片再一次變化,這時候就不是三維CAD模型的側視圖了,新的圖片是在風洞中進行拍照所得到,銀色的整機氣動縮比模型被一根鋼管從機尾發動機處插進去並固定住,之後的鋼管則彎曲到下方的地面萬向控制台,在萬向控制下可以在一定範圍之內做俯仰、偏航、滾轉機動。
顯然,現在輕四方案的進氣道外側折線和主翼並沒有處於同一高度,既然邊條和主翼沒有在同一高度上,那麼這肯定就不能算是邊條翼的設計,或許這種設計更應該算成是……
隨著宋總師在眾人都對陸總神來之筆各種感慨的時候說出此話,一時間小小的會議室也猛地安靜下來,並且馬上就有明白人按照宋總師說的去研究對照大屏幕上給出輕四方案的側視圖,這一看,沒想到卻還真是讓人大吃一驚。
要說這次的進氣道折線設計,實際上最開始在對這方面研究的時候,陸總師確實是根據F-22進氣道折線的設計思路走的,後來才發現F-22的折線和機翼是處於同一水平面之上,所以確實可以算成是邊條翼的一種隱身修型設計。
而輕四的外傾雙垂尾設計倒是沒有照搬F-22,楊輝一看就知道這是殲18雙垂尾的一種變種方案,垂尾面積也並沒有F-22那麼大,但因為要照顧到飛機的超巡需要,垂尾前緣后掠的角度同樣也不小,整體上來看倒是和上一位面東北那邊的31方案的2.0版機翼設計相似,用在輕四這裏也還算是中規中矩的設計。
唯有陸總師這時候各種苦笑中,但最終還是對宋總師搖搖頭,實在是最後依舊還是沒能逃過611這宋老頭的毒辣眼光。
一邊說著,宋總師還各種沒好氣的把頭轉向一邊,看起來是對陸總師之前的行為表示不滿。
對於輕四方案的進氣道外側折線設計,它似乎並不能算是邊條翼的變種,畢竟不管邊條翼的設計會如何五花八門的變樣子,但終歸有一點是肯定不會有所改變,即邊條翼的邊條是從主翼前緣延伸出去,那麼換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邊條和主翼必須要處於同一高度。
但同樣的設計放在不同的飛機上,卻又因為輕四採用的是下單翼設計,機翼的高度和進氣道外側的折線並不處於同一高度,所有自然就不能算是邊條翼的改型設計,但飛機出於隱身的需要,最後又必須要留下這折線設計,於是陸總師只能在設計中任然保留折線,然後才有了後來的驚人發現。
此言一出,在整個會議室引起的轟動效應絕對是不同凡響,畢竟剛才眾人都還以為這折線是從邊條翼進化過來,並且都在佩服陸總師在戰鬥機氣動設計上的出神入化之造詣,但你現在卻突然說這不是邊條翼的變種,簡直是各種打臉啊!
因而這時候若是把輕四的機身中段設計看做是對幻影3的超級隱身魔改,這似乎也還是能夠說的過去,但輕四和幻影3不用的則是在於輕四採用了常規氣動布局。
被拍到的照片中飛機是處於仰角飛行的狀態中,而且明顯可以看到進氣道折線狠狠地拉出了一片白色的渦流,而這渦流卻又直接作用到了機之上方。
「果然啊!這渦流在原理上是更加和鴨式氣動的渦流相似,如此倒是和邊條翼沒有什麼關係了。但是你這進氣道折線肯定是不可動的設計,這肯定就不能和可動鴨翼的強大作用相媲美,再加上這折線首先是為了保證隱身的需要,所以也並沒有像固定的鴨翼那樣突來,所以我肯定這折線在拉渦流的效果上,應該類似於幻影3C戰鬥機的進氣道外側擾流片。」
沒錯,現在又一次提到了幻影3戰鬥機,這卻是一個讓人尷尬無比的情況,輕四的進氣道流經路線、下單翼設計、甚至是進氣道折線的作用都是和幻影3的擾流片各種相似。
這裡會議室坐著的人要不是對邊條翼有著深入地研究,要不就是對鴨翼有深入研究,因而肯定是在第一時間就看出這渦流作用到機翼上的不同之處。而於總師剛才打眼了一次,這時候則是又一次站出來,他要說說自己新的見解。
但好在這時候的小會議室裏面參加會議的只有十人不到,大家都是懂行懂技術的公司高層,況且這打臉打的都是大家的臉,因而也就沒有誰惱羞成怒,最終也只能是紛紛苦笑自己這一回是打眼了,而於總師首先反應過來,然然卻是默然不語。
不管其它人是怎麼反應,陸總師這時候倒是繼續解釋著關於這機頭折線的問題:「關於這折線為什麼在拉渦的作用原理上更加和鴨翼相似而非是邊條翼,這個很簡單,大家再仔細看一看我們通過風洞測試所提供的高速照相機所拍到氣流分佈就知道了。」
由於輕四的定位是需要對外銷售的,而小國使用輕四肯定要執行空優作戰,這是楊輝之前在輕四項目開始的時候,根據F-35一票國外用戶的要求所歸納出來的外銷型輕四硬性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