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鷹航空業》目錄

第875章 稀奇古怪的設計

第875章 稀奇古怪的設計

一旁的楊輝為這腹鰭的設計已經操碎了心,但與會的其它骨幹設計師們卻一副氣定神閑,對於這次萬惡的腹鰭設計並沒有引起他們在心理上的絲毫波動,難道大家都已經無奈地接受了這設計?
敲了敲桌面之後,把與會其它人的注意力從新拉回到這次會議的主題:重四的結構設計與盒段空間分配。
這種設計確實頗有一些怪怪的味道,但是看起來首先給人的感覺又是靠譜的,至於說這種平尾向下傾斜的設計是不是真的能夠起到一定的隱身作用,這一點稍微想想之後同樣也能夠得到肯定的答案,理論上這樣的設計是能夠有非常不錯的效果。
四代重戰絕對是需要好好地研究一下,不過這時候的611、0111所兩單位的方案都已經完成了幾乎是前期所有的氣動測試,這時候差不多進入到了機體結構設計階段,需要的只是根據各種軍隊要求的設計指標,完成機體空間的安排之類的。
「對於這個尾翼的設計,應該是我們這次方案的重點核心之處,至少就現在這種氣動設計來看,全世界也就只有我們這樣幹了,雖然理論和模擬測試中得出的結論都表明它擁有很好的氣動和隱身效果,最終要是能夠成功的話,這就又是一項堪比我們研製DSI進氣道一樣的重大工程突破,不過這對我們的結構、飛控設計都很有挑戰啊……」
而這次的重四方案就是典型的採用一對全動外傾雙垂尾,再加一對向下傾斜的平尾,又或者把它說成是一對大的全動式外傾腹鰭也能行,反正總的來說就一句話:因為之前氣動方案的航向穩定性不足,最終才採用了這種看起來比較折中的設計。
這也就是說,戰鬥機的垂尾不管內傾還是外傾斜,它們都能夠有不錯的隱身效果,同理也可以得到另外一種結論,戰鬥機的平尾不管是向上傾斜(外傾雙垂尾)還是下傾(外傾腹鰭)他們也同樣能起到不錯的隱身效果。
同樣的,採用這種類似F-4戰鬥機的平尾設計方案,差不多就可以把這次的重四尾翼設計看成是採用了外傾雙垂尾的F-4戰鬥機,只不過對平尾肯定有隱身修型。
0111所于總師主持了前期的氣動設計,不過這時候的重四詳細設計已經由原殲18的總師接手,得益於殲18項目中積累了豐富的雙發戰鬥設計經驗,這次接手了重四的設計之後,還是能夠清楚地知道各個地方該如何進行設計。
無論如何,楊輝這絕對是第一次聽說要使用類似F-4戰鬥機那種平尾向下傾斜設計方案,而且還能夠起到隱身、增強航向穩定性的作用,但是真的在聽了之前的介紹之後,這腦袋裡面倒是直接就出現了F-4那奇怪的平尾設計,確實看起來很有一些特點。
而仔細想想之後就會發現,這一對外傾垂尾和一對大的下傾平尾結合之後,其效果實際上就和核潛艇中的X型尾舵有些相似,只不過重四上面的垂尾外傾角度和下面的平尾下傾角度肯定會有所不同,要不然下傾的平尾就等著直接觸地好了。
又會不會太容易就妥協了,伴隨著楊輝的疑惑,台上則繼續著:「現在為了能夠保證我們的設計有很好的氣動隱身能力,有工程師提出了把平尾向下外傾一定的角度,形成類似美國F-4戰鬥平尾那樣的布局,這一方面是可以提昇平尾的隱身能力,同時這向下傾斜的平尾也能夠起到類似腹鰭的作用,幫著提高戰機的航向穩定性。」
這話裏面透露出的還是老問題,一直被四代機唾棄的腹鰭原本在0111所的四代重殲中是被割掉的,現在倒是因為測試中出問題了,才不得不又把腹鰭加回來,這一點楊輝倒是在之前完全不知道。
「還繼續說這次尾翼的設計,之前重四所採用的是從殲18尾翼發展過去的全動水平尾翼加外傾雙垂尾,只不過為了實現更高的機動性,垂尾使用了全動設計,這一點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相信之前也都是有心理預期準備,那麼現在的問題是因為在模型自由飛的時候,這種氣動設計暴露出了航向穩定性較差的問題,所以臨時又增加了一對外傾腹鰭。」
台上的總師是同楊輝接觸了多是年的同事,也是眼看著楊輝帶著當年的011基地一步步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清楚楊總經理不是那種喜歡端架子的人,這時候就算看到了楊總前來旁聽,同樣也只是點示意而已。
心裏面是一萬個不清楚,但楊輝還是非常清楚這時候還不方便打擾,安靜地找了一個靠近角落的位子坐下,又順手想要把隨身攜帶的筆記本拿出來記一下重點,但一想到這裏談到的都是重點絕密信息,就算記下來也沒有太大的必要,反正也是拿不出去的。
門外的楊輝也是聽的迷迷糊糊,這年頭又要進行新的技術創新不成,這倒是讓人各種好奇這重四的尾翼到底是如何設計,之前楊輝也不是沒有看到過0111所的氣動方案,感覺那設計也很常規啊!
楊輝到了會議室的時候,還能夠聽到他沉穩有力的聲音,正在掌握著重四全局的設計。
按照那邊美國對戰鬥機氣動外型隱身技術早期探索的時候所得出的結論,至少SR-71、以及F-117在原型機研製階段的時候,其垂尾的設計可都並非是後來大行其道的外傾雙垂尾設計,反而是內傾斜的雙垂尾在隱身效果上更加優秀,只是因為機動型要求,這才讓F-117在生產階段改為外傾雙垂尾,而這F-22更是一開始就選擇使用外傾的雙垂尾。
為了通知到兩單位,同時也是為了能夠快一些看到兩種方案的效果圖、縮比模型,楊輝選擇了一個一個去參觀。
只不過,這腹鰭的設計是真的又很有必要再整上來?要真是如此的話,那簡直就是毒瘤一般的存在啊,難道就不能用其它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至於說剛才門口聽到的所謂這次四代重戰的尾翼設計很有挑戰,是堪比DSI進氣道的新發明,這大概就說的全動垂尾技術吧,這技術在此之前也確實沒有實用化過,一旦這次的重四上面真的使用了,的確又是一次突破性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