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地球的外星綜合艦》目錄

第585章 機器人士兵

第585章 機器人士兵

只見新聞大廳所在大樓周邊五百米範圍內,就開始有士兵站崗執勤,而這些士兵不是普通的華國士兵,他們都是空天部隊的「霹靂」突擊隊的士兵。
華國政府的聲明沒有人相信,世界各國政府只當這紙聲明是一份為了平息世界輿論的外交辭令。世界輿論也不相信,他們把華國政府的聲明當成了推卸責任的說辭。
最吸引記者們眼球的當然是他們身上掛著的極具科幻元素的武器,這些武器一看就不是發射彈丸類的槍械,而是發射某種射線類的武器,因為槍管不是中空的,而是由一個尖狀物體代替。槍身上有多處微型顯示屏,上面不停地有數字在跳躍。
此時不管是正在上班的成人,還是正在上課的學生,甚至幼兒園的教師們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計,湧向電視機旁。
世界各國和幾十億地球人也都在翹首以盼,等著陳宇星發出他的聲音。貧窮的國家希望得到陳宇星的證實,希望外星人的到來給們帶來富裕繁榮,發達國家也希望得到陳宇星的證實,證實沒有外星人的存在,即使軍事上他們已經輸了,他們卻不想掌握在他們手中的高端科技也成為雞肋。
……
他們威嚴的手勢,讓記者們不由自主地止住了腳步。
華國再一次成為了世界矚目的焦點。陳宇星也成為了世界各國人民家喻戶曉的人物。
沒有讓世界等待太久,在歐洲主要發達國家發表了政府聲明后,暨京城時間2月23日中午,華國軍方向世界發布消息,陳宇星上將將於當日下午三時,在國務院新聞發布大廳發表正式聲明。
《陳宇星上將的衛隊,鋼鐵機器人驚現新聞發布會場》
這些士兵一式黑衣黑甲,手上戴著金屬質感的黑色手套,頭上戴著全封閉的頭盔,眼睛部位是一塊黑色的鏡片,從整體造型上看不到他們的一塊皮膚。大部分士兵都是一長一短兩把武器,個別指揮官身上還掛著閃著金屬光芒的短劍。
下午兩點,就開始有大批國內外記者蜂擁向國務院新聞發布大廳。等他們到了安檢區時,無不被華國軍方所擺出的陣仗嚇到了。
華國人民也不相信,這是華民族崛起的大好機遇,是他們企盼了近百年的夙願。他們寧願相信陳宇星就是外星人的代表,是華國夢得以實現的締造者。
美國中央新聞網將「霹靂」士兵的照片高高地掛在了首頁最頂端,標題更是奪人眼球。
文章對這些形似機器人的士兵進行了多角度猜測,其中最讓美國民眾無比牙痛的說法是,它們是由外星人製造的全金屬結構機器人,它們身上的槍支是殺傷力極大的射線武器。這樣的機器人不用多,只要有一千人就應該可以佔領地球了。
記者們看不到他們的眼睛,看不到他們的臉,也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他們就如一座座鋼鐵的雕塑,威嚴而神秘。
世界人民也不相信,如果不是華國的支持,如果沒有外星技術,箭狼雇傭軍沒可能擁有如此強大的軍事實力。華國政府和軍方就是這一事件的幕後推手,讓箭狼雇傭軍承擔擾亂世界局勢的罵名,而其在後坐收漁利。
遊行隊伍中要求陳宇星站出來發聲的標語比比皆是,華國人民將他們心中的一片希望和期盼都寄托在了那位年青的共和國上將身上,他們深怕這一切是一場空。他們需要他的聲音,需要他給民族和熱血的人民一個交待。
記者們徹底震撼了,而當他們弄明白是怎麼回事後,興奮則代替了恐懼,安檢通關的記者們爭先恐後地跑向這些士兵,沒有人阻止他們,沒有人向他們提出警告。可當他們在接近這些士兵一米距離時,被他們伸出手掌制止了。
華國的央視也不簡單,他們利用自己的優勢,再第一時間就將會場外的這一奇觀直播了出去。
這是什麼情況?
民眾的情緒在這一刻被徹底調動起來了,湧向街頭的人越來越多,全國各地所有城市的街道,都出現了狂歡的民眾。更有甚者把不知從那裡搬出來的六、七十英寸的液晶顯示器安裝在了敞蓬汽車上,用無線接收裝置接收信號,電視上播放著中央台的節目,滿街的跑。
所有記者都不著急進入會場了,他們圍著這些士兵就是一陣拍照,直播記者也把鏡頭對準了這些士兵,提前開始了他們的現場直播。
記者們猜測的不錯,這種長槍正是剛剛配發給「霹靂」特種部隊的粒子束步槍,而短槍是小型激光發射器,堪稱近戰之王的武器。指揮官腰間的短劍可不是裝飾品,而是激光劍,它可以輕易地劈開一尺厚的合金鋼。
華國易網第一個在首頁上貼出了「霹靂」士兵的全身像,標題為,《空天部隊的神秘士兵暴光,民眾的猜測或成事實》。
士兵們除了阻止記者的手勢外,其他時候則是一動不動。記者們向他們提出了很多問題,比如你們是外星人嗎?你們是機器人嗎?你們是華國人嗎?你們是空天部隊的士兵嗎?等等。
「機器人!這絕對是機器人,我願意用我的姓氏擔保……」
各種慶祝活動並沒有因為政府的聲明而停止,反而以燎原之勢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如何動用宣傳工具解釋都不起作用,華國人民近乎于痴迷了,他們抓著這個夢死死不放手。
當第一張「霹靂」突擊隊士兵的照片出現在各大網站上時,立即引爆了整個網路。
士兵沉默以待,不予回答。
「空天部隊的士兵是機器人,那一切都是真的,都是真的,華國萬歲……」
此信息一出立即吸引了億萬網民,易網強大的伺服器瞬間就被瘋狂湧來的數據堵塞了。讓網站的技術人員目瞪口呆,直到其他網站出現了同樣內容后,網站才恢復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