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目錄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白袍薛禮和霸氣測漏的天可汗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白袍薛禮和霸氣測漏的天可汗

他甚至想著到了講武堂,說不定還能得到趙王的親自教導。據說當年第一次武舉考試時,趙王就在考試時直接收了四個學員為親傳弟子。
不過細說起來,這個北界,其實也是過去高句麗人的北疆了。
大唐嘛,自然是擁有疆土,以及那百萬俘虜了。
遼東道、建安州。
「謝謝了,小兄弟,還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薛仁貴如實說道,種荷蘭,就是綁上石頭沉海。
「走了,回程。」
「這皆將士用命,宰輔用心,還有大唐的諸藩共同協力而獲得的成功!」
如果能進講武堂,就能當上軍官,將來就有機會上戰場立功。
獨臂的泉蓋蘇文一口飲下一碗烈酒,面色通紅。
「就是。」
建安城破了,乙支文德和高藏都死了。
兩年前,薛仁貴從河東家裡出來,本來是想來遼東投軍。但朝廷用兵高句麗,都是徵召的南北衙精銳,並不招募他這樣沒經驗的。後來盤纏用盡,他又沒臉回家,恰逢見到李家遼南封地上招募衛隊。
連下面的普通將士,也都會有重賞。
……
泉蓋蘇文父子一行從船艙中出來,外面一排端著長槍的唐軍在等著他們。
好處就這麼多,要就要,不要拉倒。
他們在這次征東之戰中,不但出了好幾萬兵馬,還為秦瓊的海路軍提供了許多糧草。
泉蓋蘇文打量了下這軍士的裝備衣著,笑笑,「原來是李閻王的人。」
之前大唐已經運走一百多萬奴隸了,現在遼東還有一百來萬,他們提出分奴隸、分繳獲的金銀等。
個相熟的隊員笑說著回到旅順后要去哪喝酒,「仁貴,你去不去?」
「仁貴小兄弟,看你年紀不大,想不到也早早投身軍伍了。」
……
幾家心有不滿,可小胳膊也拗不過大腿。反正,土地是大唐的,人口,更多也沒了。
分人?
用時八年,大戰三年,終於滅亡高句麗,現在大家都準備分一杯羹。
不過粟末部也早就是高句麗的附屬部落了,比起長白山一帶的白山部,以及更遙遠的黑龍江流域的黑水部靺鞨,他們算是熟蕃。
朝廷的武舉考試是一年一試,從軍隊和民間選拔優秀的苗子,入講武堂學習,為軍隊培訓優秀軍官。
李世民深呼吸幾口氣。
再然後就是賞了一些錢財之類的東西了。
王承恩用他那獨特的嗓音高聲宣唱詔書,先是對東征將士的封賞,長長一串的封賞名單。許多將帥獲得加官晉爵以及錢帛賞賜,還有加賜封地的。
「有酒嗎?」泉蓋蘇文嘆聲氣。
東瀛也很氣。
朝鮮道與遼東道以鴨綠水為界,東北以圖門江為界。而在南面,則依然是以漢江為界。
王承恩捧著詔書上前。
海上,一條大蓋世風帆船上。
他的家族,也是河東薛氏氏族。他的六世祖是北魏郡王,曾祖也官至太守,爵封縣公。祖父,官至御史中大夫。就是他父親,薛軌,也曾任隋朝襄城郡贊治。
李世民給新羅、百濟、東瀛三國的賞賜,是一個大唐郡公爵位,然後冊封他們本國國王之位,再就是大唐以後與他們全面開放通商貿易。
旅順。
沒有了高句麗人的高句麗,還叫高句麗嗎?
總不能讓我們白費這麼大力氣吧。
就連薛延陀、契丹、奚、室韋、霫、新羅、百濟、東瀛,都在等皇帝的封賞,甚至最後臨陣倒戈歸附的一些靺鞨部落,也一樣在等著皇帝的處置。
反正這些,三國國王覺得遠遠不夠。
「我叫薛禮,表字仁貴,河東人。」
「我不是官軍,我是旅順港李記衛隊的護衛。」
薛延陀、契丹、奚、室韋、霫也覺得沒賺到什麼好處,他們想要人口。
軍士拿過來一壇酒,給他們一人倒了一碗。
「你們去吧,我還要看書呢。」
薛禮小時讀了幾年免費的小學,然後在家種著家裡幾畝地,有空時在工坊做些工。妻子柳氏十分賢惠,常勸丈夫要出門建功立業,重振門楣。
東征將士在等著獎賞,遼東封臣們等著皇帝兌現當初的分封。
泉蓋蘇文父子幾個眼神里充滿著不安,他們一直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唐人過河拆橋,當年說好的除去高建武,改立泉蓋蘇文為王,改號朝鮮。
粟末水就是西流松花江了。這一帶,其實是靺鞨部族的粟末部的地盤,他們就是生活在粟末水流域一帶。
只不過薛禮一心想著建功立業,衣錦回鄉。如今眼看著遼東戰事結束,他最終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準備參加朝廷的武舉考試。
薛仁貴拍了拍手,算是完結了一個任務。
薛延陀賞奴隸五萬,新羅、百濟、契丹、奚各賞兩萬,東瀛賞一萬。其它諸部,賞萬八千不等,另外在遼東俘獲的大量牛馬牲畜,也都均分給各家,連收穫的許多布匹衣服啊傢具啊總之,就是那些李世民看起來是破爛的東西,都歸各家分了。
李世民話一出,就成了旨意。
一百多萬奴隸呢,哪怕一家分個十萬八萬的,他們也覺得可以滿足了,若再分些金銀珠寶,就很不錯了,何況還有牛馬牲畜呢。
薛禮搖了搖頭。
在遼南做護衛,待遇確實還不錯的。
至於是不是真滿意,其實李世民心裡有數,但沒得讓步,也沒法讓了。
現在李世民也不客氣,直接把北界劃到了粟末河南岸,白水部這次也吃了虧,東北界也劃到了他們的地盤。
唐朝連最後一絲機會都沒有給他們,百余萬高句麗軍民,都將送往中原。
他是河王絳州龍門人,他六世祖,還是北魏河東王薛安都。
五花大綁,然後掛上石頭,一個接一個的被推入深海之中。
大唐的遼東道西北就與契丹交界,正北與室韋交界,東北與靺鞨粟末部交界。
這個劃界,引得百濟和新羅的不滿,因為高句麗人這些年來一直南侵,三國打打停停,但漢江流域,過去就是百濟和新羅的。
這次卻是大唐設立遼東道和朝鮮道兩個新設道,遼東道西界為遼河,東界為鴨綠江,北界達到粟末水南岸,東北則以後世圖門江為界,東北角就是後世的海參崴了。
若不是十余年前,朝廷推行新政,地方大興教育等等一系列新政,薛仁貴連書都讀不起,更別說後來結婚娶妻了。
他們也一樣費了很大力氣啊,可戰事勝利,唐朝爸爸把他們也忘記了。
又換一份詔書。
薛仁貴今年二十二歲,雖然眼下只是個普通的旅順港衛隊巡邏艇上士兵,但他其實沒有與隊友們說過的是,他祖上也曾闊過的。
薛禮搖頭。
如泉蓋蘇文自己想的那樣,大唐確實過河拆橋。高句麗的疆域上都沒了幾個高句麗人,大唐為何還要立一個朝鮮國王?
不過因為父親早亡,因此家道中落。他少年時,家境十分貧寒。
在這個分臟大會上,天朝聯盟的盟主李世民,無比的霸氣側漏。
打到最後,高句麗滅了,他們卻半點好處也沒撈到。
說完,他走到了甲板船舷邊上。
皇帝臨時駐蹕此處。
現在王玄策、高侃、上官儀、劉仁軌四人,都已經成了開國侯了。
當初他就不應當答應唐人,這是與虎謀皮,果然沒有好下場。
高句麗已經掃滅,但事情還沒完。
他便應募報名,最終通過,成了李家遼南封地旅順港巡邏隊的一員。
李世民心裏冷哼一聲,這是萬萬不可能的。大唐還缺人呢,也不看看大唐的奴隸多貴,牛馬倒是可以分,反正現在大唐不缺這些,這些也不值錢。
「是啊,咱們給趙王做事,和給朝廷做事有什麼區別,趙王給的待遇更好呢。」
可是結果,唐人對高句麗是毀滅性的進攻。攻破一城,則盡遷其民。一開始還說是送去中原,可後來他們才知道,裝船走的人運到中原,都成了奴隸。在港口,就被發賣一空。據說都被買去各個礦山、種植園、工坊里去了。
新羅、百濟、東瀛三國也連忙提出同樣請求。
「八年,八年時間,大唐終於復中國子弟之仇,終於收復漢家舊疆!」
不過武舉雖不如文科那麼難,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年一試,可一年也只錄取幾百人而已。不但要武藝好,還得有文化。
現在大唐一個南界以漢江為界,那以前他們被高句麗人奪去的地盤就再也拿不回來了。
目光掃過御座下的漢蕃眾人。
幾朵浪花濺起,又恢復尋常。
「種荷花!」
「仁貴小兄弟,是要砍頭還是什麼?」
前兩年的戰爭中,他們還一直支持著高句麗人。
一名唐軍士兵走了過來,「到地方了,準備上路吧。」
這種人,李世民連養都不願意養,他反倒是比較佩服抵抗到死的乙支文德,還有那死不投降的高建武,哪怕是最後無奈投降的楊萬春,都比淵氏父子更讓他看的起。
多少年輕人心中的崇拜對象。
「你真是個書獃子,考什麼武舉啊。武舉考上了也不過是進講武堂,出來不還是當兵。我倒覺得在旅順挺好的。」
上一個敢跟大唐炸刺的高句麗剛被滅國,再上一個敢惹大唐的突厥也已經被滅了,而不久前剛跳出來挑釁大唐的吐谷渾,也正派大唐派軍征討,甚至連遠在西方的波斯敢口出狂言威脅大唐,都已經被唐軍揍了好幾次,割下好幾塊肉來了。
唐人寧願花費這麼大的力氣,也要把高句麗人都抓走,這太狠了。
「門下:」
面對皇帝的霸氣測漏,各家代表只能昧著良心表示對這分配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