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目錄

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外放

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外放

李世民表情嚴肅。
「等信度這邊穩定下來,臣準備發兵進攻蔥嶺一帶,把勃律滅了。」
「滅勃律?」
李世民有些猶豫。
「當然,貴族護衛和民兵們雖然數量不少,但畢竟不是官軍,他們裝備方面多有不如,而且這些兵比較散,統一指揮不那麼靈敏。但只是撐住第一輪攻擊,還是沒問題的。只要朝廷能夠迅速派兵增援,可保信度領無憂。」
「陛下,諸位相國。太師曾與孤說過這樣一句話,大唐雖大,卻無一寸是多餘的!信度領雖然距離中原遙遠,但那也是大唐的領土。現在戒日王公然入侵我大唐疆域,大唐必須零容忍,必須反擊。兒臣請求率兵前往天竺征討戒是國!」
在歷史上,吐蕃擴張西征,正是先征服了勃律,然後才入侵了大唐的安西四鎮。
李世民看著越來越英氣高大的太子,卻沒馬上回復。
但吐蕃雖窮,對大唐的整個戰略安全卻很重要。
既然都把李超放出去了,肯定不只是想擊退戒日軍而已的。
李超雖不是宰輔,不過他是太師之尊,又是貴族院長。李世民特別讓李超留下議事,甚至今天李世民還讓久不參加御前會議的太子也一起坐到了御書房。
楊恭仁哼了一聲,把頭扭一邊,「放心,老朽還死不了,再活個二十年都不成問題。」
「看來你心底很清楚形勢,朕就放心了。」李世民笑道,「還有什麼計劃嗎?」
「陛下,眼下信度領有八千官軍,分駐犍陀羅、白沙瓦和信度港三城,由王玄策統領。兵雖不多,但信度領有上千封臣,封地騎士和民兵數量不少,如果能夠聚攏起來,這也是一股很強大的實力。」
會議結束,李世民特意把李超留下。
大唐已經征服了青海吐渾谷,川西和藏北的蘇毗也內附臣屬。大唐下一步肯定是要征服吐蕃,雖然朝中很多人反對出兵吐蕃,認為那地方毫不值錢。
民議院長楊恭仁今天也被請了來。
但李超可不是那種要等十年的人,他可是仇不隔夜的。奪取東西海口,也是既定計劃之一,為海上貿易線增加保護。同時,也是給戒日插兩個鐵釘,要一步步鎖困他們。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李超想了想,還是道,「殿下似乎有意想去外邊走走。」
去年五月事件后,他與太子表面上還維持著父慈子孝,可事實上兩人都清楚,父子裂痕很大。
封臣守邊,守的是第一波,後續還是得朝廷出力的。
「文遠,你覺得信度領那邊能擋的住戒日軍第一輪攻勢,能夠撐到我們援軍過去嗎?」李世民沒理太子,直接問一邊的李超。
甚至他潛台詞是,信度一年才能給朝廷多少稅收,有什麼必要到那去打仗?佔著那地,還要打仗,明顯就是虧本。
李世民沉吟片刻。
這就好比河東河北之間,太行山脈險峻,把兩地隔開。朝廷要控制兩地,不可能還讓太行山有一個獨立勢力的。
「文遠,朕意設立信度領總督府,由你出任信度總督,你看如何?」
承乾起身。
勃律,是西域通往西藏的重要通道,那裡後世也被稱為小西張。同時西域與阿富汗的重要通道,後世的瓦罕走廊就在這邊上。
「臣此去信度,先擊退戒日軍。然後打算在戒日國東西兩邊出海口,奪下一兩個港口,在那裡建立城堡,駐紮兵馬。」
李世民所圖不小。
他以為不一定需要戰爭,朝廷應當派使者與戒日國和談。
何況,朝廷不是已經分封了許多貴族嗎。現在就到了貴族們屏藩朝廷的時候了,應當是他們為朝廷守邊,怎麼還成了朝廷去救封臣,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魏徵再次反對。
「讓朕再考慮一下。」李世民還是沒下決心。
李世民現在一心想超越秦皇漢武,要做千古一帝。如太子所說,大唐疆域再大,也沒一寸是多餘的。再者說了,封臣守邊不假,可遇入侵,若朝廷不出兵,那豈不寒封臣之心?
窮兵黷武是不對的,大唐如今有這麼大的疆土,哪有必要對那遠在萬里之外的信度死守不放呢?
「臣也沒想過什麼三五年滅戒日國,只是奪取一兩個沿海港築城做據點而已,有水師相助,肯定是能守的住的。有這東西的據點,也能牽制戒日國的軍隊,為我們北邊減輕壓力。十年,若有十年時間,戒日國必定被我們鎖困衰弱,那時待我大唐在信度經營日久,兵強馬壯時,便能舉兵進攻了。」
長孫無忌一聽就要反對,李世民對他目光示意,長孫無忌雖不解為什麼皇帝這個時候要李超出京去信度領,但還是閉上了嘴。
「扶南的事情算是已經定下來了,但現在信度領那邊又出事了。天竺中部的戒日國這些年連連征服周邊邦國,如今實力極強。現在他們要西征,想要奪取我大唐的信度領。據報,戒日王目前發象兵一萬,馬軍一萬,步軍三萬,共計五萬大軍西征。他們已經悍然越過了我大唐的邊界線,侵入我大唐的疆域!」
不管如何,大唐早晚都要拿下吐蕃,這樣不論是對經營西域,還是以後在天竺的擴張,都非常重要。
進攻吐蕃,朝廷可以從青海川西一帶出兵,當然也可以從勃律這邊出兵,兩面夾攻。
「戒日國實力很強,我大唐雖然兵強馬壯,但畢竟太過遙遠,無法投入太多兵力。」李世民提醒李超。
尤其是大唐經營西域,以及勢力達到信度之後,吐蕃就成了卡在中間,並佔據著高地的局勢,這可是對大唐十分危害。
「太子年紀也不小了,天天呆在京城估計也是悶了,若他願意,不如出京走走看看,也多增添一些閱歷,對大唐有更多了解。」
「很好,按你想的去做吧,朝廷會盡量支持你們的。」
如今兩人的關係,相當複雜,其中具體情況,也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的清的。
接到這個消息,李世民再次召開御前會議。
「陛下,攻佔勃律,往東就是羊同、吐蕃、尼婆羅、拉門、如門、約門。隔大雪山,便是天竺諸國。」
李超走到一邊的地圖前,為李世民介紹。
可惜,沒人理會魏徵。
印度河的上游,正是在勃律境內。
李超呵呵的笑著跟他打招呼,「楊院長今天挺精神啊。」
「呵呵。」
不過這位似乎還記著李超和承乾的仇,對他們兩個沒什麼好臉色。
「臣沒意見。」
「有!」
「你支持承乾出京嗎?」
「此次信度,有什麼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