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目錄

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皇帝采邑

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皇帝采邑

不僅宗室諸王有兵,太子也一樣有兵有地盤。
這樣一塊地方,就如比是關中對於西北地區而言,是河西走廊,對於西域和青藏、關隴等地的作用一樣。
有地盤有錢,太子能做更多的事情,能提高自己的名望影響力,穩固自己的儲君之位,這都是很重要的。
兩個半島是一個整體,對整個東北局面起著關鍵的支撐作用。遼東半島多山地,而朝鮮半島,尤其是南部卻多肥沃平原。
皇帝你是缺錢了?還是缺啥了?
若說區別,就是倭國這塊采邑,為太子采邑。就是說,這塊地是只屬於太子的,張璟現在為太子,這塊地歸他所有。但當他繼位為皇帝后,這塊地就不再是他的采邑,若冊封了新太子,這塊地就歸新太子。
張超是不擔心的。
給太子一個練手的機會。
這塊地方,真論實際管理控制的潛力,其實遠高於遼東遼北等地。並且論起發展潛力來,也遠高於遼東遼北等地。
「伯玉最近在朝鮮的攻勢取得了很好的開頭,朕在考慮,待攻下東海三國,朝鮮半島上的百濟和新羅自然是歸朝廷直轄,但倭國若征服,朕想將之設為太子的采邑。」
最終自然也是通過的。
內閣首相提出將原本劃歸朝廷直轄的倭國,改設為太子采邑,這確實也符合程序,當然,這也不僅僅是符合程序問題。
太子采邑是倭國,而現在皇帝采邑,更直接就是原來張家的南洋封地了。
翰林院以房玄齡為首的學士們,研究后,也認為並無不可。首先,倭國現在還沒亡,那塊地還在敵人手裡。
「太子的采邑?」
以如今朝廷的航海技術和海軍實力,可以說黃海其實就是一片內海,跟家門口的水塘子一樣。
馬周的眼光還是比較長遠的,他看到的不僅僅只是半島那一隅之地。
但這采邑兵其實是為預防萬一的,一旦有意外時,那一支完全聽命于皇帝的軍隊就會有大用。
當然,另一方面,太子有采邑,則也會有自己的收入,不再全靠朝廷供給。張超認為,還是應當給太子一些財務自由的,至於太子有了采邑,再建一支私軍,他認為只要在監管之內,當然也是允許的。
「朕最近在想,皇帝也應當有個采邑。」
然後送到翰林院審議。
張超笑著對馬周道。
「朕以為,呂宋、渤泥、爪哇、望加錫四群島,可作為皇帝采邑。其制仿太子采邑,四群島為皇帝專有采邑。朕在位,采邑就是朕的,但朕退位或者哪天駕崩了,就由新皇繼承,采邑不分封給諸皇子。」
張超點頭。
那是一個關鍵之點。
因此這地實際上也還算是在朝廷掌握之中,並一直在朝廷掌握之中。畢竟,太子是儲君,當然是代表著朝廷,而不是封臣體系。
你說太子要有采邑,讓我來提,我提了,現在也通過了。怎麼著,現在皇帝也需要一個采邑了?
另一方面,這也是張超讓太子以後感激馬周。畢竟,多一個這麼大的采邑,那對太子來說也是有極大助益的。
采邑兵跟朝廷的兵當然還是不同的,朝廷的兵是受朝廷約束的,皇帝哪怕節制兵馬也受憲法約束。
比如說,過去封地是世襲的,但采邑是終身的。過去諸侯入京朝拜天子,天子會在京畿附近劃一塊地給諸侯作為湯沐地,以做他們入京時休息之所。
當然,這也算是增強皇家的實力。
「朝鮮半島南部地區,是最適合發展的。若有二十年時間,那裡就將又是一個淮北,到時擁有幾百萬人口也不是問題。若能開發控制,則以朝鮮半島的糧食供應遼東以及靺鞨地區的開發,而朝鮮半島那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也能讓朝廷在東北有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基地。」
「這件事情,朕希望由你來提出,如何?」
張超和馬周都跟內閣諸相們通過氣,因此大家都明白這個計劃是皇帝的意思,討論了半天,就已經全票通過。
總而言之,這塊采邑就是跟太子這個儲君之位捆綁的,當了太子就能繼承這塊地,若不是太子,就不能再擁有這塊地,這塊地,只做太子的采邑。
內閣提出,翰林院通過,因為涉及到封地采邑這些,所以最後又送議會貴州院審議。
他還看到更過多,可以說,他看到的是未來東北亞地區的未來,要控制東海三國也罷,征服靺鞨、室韋人也好,甚至就算是經營遼東,朝鮮半島都是那個戰略支撐點。
其次,這塊地以後只用做太子采邑,因此並不會說太子將來當皇帝后,把這塊地再分給他的兒子們,而是只傳太子。
太子管理著東宮,也有自己的一套僚屬和衛隊,雖說是由朝廷供給他們俸祿,只是朕以後,太子也應當能夠有機會歷練。不僅僅是說跟隨皇帝學習政務,聽老師們講經講課,光是聽和學是不夠的,他還得有機會去實習操作。
相比起朝鮮的地緣戰略性,倭國就不是那麼重要的,他處於東海上,是一片群島組成,不通大陸。
張超卻只是笑笑,「兵額十萬好聽點而已,並不是真擁兵十萬。」
「陛下,此事只怕朝廷大臣們未必肯支持!」
張超假裝沒看到馬周的疑惑,自顧自的說下去。
「陛下的考慮,似乎也沒有問題。」
在朝鮮南新設帶方道和樂浪道,並將倭國改為扶桑道,為太子采邑,直接太子和東宮管理,太子在扶桑采邑,可擁兵一萬五。
甚至靠著這海,還能大大節省交通運輸的負擔,減少距離。
朝鮮是絕不可能分封出去的。
這塊地以及地上的百姓,都隸屬於采邑主。
他今天找馬周來談的,其實是另外一件事情。
「你這出面提議很好啊。朕現在還要請你幫個忙!」
又處於邊緣。
「四群島,可擁兵額十萬。」
馬周不太明白,張超可是天下最有錢的人了,他更是皇帝,天下之主,還要一塊采邑做什麼?
再者說,讓太子有塊采邑親自管理,在繼位之前,多磨礪一些管理的能力,這對於將來繼承帝國當然也是大有幫助的。
「賓王你說的很對,朝鮮半島確實是非常重要,這裏與遼東大陸相連,與淮北登州半島相望,又緊鄰靺鞨之地,確實是一個眼。」
今天張超找馬周,其實並不是真要談什麼朝鮮分封。
采邑主享受采邑的土地收益、稅賦等,後來又擁治民、擁兵,直到後來慢慢的采邑也就變成世襲封地。
但采邑兵不同,采邑兵屬於私兵,雖說調動也受朝廷節制。
而現在張超提出的這個太子采邑,是把倭國劃歸給太子,由他管理,並且享受采邑的諸多收益權力,實際就和封國一樣。
若馬周提出這些,那太子肯定要記他一個大人情。
張超不親自提,也是為避免會有些人反對。
馬周感覺自己心跳的厲害。
就算給太子增加到一萬五的額度,那才多少人。
采邑跟封地其實差不多,但也還是有一些細節上的差別的。
於是乎,倭國還在倭人手裡,但大華帝國已經通過決義。
諸侯都有封地,都有軍隊,太子為什麼不能有呢?
雖然扶桑現在還是倭國,但大華上下,似乎無視他們了。在大家的眼裡,這倭國已經是扶桑道了,頂多再多等半年,到時太子殿下肯定就已經將扶桑攻下了。
這兩個半島與海對面的登州半島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三足,讓整個東北都穩固。
馬周一臉苦笑,無奈的點頭。
「駱賓啊,太子來信,對於你提出將倭國設為太子采邑一事,非常高興啊。他讓朕代他轉答謝意。」
皇帝你要十萬兵幹嗎?天下六十萬兵都是聽你節制啊。
馬周笑笑,「這都是陛下之意,臣不過是出面提議而已。」
馬周怔了一下。
而且養兵花費可也不小。
皇帝親自提,跟首相提,效果是不同的。
「太子已經是儲君,還需要封地嗎?」馬周有些疑惑。
其餘方面,太子采邑幾乎和諸侯封地的權益差不多,三分之一稅繳朝廷。朝廷也要派出御史等。
張超說了個十萬兵額,更嚇了馬周一跳。
回去之後,立即就擬了這麼一個提案,然後在內閣上討論。
把倭國列為太子采邑,則以後太子能夠親自管理這塊地方,可以積累實際的政務經驗。
如今的這屆議會,是與內閣翰林院配合的最好的一屆了,對皇帝的意圖更是心領神會,從來還沒有出現過與皇帝意圖作對的那種情況。
倭國距離中原極遠,離漢京更遠,太子在采邑又能擁有多少兵。親王擁兵額度不過一萬。
……
剛設了一個太子采邑,現在又來一個皇帝采邑。
整個半島就是一個整體,事實上,朝鮮半島與遼東半島是一個雙子。
若是太子一塊采邑都管不好,那大家也能提前看明白。
「總要努力試試,跟大家好好談,耐心談,朕相信大臣們最終能理解朕的想法的。不過此事,還是先由你來提。」
馬周辦事效率很快。
「陛下儘管吩咐。」
至於說太子有兵就會造皇帝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