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目錄

第九百二十四章 倒貼

第九百二十四章 倒貼

不過李超對這個沒什麼興趣。
「那范陽盧氏的女兒我託人打聽了,人不錯的,相貌品德樣樣不錯。她也確實是嫡女,是范陽族長的原配之女,後來原配病亡,范族長雖續娶后又生了不少兒女,但這個女兒也是嫡出的。」
清河崔、滎陽鄭、太原王、趙郡李等都紛紛跟灞上李結親,范陽盧氏當然也不能幹坐著。他們可不想被朝廷徹底的邊緣化,跟當今最紅的重臣李超結親,跟如今最豪奢的灞上李氏結親,也成了一個極好的選擇。
一套十六本史書,從史記,到南史、北史、資治通鑒,一共十六本。其中有九本是李超主持修的,晉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以及南史、北史和資治通鑒。
「你放心,我不是說氣話什麼的。就算盧氏女子進門,又不動搖我地位,我是這咱們李家考慮。」
「我覺得不必拒絕盧家,畢竟人家這麼主動,你要是拒絕,就太落人家面子了。好歹那也是千年世家呢。」
李超前兩次還很猛,然後第三次有些吃力,第四次,完全是十三娘掌握主動,等到崔鶯鶯還想要再來一次的時候,李超只能舉手投降了。
家裡妻妾好幾個,外面還有一個長公主情人,還有一個東女國小女王露水夫妻,他不是那種特別喜新厭舊的人。
范陽盧氏還是很捨得的,拿出了一個嫡女和四個分支嫡女,一口氣送出五位女子來給李超做妾。
再強壯的男人,如果縱慾,也受不了。色是刮骨鋼刀,看看太上皇李淵,退位之後不到三年,孩子生了一堆,然後人蒼老的不像樣。也算是一員大將出身的李淵,已經乾巴乾巴的成了瘦老頭。
「你真舍的拒絕?這可是納一陪四呢,陪的那四個我也打聽了,也都很不錯。其中有一個還是遼西盧氏族長盧政之女,也是個嫡出呢。范陽盧氏也是五姓豪門,願意拿嫡女給你做妾,還陪四個分支嫡女,這可都是極為難得了。」
小別勝新婚。
崔鶯鶯笑著說道。
「還是納了吧,我不反對的。咱們沒必要落了盧氏的面子,納了盧氏的人,對我們灞上李家也有好處。多納幾個進門,多生幾個孩子,咱們家人丁更興旺。」崔鶯鶯說道,說這話時,她並沒有生氣什麼的,只是很平靜地說道。
「千年世家又怎麼了,我灞上李家,還真就不用看他們的面子。」李超笑著說道。在李超如今的全力推動下,大唐現在搞功臣分封制,雖然這分封制不是真正的那種封建,可也很厲害了。
從先秦到漢晉南北朝隋,各朝正史都修齊了。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能坐地吸土,十三娘這還不到三十了,已經如此猛了,讓李超覺得交公糧也有些艱巨。
雖然他還年輕,可心理年齡挺大的,更偏重感情。
夫妻倆如乾柴遇到烈火,李超發現崔鶯鶯變的很猛了,也許是生過五個孩子的原因,變的更加成熟,這方面也算是完全開發了。
幾天後,崔鶯鶯從盧氏在襄陽的府中回來,告訴李超,「事情定了,就選在九月初六,盧氏把人送上門來,我們家也擺個熱鬧的酒宴,把客人們都邀請來,這事就成了。」
說到這個范氏女,崔鶯鶯還有點同情,畢竟她們身世十分相似,都是嫡出,又都是病亡原配所生,後來父親又續娶,又生了許多兒女。在家裡地位不算高,挺可憐的。
不少家族甚至願意拿嫡女來給李超做妾呢。
每天在家喝喝茶,看看書。
李超這下倒是有點驚訝。
別看那些領地現在看起來非常的偏僻、荒涼,但有一塊領地和沒有,區別會非常大的。有了領地,貴族們就有崛起壯大的機會,只要能守的住領地,那麼越往後,他們會越強大。因為有更長遠的發展空間,能更少的受中央朝廷的影響。
以後,只有分封的功臣才是真正的貴族,也只有這些能擁有家徽的封建貴族,才能真正的撐起一個頂級的世家。
歷史上唐朝時,五姓七家幾起幾落,確實在唐朝又闊過幾回,但不是現在。現在他們頂多跟那些民間老儒一樣,名頭大,但在朝廷中,權勢不足。
這讓李超有些哭笑不得。
雖然唐修九本,只有資治通鑒是李超一人修的,其它八本都只是他挂名主編,但畢竟這些書上主編之名都是他。
李超暗鬆口氣,連忙起身去洗澡。
買一送四。
五姓七家影響是大,但在大唐的頂級豪門中也不是最強的,不說那些關隴舊閥還有軍功新貴或者是江南的士族等,頂級的豪門多了去了。五姓七家經歷隋末打擊,現在在民間影響大,但在朝堂上影響力其實很弱。
「家裡有你們了,我還嫌多呢。」
不過一連幾天,晚上的時候,李超雖然幾房妾侍那裡都輪流歇息,可都高掛免戰牌,弄的鄭婉言杜十娘和紅線還有胡姬她們,都悶悶不樂。
不過那天之後,崔鶯鶯還真的就去跟盧家談親事去了。
其實李超發明的印刷術啊,改良的造紙術啊,以及修的字典詞典辦的報紙雜誌,以及朝廷大新學校等,都讓關東士族這學術壟斷地位不斷的削弱下降。
李超就是有這樣的自信。
范陽盧氏,就有這個打算,他們打算送一位嫡女給李超做妾,甚至還說了,願意從分家裡再選四個妙齡的族女做陪嫁。
「舟車勞累,身體有些疲憊,要不下次吧。」
洗過澡回來,崔鶯鶯還檢查了一下,發現李超確實沒有再戰之力了,才算放過了他,起身去洗漱了。
事情談的很愉快。
「給我做妾,不是相中我兒子要結親?」
范陽盧氏千年世家不錯,但他們本來就跟崔鄭等比不過,在如今的貞觀新政之下,他們的地位越來越低,越來越被朝廷邊緣化,過去他們一面是學術壟斷,一面又是手握著大量的田地,擁有許多隱戶奴隸等,可現在這些根基,都被朝廷在一刀刀的削砍。
「你兒子才幾歲啊,人家不願意等那麼久呢,先跟你結個親,當然以後說不定還要來個親上加親,再給你兒子也結個親。」說到這,崔鶯鶯語氣里有點酸。
說到後面,崔鶯鶯反過來勸李超了。
真正掌權的,還是如灞上李這樣的貞觀新貴,哪怕是當初的關隴舊閥們,都比這關東士族更有話語權。
不能分封的那些家族,不管他們以前多牛逼,早晚還是會被淘汰掉的。
朝廷更是直接把這套史書,稱為正史,名十六史。官方欽定史書,國子監和各州縣官學的必讀史書。
李超堅決控制自己,不縱慾。
妻子去為丈夫納妾,這事放在後世不敢想象,但在這個時代卻再正常不過了。納妾,本來就得經過妻子同意的,甚至多數是由妻子來負責操辦。
李超還是歇在十三娘的房裡。
關東士族門第好,家聲好,加之他們以前掌握的學術,讓這些千年名門,心裏是瞧不起那些暴發戶們的,但暴發戶雖無底蘊,但有權有財啊。
「哼,你們男人,我還不知道,表面上說嫌多,其實心裏也還是喜歡的對吧。你啊,也就別推三阻四了,我明天就去跟盧夫人說,這事同意了,選個吉日,就把事情辦了。」
這種完全為了政治聯姻而納妾,李超並不喜歡。
壟斷不了學術,也就對輿論控制大大削弱,他們在民間的影響力其實也正在不斷的下降之中。
這十六本書,算是官修正史,尤其是其中史記和資治通鑒兩本,更是被官方稱為學史必讀。
接下來幾天,李超就在家休假,他也沒急著去尚書省。
「夫君,你就納了盧氏女吧。」
「你還真希望我納啊?」李超伸手掐了下崔鶯鶯的腰肢,「我李超現在哪需要去追捧這五姓七家?」
李記出版坊,全力出了一套精裝版,印刷出來的這套十六本史書,都非常精美。這套史書一經刊印,立即受到無數讀書人的喜愛,可謂是賣的洛陽紙貴。
因此,現在李超在學術界史學界,可謂是名聲更進一步了。
李淵是沒事幹,只能生孩子。李超可還想再活個五六十年呢,未來日子還長著呢。
為的就是能後來居上,跟李超跟李家結上關係,能搭上李超的順風船。
李超如今的地位,李家的家勢,想跟李家結親的真的很多。不少人想把女兒許給李超的兒子,當然也有不少想直接送給李超做妾的。
放下手裡散發著墨香的線裝史書,李超對著崔鶯鶯點了點頭,回了聲,「知道了。」
以後大唐對於中原的控制會更強,會控制打擊豪強們的土地兼并,奴隸控制等。但對於四邊的那些分封貴族,卻會是撫持態度,因為他們是大唐的屏障。
晚上。
李超放下手裡的書,這是印刷坊印刷的精裝本,雕版印刷,線裝。
崔鶯鶯看著萎靡不振的小李超,輕輕一笑,「死樣,饒過你這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