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宏圖》目錄

第六百零三章 所為何

第六百零三章 所為何

這種力量在中國任何一個朝代勛貴、官員都不曾擁有過的,他們的力量在於金錢!當然也在於權力與地位,當這一切與金錢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國民!
但是在另一方面,朱宜鋒卻不得不警惕的看待著這些商人的舉動——他們並不是一群簡單的商人,他們是一群勛貴,那些帝國的勛貴現在已經深刻影響到了國家的經濟,甚至可以說,他們正在形成另一種力量。
臣民之頂點為滿清奴役下之奴隸。國民則始於中華朝!
當帝國軍隊在世界範圍內為構建一個世界帝國而努力的時候,那些商人們同樣也在構建著他們勢力範圍,當然這個勢力範圍不同於軍事參謀部的地圖,不同於其它任何一份地圖。
「不過,還是應該想辦法加以防範……」
突然之間,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國民意識」的產生,朱宜鋒居然有些擔心,他所擔心的不是其它,而是這一切產生是否太早了,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會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權力。更為重要的是是否會影響到皇朝的統治,影響到他的統治。
思索中,神情越來越凝重的朱宜鋒,目光慢慢的落到了報紙上,看著報紙上的那些小小的文字,他似乎看到另一種力量,他們的力量既然可以用來制衡政府,同樣也可以用來制衡另一群人。
這部分錢被用來認購政府發行的國債,當然這隻是一小部分,是企業表示愛國的一種舉動,而對於他們來說,對於那些企業來說,他們所要面對的是什麼呢?他們面對的是一個被打的稀爛的世界,他們發現在英國人的殖民地上,遺留下太多的數之不盡的財富,而這些財富等待著他們去接受,去接管。相比于其它,這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對還是錯?」
看完報紙上的這篇「國民與臣民」的文章,朱宜鋒甚至都沒有注意到自己的神情變得凝重,甚至就連呼吸都變得有些異樣,坐在那裡,一時間居然有些走神。
軍人流了血,但是大企業和大財團得了一切。
「為了支持帝國的事業!」
這些錢和巨額的軍費開支迅速轉到國內數百家企業的身上,當然,那些企業主是絕對不會把錢鎖在保險箱里,金錢的威力就在於它的流動。企業家們立刻用它們購置機器,增加工廠產能,同時他們還會試驗武器,招聘更多的工業,轉產有利可圖或利潤豐厚的各種武器,以滿足突然膨脹的軍事需求。
儘管知道這一切,但是朱宜鋒卻不能去阻止這些行為,因為在殖民帝國組建過程中,這些商業力量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可以說是必須的,帝國需要對殖民地進行「產業化分工」,需要從殖民地獲得利益,這些都需要依賴商人,需要商人的付出。
在這種「支持」之中,那些銀行、企業將自己的觸角從本土一直伸到了海外,他們都在默默地構建著一個新的殖民地,他們的這個殖民地不同於帝國殖民地部所管理的殖民地,但是殖民部卻離不開他們,離不開他們的支持,因為殖民地部需要這些銀行在殖民地構建立金融,需要企業在那裡建立一定的工商業基礎,有了金融與工商業殖民地才會繁榮,才能夠顯示出帝國治理下的變化。
對於信奉平衡之道的朱宜鋒來說,他知道,一旦權力失去了平衡,那麼結果將是極為可怕的。就像明朝時,失去制衡的文官團體的一家獨大,最終導致了皇權的衰退,導致了王朝的滅亡一樣。
這是民眾的覺醒!
或許民眾國民意志的覺醒,在某種程度上會使得政府在未來不得不讓出一部分權力,但是對於皇室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壞事。權力是需要制衡的,政府的權力現在是自己在控制它,但是在將來,可以用國民去制衡它,至於那些所謂的「貴族」……他們當然也是王朝的一個重要組成,但是他們同樣也需要制衡。
而這一切的代價是什麼呢?
但是這僅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普通人所能想象中的那一部分,不過只是冰山一角罷了。還有一部分錢——那些企業的正常的利潤,並不是都投在新武器的研製或者工業生產的擴大上。
想到這兩個字,朱宜鋒的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去,在將來,誰會去制衡他們呢
「哎呀,這些東西似乎有些太超前了……」
何謂臣民?何謂國民?
在這個過程之中,權力與金錢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甚至就連監督的官員也很無奈——對於那裡的監管是一片空白,而且勛貴們也有他們自己的理由。
他腦海中在反覆的思索著這件事,思索著有關「臣民」與「國民」的問題,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篇文章至少在這一刻給朱宜鋒造成前所未有衝擊。
確實,正是得益於他們的支持,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他們對保守派的打擊從來都是不遺餘利的,就像在舊時代,官吏們千方百計的保證土地利益一般。而這一切,無不在刺激著國內工商業的發展,正是得益於他們的竭力支持,才使得國內的工商實業有著一日千里的進步。
「……願為皇帝陛下所統治中華帝國之國民!」
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對於新朝的勛貴們的這些行為,朱宜鋒一直都是持以默許的態度,就像在武昌的時候,他千方百計的將督府上下的官員與督府的利益結成一體一般,殖民地的封地不過只是一種利益捆綁,至於現在,他們對金融業、工商業的投資,同樣也是一種利益捆綁,只有將他們的利益與金融工商業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他們才會支持新朝的新政。
臣民!
在心裏嘀咕一聲,朱宜鋒又一次看了一眼那張報紙,儘管他有些擔心,但是他卻沒有任何心憂之處,因為沒有任何人比他更了解政治,至少在中國,沒有任何人比他更了解。
幾乎是一瞬間,朱宜鋒的腦海中就得到了一個答案,這個答案甚至讓他有些激動,似乎這篇文章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開宏五年來初啟民智的一個成果。
對於開宏五年的人們來說,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會注意到這一點,但是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會忽視這一點。
就在朱宜鋒意識到可以借用另一種力量,去平衡這一切的時候,他的心底卻又湧起另一個聲音。
戰爭帶來了新的機遇,殖民地的礦山、土地,相比于其它,這樣的投資才是回報最為豐厚的,軍事管制當局的支持下,那些人用低的可笑的價錢,就買下了許多最有潛力和前途的礦山、地產。
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就像當年湖廣等地的商人隨著義軍的腳步進入全國各地,最終成長為全中國最為成功的商人群體一樣,現在,那些企業同樣也在追隨著帝國軍隊的腳步,將他們的觸角伸向世界各地。
戰爭爆發之後,在國內金融界的支持下,總額超過五十億元的債券一共分成三期發行,而這些債券發行之後所籌集的五十億元資金,則是在軍事撥款和推進工業的旗號下,被分別使用。
一篇文章看似不甚至起眼,但是有時候卻會對人造成很大的衝擊,為臣民還是為國民?
如果任由他們控制那個最為強大的力量,那麼後果無疑將是災難性的!
制衡!
國人不是不擅於經商,一旦有了良好的環境,國人立即會展現出他們對商業的天賦。但是在國力因為工商業的發展而迅速增加,中華朝的財政收入在短短五年內,就增加數倍的同時,勛貴與商業的結合同樣也顯露另一方面的弊端,尤其是在戰爭爆發之後,更是如此。
冷笑著,朱宜鋒像是想起什麼一樣,他的腦海中浮現出情報局的一些報告,在過去的五年間,因為中華朝對土地的限制,使得那些新朝勛貴們,無不是紛紛投資實業,投資金融業以及工商業,尤其是前者,國內所有的銀行,除了帝國中央銀行之外,其它的官辦、私營銀行之中,都有新朝勛貴的股份,他們通過對金融業的控制,影響著工商業。
「會不會有些杞人憂天了?」
誰能去制衡他們呢?
畢竟,現在戰爭仍然在繼續著,畢竟,現在那些所謂的「財團」在皇權面前都是畏縮的。
閉著眼睛的朱宜鋒的腦海中閃過了一張張文件、表格,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數字、條文,漸漸地,所有的這一切,都在他的眼前變成一幅似乎真實存的圖畫和故事:
是的,五年來的啟民智,從這篇文章中可見一二。民智的開啟,不是以培養了多少學生、建了多少大學作為象徵,而是在這一過程中,民眾是否產生主人公意識為標準,是否有國民意識為標準,當然,現在這一切只是模糊的意識,但可以肯定的是,從今以後,民智之路一旦開啟,將是無法阻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