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王者》目錄

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功勞第一

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功勞第一

「是!」李公公應了聲,再一次接過聖旨,朗聲道:「誠意伯忠心為國,多年來,為朕之大明立下赫赫戰功,朕甚念之,為表彰劉伯溫的特殊貢獻和巨大功勛,朕特此免加先生家鄉青田縣的租稅。封其祖父、父親為永喜郡公。」
朱元璋正要揮手,就此散朝,忽聽得一人道:「陛下,微臣有異議?」
劉邦后曰:「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比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比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他們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項羽只有一個范增還不去重用,因此敗在我大漢朝的手中。
「謝主隆恩!」劉伯溫再一次叩頭謝恩。
「李公公……」朱元璋一雙虎目,望著劉伯溫輕輕嘆了聲,再一次從龍案上拿出了一道旨意。
此話一出,李善長咬了咬牙,恨不得上前將楊憲千刀萬剮。
楊憲見話已出口,膽子登時大了許多,盯著李善長道:「相國大人並無戰功,陛下如此封賞,只怕天下將士……」
留侯的前車之鑒,讓他不得不接受了這個既定的事實。
「念下去!」
「哦……」朱元璋虎目光芒一閃,飛快的掃了一眼說話的楊憲,道:「不知楊大人有何異議?」
朱元璋如此封賞李善長,不但諸多浙江將士,其他省份將士多有不滿,就是淮西將士不少也有不滿之意,聽了楊憲的話兒,不少人頻頻點頭,也無人反駁,人人面對著朱元璋。
劉邦已經壓過大家一次,重封了蕭何,對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說什麼,不過他心裏仍然認為蕭何應該排在第一位。這時,關內侯鄂君曰道:「在楚漢戰爭中,陛下有好幾次都是全軍潰敗,隻身逃脫,全靠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補充。有時,就是沒有陛下的命令,蕭何一次也派遣幾萬人,正好補充了陛下的急需。不僅是士兵,就是軍糧也全靠蕭何轉漕關中,才保證了供應。這些都是創立漢家天下流傳後世的大功勞,怎麼能把像曹參等人只是一時的戰功列在萬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見,蕭何應排第一,曹參第二。」鄂君的這番議論,正中劉邦下懷,於是順水推舟,把蕭何排為第一,准許他穿鞋帶劍上殿,並封了蕭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並加封蕭何二千戶。這樣,蕭何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侯」,食邑萬戶。「這一番話,朱元璋不緊不慢的說來,眾人誰也啃聲,便是楊憲也沒想到,李善長會在朱元璋心目中的位置如此之高,乃一代名相蕭何。
楊憲被朱元璋目光一掃,心頭一顫,嚇得低下頭,正要退縮,可看到李善長滿臉得意神色,剛剛放棄的念頭,讓他鼓起了勇氣,咬了咬牙,道:「微臣不服相國大人位居我大明第一功臣?」
見劉伯溫毫無異議的接受,朱元璋微微楞了一下,眼神里湧出了一絲愧疚之色,龍灣那一戰的前夕,這個書生的一聲怒吼,讓他難以忘記,正是他的一聲吼,讓他堅定了迎擊陳友諒的決心,若非是他,何來堪比唐宗宋祖的功勛,何來大明帝國的誕生,這一切都是劉伯溫的功勞。
朱元璋陰沉著臉,一雙虎目不時的掃動,帝王的威嚴,讓人不敢直視,那種九五之尊的氣勢,瞬時將滿朝文武壓了下去,他沉默了片刻,彷彿運量了一會兒,才開口說道:「當年漢高祖與楚霸王爭奪天下,四面楚歌后,漢高祖消滅項羽、平定楚地后,諸侯聯名上《勸進表》給劉邦,推舉他為皇帝。劉邦稱帝后,在洛陽南宮大宴群臣。席間,觥籌交錯,君臣共飲。劉邦顯得特別高興,曰:「你們都說實話,我為什麼能夠奪取天下?項羽又為什麼會失去天下?」群臣眾說不一。
其後,劉邦論功行賞。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為酇侯,食邑最多。諸侯分封完畢,接著是排位次。群臣曰:「平陽侯曹參跟隨陛下南征北戰,身受70餘處戰傷,攻城略地,功勞最多,應排第一。」
群臣低低細語了起來,不少人也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當年漢高祖劉邦令張良自擇齊國三萬戶為食邑,張良辭讓,謙請封始與劉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蘇沛縣),劉邦同意了,故稱張良為留侯。張良辭封的理由是:他韓滅家敗后淪為布衣,布衣得封萬戶、位列侯,應該滿足。看到漢朝政權日益鞏固,國家大事有人籌劃,自己「為韓報仇強秦」的政治目的和「封萬戶、位列侯」的個人目標亦已達到,一生的宿願基本滿足。再加上身纏病魔,體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韓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慘結局,聯想范蠡、文種興越后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懼怕既得利益的復失,更害怕韓信等人的命運落到自己身上,張良乃自請告退,摒棄人間萬事,專心修道養精,崇信黃老之學,靜居行氣,欲輕身成仙。正是這個讓他明白了,眼前的朱元璋學的是劉邦,不是劉秀,早晚逃不過狡兔死,走狗烹,良弓藏的命運,唯有效仿留侯歸隱山林。
一陣沉默。
朱元璋收拾了心神,一對虎目一掃,盯著群臣道:「今日封賞,諸位愛卿可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