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王者》目錄

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高薪養廉

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高薪養廉

「以蕭兄弟看,我該如何才好呢?」朱元璋望著蕭雲問。
蕭雲暗叫厲害,這養廉制度的確有這個毛病,清朝初期,延續的並不是明代的薪俸制度,而是關外那套類分贓制的封建制度,且很多官員在雍正前根本無薪水可領,又白銀購買力越來越低,所以必須從百姓身上剝削)。因此在康熙末年幾乎是無官不貪,甚至康熙本人也不完全反對官員貪污。雍正元年特設養廉銀,「因官吏貪贓,時有所聞,特設此名,欲其顧名思義,勉為廉吏也」,「知大臣祿薄不足用,故定中外養廉銀兩,歲時賞上方珍物無算」。養廉銀的來源來自地方火耗或稅賦,但人心不滿足,雍正死後,清政府將所有稅收改歸朝廷所有,致使地方財政困難,看似高薪養廉,實際上將地方行政費用歸於地方首長所有,導致清朝地方貪腐情況為史上之最。蕭雲沒想到朱元璋一句話便說中了要害,一時竟也說不出話來。
「娘的,這個可怪不得我啊?是人家逼的?」他咬牙吐了口氣,沉聲道:「嚴刑峻法?他們敢貪,法不容情,雖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貪污陋習,但也能起到警示那些當官的,你若貪污,你若枉法,法不容情!我想他們自貪污之時,也該掂量掂量,不至於這般明目張胆!」
他死後,僉都御史王用汲來處理後事,一進門看見這人的家便痛苦失聲。他想不到這人臨死竟然如此凄慘,家裡隨處用布製成的幃帳和破爛的竹器,有些是貧寒的文人也不願使用的,家裡人都穿著補丁衣服,整個一個家徒四壁,更可憐的是,這人當官數十年,他的家中連辦喪事的錢都拿不出來,棺材也買不起,出殯的錢還是大家湊起來的。「說完蕭雲一嘆,他也不知道為何說道了這位仁兄,弄得氣氛有些沉悶。
朱元璋道:「無妨,無妨,蕭兄弟你只管說來便是?」
蕭雲苦笑了聲,道:「麻煩倒是沒有,不過倒是多了些殺戮?」
蕭雲想了想,心道:「這也是?」認真想了想道:「我有兩個法子?」
「你以為冒著生命危險搞貪污好玩啊?」蕭雲沒好氣的暗自嘀咕了聲。
朱元璋難得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道:「蕭兄弟不必拘束,你只當與我聊聊天便是,你說你想法,聽不聽在我?」
朱元璋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點了點頭,道:「不知蕭兄弟這第二條法子是什麼妙法,不放也一併說來聽聽!」
蕭雲道:「這法子小弟也不知道算不算是好法子,只能說給大哥聽聽了?」
「哦?」朱元璋顯然是沒想到蕭雲在這麼一會兒的功夫,竟然想到了兩個法子,驚異的看了他一眼。
「高薪養廉?」朱元璋沉吟了片刻,點了點頭,道:「這法子,倒也不錯,不過就怕有些官員包藏禍心,有了養廉銀,還不知滿足,倒是損失的可不僅是朝廷,苦的還是百姓?」朱元璋一針見血的道。
「好你個朱重八,當老子是萬能啊?還與與討論這些軍國大事?」蕭雲暗罵了聲,道:「不瞞大哥,這事情事關重大,只怕……」
朱元璋倒也在追問,眯著雙眼沉吟了一番,道:「如此說來,當真是這些官員太過貧窮才這樣做?」
「無官不貪?」朱元璋心頭一顫。
蕭雲道:「不錯,無官不貪,後來來了一個更厲害的當權者,他為了革除這個弊病,廢除了那些濫收費的規定,所有的稅收都上交給朝廷,然後有朝廷另外發給官員「養廉銀」,例如知縣看缺分如何,每年給「養廉銀」幾百兩到一千兩不等,實行高薪養廉?效果倒也不錯?」
「這第二條法子?」蕭雲咬了咬牙,心中也不知道算不算是個好法子。
朱元璋雙眼厲光一閃,饒有興趣的道:「蕭兄弟快說說看?」
見他猶豫,朱元璋道:「怎麼?這第二條法子莫非有些麻煩?」
「這人沒留下姓名,我家鄉百姓只稱作他為海青天!」蕭雲汗顏了一把,編造了一個謊話。
終於他的政績被當朝皇帝賞識,讓他南京右都御史,二品官,在當朝算是大官了,俸祿也算是最高的人,但他家裡請不起幾個僕人,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動手,吃得也不好,長期吃不飽,穿不暖,讓身體很虛弱,終於不多久他死了。
「不好,搞過頭了,朱重八該不會是對我動了殺機吧?」蕭雲暗暗心道。不過話已經說出來,自然沒有縮回去的道理,細細想一遍,道:「當年在「杯酒釋兵權」時,趙匡胤曾開導眾武將說:「人生苦短,白駒過隙。眾愛卿不如多積金寶,廣置良田美宅,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如此,君臣之間再無嫌猜,可以兩全。」這法子雖然不算好,但也算得上不錯的一個法子,大哥殺得這些官員多半都是求財,一旦他們有足夠的錢財,必然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去貪取那些不義之財,如此一來,官員清明,百姓也減少了負擔,是再好不過了,在我們家鄉的一些地方,一品官的俸銀每年不過一百八十兩,每月只到十幾兩銀子(京官有所謂「恩俸」,即照原俸餉另給一份;另外給一點有限的俸米),小一點七品官知縣之類,每年俸銀只有四、五十兩。於是貪污成風,到了後來幾乎無人不貪?」
他做淳安知縣時,有一次都御史鄢懋卿巡視諸縣,這人接待時規格很差,且說「邑小不足容車馬」(即招待不起)。鄢懋卿大怒,但並未當場發作,指使巡鹽御史袁淳彈劾。這人本已升為嘉興通判(正六品),因此貶為興國州判官(從七品)。但這人絲毫不為所動,依舊我拿著俸祿過日子。
「世間還有如此勤廉之人?敢問這人姓名?」朱元璋也感嘆了聲:「這樣的官員,理應成為百官的楷模,受到萬世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