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寶美利堅》目錄

第402章 無價之寶

第402章 無價之寶

但後來吳王無道,其中湛廬寶劍竟然「自行而去」,到了楚國,為此吳楚之間還曾大動干戈,爆發過一場戰爭。
這可不光是添補了考古史上的一個空白,更是給那本《拾遺記》正了名,要知道在這把劍沒有現世之前,人們大多以為那《拾遺記》性質更加偏向是類似現在路邊社的小道消息,記載的都是野史,和一些神魔鬼怪的小說什麼的。
但是如果說起中國古代的經典兵器,就有一個名字是無法繞過的,那就是越王劍!
只可惜這五把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上古神兵,並沒能保留下來,有的可能是被埋在地下,腐蝕爛掉了,也有的則可能是在戰場上被毀掉的。
而越王劍之所以在我國古代的兵器史上留下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可不光是因為當年在湘北省出土的那把越王勾踐劍!
這五把寶劍名分別是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據說都是削鐵如泥的稀世寶劍。
這個發現,如果公布出去的話,絕對可以說是添補了中國考古歷史的一個空白。
甚至當金沐晨和坎迪斯在第二天早上醒來之後,去找方伯的時候,卻只看到滿臉疲憊,但精神卻依舊興奮的方伯,原來這老頭居然在自己房間的浴室里,打磨那把寶劍打磨了整整一個晚上……
畢竟它的大哥,那把越王勾踐劍可是在湘北省的博物館里擺著呢!
話說當年,越王勾踐曾特地邀請當時赫赫有名的鑄劍師歐冶子為他鑄造了五把名貴的寶劍。
那個同行就是專門做古董兵器生意的,而且人家的生意可比他們家好得多,每天都是人來人往,很多古董兵器愛好者有空就會到他家店裡去轉一圈。
當然越王勾踐這一輩子,可並沒有隻鑄造這五把寶劍。
而金沐晨眼前這把名為「真剛」的寶劍,那就更加了不得了。
這說明當初這五把寶劍是確實存在過的,而且這五把寶劍,在當時都是聲名顯赫的寶劍,甚至兩個國家,願意為了一把寶劍而發動一起戰爭,這就說明了當時這五把寶劍的珍貴程度。
那把劍絕對可以說是一把無價之寶,歷經千年下來,發現的時候,居然半點鏽蝕的痕迹都沒有,而且從地下挖掘出來之後,還鋒利依舊,一劍就可以刺穿數層報紙,而且還不是鐵器,只不過是質地較軟的青銅器。
它不光承載著當年那段歷史,更是我們祖輩先賢創新和智慧的體現。
不過這一晚上,這把劍到了方伯手裡之後,就沒能放下來過。
上古時期的人,能夠把青銅兵器做到如此地步,足見當年上古先賢的智慧,並不是我等後輩可以小覷的。
西方人的古董收藏圈子裡,有一項很熱門的收藏項目,那就是古董兵器,比如我們可以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鐵甲人,和雙手劍,甚至鎖子甲什麼的都是西方古董愛好者的心頭好。
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當年吳越一代,冶金工業非常發達,所以當年吳越兩國分別製造了大批量的寶劍,來裝備軍隊。
最起碼到現在,我們的科學家們也只能是分析出那把劍裏面的金屬成分,至於當時的人們到底使用了什麼樣的工藝,才能打造出這樣一把,可以埋藏兩千多年到現在,也一點鏽蝕都沒有,拿起來就能用的神兵利器,到現在也沒能搞個清楚明白。
甚至金沐晨在紐約的時候,還在同行家裡看到過一隻流星錘,那種長滿了鐵刺,用鏈子連接一隻鐵把手的流星錘。
這麼說可能有些誇張,畢竟人家確實比我們早進入了鐵器時代,但是他們那時候產的鐵器硬度,呵呵……
在他擊敗了吳王,復讎之後,他還讓人製造了其他八把寶劍,這八把劍在《拾遺記》中也有記載:「越王勾踐,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祀昆吾之神,採金鑄之以成八劍之精,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則光晝暗。金,陰也,陰盛則陽滅。二名『斷水』,以之划水,開即不合。三名『轉魄』,以之指月,蟾兔為之倒轉。四名『懸翦』,飛鳥游過,觸其刃如斬截焉。五名『驚鯢』,以之泛海,鯨鯢為之深入。六名『滅魂』,挾之夜行,不逢魑魅。七名『卻邪』,有妖魅者見之則伏。八名『真剛』,以切玉斷金,如削土木矣。以應八方之氣鑄也……」
這些是在《吳越春秋》和《越絕書》裏面的記載,當然那後面的什麼「自行而去」之類的故事,肯定是因為某些「勝利者」的緣故,對歷史進行了演繹,傳說。
雖然越王劍現在在國內又很多把,在故宮博物館,在浦海博物館,在江浙兩省和粵東的博物館都有收藏。
而且提起中國古代的神兵,很多人腦子裡第一個想起的可能就是幹將莫邪了,只可惜這兩把寶劍,並不是現實中的真品,而是神話故事裏面的神兵,在真實世界是並不存在的。
現代湘北省博物館里保存,品相完好的那把越王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因為那是我們祖輩先賢留給我們後人的驕傲,要知道在那個年代,歐洲人的祖宗,還在地上玩泥巴呢。
就那麼一把寶劍,每年不知道多少人去觀看瞻仰過,如果你非得要給這把劍估個價,那你說一個億可以,說幾十億也同樣可以,因為這把劍實在是太珍貴了。
現在國內的藏友,收藏的古代兵器,最多的也就是明清時代士兵使用過的腰刀,或者朴刀等兵器,至於上古時期的神兵,那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個傳說。
後來越被吳打敗,勾踐曾把湛廬、勝邪、魚腸三劍獻給吳王闔閭求和。
這把劍現在可不僅僅是一件古董,一把上古寶劍那麼簡單,他最起碼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越王勾踐,當年確實是鍛造了另外八把寶劍,只不過以前因為其他的寶劍沒有傳承下來,所以人們並不能證明《拾遺記》上面記載的八把寶劍是真的,但是現在有了這真剛的現世,那就說明至少當年王晉在寫這本《拾遺記》的時候,並不全都是在瞎白話。
而今天金沐晨就看到了這把曾經在歷史上有過記載的,上古名劍真剛!
不過因為起步晚,再加上早些年大鍊鋼時期,對各種金屬製品的旺盛需要,這導致國內很多兵器的收藏都斷了代。
真尼瑪,想不到原本是被人邀請去參加一場跳樓大甩賣,最後居然弄回來一把上古神兵,這買賣可真是賺翻了。
很多人在讀了這本《拾遺記》之後,對這本書上記述的東西並不全信,但是也並不是全都不信,畢竟這書裏面記載的東西,有些還真是有跡可循的。
哪怕是那把代表中國冷兵器巔峰的乾隆寶刀,都沒法和這把劍相提並論。
當然這《拾遺記》並不是什麼專業的歷史記錄,而是東晉時期的王晉,寫的一本志怪小說似得讀物。
要知道這可是兩千多年前鍛造的青銅寶劍,埋在地下這麼多年,如果是其他的兵器,早就已經腐爛成渣了,可是這些寶劍卻能夠完整的保存下來,由此可見當年吳越一代,冶金技藝的發達程度。
如果說之前,他到手的那些中國古董,大多都還能估個價出來,但是這次可就不同了,眼前的這把真剛,這把劍,根本就沒法估價。
當然現在我們看這個故事,並不是去看裏面的演義和傳說的,而是看裏面對這五把寶劍的銘文記載。
用現代的金錢,根本就是無法衡量的。
但是現在,有了這把劍來佐證,那些考古學者就不得不重視這本《拾遺記》了。
但是他們收藏的那些越王劍的價值,和湘北省那把根本就沒法比,和自己面前這把真剛也同樣沒法比。
但是在中國人的古董圈子裡,兵器這東西一隻被視為是兇器,所以一直不怎麼熱門,直到最近幾年,這種情況才開始漸漸的好轉,有一批藏友,開始專攻這種古代的兵器,於是古董兵器的收藏,在中國也漸漸的熱門了起來。
以至於在近現代,尤其是改開時候,這種寶劍,在國內江浙一代發現了很多把,因為數量多,所以國內的考古學者,就把這些寶劍,統一命名為越王劍。
這把劍的地位就和他從波士頓美術館,或者大英博物館搞出來,那些頂級的絹畫差不多,都屬於頂級國寶是無價的,如果真的說價值,這把劍的價值,甚至可能比那些絹畫還要高一些。
而這一批發現的寶劍,雖然質量上沒辦法和湘北省發現的越王勾踐劍相比,但是卻也都保存的非常不錯。
自己手裡這把真剛,畢竟可是湘北省博物館里收藏的那把越王勾踐劍的堂兄弟啊!
那把劍也代表著我國古代,青銅時代鍛造冶鍊技術的巔峰,從出土之後,就一直被當成是國寶來對待。
只可惜現在破損的挺嚴重,在修復之前金沐晨是不打算把他拿出來亮相的,當然修復完整,這個完全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