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紈絝邪皇》目錄

第五百七十八章 眾叛親離

第五百七十八章 眾叛親離

當時他不以為意,可此時想來,陛下他多半是有意為之。而陛下他,也早在他入秦境之前,就已做好了以自身性命,為大秦後繼之君開拓道路的打算。
王安石第一時間就嗤笑出聲,隨後他就目光微凝,看了裴宏志身後,那諸多侍從一眼。他雖不修斗戰之法,可神魂卻極其強大,能知這幾人修為不俗。其中一二人,必已至上鎮國層次。
他們眼前的這位尚書右僕射一身正氣盈然,元力浩大剛猛。那意念勢壓雖是無意而為,卻使他們在場的幾位權天境,亦覺窒息難受。
而他身後的幾位隨從,亦是勃然大怒,手按兵刃。
「王某隻知受人之託,忠人之事。本相如何作為,不勞旁人憂心。又先賢有雲,道不同則不相為謀。裴相若無事,還請滾吧!請還王某片刻清凈!」
裴家裴玄機,二十年前就以武力威震大秦。至於另一位手持聖器者,相必也是裴氏的後起之秀。
幽幽一嘆,裴宏志心知今日,絕難將王安石說動,只是他卻仍心有不甘:「其實裴某也在好奇,王相與陛下這般做,究竟是為何?又是否值得?」
王安石一身氣息,已然森冷如冰,面色變幻,眼神晦澀。可當裴宏志言落之刻,他卻未加思索,微一振袖。
此時合諸人之力,或者能將這王安石拿下,卻他卻絕無可能,逼迫這位出了名的拗相公做些什麼。
裴宏志嘆息了一聲,隨後又眼現笑意:「只是欲告知王相,天聖帝危在旦夕。太學主身劍合一之時,便是那位陛下身亡之刻!而如今能解此局的,就只有安石公而已。」
見得這閣樓震顫之景,以裴宏志的城府,還能鎮定如常,不形於色。可他身後的幾位隨從,卻是面色微變,目里閃現異色。
裴宏志苦笑,揮了揮手,示意身後眾多部屬止住了動靜。
王安石微覺意外,卻並不否認,隻眼眸之內,更多了幾分防備之意:「那麼裴相你,到底是意欲何為?」
「宮中那幾位犯上作亂的鼠輩,可是與裴相有關?」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天聖帝將他們這些世家大閥,視為大秦的頑疾毒瘤,自然也被他們這些臣子,視為仇寇。
再若此人如心生死志,殺傷力也不會遜於符魔葉獨與太學主多少。
至於另兩位偽開國的身份,此時也無需思量——
遵照天聖帝事前的囑託,那女子他可以放過,不用理會。可其他的兩位偽開國,卻絕不能容其生離禁宮。
王安石聞言,不禁又氣又笑,依舊是語氣嘲諷道:「裴相果真是忠謹有加!可如裴相你還有半分忠君之念,就該趕去城外嵩山,而非是來這政事堂勸說老夫。」
裴宏志眉頭大皺,已聽出了對方語中的堅拒之意。這使他面色微黯,目視著王安石,眸光晦澀難明,殺意隱伏。
「或許吧?」
——王安石乃當世大儒,地位崇高,如能在宰執任上明事理,調陰陽,則後人不難入世閥之林;天聖帝為大秦七百年來罕見的聰慧君主,如不是這位一意孤行,要行那變法之事,其實不難奪回皇家權柄,甚至開疆拓土,成就一代有為明君。
話音未落,那裴宏志就已出聲譏嘲:「然後眾叛親離么?」
這使他若有所思,轉而側目望向了禁宮之內。
好在須臾之後,王安石就已穩住了心神,收束住了氣機。不過一雙拳,卻仍在袖內緊緊握著,胸中只覺痛悔異常。
當這悔恨過後,王安石才開始思索裴宏志的用意。
那些言語,正是對贏控鶴的期許與寄望。而今日的女子,想必是贏控鶴的部屬無疑。
「我倒不知,裴相你竟是如此忠君愛國之人!」
王安石微一愣神,隨後就又淡然答道:「陛下所見,不在眼前一時,而在千秋萬代。至於王某,所求無非為兼濟天下——」
「那麼裴相深夜歸衙,又是意欲何為?莫非就只為向王某轉告此事?」
「裴某無能!自問無力救駕。」
——這些傳言,聽來似天方夜譚。可今日見過之後,在場幾人才知不假。
裴宏志語氣模稜兩可,又語含質詢的問:「陛下他身亡在即,乃是事實。安石公素來忠君愛國,難道這次,要坐視陛下駕崩?如再拖延,只恐為時已晚!」
王安石見狀,卻毫無慌張之意,面色淡然:「莫非裴相,還欲用強?」
裴宏志背負著手,眼中波瀾起伏:「裴某常聽陛下說起,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可大約裴某,非是陛下他所愛之臣,一直以來,都未被聖上以心腹視之。可安石公不同,您可是陛下他第一親信之臣!裴某自有不救的道理,可安石公你呢?」
王安石尤記得月前,陛下曾與他說起齊王贏控鶴。說他的七弟再怎麼胡作非為,居心叵測,可也還是皇室中人,絕不會坐視大秦國勢傾塌。而此時秦室之內,他膝下諸皇子,都孱弱不知事。他如身亡,最有望繼承其遺志,收拾殘局者,便是齊王贏控鶴。
而裴宏志,倒也直言不諱:「宮中始龍殿,不可能無人掌控大局。神甲始龍,在陛下入山河社稷圖后,亦需有人代為指引駕馭。而如今這滿城之內,能得陛下信任之人,就只有寥寥數位。另有本相門下謀士賈詡有言,陛下他這次既是捨命一搏,就勢必已將其身後的朝局,都準備周全。所以猜測那始龍殿之一切,必定已被陛下,託付于王相之手!」
他這一生中,還從未似今日這般後悔過,後悔自己未能在斗戰之法上用功。以至於如今君王有難,自身卻無能為力。
傳聞中他們眼前這位安石公,不但是儒門新學一派中最頂尖的大儒,更是當世罕有的得道修士。在浩然正氣上的修為,直追太學主。在五年前罷相出關之時,遭遇三位上鎮國強者刺殺,卻能安然無恙。
只因這位並不精研斗戰之術,又無合適的聖器在手,這才遜色那太學主一籌。
「果然是在王相之手!」
說話之時,這位遙指這咸陽滿城。當天聖帝在嵩陽遇難,各家世族卻都緊閉門庭,除那武安王府等寥寥幾家,在極力救駕之外,其餘三王九公,皆不聞不問。
他眼前這位,雖不修斗戰之法。可一身浩然正氣,卻是自然蘊成,較之太學主也不遑多讓。
不出意料的話,此時那闖入宮中的三人中,必有一位身死於宮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