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農聖》目錄

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

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

善陽城的工業區幾乎佔了整座城四分之一的區域,在靠南的城牆邊,是一溜高大的磚瓦房生產車間。
看完城裡的,夷男又去看了城外的,這種在地底下挖洞供牛羊過冬的辦法,也就只有漢人能做的到,他們有足夠多的鐵器和挖土工具,人手夠多,很快就能挖出一個大地洞,而薛延陀部卻很難做到。
保持牛棚,羊圈的乾淨是必須的,定期的洗刷,寄生蟲清理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只要做了這些工作,在沒有化工污染源頭的優良生態環境之下,發瘟疫的幾率極低。
管事的指了指一個推著車在牛棚在外巡邏的工人道,「是的,我們有專人,每天分三個時段清理牛棚里的牛糞。」
那些負責種蘑菇的人,就是在孫享福安排的幾個人手的指揮下,幹些固定的活而已,都種了兩三個月了,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干,更沒有人能夠記下所有的要點。
他看不懂的地方有很多,作為後世人,孫享福太知道集群化養殖,防病防疫的重要性了,雖然這個時期的生態環境很好,在寒冷的北地發生病疫的幾率不高,但防疫工作,孫享福是下足了功夫的。
「光是這舊城裡,專門負責照料這幾萬頭牲口的,就有近千人,當然,清糞的只有幾百人,大多是弄草料,還有處理牛羊糞便,種植蘑菇的。」
孫享福食邑里最早期的佃戶,現在差不多都走上了各色的管理崗位,有他們在場面上維持著,善陽的這些方面就不會亂。
管事看夷男詢問自己,答道,「是的,善陽城現在食用的新鮮蘑菇,都是我們的暖棚里種植出來的,種植蘑菇,主要用的就是牛糞。」
漢人什麼時候比我們游牧民族更會餵養牛羊了?
夷男看到的還不僅僅是這些,那些帶著些許酒氣的飼料,他恨不得抓一把到嘴裏嘗嘗,因為吃了這東西的牛,渾身都是肉,那些專門用來擠奶的奶牛,一頭居然就能擠出半桶奶來。
難道自己的薛延陀部跟突厥有這麼大的差距?
對於夷男的到來,這裏的管事似乎早有所料,都不用夷男多問,就開始給他介紹起了工坊的情況,當然,也是怕夷男不懂這些東西,問不到點子上。
「種植蘑菇?」
城中的鐵器作坊,只是打制民用的鐵器,而且,不涉及到比較高端的冶鍊知識,但即便如此,夷男也在這裏看了一下午。
地洞里根本不需要燒什麼煤炭供暖,就熱乎乎的,雖然有人清理糞便,但氣味也比地上那些暖棚的稍大些,不過都在牛羊自身的承受範圍以內,一般,一個地洞不會挖的太大,幾百上千隻,分開了養著,負責照看地洞里的牛羊的牧民,還要負責照料那些矮牆裡面種植的蔬菜,同樣是由極少數的漢人負責技術管理,牧民只需要照著吩咐做事就好。
而真正的高端冶鍊工藝,則是在軍營的作坊之中,那邊生產的,就不是鐵了,而是鋼,用鐵器對抗鋼器,結局是怎麼樣的,一想便知。
「你們這麼多牛羊,得需要多少人清理啊!」夷男詫異的問道。
用抱怨的語氣炫耀自己的成績,負責皮革作坊的這位管事很有才,他的話又讓夷男很惆悵。
事實上,所有人都低估了夷男想要勵精圖治的決心,第二天一大早他就開始了對善陽城的考察,如果在後世,可以用國事訪問四個字來定義。
「我家大都督說了,如果夷男首領向大唐稱臣,大都督會在幫您建立的城池中,開設一間鐵器作坊,不僅對外貿易,還會派人專人教你們這些打制技術,教到你們會為止。」
接下來的幾天,夷男還在繼續往下看,烈酒,香水,防凍霜,以及煤炭,煤爐的生產作坊,他都去看了,基本一樣沒搞懂,因為他沒有基礎知識,根本不知道這些分散的工序為什麼這樣做的原理,更加別說那些特殊的組合方式。
次日,夷男還是起了個大早,看過了牛羊的養殖方式,他還要看看善陽城是如何解決那些牧民的生計問題的。
他的第一站就是場外的牲畜交易市場,也是善陽最大的暖房養殖區域。
鐵水變成犁頭,鐵鍋,菜刀,等等的過程,他全部都沒有漏下,而且,還讓他屬下的人跟著他一起記,等他的肚子餓的不得不回去進食的時候,管事的一句話差點讓他當場摔倒。
作為在牛羊群里過了半輩子的人,他們是不會嫌棄牛羊身上的味道的,夷男帶著屬下的將領頭人進入牛棚的時候,首先感覺到的就是一股暖意,而且,並沒有聞到什麼刺鼻的味道。
孫享福放心讓他看的原因就是,等他全部學會這些知識,搞懂了原理的時候,他差不多也該老死了,而那時,他建立的薛延陀汗國對於大唐來說,早就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一個努力爬行的烏龜,是永遠趕不上一匹努力奔跑的駿馬的,更何況,孫享福要的,就是一兩年的時間差而已。
從哪些圓圓的,有著草原風霜痕迹的臉上,夷男一眼就認出,這些婦人原本都是草原上的牧民,她們或許善於殺羊,剝羊皮,但絕對製作不出那種穿上之後顯得很修身,而且很保暖的羊皮襖子,最關鍵的是,他們以往不可能會在羊皮襖裏面兜襯布,更不會在羊皮上面繡花。
作為一個後世在農村指導農民種地的農科大研究生,種植蘑菇這種簡單的技術,孫享福簡直就是信手拈來。
「像這樣的襖子胡人很喜歡,咱們漢人也喜歡,自從胡人把咱們的存貨全部買走以後,各地商人的訂單都擠壓在這裏,光是關中地區,就有二十萬件的訂單,咱們作坊一天才出兩千件,得幾個月才做的完呢!」
游牧民族對於圈養都不陌生,每年冬天的時候,他們都要為牛羊尋找避風的地方,在山坳用草料扎棚是他們年年都要乾的事情,不過,他們扎出來的棚,與善陽舊城裡,那種基本不透風的磚瓦結構棚比起來,差距簡直就太大了。
再度惆悵的走出了木工作坊,進入了鐵器作坊,這裏,按說不應該對他一個外人開放的,但卻沒有任何人阻止他進來,甚至有一個管事一早就等候在了門口,似乎就等著他過來問問題的。
夷男又聽到了一個新鮮詞,其實,在東漢時期,漢人就掌握了蘑菇的種植方法,王充在《論衡》一書中就有記載蘑菇的種植方法,三國時期,種植蘑菇開始在民間興起,但產量並不是很高。
細細想了一下昨天在望江樓所食用的菜式中,確實有好幾樣蘑菇,而且很美味,夷男頓時就對這個蘑菇起了興趣,然而,他和在這裏做工的那些工人一樣,根本看不懂這玩意,只是覺得,漢人連種菜都要在一個暖暖的房子里,太奢侈了。
他最先進到的是皮革工坊,然後,目睹了一張羊皮,從上到桌案上,到變成羊皮襖子的全過程,很快速,製作出來的成品精美。
什麼時候,突厥人中,有這麼多會打制漢人農具,家私的工匠了?
夷男帶著疑惑在這裏看了很久,最終看出了些許門道,就是所有幹活的人,似乎都只干一樣,然後,經過了他們的工序,會進入到下一個工序,最終所得的成品,精美,好看,而且牢固好用。
「這牛棚里這麼乾淨,你們是特意收拾過的?」
夷男覺得自己找到了漢人辦事的一些特點了,或許,他自己也能開一個這樣的作坊,為薛延陀部的子民打造箱子,椅子,犁耙等等日常用具,然而,他又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如果不建城,學習漢人的生活方式的話,這些東西似乎不用打造,以往,他可從不坐椅子,都是在地上鋪一張毯子坐,現在,才兩三天,我就習慣性的往椅子上坐了,這樣會讓他更舒服。
出了皮革作坊,他又到了人數最多的木工作坊去看了看,然後,他就傻眼了。
夷男轉頭向帶領他過來的一個漢人管事問道。
用牛糞拌草料發酵做質基就能種植比較高產的蘑菇,當然,這是一種夷男想學,也很難學的去的技術,對於室溫的掌控,需要計算供熱燃料和供熱空間大小,洒水的時候,需要計算水量,什麼覆土層厚度,日照消毒這類的東西,你想要一個蠻夷狀態的人懂,那就太困難了。
大冷天的,孫享福沒有早起的習慣,所以,他並沒有陪同夷男,對於城中所有部門的管事,孫享福都早有交待過,除了櫃房的金庫和各大工坊的絕密生產技術,夷男想看什麼,都可以讓他看,當然,那些絕密的生產技術,夷男就是看到了,也未必懂。
這裏可是過萬工匠,而且,看上去個個都是熟手的樣子,而他們的外貌,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突厥人啊!
這個問題一直徘徊在夷男的腦海里一整天。
鐵器製作工藝,根本不是什麼秘密,早在漢朝時期,匈奴人就自己生產鐵制兵器了,到了這個時代,已經進步了很多,善陽鐵器作坊的這一套生產模式,不過是增加了民用鐵器生產的效率而已,在孫享福看來,並沒有多大價值,畢竟,草原上缺的是鐵。
僅僅一天時間,夷男就確定了孫享福有保護牛羊過冬的能力,善陽這才被他經營了一年多而已,就有了如今的局面,要是有個兩三年時間,估計他連那些地洞都不會要,直接全部在地上建那些乾淨整潔的養殖暖棚。