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師》目錄

第0555章 海上副將

第0555章 海上副將

謝良友拱手說道:「國公爺仁德,山東和天津的百姓有福!」
雖然李植尚未在山東均平田賦,但津國公的私田,沒有一個地方官敢多收亂收李植的田賦。李植已經通知地方官,這些新田,一年的田賦是每畝六升麥子。實際上如果李植均平山東所有田賦,並且不增加田賦的話,畝均的田賦大概就是六升一年。
李植說道:「那豈不是只有三十多萬兩的凈收益?」
李植在各府城派駐一百五十名稅務會計,各州派駐一百名稅務會計,各縣城派駐五十名稅務會計。這些稅務會計每天的工作就是入駐商販營業點,檢驗商販實際營業額是否如實申報。
謝良友搖了搖頭,說道:「今年山東大旱,農民們都靠津國公賑災過日子,無錢購買商品,山東的經濟十分蕭條。估計今年一年,山東只能收到商稅六十多萬兩。」
謝良友每天做稅務統計,計算能力倒是十分強悍,拱手說道:「國公爺,人工成本加上材料錢,是十五萬兩。」
鄭暉說道:「像國公陂這樣的工程,我們規劃了八個,只是規模略小一些。全部做出來后,可得新田一百一十萬畝,刨去田賦,每年光地租收入就是六十多萬兩銀子。」
然而這種情況只是對李植而言如此,明末政治混亂,地方上的官僚和縉紳虎視眈眈,百姓即便是有幾畝肥田都怕別人惦記,更別提搞水利發展新田了。
李植對於佃種自己田地的小民,每人收取三成地租。以每畝畝產一石麥子的平均水平計算,除去田賦李植每畝地可以得到二斗四升收益。二十七萬畝新田,算下來就是每年六萬五千石麥子凈收益,價值十六萬兩銀子。
謝良友沉重地點了點頭,說道:「國公爺,確實是這樣。不過明年農民有了收益,情況就會大為好轉。估計明年一年一百六十萬兩商稅能收到,刨去開支還能有一百三十萬兩。」
暉聽到這話,激動得滿臉通紅。
其實就是李植不交田賦,地方官也拿李植沒辦法。但李植每日琢磨著均平田賦,自己當然要以身作則繳納田賦,否則要授人口實。
李植在濟南稅務所翻了翻賬簿,朝謝良友問道:「這一年下來,會計人員的開銷要花多少?」
這個國公陂修好后,灌溉出來的新田將被作為李植的私田,佃給當地的貧苦佃農耕作。
李植檢查了一會工地,又朝鄭暉問道:「今年山東可以開墾多少新田出來?」
和天津的稅務所一樣,這些稅務所也是在各城的鬧市中購置宅院改造而成。稅務所的基本原則是商賈自己報稅,稅務所按照商賈申報的經營額徵稅,三十稅一。當然,商人們往往會鋌而走險偷稅漏稅,每個稅務所里都有大量的稅務會計,作為抽查商賈營業額的監督人員。
李植笑道:「三十五兩年收入算什麼?也只是讓一家老小有個溫飽,尚不能小康。本公立志要讓治下的百姓都過上好日子,以後本公要讓天津和山東的百姓全部富起來,當然不能收取高額田賦。就按三成地租收。」
像李植這樣挖空心思做大蛋糕,手握強兵誓死捍衛自己做大的蛋糕,而且不去搶奪無權勢小民蛋糕的人物,在明末這樣的社會中只是一個孤例。
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這個民族,李植都要把自己這個孤例堅持下去。
十月初五,在山東各府、州、縣,津國公稅務所紛紛開張。
然而十七世紀已經不是封閉的時代。滿清、西方殖民者,甚至西南少數民族都對腐朽的漢人社會虎視眈眈。如果漢人不把自己的蛋糕經營好,不把國家做大做強,被異族奴役的歷史必講上演。
……
六十多萬兩銀子也不是一個小數字,可以大大充實李植的財政。
李植算了算,朝靖一善問道:「開發這些新田,使用了多少人工和材料?」
若是一個沒有權勢的人出來組織水利工程,恐怕工程還沒有結束,新田就被各種名目冒出來的田主瓜分了。而對於有權勢的人來說,想法設法把有良田的百姓弄破產,吞併百姓的良田就可以直接獲益,又何必大張旗鼓搞水利?真搞出來大把良田,其他的縉紳豪強還不是要上來分一杯羹。
李植點了點頭,建這個灌溉水庫的成本,一年的地租就可以收回來。順帶的,建工程時候把勞動力成本算進工程中,讓百姓以工代賑,還降低了賑災的費用。
謝良友想了想,說道:「國公爺,這佃種我們新田的農民,算下來每人每年可以收穫十四石的糧食,折銀三十五兩。這些百姓之前一年收入只有八、九石,生活一下子翻天覆地大變……我們收的地租是不是太低了?我看便是再多收一成地租,也絲毫不為過。」
李植拍了拍鄭暉的肩膀,說道:「鄭暉,山東的工程順利完成後,我上奏朝廷,升你為海上副將!」
謝良友吸了吸鼻子,正色說道:「國公爺,為了覆蓋山東一省,我們雇傭了五千六百三十七名會計。這些會計的月錢,場所維護費用加上種種雜用,一年要花費三十萬兩。」
靖一善被李植許諾了二百兩賞銀,倒是比剛才更配合一些,答道:「這個國公陂使用了三萬五千二百人勞作三個月,水泥、石材等材料,花了八萬七千兩銀子。」
如果發現商人逃稅,就按照逃一罰五的原則重罰。逃稅超過一百兩,更要把逃稅者交給津國公法庭打板子。
李植點了點頭,這才扶起地上的瘦削年輕人。
李植轉身問了問幕府稅務廳大使,問道:「良友,這是多少銀子?」
在一個政治腐敗秩序混亂的社會中,利益是根據權勢而不是貢獻分配的。在這樣的利益格局下,沒有一個人願意做貢獻,所有人都盯著現有的蛋糕瓜分,最後蛋糕只會越來越小。
無論怎麼看,開發水利開墾新田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