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王者》目錄

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李家大樹

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李家大樹

胡惟庸目光閃爍,不動神色。
書房裡,李善長難得一日沒有誦讀詩書,陶凱的一番話讓他感到了危機,也讓他開始為自己的後半生,以及整個李家的前程思索了,這一番思索,差不多是一炷香的時間。
咚咚咚……一陣輕微敲門聲,跟著傳來了李存義的呼叫聲:「大哥,大哥……我把胡大人給帶來了?」
胡惟庸亦笑道:「同喜,同喜啊!」
「大人如此忠於皇上,實乃我大明之福,亦是皇帝之幸,更是我文武百官之效仿之楷模,典範!卑職佩服萬分!」胡惟庸躬身拍著馬屁道。
「哈哈,不錯,同喜,同喜!」兩人相視而笑。一陣愉快的笑聲舒展后,李存義滿是暢快之意,伸手拉過胡惟庸的衣袖,道:「大哥還在家中等候大人,請大人隨我一同前往!」
胡惟庸聽罷李存義的一番話,久久不發一語,提起茶杯一仰頭,將杯中的茶水一飲而盡,吧唧吧唧了兩下,依舊沒有出聲,整個人已經陷入了沉思之中。
李存義倒也不急,剛才說了一番話,早已口乾舌燥,端起茶杯慢悠悠的喝著茶水,一雙眼神靜靜的注視著胡惟庸的一舉一動,看他嘴角微微拉了開來,心頭登時一喜。
「恭喜大人榮升相國大位?」李存義對著胡惟庸笑道。
李存義道:「如今的局勢,韃子遲早會被趕出中原,天下一統,四海歸一,陛下縱然對宰相之位多有不滿,但宰相之位,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韃子朝廷一直存在,誰坐上了這個大位,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一品大員,文武百官對其頂禮膜拜,人生唯有如此才不算來人生走一遭。至於大人擔心我家兄長會從中作梗,而有所忌憚,這一點胡大人大可放心,這一次,我大哥的目的是不想這宰相之位,落入劉伯溫之手,從而遭到此人的報復,所以在隱退之時,想讓胡大人坐上相國的大位,從而保護我李家這棵大樹,至於大人坐上相位后做些什麼,我家兄長一概不過問!並且必要的時候,家中的那兩塊丹書鐵卷也可借給大人一用?不知大人思索如何?」
「你既已知道本相心意,那麼本相就直言了,本相身居高位多年,就在今日加官進爵,早已引起浙東將士不滿,皇帝為了穩固軍心,籠絡浙東以及天下讀書人,武將的心,已對本相多有怨言,皇上心意,本相心知肚明,為了不引起皇上的不滿,以及讓皇上滿足文武百官的不滿情緒,本相決議隱退,將相國之位讓出!」
第一人,誠意伯劉伯溫。此人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陰陽,才華顯著,更重要的是此人,除了精通諸子百家之外,陰謀詭計一樣不少,的確有身居相位的資本,皇帝對他信任有加,這才是最為重要的一點。
李善長淡淡一笑,並沒有起身,而是抬了抬手道:「都是自家人胡大人不必客氣?」
第三人汪廣洋,此人通經能文,尤工詩、善書法,多有謀臣,深得皇帝信任,倒也是一個能坐上相位的人選。
門外一陣輕微的腳步聲傳入了書房內,李善長微微張開了雙目,望了一眼門外,耐心等待著。
李善長也沒有多說,一雙黑白分明的眸子,靜靜的注視著胡惟庸半響,才道:「今日找你前來,想必存義都已經跟你說過了吧?」
一炷香的時間李善長徹底的將眼下局面細細思索了一番,現今的局面,很顯然皇帝陛下容不下他繼續擔當相國一位,而自己隱退後,相國之位必然引起滿朝文武窺視,在他看來,滿朝文武能居相位者,除他之外,還有四人可以擔當。
內殿里,寂靜無聲,唯獨兩人的呼吸彼此起伏,也不知過了多久,胡惟庸長長吐了口氣,剛才緊縮的眉頭一下子展了開來,他忽然伸手提起了茶壺,稍微一用力,壺中的茶水慢慢注入了杯中,待一杯茶水慢慢注滿了,胡惟庸才淡然一笑,道:「今日大人一番話,讓惟庸茅塞頓開啊,難得大人看得起我,惟庸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要大人能讓我胡惟庸當上了相國。我雖不沒有安邦定國的才人,但保護一家一戶還是勉為其難!」
「一句自家人讓胡惟庸心頭一喜,忙站了起來,道:「不敢,不敢!」
第二人,楊憲。此人才能不在自己之下,更厲害的檢校出生,有洞察一切的觀察力,以及心狠手段的手段,深得皇帝的歡喜,坐上相位也不是不可能,不過李善長是絕對不會讓他得意太久。
「進來吧?」李善長語氣不冷不熱的應了聲。
「嗯」胡惟庸急忙應了聲,身子仍舊弓著。
「好!好!好!」胡惟庸大喜,端起茶杯對著李存義輕輕碰,聽得」當「地一聲清脆,兩隻玉杯相碰在了一起,兩人各自一仰頭,將杯中的茶水一飲而盡。
眯著雙眼的李善長微微點了點頭:「只有比孫子還要孫子,才能在這個爾虞我詐的官場,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最後一人就是胡惟庸了,比起上面三人此人或許顯得不出色,但比起一上三人,胡惟庸多了些狡詐,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而這就是他選擇胡惟庸而沒有選擇汪廣洋的所在,要做大事,光做君子是不行的,唯有小人能做君子做不到的大事?」
房門被推開,胡惟庸弓著身子跟在李存義的身後,走了進去,對著李善長抱拳道:「卑職胡惟庸見過相國大人?」
李存義一聽,知道胡惟庸算是上鉤了,心中一塊大石頭頓時落了地,心裏對大哥的安排既感到敬佩,又有幾分失落,沉吟了片刻,忙笑道:「胡大人說笑了,我家大哥說了,大人身懷大才,乃是相國的最佳人選,除你之外,滿朝文武再沒合適人選,難得大人能答應,不僅是我大明之福,也是我李家之幸啊,我李存義願意追隨胡大人瞻前馬後,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來,讓滿朝文武百官也看看你我二人的能耐,將來百姓也說說你我二人的故事,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