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秋》目錄

第123章 隆武帝,算計鄭氏

第123章 隆武帝,算計鄭氏

鄭芝龍立於武將之首,左懋第立於文官之首,隆武帝端坐大寶之上,一旁的內侍高聲唱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哦?」隆武帝聞言,不禁微笑道:「卿有何策?可試言之。」
「平國公經營閩地多年,威望盛高,手下又有海船千艘,若能真心相助朝廷,則大事可成也!」隆武帝點頭道:「朕明日早朝,便提出此事,成功到時侯,卻須支持朕之決策呀!」
「稟陛下!」鄭森答道:「現今海上通商之船頗多,而朝廷未曾獲利,若能得此利,則每年進項至少百萬!」
「陛下!」鄭森聽完皇帝之語,不禁拜道:「臣雖不才,卻願為陛下分憂。臣願親提一軍,出仙霞關援救江南義師,為陛下光復河山!」
鄭之豹得了封賞,便不好違抗皇帝之意,歡歡喜喜的帶兵去了泉州,將對付王彥之事,也拋到腦後,而後鄭彩、鄭聯也帶兵去了仙霞關,防備清軍。
隆武帝聞言不禁一驚,他同王彥都知海上利益巨大,卻沒想到會到這樣的地步,要知道崇禎年間徵收剿餉、練餉、遼餉,每年歲入也不過一千多萬兩,而僅福建一地海稅便能收百萬之巨,而且隆武相信鄭成功多少會顧及鄭氏家族的利益,所以真正所得只會比這還要多。
「嗯。」隆武點點頭道:「卿去辦吧!」
來人正是王之龍,他同劉順千里迢迢,逃到福京后,王彥將他舉薦給隆武帝,而皇帝感其忠誠,感其節烈,加封他為錦衣衛千戶,並以心腹視之。
次日早朝,百官朝見。
當下王之龍便後退幾步,而後轉身出了書房,奔往城外王彥駐兵之處。
「臣有本上奏!」大學士蘇觀生出列道:「江西巡撫李永茂與武英殿大學士揚廷麟,同清將金聲恆激戰于吉安,兵餉無以為續,奏請朝廷支援!」
「願為陛下效命!」鄭森行禮道。
「臣有本上奏!」大學士黃道周從袖中拿出一本奏報,出列行禮道:「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使金聲起義兵光復徽州府,現於叢山關與虜兵激戰,雖數次擊退虜兵,然其既無精兵又無糧草,全靠幾千義兵的一腔熱血,才勉強保住叢山關,今有求援奏報,請陛下速發大兵支援!」
「臣拜見陛下!」王之龍走到皇帝之前,行大禮道。
鄭森聞言,不禁微微皺眉,他在心中思慮一番后,才似下定決心般,向隆武再次行禮道:「陛下,糧餉之事,臣有一策,或許可以解決。」
「卿所言屬實否?」隆武先是驚喜,而後又故作嘆氣道:「唉!即便卿家所言屬實,但平國公言海上有夷寇作亂,而朝廷水師薄弱,卻無法控制海域,自然也難以收得稅銀啊。」
「哈哈~」隆武帝見此隨笑道:「今日與卿一番交談,聽卿所獻之策,朕心中之憂鬱立解,卿真乃朕之良臣也!」
「臣有本上奏!崑山、嘉興先後被虜兵攻破,義民被屠者無以計數,現今南直隸義師,情事危機,臣請朝廷速發援兵,救遺民於水火!」黃鳴俊亦出列道。
鄭芝龍前日才言,要為鄭之豹討要個侯爵,今日隆武帝便加封鄭芝豹澄濟侯,鄭彩為永勝侯,鄭聯為定遠伯,鄭泰為建平伯,鄭森為忠孝伯,鄭氏一門頓時滿門公侯,備受恩寵。
鄭芝龍聞言,臉色不禁大變,他讓鄭森從鄭氏私兵中挑選五千精銳,是用來控制皇帝的,可不是讓他北上同清軍消耗。
「臣御林軍左都督朱成功,願領麾下健兒,為陛下效命,為朝廷精忠,出兵北伐!」鄭森聞皇帝之言,隨出列拜道。
一時間,鄭芝龍不禁怒上心頭,狠瞪鄭森,他正欲出言反對,心裏卻忽然一驚,這時他環視朝堂,卻忽然發現,鄭氏之人居然多不在列,文臣多是左懋第一黨,而武將中,原本佔據絕對優勢的鄭氏,卻因鄭之豹、鄭彩、鄭聯等人先後領兵出了福京,而無法壓制王彥,再加上逆子鄭森,鄭芝龍已然落了下風。
朝廷之內,鄭氏的力量隨之削弱,但鄭芝龍卻並未察覺,反而認為隨著鄭氏諸人的加官晉爵,特別是鄭森掌控御林軍,鄭氏勢力不僅沒有減弱,反而大大增強。
「陛下!」鄭森道:「海稅之事,家父卻可以代勞,臣願說服家父,讓其為朝廷分憂!」
當下隆武帝同鄭森又在御園中走了片刻,便讓鄭森去巡視行宮,而他則回到書房處理政務。
隆武帝聞言,停下腳步,嘆道:「今江南義軍蜂起,翹首以待王師,但朕于福京之內卻毫無作為,心中甚為愧疚也!昨日朕新提拔的錦衣衛千戶王之龍奏報,蘇州府崑山縣被虜兵攻破,狼山總兵王佐才被殺,縣令揚永言投水自盡,士民死難者達數萬之眾,只有勛陽守備吳毅山,僅以數百殘兵突圍而出,敗奔太湖。江南義兵得不到朝廷支持,必然無法久持,朕心中如何能不憂憤呢?」
「臣知曉!」王之龍接過書信,再次行禮道:「臣必不負陛下之託!」
「卿家平身!」隆武帝聞聲,微笑著一抬手,而後將御案上寫好的書信裝入信封,遞給王之龍道:「卿家立即出城,將此信交予忠勇侯,莫要讓他知曉,明白嗎?」
「三位愛卿所奏,皆乃大急之事。徽州與江南義師,關係我朝能否光復南都,而贛南之地,乃閩地屏障,萬不能有失!」隆武帝肅然道:「朕決議准三位卿家之奏,發大兵出仙霞關,進兵江南!諸卿!誰人敢為先鋒?助朕復萬里河山!」
行宮內,隆武帝在御園中漫步,鄭森著甲持刀跟在其後,他觀皇帝滿臉憂鬱,隨開口道:「陛下可是為北伐之事操心?」
一年三位大學士出列奏報,所言不是要兵,就是要錢,使得立於武將首位的鄭芝龍,心中頓生一絲不妙之感。
隆武帝回到書房沒多久,一名錦衣衛千戶,便在內侍的引領下進到書房。
「成功真忠義之士也!」隆武帝讚歎一聲,親自扶起鄭森,而後又嘆氣道:「然朝中諸臣卻不都像卿這般一心為國!卿欲提師伐虜,但國庫空虛,無錢糧支持,卻掉不動大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