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點金手》目錄

第373章 不要忘記最初的那份感動!

第373章 不要忘記最初的那份感動!

其實對於這部影片的劇情,無論是葉秋還是馮剛,都知道,這部片子,就劇情上來說,絕對稱不上精彩,但是有些時候,能夠打動人,就足夠了。
而且關鍵是這第一輪是免費的,但是以《父親》的超高收視率,第二輪的播放,葉秋只要不傻,就肯定不會和第一輪一樣採取免費的策略。
不過,不管影評人和觀眾口碑如何,這部影片的收視率,卻告訴了人們,不管你覺得好不好,但是無疑這部影片成功了。
因為42%的收視率,雖然是多家電視台加起來的,但是收視率卻是實打實的。
當然,也因為這部影片是馮剛導演的,再加上葉秋投資,又是一部充滿噱頭和話題的影片,一開始起點就很高,所以,自然而然地難免的會讓人產生期待感,但是最終的質量無法滿足人們的期待值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會出現一些負面的評價。
但是不管怎麼說,請別忘了最初的感動和眼淚——但凡有觸動,那就是好的。至於技術和藝術層面的東西,和我們有半毛錢關係嗎?
在影評人發聲之後,網路上的網友也開始呈現兩面化,一部分人認為,這部影片很不錯,起碼,看了之後,能夠讓他們產生共鳴,能感動到他們,這就足夠了。
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權利,那是你的自由。
然後你再去看各種各樣的影評,有說好的,有說爛的——他們也許會說,這部電影,劇情老套啦,剪輯不夠好啦,畫面不夠美,配樂有問題啊等等,能成功只是因為葉秋營銷策略做的好,說什麼,這部影片就是為了賺錢斂財,只知道賺人眼淚啊什麼的。
這本身就只是一部小成本的,微電影,葉秋也的確是趕鴨子上架,演技什麼的還真不咋地,可是就算是一部商業大片,往往,以影評人的尿性,給的評價,也絕對不會比《父親》高。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影評人什麼的,其實也就那樣,一般票房高的電影,本來也很少能夠獲得影評人的肯定的。
可是沒想到,結果卻是驚爆了所有人的眼球。
事實上,影評人的觀點,對於葉秋來說,卵用都沒有。
而另外一部分人,在看了影評人的評論之後,原本的立場卻是發生了偏移,開始覺得,這部影片的確如同影評人說的那樣,如果不是有那一首,《父親》同名歌曲的話,這部影片還真的不怎麼樣。
不管是因為營銷做的好,還是免費首播策略好,又或者說是電影本身好,但是無疑,《父親》這部葉秋的試水作成功了。
葉秋賺了多少廣告費用,旁人不得而知,但是肯定是賺翻了。
讓人糾結的是,他們說的又似乎很有道理的樣子,好像是對的,這個時候,你可能就暈了,然後就跟著一塊兒批判去了,說他們靠煽情賺眼淚,靠做宣傳營銷打廣告斂財,劇情老套啊,演技不行啊等等,看著別人傻兮兮地位這部影片流淚的時候,你就在旁邊樂呵呵地笑他們,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樣子。
這絕對是一個吊炸天的數據,那些此前還嘲笑葉秋這一部微電影怕是要成為葉秋的首敗的人,這個時候,都完全失聲了。
說起來,相比起前世的筷子兄弟的執導水平,馮剛顯然要高上不止一個等次,這部影片,其實在葉秋看來,已經比前世的要好不少了。
不過,在《父親》的收視率公布之後,倒是有不少專業人士給了這部影片不錯的評價。
二十八家大大小小的電視台,最高的是番茄電視台,收視率達到9%,其次是深藍電視台8%,隨後其他的電視台加起來,收視率也高達25%,總共加起來,《父親》的全國收視率,竟然高達42%!
畢竟,現在《父親》的名頭以及打出去了,不管那些影評人再怎麼不喜歡,再怎麼貶低,可是卻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這部影片,的確很受歡迎。
至於很多人把這部影片的成功歸功於葉秋的營銷推廣策略上,葉秋也不否認。
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特別是在越來越不相信權威的這個時代,影評人的批判雖然能影響到一些人,但是更多的年輕人卻反而對其嗤之以鼻。
最後統計的結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雖然已經料到了,葉秋這種廣撒網多撈魚的策略,二十多家電視台加起來,收視率怎麼的也不會差。
其實原因很簡單,在沒有看那些所謂的專業的分析之前,你把自己帶入電影中去了,你發揮你所能去想象你是主角或者配角,或者是你贊同這部電影的價值觀,你熱愛那份真實生活的表達,你看見了那份溫情,它喚醒你麻木冷漠生活中沉睡了許久的東西。
而當我們去關注那些所謂專業人士的分析,什麼鏡頭,配樂,劇情,剪輯等等,這些東西,掰開了揉碎了講,你會覺得,哦,好像的確是這樣,再去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可能就會忘記了最初的感覺。
舒雲的這篇博客也不負眾望,一發出來,就有數以萬計的人點贊。
總之我是看哭了,我也懶得再去看那些意料之中的無關痛癢的批判了,我怕我忘了那份痛哭流涕,那份帶給麻木生活的觸動。」
舒雲原本就是從博客出來以後才憑藉著其獨特的個性的博文火起來的,舒雲的博客關注人數一直都是數一數二的那種,她雖然不是專業影評人,但是,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反而更讓觀眾覺得,她是自己人,而不是那些專業人士。
有著博客才女之稱的舒雲在新一篇博文中寫道:「我一直覺得,作為一名普通觀眾的我們,其實最不應該在意的就是所謂的專業人士的影評,我們看一部影片,首先是為了什麼?別人我不知道,作為一名普通的觀眾,我們看到一部電影,它能讓我們哭,讓我們感動,或者產生一些共鳴,我覺得那就足夠了。
這麼老套的劇情,蹩腳的演技,煽情,你怎麼又被感動了啊?有沒有點新意啊?你覺得自己彷彿知道內幕能給人指引前路帶來明燈般為他們解讀。可是你漸漸忘了某些些東西,也可能不是『漸漸』,是很快。然後你繼續你的麻木你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