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帝》目錄

第五百三十八章 解惑

第五百三十八章 解惑

夜已經很深了,慈寧太后尚未休息,站在屋子裡四處打量,「好多東西都帶不走,唉,真是捨不得。」
「臣留之無益,臣將去守墓,再沒有回皇宮的機會……」
景耀抬起頭,茫然道:「是,臣對陛下說過了。」
「我該相信母親嗎?」
疑惑消除,韓孺子沒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反而有些失望,「那本書又是怎麼回事?楊奉拿到之後為何意興闌珊,連病都不想治了?」
韓孺子相信景耀的話,大步出門,景耀癱坐在地上,半天起不來。
到了盡頭,韓孺子調頭,收起寶劍,等衛兵再次列隊之後,他控馬緩緩前行,向兩邊的人大聲道:「大楚必勝,朕與眾將士同戰。」
這是皇帝無所不能的時刻,他的行為不會受到任何阻攔。
終於,他了無牽挂,可以放心與敵軍一戰。
「看心情,可能跟著大家一塊去關東避難,可能留在京城靜觀其變,可能回老家看看,雖說沒人能記得我,但我還記得一點東西,也有可能去刺殺個把人。」
「朕待你如何?」韓孺子問,握緊了劍柄。
「嗯?」韓孺子又一次意外。
街上已經亂成一團,百姓要遷走,家中男子卻要留下,生離死別之際,許多人就在街上號啕大哭。
「母親還記得我被楊奉接走的那個晚上嗎?」
「楊奉那時候要造反?」韓孺子訝然。
「虧陛下還記得。」
一名衛兵前驅,一路大喊「陛下駕到」。
韓孺子身穿戎裝,手扶劍柄,站在屋地中間,神情冰冷。
如果能用在神鬼大單于身上,這東西倒是不錯,念頭一閃而過,韓孺子告退,回到泰安宮,景耀已經不在,他讓太監找來一些菜油,澆在木匣上,一燒了之,從始至終沒有開匣。
「與景耀無關,是楊奉,他留下一點線索,我今天才弄清楚。」
「楊奉留給我的任務都已完成,他的妻兒今後也不需要我的照顧,不管陛下怎麼想,我可是終於解脫了。告辭。」
敵軍俘虜都已被調往迎風寨,看不到京城的亂象與臨時徵兵。
「嗯,你還有沒說的事情嗎?」
韓孺子沒動,也沒派人阻止,仍然遙望軍營,良久之後,對身後眾人說:「去軍營。」
不要命笑道:「陛下以為那是造反之書?」
「楊奉……」韓孺子想問思帝的事情,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對楊奉,他知道得已經太多,不如留些秘密,「多謝,朕受益良多。」
韓孺子沒有勸阻,只要不影響大局,他願意讓每個人自主選擇。
景耀神情微變。
韓孺子一愣,很快恍然大悟,上官太后本人沒有冒充過淳于梟,但她的確曾經派出幾名心腹太監,假裝是望氣者,引誘眾皇子皇孫參与奪位之爭。
「當然,至死不忘。」
「陛下不念舊怨,將臣由卑賤處拔救出來,大恩大德,臣雖萬死不足為報。」
韓孺子收回寶劍,「你一點沒留?」
不要命嗯了一聲,扭頭看去,不遠處,數十名侍衛與衛兵都在盯著他,其中幾人手握刀柄,在他們眼裡,不要命總是個危險人物。
「呵呵,我開始理解楊奉的意思了,我之慷慨赴難,在陛下看來卻是白白送命。同理,陛下之決一死戰,在我看來……」不要命突然不說了,大笑幾聲,調轉馬頭,疾馳而去。
「帶不走的就留下吧。」韓孺子站在門口說。
「陛下忘了,我加入過楚軍,和南直勁一塊去燒過滿倉城,老實說,戰場不適合我,人太多,場面太亂,我施展不開。」
他回寢宮坐了一會,命人叫來景耀。
慈寧宮已經收拾妥當,宮裡人剩得不多,這回都要隨太后一同遷宮,只有劉介例外,「總得有人看守皇宮,我是中司監,責無旁貸。」
「敵軍攻城那一晚,是你給上官太後傳信?」
「臨別之時,母親對我說,『除了你自己,別相信任何人,也別得罪任何人。』」
「那樣沒用,你為什麼不加入楚軍,與眾人一塊抗敵?」
「太后?」
韓孺子沒有進入軍營,馳上一座高地,望向左右兩座大營,鼻中呼出的白汽茫茫一團。
「那也沒必要白白送命。」
「楊奉是自殺的,對不對?」韓孺子問。
慈寧太后啞口無言,盯著兒子看了好一會,緩緩道:「景耀多嘴?」
韓孺子騎馬馳過營地,目光與眾多士兵接觸,有人心慌意亂,跪下磕頭,有人興緻盎然,笑呵呵地與皇帝對視……
「神鬼大單于孤軍深入,沒有立即大獲全勝,卻落入兩面受敵的局面,被迫拋棄大量僕從之軍,他想必更加畏懼。」
韓孺子拔出太祖寶劍,高高舉起,兩邊突然響起「萬歲」的呼聲。
韓孺子走過來,接下木匣,「都在這裏?」
「有必要分開放嗎?」慈寧太后語氣稍顯生硬。
「你肯定知道一些什麼,或者說能猜到一些。」
景耀磕頭更緊,仍不開口,但已默認。
「母親。」
「我不愛讀書,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楊奉大概覺得世事如此,你所做的一切努力,在別人眼裡卻是另一回事。楊奉一開始想教訓皇帝,後來又想培養皇帝,結果都沒有如意。」
又聊了一會,韓孺子派人送走侯小蛾母子,讓他們與太后一同前往洛陽,單獨留下不要命。
不要命沉默片刻,「楊奉的確說過,無所畏懼的皇帝是暴君、無所不知的皇帝是昏君,真正的皇帝應有所敬畏、有所不知。」
「據說如此。」
這是一次意外到訪,營中將士都沒有準備,尤其是新兵眾多,連兵甲都沒領齊,對軍官的命令更是茫然不解,但是一聽說皇帝來了,全都擁來,擠在道路兩邊觀看。
「嘿。」韓孺子冷笑一聲,「楊奉想不到短短几年之後大楚就會面臨生死危機,從皇帝以至平民百姓,全都有所畏懼、有所不知。」
景耀接連磕頭,卻不肯開口回答。
「怎麼會有這種事?」韓孺子對這本書更加好奇,可惜書已經毀掉,只剩下三頁。
「上官太后,陛下難道忘了,上官太后曾經冒充過淳于梟。」
城外人比較少,大都是前往軍營報到的壯年男子,在公差的看守下,十幾人一隊,默默前行。
「楊奉歸還太祖寶劍時,鞘內留下四個字,『梟請收手』,你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函谷關的樊撞山與崔騰不召自來,尤其是崔騰,聽說父親下落不明,他一定要參戰。
「那本書,有一部分章節是楊奉寫的。」
「朕不要萬死,只要一句真話——上官太后藏著的東西去哪了?」
景耀心中一驚,立刻跪下,「陛下。」
慈寧太後轉身,走到一隻箱子前,打開箱蓋,伸到最下層,摸出一個小木匣,雙手捧著,遞向皇帝。
景耀還沒來得及去守墓,很快趕到。
韓孺子停在慈寧宮門口,與劉介聊了幾句,同樣沒有勸阻。
韓孺子笑了笑,「你是楊奉的好學生。」
「上官太后毒殺先帝,本意是為思帝奪位,可在思帝眼裡卻完全是另一回事,上官太后之悲,皆源於此。」
「陛下有沒有想過,教人造反就是教人做皇帝,所以造反之書也是帝王之書,當初在京城讀書人眼裡,這本書與造反沒有半點關係。楊奉為何意興闌珊?因為他追尋了半生,結果源頭早在他手中,他卻沒有認出來。同樣一本書,有人以為是帝王之術,有人卻當成蠱惑人心的秘笈。最讓楊奉無法理解的是,有一部分內容就是他親自寫的,望氣者從中領悟的含義卻與他的本意背道而馳。」
韓孺子慢慢拔劍,劍身出鞘一尺,他停下了,「在慈寧宮?」
「你要去哪?」
「隨朕走一趟。」韓孺子起身,帶領眾人出宮,輕裝簡行,沒用儀衛。
韓孺子帶領數十人疾馳而過。
「我只是學生而已。」
「你好大胆啊,景耀。」
慈寧太后看向皇帝,「除此之外還能有什麼辦法?」
韓孺子連去多座軍營,入夜才回城裡。
景耀又是一驚,連磕三頭,「臣膽子不大,陛下……」
侯小蛾只了解從前的公子,不要命卻看到了後來的權宦。
這些天城裡城外儘是騎馬橫行的士兵,百姓們早已習慣,自覺讓路,然後繼續哭著與親人告別。
「嘿,陰魂不散的太監,我一直很討厭他。」
楊奉的形象越來越清晰,留下的疑惑卻越來越多,韓孺子有點後悔,更希望回到從前,楊奉是名一心想要培養出合格皇帝的怪人,而不是藏著仇恨、要給皇帝一個「教訓」的復讎者。
「我沒看到。」不要命回道。
不要命點頭,「大致明白,如果我沒猜錯,這是留給太后的警告。」
慈寧太后露出一絲驚訝,皇帝很久沒叫她「母親」了,兩人一直以「陛下」、「太后」互稱,若在從前,她會糾正皇帝,今天卻感到親切,「陛下一定能大獲全勝。」
「孟娥估計猜出了真相,所以將紙條的內容告訴了上官太后。」韓孺子又笑一聲,孟娥總是不肯對他說出全部事實,她與楊奉倒有一點相似,喜歡製造神秘。
不要命繼續道:「上官太后對望氣之術感興趣,手裡可能還留有一些毒藥,楊奉大概就是因此留下警告,讓上官太后老實一些。」
萬歲的呼聲又起,逐漸被「同戰」代替。
自從得知楊奉的四字留言是給上官太后的警告,韓孺子就知道事情還沒完,殺死桓帝、思帝的毒藥肯定還在。
「書早就有了,在武帝時曾流入過京城,楊奉那時候還年輕,與一些讀書人評論此書,覺得意猶未盡,於是各寫一段,與此書訂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